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全新修订典藏版)
2752300000021

第21章 童贯,阉割过的王爷不孤独(4)

不久,乙辛出面将这个侍女、她的丈夫和这些诗词交给了皇帝。告皇后与赵惟一淫乱后宫。皇后所写的诗被解释为想念情郎的藏字诗,原因是,诗中嵌有“赵惟一”三字。皇帝大怒,据说当场操起侍卫用的铁骨朵,击打到皇后的头上。第二个月,三十六岁的皇后被赐死。两年后,乙辛再次出手,帮助皇帝以图谋篡位的罪名,将时年二十岁的皇太子贬为庶人,囚居上京。不久,乙辛命人悄悄将废太子毒死。后来,皇帝发现了事情真相,处死乙辛及其同党,无奈大错已经铸成。20

公元1101年,天祐皇帝病死。继承天祐皇位的,是已故废太子的儿子——比宋徽宗赵佶晚一点点登上帝位的辽国最后一位皇帝——天祚皇帝耶律延禧。

翻检史书,的确很难找到为这位天祚皇帝说好话的理由。如果一定要说他有什么优点的话,大约只能说他身体很好。这实在令人很无奈,却也实在真的是事实。

天祚皇帝的身体好,可能与他酷爱狩猎有关。游牧民族出身的皇帝喜欢打猎,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可以理解。但是,能够喜欢到天祚皇帝这个分儿上的,却不算太多。假如有人希望对“离谱”、“过分”一类词汇增加一些感性知识的话,看看天祚皇帝是如何着迷于打猎的,可能会对此有所帮助。翻开史籍,关于这位皇帝,大量的记载都是:“猎于秋山”,“猎于斯那里山”,“猎南山”,“猎沙岭”等等。甚至就在金国已经打遍大半个辽国,遍地烽火,辽国军队溃不成军的时候,这种记载都一点不见减少。辽国首都临潢府被大金骑兵团团包围时,这位皇帝不是在调兵遣将保卫京城,而是骑着一匹宝马名驹,奔腾驰骋在皇家猎场里打猎。

如此热爱狩猎的一个人,他实在应该去做个专业猎手,而不是皇帝;就和大宋帝国的皇帝实在应该做个专业书画家,而不是皇帝一样。

值此女真崛起之际,上天几乎在同一时间安排这两位当上皇帝,就像专门为了让二位把各自的国家带进火坑,从而成全大金国似的。后来,公元1125年,天祚皇帝成为大金帝国的俘虏,徽宗皇帝也在同一年退位,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推出来顶雷。又过了三十一年,天祚皇帝与钦宗皇帝被大金帝国皇帝完颜亮,就是著名的海陵王,下令押解到燕京,共同囚禁在今天北京郊外的一座寺院里。一天,完颜亮命令两位皇帝俘虏,参加金国将领们举行的马球比赛。钦宗皇帝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就是西医所说的高血压,又不善马术,从马上跌下来,被乱马铁蹄践踏而死;已经八十一岁高龄,却仍然体健如牛的天祚皇帝见势不好,策马狂奔,企图逃出重围,结果,被乱箭射死。这些虽然已是后话,却可以看出此人的身体好到了什么程度。21

此时,徽宗君臣知道了辽国内政的种种弊端后,心中十分喜悦,于是又一次在国家根本的战略大计上,改变主意,决定出兵灭辽。我们知道,举凡小混混一流的角色,一般不大会去找那种目射精光、武艺高强的壮汉们耍威风。只有在面对孤儿寡女和老实人时,他们才特别不容易压住火气。平心而论,大宋帝国的皇帝和他的主要臣僚们,的确就是一群这样一流的角色。

促使皇帝作出如此重大改变的,是时任宰相王黼。

史籍记载,这位王黼风姿俊美,目睛如金,口才极佳,且善解人意。他讨皇帝喜欢的方式和蔡攸、李邦彦大致差不多,乍一看起来相当有创意。比如,李邦彦被时人称为“浪子宰相”,自称要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一次,宫内秘戏取乐,我们这位宰相夹杂在倡优侏儒之中,突然将身上的衣服全部脱光,露出涂满斑驳花纹的身体,满口呢喃着淫秽之语,立刻引起满场大哗。徽宗皇帝跳起来,举着一根木棍满场追着打他,他逃到廊下,攀到梁柱上不肯下来,口中用娇嗲的声音求饶。皇帝笑得打跌,命宦官传宣圣旨说:“可以下来了。”他呢喃着说:“黄莺偷眼觑,不敢下枝来”,方才从梁柱上下来。王黼、蔡攸几位和这位浪子宰相差不多,都曾经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令皇帝龙心大悦。由此,说当时帝国的宰相形同跳梁小丑,应该不算过分。22不过,大宋帝国的元首显然不这样看,徽宗皇帝亲笔为王黼宅第题名曰:“得贤治定”。可见,在皇帝眼中,王黼乃太公望、诸葛孔明一流的人物。为此,王黼曾经创下过一项大宋帝国的记录:自通议大夫到少宰即右宰相——第二宰相,中间隔了八级,王黼是一步跳上去的,开创了大宋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先例。

王黼宰相的各类事迹颇多,很难一一梳理介绍。此时,他坚定地主张对辽开战,则很有可能与他本人的一个远大志向有关。据说,有一天他到相国寺上香,看到一篇文字下面题着太师、鲁国公蔡京的大名,王黼艳羡已极,连连感叹:“真是想都想不到,蔡元长居然有这么一堆偌大的官职!”从此,与蔡京的地位相差太远,成为王黼宰相的莫大耻辱与追求进步的绝大动力。

这时,有人向宰相进言:如果宰相能够做成一件大事,就不难达到老太师的地位。什么大事呢?就是联金灭辽,收复燕云。而辽国国政不修,在金国的打击之下,如枯木朽株,不堪一击。大丈夫建功立业加官晋爵,正当此时。王黼一听之下,深以为然。

本来,此时徽宗皇帝已经决定不做这件违背祖宗誓约的不祥之事了,王黼却适时地挺身而出,侃侃而谈。他说:

中国与辽国,虽然是兄弟之邦,但是,百年以来,他们时不时地轻慢我国。实在可恨。何况“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现在不趁机夺回燕云,等到女真强大起来,中原故地恐怕永远拿不回来了。“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一句,可能特别能打动皇帝。意思是,兼并弱小,攻取昏聩,是古往今来最好的道路了。皇帝立即回心转意,决定就这么干了。于是,下令在枢密院之外,再成立一个经抚房,由宰相王黼直接领导,作为国家最高机构,专门处理联金灭辽复燕这件大事。23

王黼还真是不含糊。为了解决出兵的经费问题,这位宰相下令:全国每户人家按人口出钱,以助军费。结果居然一下子敛来六千二百万缗钱。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差不多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除了其他捐税之外,还要另外一次性地在民间摊派如此巨大的一笔费用。

我们知道,北宋时期的税收本来在历史上已经属于最高的一个朝代了,加上扰攘不休的花石纲,现在再收上来这么大一笔钱,相当不容易。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我们找不到确切的数字说明其概念,如果打比方的话,大约相当于:一个五口人的家庭,每年全家所有的收入为六千元钱,他可能需要交一千元的税金,然后,再交一千元钱的军费。假如宰相们没有足够硬的心肠,可能很难下得去手。真正称得上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老百姓被搜刮的痛苦可以想见。

《宋史》记载了这位宰相差不多与此同时的另一次征集摊派。这次征集摊派是以修黄河为名义的,举凡得钱一千七百余万缗。经过如此几次,“河北群盗因是大起。”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梁山好汉了。事实上,聚集到梁山泊的好汉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当时,史书上有记载的几千人、万人以上的农民暴动,可能就有近十起。方腊起义也在此期间爆发。

据说,徽宗皇帝对于王黼宰相居然能够一下子弄来这么多钱,极感惊奇与欣慰。很有可能使他产生了一个错觉,觉得自己领导的国家实在是非常强大与富裕;因此,的确应该就此完成世代的夙愿,建立起令列祖列宗都要刮目相看的丰功伟绩。他不知道,王黼实际上向他隐瞒了国家的许多真实情况,甚至包括方腊起义的消息。

公元1118年,徽宗正式派出使臣,从登州即今天的山东蓬莱下海,到苏州即今天的辽宁金州上岸,绕过辽国,与金国磋商结盟图辽事宜。当时,金国的巡逻队不知道这帮人所为何来,差点把他们全体杀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知道了大宋的意图后,如上天降下的礼物,欣喜异常。立即派人携国书与珍奇特产等回访宋朝。同时,还没忘记对宋朝大模大样地使用对下级和藩属的诏书表示不满。

公元1120年,宋朝再次派遣赵良嗣以买马的名义出使金国,实际商谈夹攻辽国,收复燕云大计。此次出使很有戏剧性。当时,金国兵分三路,已经将辽国首都上京临潢府团团包围,其治所在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附近。赵良嗣从咸州即今天的辽宁开原市追到青牛山,才见到完颜阿骨打。这位大金国的开国皇帝正在布置攻打辽国都城,匆匆忙忙地对他说:“你可以先看看我的实力,然后再谈。”随即下令攻城。临潢府经过辽国一百多年的经营,城池高大坚固,加上首都守卫部队也是辽国的精锐部队,因此号称铜墙铁壁,闻名四方。结果,从早晨阿骨打下令攻城,不到中午时分,这座塞外最繁华的辽国首都巨城,便告陷落。金国军队凶狠强悍如斯,给我们帝国的使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赵良嗣此行,终于达成了宋、金两国联合灭辽的协议。

双方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