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关城南北各有四座敌楼,有七座基座是用石头、砖头加黏土填的,夯得很瓷实,但是北三楼底下却是空空如也。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据说在很早以前,八达岭附近曾广泛传唱着一首藏宝歌:“八个金锅露着沿儿,八个金镢露着袢儿……”这歌儿一共8句,每句8件宝贝,总共说出了64件宝贝!
后来,有人把这首藏宝歌给改了,改歌者把每句前面的两个“八个”去掉,然后又在后边补了两句:“宝贝宝贝啥时现?城楼一倒全能见。”
是谁改的歌词。为什么要改呢?歌词与八达岭关城有关。当年,明王朝补边(修八达岭关城),派个挺大的官当督办,关城修了九年九月零九天,累死了九千九百零九个人,官府把累死的人全部填入了城墙沟子。
老百姓见官府如此草菅人命,就在关城快修好,督办要跟皇上领功请赏时,重新改编了那首藏宝歌,并广为传唱。
修关城的督办听后可就心神不宁。他想,刚修好的关城要让采宝的拆了,上头要说是偷工减料,怪罪下来可要杀头的呀!正当督办为此事发愁时,旁边斟茶倒水的小书僮说道:“不知大人为何总是唉声叹气,有什么使您犯愁的事吗?”
督办没好气地说:“做你的事吧,告诉你有啥用!”
书僮诡秘地一笑,小声说道:“宝贝宝贝啥时现?城楼一倒全能见!”
督办听后大吃一惊,于是便向书僮讨要计策。书僮毫不谦虚地说:“这点儿小事,好办。请问大人您是要十年计,还是要百年计?”
督办问他此话怎讲。
书僮告诉督办说,等关城修好了,要他赶紧上奏皇上,说北国正在操练人马,请朝廷派兵把关。有兵在,谁还敢拆墙!此乃书僮的十年计。然后,书僮又给督办述说了百年计。督办听后,大为惊喜,立即按书僮说的去做。
明王朝的那若干年,朝廷因怕北国来犯,关城上年都有重兵把守,因此,关城安然无恙。但是到了清朝,北方是满人的大后方,自然无须用兵去把守。
这时,大泥河村有个叫“跑不了”的人的父亲,听说了那首藏宝歌,开始打起了挖宝的主意。
此人上过几年私塾,也算是有点文化。家境也很好,有三十二亩好地,可是他总想发大财,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
有一年,“跑不了”的父亲到八达岭关城下的岔道村串亲戚,没事时,就到城墙上溜达。溜达来溜达去,竟让他看出破绽来了。
他发现,关城八个敌楼只有北三楼有块石碑,还没字。他感觉有些蹊跷,就一不做,二不休把石碑推倒了。搬开石碑,他果然发现碑底下有个木匣,打开木匣,里面放着一本书。
拿到书后,他连忙跑回家,没黑夜没白天地看,看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看明白了。原来,书上说关城的三楼底下藏有金条和元宝。他高兴极了,心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发财了。
他雇了五个棒小伙儿,在北三楼里头往下挖,挖出来的石头、泥土倒到墙外头。小伙子们没黑没白地干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把机关挖了出来。
机关是一个砖砌的小门儿,没挡,里头是砖砌的小窖,窖里放着好多好多金条、元宝。小伙子们把这些东西全部用箩筐提到城墙上,然后去请“跑不了”的父亲。
“跑不了”的父亲一听说有那么多的金条、元宝,便疯了似的跑过来。当他看到城墙上堆的东西时,“扑通”一声摔倒在地,昏死了过去。
原来这些金条、元宝两个一磕就碎,全是砖头刻的。
为了挖这些“宝物”,他把地卖光了,钱花没了,现在却挖来一堆假货,怎会不气急攻心?人们在岔道村找了一块门板,抬他回家,还没进村,他已气绝归西了。
“跑不了”的父亲为采宝倾家荡产,连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的事不径而走,以后再也没人干这样的傻事了!
八达岭关城保存下来了,而北三楼底座下的空儿也没人填,所以至今依旧是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