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瓦底江小档案
河流总长:2714千米
流域面积:41万平方千米
发源地:青藏高原
河流注入:安达曼海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民族发展的摇篮,缅甸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都与它密切相关。缅甸人把它称为“天惠之河”,且对它十分崇敬。它的名字源于一个古代传说,传说古代雨神名叫伊洛瓦底,他最喜欢的一头白象在这里喷水,形成了这条大江,因此就把雨神的名字命名为江名。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最大的河流,它地势北高南低,在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之间呈沉陷地带,蜿蜒曲折地贯穿全国,最后流入安达曼海——印度洋的边缘海。
伊洛瓦底江的发源地
伊洛瓦底江在缅甸境内有东西两条上源,东源叫恩梅开江,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察隅附近,是其最远的河源;西源是近立开江,发源于缅甸北部山区。两江在各自流动后,于密支那城以北50千米处的圭道汇合,始称伊洛瓦底江。2714千米,是两江汇合处至江口全长的长度,41万平方千米是它的流域面积,约占缅甸全境的60%以上。
伊江上游——三大峡谷
缅甸人对于伊洛瓦底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在此洗涤饮用,如同甘露。南北往来,它又是提供舟楫的最佳选择。这里也曾流传着众多佛教传说,虔诚信奉佛教的缅甸人认为这条大江中居住着无数神灵,所有的一切也都是神的恩赐,于是自古以来就将其视为“天惠之河”,对它十分崇敬。
伊洛瓦底江的上游共有三个峡谷,第一峡谷长60千米,第二峡谷长23千米,第三峡谷长27千米。三大峡谷中水深流急,而三个峡谷之间却存有一片开阔的平原,这种平原和峡谷交错分布的有趣现象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也不免成了伊洛瓦底江的一大奇观。
而对于一般的缅甸人来说,他们或许并不知道伊洛瓦底江的源头之一是在中国境内,被叫为独龙江。另外,从中国云南境内流入缅甸的瑞丽江,也是伊洛瓦底江上游左岸的重要支流。这两条河流都很短,但是这样的渊源关系却触发了众多诗人的才情。自古就有诗云“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早在公元前2世纪,伊洛瓦底江就被商民用来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两国人民互相亲切地称呼为“胞波”。这条江水成了联系中缅两国人民发展的友谊之河。
伊江中游——曼德勒和蒲甘
伊洛瓦底江的中游是从曼德勒到第悦茂,这里有两个大山脉,由于山脉的阻挡作用,这一带成为全缅甸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再加上天气酷热,水分蒸发量大,使得该段有将近一半的河水被蒸发掉。而一旦有雨,往往就是急风暴雨,这造成中游的河水泥沙含量大增,平均每年有2亿多吨的泥沙被带入下游地区,于是该江沿岸成了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谷地是伊洛瓦底江中游历史最悠久的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曼德勒和蒲甘。曼德勒是缅甸古都和民族文化中心,全国第二大城市。它的地理位置适中,是缅甸的心脏部分,而从它身边蜿蜒而过的伊洛瓦底江就是一条延续民族生命的动脉。1857年,缅甸最后一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敏东国王给它赐名为“亚得那崩”,意为“万宝之城”。
曼德勒城北有一座曼德勒山,高约300米。它旧称罗刹女山,相传2000多年前,佛祖宣扬佛法时曾路过此地,并预言说:“2400年后,这里必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大城。”因为佛祖的登临,曼德勒山也因此成了圣山。
伊江下游——富饶的三角洲
说过上游和中游,接下来就是下游了,伊江的下游是富饶的三角洲。从地图上看,三角洲上的水系就像散落分开的线条,每条线都笔直地伸向安达曼海。三角洲东西宽约242千米,南北长约90千米,面积约有3万多平方千米,类属现代冲积平原。这一带地势低下平坦,千里奔腾而来的伊洛瓦底江每年带来近3亿吨的泥沙,使得三角洲向外伸延的速度快得惊人。据测量,三角洲约以每年66米的速度在扩张。
说到弊和利,伊洛瓦底江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到了下游的三角洲得到了补偿,换来了一个缅甸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该地区的种植面积占据全国的一半,同时产出的均是缅甸的主要出口商品,并换来了大量外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缅甸一直是世界上稻米出口最多的国家,著有“稻米国”之称,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缅甸的稻米第一中心,更是享有“缅甸谷仓”之盛誉。
延伸阅读
柚柞的故乡是缅甸,其号称“树木之王”,又被誉为“缅甸之宝”,过去被缅甸封建王朝定为皇家木料,曼德勒皇宫所使用的全是柚木。在曼德勒市区南方约11千米处,有一座建于1851年的大桥,全长1200米,由1086根实心柚木搭成,以一个“之”字形跨越陶塔曼湖。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该大桥承受住了大水的强烈冲击,一直完好无损的保存到现在,并安然保护了湖两岸的百姓生生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