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有数座城楼,修建这些城楼的时候,总有个先后顺序吧!但大多老百姓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座城门先盖起来的呢?唯独北京的老瓦工、老木工知道是先修的哪一座城楼。他们说,最先修的那座楼叫“样楼”,意思是,它是北京各座城楼的样子。
他们说样楼是他们“祖师爷”修盖的。
当年,皇帝修建北京城,他要求城门楼子要九丈九高,要盖得楼上加楼,要盖得檐子像飞起来一样。
管工大臣召集了全城八十一家包工大木厂(建筑厂),来设计城楼,可商议后,也没有想出好法子,因为八十一家包工大木厂,也没做过这么大的工程。
之后,管工大臣又约齐了老瓦工、老木工师傅们一起商议,到底人多力量大,没有几天,施工图就画出来了。管工大臣瞧了画样,说:希望皇上能满意。他把图纸上呈皇帝,皇帝看后频频点头,说:“就这么修盖吧。”
可是,先盖哪一座呢?后来大家决定先盖东面靠北那座城门楼。因为这座城门地势偏僻,皇帝不可能来这里巡视,就是样子差一点,也不要紧,只要管工大臣交了差,大家就能赚钱了。
他们商量好了要修建的那座城门,就是现在的东直门。修建这座城楼,第一步要打起拱门,再砌第一层城楼。第一层城楼起来后,大家一看:周围二十四根大楠木明柱,中间包着一座四个城楼门,挺美观,包工大木厂、管工大臣心里都美滋滋的。
往下该起升斗(斗拱)了,升斗起来了,怎么瞧怎么觉得东北角高出一截儿,怎么办呢?包工大木厂的掌柜的,赚钱心切,不愿返工,告诉工头说:“你们在东北角上用的椽子,多一些重一些,也许椽子一压,就压平了。”
工头心里疑惑,木工师傅也觉得不妥,要减少东北角升斗的尺寸吧,做升斗时候,又是按照规矩做的,一分一厘也不差,任凭大家怎么冥思苦想,可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只好继续修建。
等椽子上完了,椽子钉完了,再瞧,东北角更高了,木工师傅急得直出汗,拿尺量吧,怎么量也都够尺寸,大家更加不解了,更无奈了。东北角这么高,没法上草苫子、盖瓦。
大伙儿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就瞧有一个壮工(小工),围着这个东北角来回转悠,木工师傅本来心里就烦,工头心里也急,就喝叱这个壮工,说:“大伙儿心里正着急呢,别在那儿瞎转悠了!”
这个壮工毫不理会,一转身直奔了脚手架,噌噌地就顺着架子向上爬,大伙儿都瞧愣了,只见这个壮工到了脚手架顶头上,仿佛忽然一跺脚似的,似乎要从脚手架上掉下来了。
下面瞧的人,不由地喊了一声:“糟了!”再瞧,这个壮工,并没摔下来,只见他一只脚落在东北角的椽子上,跟着一转身,抓着脚手架就出溜下来了。工头和木工师傅也正要指责这个壮工,却见这个壮工一溜烟儿不见了。
大伙儿正为壮工的举动而不解时,有一位木工师傅忽然惊叫起来,说:“你们快瞧,城楼东北角怎么不高了!”工头和木工、瓦工师傅赶紧过来一瞧,东北角与其它角一样平了。大伙高兴了,再找那个壮工,怎么也找不到了。大伙儿说:“这个壮工,一定是鲁班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