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早就指出:儿童和少年的专注力最多只能持续30分钟,超过就会产生厌烦和疲倦情绪。小学每节课只有30分—40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安排的。
孩子学做家务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一件事儿假若超过30分钟还没有做完,停下玩一会儿,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家长应宽容和谅解,并且主动采取间歇法,合理安排孩子做家务的时间。
不然的话,只强调连续性,反而会出现问题,导致孩子对家务产生反感,纠正起来更加困难。
假若有的家务事花费时间太长,而且无法中断,家长最好不要让孩子参加,或者只让孩子担负其中一部分,要注意多让孩子休息,千万不可强求。14岁以上的孩子韧性和持久性较长,就可以不用间歇法,孩子懂自我调节。当然,假若孩子长到十七八岁仍然不喜欢家务,还是做做玩玩,那就是懒惰的表现,应该坚决纠正。
成才从优化人格开始
成功者多数具有优秀的人格。优秀的人格造就杰出的人才。这一点无论古今中外都没有例外。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孩子的人格。
从古至今,人们就非常重视对后代进行人格优化教育,并且把它提到关系国家安危的高度。
西周的开国功臣周公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因为担心周成王长大成人以后“有所淫佚”
,就特地写了一篇名叫《无逸》的诰文,教导周成王不要贪图享受。
有一次,周成王巡视归来,百姓跪在路旁迎接,成王非常得意。不料,周公却把他一把拉下马,让他扶起那些百姓。
周成王说:“我是天子,百姓跪着迎接我这是天意。”
周公说:“天意也就是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
孔母颜征在在孔子的启蒙阶段,就买来祭祀用的礼器让孔子练习演奏。她的邻居想不通,颜征在说:让孩子早点懂得礼义音律,对他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妈妈的教导下,孔子刻苦磨练,终于成为人格高尚的儒家创始人。
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母爱自身的特点,妈妈对孩子的性格影响非常大,妈妈教育的方式和态度;关系到孩子日后性格的类型。
妈妈过多地控制孩子,孩子的性格就会表现为服从,缺乏主动性,消极,依赖性强,性格随和。
妈妈照管太多,孩子就会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胆怯。
妈妈保护太多,孩子就会缺乏社会责任感、深沉、亲切、非神经质、情绪稳定。
妈妈溺爱孩子,孩子就会任性、反抗、幼稚、神经质。妈妈事事顺从孩子,孩子就会缺乏责任心、不服从、攻击性强、粗暴。
妈妈忽视孩子,孩子就会变得冷酷、攻击性强、情绪波动,创造性强、独立性强。
妈妈拒绝孩子,孩子就会出现反社会倾向、神经质、粗暴,试图引人注目、冷漠。
妈妈残酷,孩子就会固执、冷酷、神经质、逃避责任、独立性强。
妈妈民主,孩子就会独立、直爽、协作、亲切、善于社交。
优化孩子人格,应当从妈妈开始。
除了家庭以外,学校是培养孩子人格的第二重要环境。学校师生组成群体性社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个体,增强集体观念,消除家庭家长的个性化诱因,突出正面效果,矫正负面影响。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与家长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明显的人格差异,这正是学校和社会环境作用的结果。
经过学校教育的学生人格具有综合性特点,展现出比较成型的人格模式。一些早熟的学生更能够提前确定人生奋斗目标,加速成长。
依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接受过大、中、小学教育的青年和少年,成才的概率高达85%以上;而仅仅受过小学教育的青年和少年,成才率只有大约15%;受过中等教育的专业人员,成才的概率为45%。从这里可以发现,学校对人格优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校学习的学生人格已经具备雏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竞争类型
这类学生非常热爱学习,把学习当成表现自我价值的主要衡量指标,把分数和老师的鼓励看得很重,喜欢和同学竞争,并且以获胜为骄傲。
这样的学生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学习的,很受师生喜欢,被看做优秀学生。这类学生,家庭教育比较恰当,智商较高,学校引导正确,所以成长过程非常顺畅,经常是被培养的对象,由高分到专业骨干,成才没有什么曲折。
2协作类型
这类学生比较喜爱社交活动,处理人际关系得当,善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所以受到老师的关注,被当成“干部苗子”。
这类学生似乎生来就是当官的材料,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悟性很高,能够自行学会公关知识。虽然学习成绩并不特别优秀,但在各方面发展平衡,所以受师生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过竞争型学生。
协作型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有关,学校的集体主义教育则进一步强化其心理意识。
入学后的干部经历丰富了管理经验,成年后大多成为行政管理人才,从班干部到政府官员,大大缩短了成才过程。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政府部门,这些人多数属于协作型人格的人才。
3回避类型
这类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性格内向,不愿意接触人,不喜欢集体活动,害怕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在师生中没有什么印象,属于班集体中所谓的“差生”。
这类学生多数有人格障碍,容易形成反社会心理,喜欢走极端,容易受不良因素引诱,参加青年和少年犯罪团伙,甚至导致犯罪。
探究此种人格形成的根源,他们的遗传基因有获得性缺陷,家庭又不重视治疗,家长离婚或去世,生活困苦。
进入学校以后,师生不喜欢此种性格,他们会受到歧视和忽视,进而加剧人格障碍,成为班级中的“老大难”。
4参与类型
这类学生生性活泼,喜欢学校生活,对任何集体活动都很感兴趣。由于兴趣多样,学习上不专心,成绩一般,属于中等生。
此种人格类型在学校中占大多数,气质是混合型,性格既有外向又有内向,界限并不分明,如若引导合适,进步就会比较快,成为优等生;如若家长、老师忽视他们的存在,或教育方式极端,则非常容易厌学,兴趣转向社会活动,容易受到坏人诱惑,走向反面。
5仰赖类型
这类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差,喜欢依靠家长和教师,自理能力比较差,对教育者非常顺从,遵守纪律,听话,服从安排,属于“乖娃娃”,很受老师喜爱;但因为工作能力差,很难受到重用,发展下去,容易成为平庸的人,没有什么成就。
依赖型人格崇信权威,崇拜偶像,既可能成为“追星族”,又可能成为英雄、模范的追随者。如若教育方式恰当,可以强化其遵守纪律的优点,成为纪律性强、坚持原则的公务型人才。
6独立类型
此种人格类型独立性很强,具有创新能力,喜欢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喜欢自己独立完成任务,不愿意接受他人帮助,思想活跃,经常有惊人之语,受到同学的拥戴。
这类学生有棱有角,常常坚持自己的意见,和老师过不去,被看做“刺头”。但是他们具有出众的才华,如若引导得当会成为优秀人才,譬如科学家、艺术家。不然的话,如若老师讨厌他们的独立不羁,就会处处和老师、学校作对,干扰班级管理,甚至违反校规校纪,受到处分。
实践证明,学校里出名的“调皮蛋”,他们的优秀潜力很大,应该多做转化工作,帮助他们顺利成长。
历史上的爱迪生、爱因斯坦、鲁迅等名人,在学校的时候都调皮捣蛋,不守规矩,属于独立型人格。
优化人格的工作,首先应该建立在了解学生的人格特性和人格类型上。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长和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人格弱点进行矫正治疗。
从上面对人格类型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大多数学生的人格类型都是正常的,符合人生成长逻辑。如若教育得当他们都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由于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不利因素都在影响青年和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譬如家长离婚情况增多、生态环境恶化、下岗失业现象增多、生存竞争激烈、国有企业转轨改制、新观念新思想大量出现、另类生活方式等等,使得青年和少年无法适应,产生困惑,心理失去平衡,人格障碍增多,影响青年和少年的身心健康。
学生出现人格障碍的现象,这几年有增长的趋势。依据北京市教育研究会对1722名青年和少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5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毅力和耐心,不会自我调整,感情脆弱,受不了挫折。大概有20%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
人际方略妙点子
人要有能伸能屈的本领
在人生的舞台上,上台或下台都是平常的;假如你的条件适合当时的需要,当机遇一来时,你就可以上台了,若是你演得好而且演得妙,你就可以在台上呆久一点,假如唱走了音,演走了调,老板不让你下台,观众们也会把你轰下台的;或者是你演的角色已经不符合潮流,或者是老板需要让新人上台,于是乎你就下台了。
这种情形在政界是最为明显的,当局长多风光,但是说下台就得下台!
上台当然是自在的,但是下台呢?难免是神伤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还是认为要“上台下台都自在”。所谓的“自在”指的是心情,能够放宽心是最好的,不能放宽心也不能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以免让人以为你已经受不住打击;“平心静气”,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想办法锻炼你的“演技”,随时准备再次上台——无论是原来的舞台或者是别的舞台——只要你不放弃,就会有机会!
还有另外一种情形也非常令人难堪,这就是由主角变成了配角。
假如你看过电影、电视中的男女主角受到欢迎或崇拜的情况,你就可以了解由主角变成配角之后的那种难过之情。
就像是人的一生避免不了上台或下台一样,由主角变成了配角也是一样难以避免的——下台没有人看到也就算了,可偏偏还要在台上表演给别人看!
由主角变成了配角也会有好几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去当别的主角的配角,第二种情形是和配角对调。
这二种情形以第二种最让人难以释怀。
真正演戏的人可以不同意当配角,甚至就可以从此而退出那个圈子,但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想要退出并不容易,原因是你需要生活,这就是现实啊!
因此,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的时候,不要悲叹时运不济,也不用怀疑有人在暗中搞鬼,你需要做到的也是“平心静气”,好好地扮演你“配角”的角色,向别的人证明你主角与配角都能演!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若是你连配角都无法演好,那怎么能让人相信你还能够演主角呢?
假如自暴自弃,到最后就算下不了台,也必将会沦落到跑龙套的角色,人要是到如此就很悲哀了。
假如能好好地扮演好配角的角色,一样会得到掌声的,若是你仍然会有主演的架势,自然就会有再度独挑大梁的一天!
总的来说,人生的机遇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起伏是难免的,有的时候逃都逃不过,碰到这种情况,就应该有“上台下台都自在,主角配角都能演”的心情,这就是面对人生的一种方式,而且也会为你寻得再度发光的机会!
此时,你的这种弹性也肯定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因为没有人会去欣赏一个自怨自艾而且又自暴自弃的人!
增强魅力,改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受到认知方面的影响,还受到行为方面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往双方的心理吸引程度的影响,就是“我是不是喜欢他”的影响,双方在情感上喜悦程度越大,关系也就会越密切,还能成为知音。
怎样才能改善人际关系呢?
关于这个问题云遇到了。
云是一个快要毕业的大学生。云生性腼腆,同别人讲话的时候,总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怦怦地跳。尽管云非常渴望与人交往,然而因为云的胆怯、内向,别人也不太注意云。四年大学生活中,云很少在同学面前发表意见。由于云相貌很一般,也没有任何足以吸引他人的魅力,再加上云的内向,主动跟云讲话的人就更寥寥无几,云为此很是苦恼。云马上就要走人社会了,就要参加工作了,云渴望自己能够以全新的状态出现在新的环境里,渴望与别人进行交往,然而,云该怎样增进自己的修养或者说是魅力来改善与别人的关系呢?
对此,社会心理学家给云提出了以下九种十分有效的因素。
第一种因素:近邻性吸引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空间距离越近。则双方越容易接近或者视为知已,在交往的初期更是这样。
据说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们,交朋友成功的概率最高的是邻居、同班同组以及同宿舍的人。
为何是近邻就容易产生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呢?
因为,其一,近邻交往起来很方便,相互之间便于了解与帮助;其二,近邻对于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人们大多愿意和近邻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若近邻之间相互都渴望交往的话,那么距离越近好感就越强,吸引力也就越大。
第二种因素:仪表吸引
不论你承认也好,不愿意承认也好,人们总愿意同有风度、漂亮的人交往,看来相貌平常的人,如果在增强自己的修养上下功夫,使自己的学识与气质增强,就会成为增强人际吸引就力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第三种因素:能力吸引
人的能力很强或者是在某一方面有专长,也很容易增强吸引魅力。
人人都喜欢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可以帮助自己或者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才能的人容易使别人对他产生羡慕感;与有才能的人在一起能够增长自己的才能。
第四种因素:性格吸引
性格开朗、大方热情、勇敢机敏等等均对人具有巨大的魅力。
人的性格特征,即他的涵养、礼貌、热情比相貌好以及较高的地位等更具有魅力。
第五种因素:熟识吸引
熟识可以增进了解,还可以减少误会,便于双方之间的交往。
其实,人常常不由自主地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酬,跟熟悉的人进行交往能够花最小的工夫,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与熟悉的人交往也谷易产生安全感。
第六种因素:回报吸引
人人都喜欢喜爱自己的人,讨厌怀恨自己的人。受到别人的尊敬或者喜欢属于一种社会报酬,受到别人憎恨与讨厌属于一种社会惩罚。
在与人相处时,人际吸引常常出现对于喜欢的回报。人们往往容易出现回报吸引,因此在同人交往的时候,有效运用回报吸引不失为增强人际交往的一种方法。
第七种因素:相似吸引
人人都喜爱相同的人,交往当中双方如果认识到他们的情况很相似,容易相互吸引。
他们之间越相似,就越能够互相吸引。意思是说人都喜欢态度、信念、价值观与自己相似的人,最好的朋友一般是与自己条件十分相似的。
为何相似就能在青年当中产生吸引力呢?
原因之一,人倾向于协调性的保持,喜欢将相似的看成是同一组合,同一组合引发了喜欢;原因之二,相似能够促进“我是正确的”感觉,这种感觉促使同一组合之间的更加喜欢;原因之三,相似的人之间共同行动,能够减少防御以及不协调的压力。
第八种因素:互补吸引
双方不仅具有差别,还能够融洽地组合在一起,常常能够引发更强烈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