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助飞梦想:北大新生家长的教育故事
2749800000012

第12章 要做助推器,不做火车头

家长姓名:宋久生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姓名:宋泽昊

毕业中学: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录取院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获奖情况:200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一等奖、2009年唐山市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08年全国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二等奖、2008年河北省高中数学竞赛二等奖、2007年全国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

1999年夏天,偶有机缘,寻步未名湖畔,高耸的博雅塔给我们全家留下了清晰的印象,如果要追寻燕园之梦,这也许就是梦开始的地方,尽管当时宋泽昊还不满九岁。

宋泽昊因为竞赛获奖而被保送北大,引起了多方关注,大家在祝贺之余总要客气地询问我们培养孩子的经验。开始,我不以为意,总是以“什么都没做,什么也没管”、“从来没有在宋泽昊的学习问题上过多费心”作答。但问得多了,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回顾孩子成长的经历,也还真感觉有话可说。

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对孩子如何教育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理解,很难说哪种做法更合适,也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据此说来,只能从结果倒推,以成败论得失了。

我个人觉得,家庭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三个层面:一是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二是父母的教育理念;三是教育方式、方法的把握。

家庭环境有许多构成要素:家庭以至家族成员的构成,父母的职业经历、收入水平、价值观念、社交圈子、生活方式等。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尽管是潜移默化的,但却至关重要,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家庭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难以改变,没有选择的余地。有一位年长者曾经对我这样说过:“凡是学习优秀的孩子,其家庭都是平静而简单,没有纷争,没有人来人往,更没有惹人注目的地方。”从父母可以知子女,相反,从孩子的身上,也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成败、父母的人生感慨与经验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身心。饭桌上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家里的任何一位来客,父母或身边任何一个人的职业变故都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优秀的学生把读书学习看成至高无上的使命,如果孩子的价值观念偏离了这一点,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越是家庭贫困的学生越是懂得要努力读书,因为在他们看来,读书学习是改变人生的唯一出路,相反,如果不需要付出艰辛也能如愿以偿,其努力的程度肯定会大打折扣。

对许多学生来说,家庭环境尽管各有不同,但多数家庭却大同小异,而父母的教育理念与家庭环境相比,差异就十分明显了。家庭环境是客观存在难以改变的,而父母的教育理念则是富于弹性、可以调整的。通过对宋泽昊十几年的教育,我总结出以下四种教育理念。

首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

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潜力巨大,每个孩子都具有追求优秀的可贵品质,没有例外。在学校,学生以老师为价值尺度;在家里,孩子以父母为价值尺度,老师或父母漫不经心的一句话都有可能激发他的潜力,当然也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

相信孩子优秀不是一句空话,而必须要从心底这样认为。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相信他的优秀并不难,关键是当成绩起伏波动,而又对此无能为力的时候,相信孩子的优秀就变得困难起来。

优秀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才能激发他的潜力,真正达到优秀的境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多让父母感到欣喜的地方,孩子带给父母的每一次欣喜都是对自身优秀的提升,作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善于欣赏。欣赏不仅仅是一句肯定、一声赞许,而应该是持续的关注。孩子也需要价值实现,甚至比成人更加需要,他们的价值实现同样需要关注。这种关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父母的肯定,二是老师的点评。父母的关注是纵向的、持续的,父母关注中心只有一个;而老师的点评是横向的、闪烁的,没有哪一个孩子能始终占据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父母的关注是对孩子价值实现的关注,而不是对其失败与挫折的关注。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父母关注的重心不是自己孩子的价值实现,而是其他孩子的优秀,父母的本意是要树立一个榜样、寻找一个典范、确立一个目标,但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另外,究竟取得怎样的成绩才算是价值实现呢?其实,价值实现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发挥正常就是价值实现,第一名永远是唯一的,其他学生就没有价值吗?成绩进步是价值实现,成绩起伏波动也是价值实现,父母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回顾宋泽昊十几年的学习历程,我们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没有忽略过他的成绩与进步,这也许与我们自身的职业、经历有关。如果父母过于奔波,甚至与孩子见面也需要安排,造成关注缺失恐怕是必然的了。有时我在想,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成绩单不屑一顾,如果父母只把目光集中在排名表的前几名,孩子怎么会有价值实现的感觉呢?常见的现象是,当父母说有多少人排在你的前面时,孩子还要为自己辩解,还有多少人排在自己的后面,这不是孩子没有上进心,是孩子在捍卫自己的自尊,父母对这种自尊应该采取保护的态度。面对孩子的辩解,需要反省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其次,家长要认识到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能过度干预,更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关注是必须的,但究竟如何关注呢?很多父母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确立目标、制订计划、分解任务、督促检查,一丝不苟、环环相扣。有一些父母还要轮流值班,从不懈怠,在学习问题上,甚至还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不许玩游戏、不许看电视、不许看书报、不许找同学等等,弄得孩子和家长都苦不堪言。在孩子看来,这样的学习不是享受,不是价值实现,而是一种苦役。如果孩子把学习当成了苦役,还喜欢学习那才奇怪呢。

太多的父母都在为孩子的学习忙碌,事事为孩子代劳本身就是个错误,因为学习是孩子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事情。目标、任务、计划的确定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须要他们自己做好,父母的督促检查也不是越多越好,也需要适可而止。如果孩子学习时刻需要父母去督促,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督促检查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学习的源动力。父母与其对督促检查持之以恒,不如始终关注孩子的价值实现,只要父母关注到了他的价值,学习的源动力自然会从中产生。

还有一种认识我认为也是错误的,父母以过来人自居,往往感觉自己比孩子高明,这是许多孩子最头疼、最反感的事情。在学习的问题上,真正高明的是学生,而不是父母,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如何学习,怎么学习,实现什么目标,都要由孩子自己安排,尊重孩子的意见与选择。一般来说,父母都有急躁情绪,往往迫不及待,父母确定的目标往往不切合实际,一旦没有达到目标,孩子取得怎样的进步,也难以得到父母的肯定,其价值实现目的也就没有达到,从而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父母是助推器,而不是火车头。父母助推不是越多越好,应该适可而止。

其三,贯穿始终的还应该有这样一个理念: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自信累积的过程,自信的缺失必然导致崩溃。

自信使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的表现。我有这样一个认识,孩子对伤害十分敏感;与此相反,比起成人来,孩子也最容易受到感动。父母对孩子价值实现的关注,说到底就是为了激发他的自信。

毫无疑问,优异的成绩对于孩子累计自信十分重要,每一次名次的上升都是自信心的跃升。当孩子的成绩上升时往往不需要自信保护,而当成绩下降,尤其是持续的下降时,自信保护就变得十分重要。

培养自信很重要的一种办法就是超前。宋泽昊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能提前预习,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提前完成作业。超前也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我们1998年就添置了计算机,当时,对购买计算机有很大争议,很多人感觉没用,现在看来,略超前一些购买计算机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在许多孩子对计算机还很陌生的时候,他就能熟练操作了,等到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时候,宋泽昊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许多同学都来向他请教,这为他增强了自信。除此之外,由于他对计算机很感兴趣,他还参加了计算机课外小组,学会了简单的计算机编程,并且在全市比赛中获奖。

其四,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

孩子对学习有自己的思考,根据自己的思考作出的选择只要不是特别出格就应该给予尊重。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志与兴趣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当然,也可以在平等的前提下共同讨论。在孩子的选择对他不利的情况下,家长最好采取疏导的办法。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参加竞赛与参加高考志愿的选择,都是宋泽昊自己作出的决定。2008年11月,宋泽昊已被选进省队,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还未进行。这时,复旦大学来校招生,如果我们同意,复旦大学招生办的老师表示可以去北京面试(当时宋泽昊在北京集训)。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如果被复旦大学录取,就意味着放弃进入北大的机会,如果放弃这一机会,很难说意味着什么。放弃进入复旦的最终决定还是由宋泽昊自己作出的。竞赛结束后,对北大、清华的选择我们依旧尊重了宋泽昊个人的选择。如何选择,道理有很多,但取舍的主动权应该把握在孩子自己手里。

教育理念确定的是原则,而对教育方式、方法的把握则属于技巧,原则与技巧同样十分关键。

许多父母都喜欢比较,比较本身没有对错,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实施积极比较,避免消极比较。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层面的比较,二是技术层面的比较。从心理层面上应该比较出优势,比较出自信;从技术层面上应该比较出差距,比较出问题。心理层面与技术层面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分开的,而是纠缠在一起。作为父母,在进行比较的时候一定要善于观察、把握时机进行两种不同的比较。

以上便是我在培养宋泽昊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点拙见,希望可以为家有考生的家长提供一些帮助,真心地祝福每个家庭都能够培养出令家长、令社会满意的学生。

家长寄语:相信优秀,保护自信,维护自尊,尊重选择,赋予充分的空间,绝不包办代替、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