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是事实,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中〕蔡邕:《笔论》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中〕蔡邕:《笔论》
欲书者,先于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堰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中〕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心欲急不欲迟,何也?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
〔中〕王羲之:《书论》
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
〔中〕王僧虔:《笔意赞》
轻重出于心,而妙用应乎。
〔中〕虞世南:《笔髓论·释真》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中〕虞世南:《笔髓论·契妙》
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中〕孙过庭:《书谱》
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中〕孙过庭:《书谱》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中〕柳公权,引自《旧唐书·柳公绰传》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
〔中〕黄庭坚:《论书》
未书之前,定志以帅其气,将书之际,养气以充其志。
〔中〕项穆:《书法雅言·神化》
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本领极要紧,心意附本领而生。
〔中〕冯班:《钝吟书要》
用意险而稳,奇而不怪,意生法中,此心法要悟。
〔中〕冯班:《钝吟书要》
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于字中,大者旁礴乎字外。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以法为主,气以辅之,则任笔所之,无不如志矣。
〔中〕周星莲:《临池管见》
“振衣千村冈,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而其细心运意,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中〕姚孟起:《字学臆参》
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心绍于古人。
〔中〕王僧虔:《笔意赞》
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
〔中〕张怀瓘:《书议》
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
〔中〕张怀瓘:《文字论》
凡书画当观韵。
〔中〕黄庭坚:《题摹燕郭尚父图》
书不变化,匪足语神也。所谓神化者,岂复有外于规矩哉?规矩入巧,乃名神化,固不滞不执,有圆通之妙焉。
〔中〕项穆:《书法雅言·神化》
神化也者,即天机自发,气韵生动之谓也。
〔中〕项穆:《书法雅言·神化》
古人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体势。
〔中〕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
古人稿书最佳,以其意不在书,天机自动,往往多入神解。
〔中〕王澍:《论书剩语·论古》
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书当造乎自然。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书法的好坏,主要是在于气韵的雅俗。
〔中〕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北京大学》
匆匆不暇草书。
〔中〕张芝,引自《四体书势》
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
〔中〕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
〔中〕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真以点画为形成,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中〕孙过庭:《书谱》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中〕孙过庭:《书谱》
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
〔中〕张怀瓘:《书议》
小篆者,……其势飞腾,其形端俨。
〔中〕张怀瓘:《六体书论》
大率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
〔中〕张怀瓘:《六体书论》
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以小楷为难。
〔中〕欧阳修:《跋茶录》
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
〔中〕苏轼:《跋王晋对所藏莲花经》
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
〔中〕黄庭坚:《跋与张载熙书卷尾》
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
〔中〕黄庭坚:《论书》
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
〔中〕赵构:《翰墨志》
草书尤忌横真分明,横直多则字有积薪束苇之状,而无萧散之气。
〔中〕姜夔:《续书谱·方圆》
学书以沉着顿挫为体,以变化牵掣为用,二者不可缺一。
〔中〕解缙:《春雨杂述·草书评》
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正为用。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晓。不真不草,行书出焉。似真而兼乎草者,行真也;似草而兼乎真者,行草也。
〔中〕项穆:《书法雅言·中和》
学草书须逐字写过,今使转虚实-一尽理,至兴到之时,笔势自生。
〔中〕冯班:《钝吟书要》
古人醉时作狂草,细看无一失笔,平日工夫细也。
〔中〕冯班:《钝吟书要》
篆书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圆乃劲,瘦乃腴,参差乃整齐。
〔中〕王澍:《论书利语·篆书》
汉、唐隶法,体貌不同,要皆以沉劲为本。
〔中〕王澍:《论书剩语·隶书》
楷书不当布置平稳,然须从平又稳入。
〔中〕王澍:《论书剩语·楷书》
篆书要如龙腾凤翥。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用。以峭激蕴纡余,以倔强寓款婉,斯征品量。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草书尤重笔力。盖草势尚险,凡物险者易额,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草书尤重筋节。若笔无转换,一直溜下,则筋节亡矣。虽气脉雅尚绵亘,然总须使前笔有结,后笔有起,明续暗断,斯非浪作。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草书之律至严,为之者不惟胆大,而在心小。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楷法与作行草,用笔一理。作楷不以行草之笔出之,则全无血脉;行草不以作楷之笔出之,则全无起讫。
〔中〕朱和羹:《临池心解》
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
〔中〕朱和羹:《临池心解》
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气象。
〔中〕姚孟起:《字学臆参》
圣于楷者形断意连,神于草者形连意断。
〔中〕姚孟起:《字学臆参》
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
〔中〕卫夫人:《笔阵图》
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中〕李世民:《论书》
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
〔中〕孙过庭:《书谱》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中〕孙过庭:《书谱》
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
〔中〕张怀瓘:《玉堂禁经》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中〕徐浩:《论书》
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
〔中〕释亚栖:《论书》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
〔中〕欧阳修:《作字要熟》
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作。
〔中〕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
〔中〕欧阳修:《学书费纸》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余。
〔中〕欧阳修:《李邕书》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中〕黄庭坚:《论书》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古人学书,学其二处,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可慨然者。
〔中〕黄庭坚:《论书》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
〔中〕黄庭坚:《与张载熙书卷尾》
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
〔中〕米芾:《海岳名言》
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
〔中〕晁补之:《鸡肋集》
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者,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
〔中〕赵构:《翰墨志》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中〕姜夔:《续书谱·临摹》
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中〕姜夔:《续书谱·临摹》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捏破管,书破纸,方有工夫。
〔中〕解缙:《春雨杂述·学书法》
先仪骨体,后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
〔中〕解缙:《春雨杂述·书学详说》
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敲;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
〔中〕项穆:《书法雅言·取舍》
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
〔中〕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作书须自家主张,然不是不学古人;须看真迹,然不是不学碑刻。
〔中〕冯班:《钝吟书要》
书有二要:一日用笔,非真迹不可;二曰结字,只消看碑。
〔中〕冯班:《钝吟书要》
临古须是无我。一有我,只是己意,必不能与古人相消息。
〔中〕王澍:《论书剩语·临古》
习古人书,必先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然非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若专此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中〕王澍:《论书剩语·临古》
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
〔中〕朱履贞:《书学捷要》
学书要学古人用笔,不可徒求形似,若循墙依壁,只寻辙迹,则疵病百出。
〔中〕朱履贞:《书学捷要》
临摹古帖,笔画地步必比帖肥一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
〔中〕包世臣:《艺舟双揖·答熙载九问》
每习一帖,必使笔法章法透入肝隔,每换后帖,又必使心中如无前帖。积力既久,习过诸家之形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古为徒,实则自怀杼轴矣。
〔中〕包世臣:《艺舟双揖·答三子问》
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中〕周星莲:《临池管见》
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切莫寄人篱下。凡临摹各家,不过窃取其用笔,非规规形似也。
〔中〕周和羹:《临池心解)
学书行草宜从何始?宜从方笔始。
〔中〕康有为:《广艺舟双揖·学叙》
冷着古人用笔,不贵多写,贵无间断。
〔中〕姚孟起:《字学臆参》
离形得似,书家上乘,此中消息甚微。
〔中〕姚孟起:《字学臆参》
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中〕王羲之:《书论)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中〕黄庭坚:《论书》
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
〔中〕黄庭坚:《跋与张载熙书卷尾》
襟韵不高,记忆虽多,莫湔尘俗。若风神萧散,下笔便当过人。
〔中〕姜夔:《续书谱·草书》
书是君子之艺。
〔中〕冯班:《钝吟书要》
造诣无穷,功夫要是在法外,苏文忠公所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也。
〔中〕朱履贞:《书学捷要》
俗气未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
书也者,心学也。心不着人而欲书之过人,其勤而无所也宜矣。
〔中〕刘熙载:《艺概·书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