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2749300000050

第50章 大工业开始发展带来的重大变化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出现使印度的面貌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它依然是英国的农业附庸国,但已和19世纪上半期不同,有了初步发展的工业。1894年印度工厂有815家(大中小厂都在内),平均每日使用工人数349810人。交通设施有了很大进步,铁路、公路、水路已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结起来。1865年印度与欧洲的第一条电报线架成,这意味着印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增强。印度依然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和大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性质。19世纪80年代后半期农业原料出口量较之50年代后半期增加了3倍,其中棉花和谷物增加6倍,芝麻增加63倍,同时期英国货在印销售量增加3倍。但是,和19世纪上半期比,也有了一些不同,外贸内容开始发生局部变化。在输入方面,不像以往几乎全是轻工业消费品,如今机械设备成了输入货物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所占比重逐年增长。1873年输入机器和工厂设备总额为1000万卢比,铁轨车辆430万卢比,1892年前者增至2110万卢比,后者增至1480万卢比。轻工业消费品进口额相对减少。1879年此类商品在进口商品总值中比重是65%,到1892年下降到57%。在输出方面,19世纪上半期基本上是农业原料,如今增加了工业制品。1879年工业制品占出口总额8%,1892年上升到16%。

随着大工业兴起,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1872年是8.7%,1901年增长到10.84%。1901年,全印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24个,5—10万人的城市有42个,2—5万人的城市135个,1—2万人的城市393个。加尔各答、孟买、马德拉斯、海德拉巴是全国最大的4个城市。它们人口增长情况如下表:

这些城市是工商业城市,与中世纪印度城市相比,已经面貌迥异。城市建筑也模仿英国,出现高楼、别墅和近代公共设施。中国官方使者黄懋材1878年去过印度。据他记载,加尔各答此时已有煤气灯、自来水、电报,还有博物院、动物园、画馆、花园、球场,到处已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景象。自然,这里只是英国殖民者和少数印度富人的天堂,是他们享乐的地方,城市里的广大下层群众则生活在破旧的街区,相当多的人住在污秽不堪的贫民窟中。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讲到英国人在印度的建设性工作已能看到些苗头。这篇文章写于50年代,如果晚写几十年,他一定会指出,英国人在实现建设性使命方面所做的工作也和破坏性使命的实现一样清晰可见了。正像工业资本的剥削要求摧垮印度的手工业并对印度的自然经济进行改造一样,资本输出要求在印度创办大工业,发展交通建设,不如此就不能实现英国垄断资本的剥削。建设性使命是英国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实现剥削必须做的,是实现剥削的客观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导致印度面貌变化的力量并不仅仅是殖民主义者。如果说,殖民主义者“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印度民族主义力量则是在自觉地创造历史。印度大工业的发展是在民族资本参与下实现的。民族资本的力量还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它自身力量的增长,在建设西方式社会的物质基础方面它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第十三章 19世纪下半期的工农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