书城经济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
2746700000015

第15章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在战争中,“奇”和“正”并不是绝对的,相反,“奇”和“正”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孙子在分析“奇”和“正”的关系时,着重用了一个“变”字。他说:“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不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奇正相生,“奇”可以变为“正”,“正”也可以再变为“奇”。这就是战争中的奇正之道。《李卫公问对》对此有非常精彩的论述:“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进攻者的“奇”一旦被对手识破,这时候对手就可以转移力量进行阻击,进攻者的“奇”也就变成了“正”。但是,当对手被攻击者的奇兵所吸引因而转移力量、对攻击者的“正”兵疏于防范的时候,攻击者原来的“正”就可以顺势突然发起真正的攻击,正好可以出其不意,一变而为“奇”兵。如此“以奇为正,以正为奇,变化莫测”,通过奇正的变化多端,使敌人摸不清楚我的真实意图,摸不着我用兵的规律,使其如坠五里云雾中,直到被歼灭,还不明白仗是怎样打的。

“变”是“奇正”的灵魂。奇正之变,关键在于敌情在变,就必须敌变我变。因此,奇正的运用是一个反复的、连续的博弈过程。用兵者必须不断地出奇,才能让对手没有办法做出有效的反应。在作战中,固定不变的打法很容易被对手找到规律,“奇”一旦固定下来,为对手所掌握,就不再是“奇”,就成了“正”,就会成为对手反击的目标。因此,“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一次出“奇”所带来的优势,往往只能是暂时的。正因为如此,孙子才给将军们发出了一个警告,就是“战胜不复”。曾经带来优势与胜利的模式一旦被对方所识破,就不可以继续重复使用。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造出新的取胜模式,才能“应形于无穷”,才能不存在可以让对手识别出来的模式,才能始终出乎对手的意料之外,从而始终胜敌一筹。

在作战中,孙子的“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强调的是取胜必须依靠策略的连续性运用,来主导对手、控制对手、塑造对手。就像拳击一样,有效的进攻一定是通过不断变化的组合拳来形成多点的进攻。奇正的变化就是要让对手永远也无法猜出我下一拳的进攻路线。奇正的变化目的就是给对手制造混乱,使对手陷入到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的被动之中,用孙子的话来说,就是“所谓古之善战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使其战斗力根本就没有办法发挥出来,而我却可以乘机“乱而取之”,发起最致命的一击。这也就是孙子所强调的“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持,是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而企业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竞争优势。然而动态竞争理论提醒竞争者:“狡猾的竞争对手无时不在寻求能够摆脱竞争劣势的途径,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所有的竞争优势都只能是暂时的,都会被复制和被瓦解。企业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往往是认为过去那些有效的战略在将来会依然有效,而事实上,“那些过去效果非常好的战略和策略往往会成为力图重新定义市场的竞争对手的攻击目标”。达韦尼曾经以银行自动柜员机为例说明这个道理。第一家引进自动柜员机的银行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然而竞争对手很快跟进,也引进自动柜员机。在这种情况下,自动柜员机已经不能再为银行制造竞争优势,相反因为几乎每一家银行都设有了自动柜员机,现在的情况是:银行必须具备自动柜员机,才能维持其基本的竞争力,并且需要另外寻找竞争优势的新来源。达韦尼因此说:“只要竞争对手成功复制某项优势,这项优势就不再是优势,而是做生意的必备条件。”

在战争中,曾经有效的打法一旦成为常规,就不可能再给你带来胜利。在竞争中,一种取胜模式一旦被对手识别出来,对手也就会提前知道你的行动,从而采取反制行动。竞争者往往会发现,过去成功的策略与取胜的招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必然会越来越差。其原因就在于,一旦取胜的招数为竞争对手所识破、所复制,就不可能再为你带来竞争的优势。因此,就像孙子警告将军们要“战胜不复”一样,达韦尼也警告竞争者们:“每个招数一经使用就会丧失功效,因为竞争对手已经摸清了这个招数的底细,所以胜利还要靠许多的替代方案、发明新招数的想象力,然后再加上要以别人料想不到的弹性方法,施展这些招数。”也就像孙子强调“奇正之变”一样,达韦尼也强调,竞争者要想发起有效的攻击,就必须运用“同时和一连串的策略出击”。

在关于“超优势竞争”的论述中,达韦尼强调,公司一定要“采用更动态、更难预料的策略”。这种策略与单一策略的差异在于,是“同时对竞争对手发动两个或更多的策略出击(同时出击),或事先计划的一系列策略出击(一连串出击),或是两者并用”。在达韦尼看来,“由于很多公司只针对一连串出击的第一波攻势展开反攻,或预期同一方向的出击只有一个,不会有很多个,所以同时和一连串的出击破坏力特别强。当竞争对手的预期只有一个稳定不变的策略方法时,同时和一连串出击的效果更是显著”。达韦尼并认为,“即使竞争对手知道公司会运用同时和一连串的出击,这些战术一样可以造成破坏”,因为“只有主动出击的公司才知道它所规划的一系列出击的真实内容,还有它打算如何运用这些同时的出击”,因此,“当公司展开一连串出击的第一步时,竞争对手无法得知下一波攻击会是什么,还有这一连串的攻击会发展成怎样。竞争对手只能猜测,而猜测正是制造不确定性和破坏的元凶”。通过用一连串的出击攻打竞争对手,或是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同时进攻,可以骚扰、钳制、阻止竞争对手,使竞争对手陷入错愕和混乱之中,就像战争中通过“奇正”的灵活变化,使对手难以招架一样。

波特认为:“利用多于一种的进攻路线通常能提高进攻领导者的成功机会。”管理学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竞争者如果能够同时以多种竞争性行动来攻击对手,且攻击持续够久,往往就可以压制其对手,并使其陷入无力回击的状态。因此,就像战争中的胜利不可能建立在单一的“奇”或“正”一样,持久的竞争优势也不可能建立在某个特定的行动类型上。领先者的市场地位,来源于连续的、多样的竞争行动。

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管理学的研究同时发现,竞争者的行为往往表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企业往往更愿意选择利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行动技能来组织和实施竞争行动,成功企业的管理者,也往往会把行动的范围局限在以往曾带来成功的行动类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倾向必然会带来企业竞争战略的简单化,从而使企业的战略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预测,进而加以模仿和超越,而这是成功的组织由成功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如此,动态竞争的研究者们警告企业的管理者,要想持续地成功,就必须克服行为的惯性,不断创新,不断破坏现有的优势,推出新的行动,创造新的优势。迈克尔·波特也强调:“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本身必须成为一个不定向的飞靶,在竞争者赶上旧的优势前已发展出新的优势”,“甚至必须适时放弃现有的优势以成就更高层次的新优势”。也正因为如此,孙子所强调的“战胜不复”,对于追求持续取胜的企业来说,也就更加值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