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中)
2783700000028

第28章 品德懿行故事(18)

张凭,字长宗。晋代吴郡人,他非常讲义气,受到乡里人的称赞。他博学多识,思路敏捷,又有文才。被荐举为孝廉后出京都,对自己的才能很有自信心,声称一定要谒见当时的名人好好谈论一番。他想拜访丹阳尹刘惔,乡里人以及同时被荐举为孝廉的人都嘲笑他不自量力。张凭不理睬这些,就乘船去拜访刘惔。刘惔洗濯器物,料理事情,对张凭并不热情,让他坐在最末的座位上,只同他寒暄,完全心不在焉。张凭想开口谈论,可是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话题。不一会儿,又有不少名士来找刘惔谈论。谈着谈着,客人和主人之间有辩论不清的地方,张凭远远地从末座上发出话来,对此进行分析、判断,虽然话很简明,但是富有深刻的意义,足以使辩论的双方顿开茅塞。于是满座的人都惊呆了。刘惔马上请张凭上坐,和他谈了一整天,并且留他住下来,直到第二天天亮。张凭要走,刘惔说:“您暂且回到船上,我正好要同您一起去见抚军(即简文帝司马昱)。”张凭回到船上,同伴问他昨夜住在哪里的?张凭含笑不答。不一会儿,刘惔派人传呼张孝廉的船,同伴们全都惊讶不已。刘惔与张凭一同坐船去拜访抚军。进门后,刘惔快步走上前去,对抚军说:“下官今天为您找到一个太常博士的绝妙人选!”

虚左以待

古时候宴客,左边的首位最为尊贵,所以“虚左以待”是尊敬贤人的意思。也就是表示做大事的人求贤的态度,空着最尊贵的位置来等待有本领的人。

此典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战国时魏公子无忌,封于信陵,号称信陵君,是当时的四公子之一,信陵君好客,礼聘天下的贤士,家中供养着三千个门下客。他听说夷门那个地方有一位隐士,名叫侯赢,年纪已七十,信陵君想邀请他到自己的门下来。

一天他大摆筵席,宴请宾客;等到客人们都坐下后,他把自己左边的坐位空出来,驾了车马,亲自去迎接侯赢。侯赢穿着破衣服,非常不客气地上了信陵君的座车,信陵君自己执着马鞭,毕恭毕敬地为他驾车,在半路上侯赢碰到他的老朋友朱亥,下车来和朱亥交谈,故意耽搁了很长时间,但是信陵君并没有厌倦的心情,而是更加和气。他家里的客人,有许多是魏国的将相等有名人物,等他开席,他的侍从看到信陵君给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子执着马鞭驾车,背地里都在怪罪侯赢,但侯赢看信陵君的态度越来越恭敬,才又上了车。到了家里,请他坐在上座,并亲自给他斟酒,为此客人都感到非常惊奇。

妍皮不裹媸骨

“妍破不裹媸骨”比喻表里是一致的,秀外一定慧中。

此典出自《晋书·慕容超传》:“谚云:研皮不裹嗤骨。”

南北朝时期,前燕慕容氏亡了国,贵族慕容超流亡在后秦。他害怕受到迫害,又希望秘密地进行复国活动,于是就假装贫困,在街上做乞丐。后秦的大臣姚绍发现了他,见他一表人才,决不是甘于贫困的人,于是向后秦国王姚兴说:“慕容超在街上讨饭,这个人决不是安分的人,是很有才干的,您不如给他一官半职,一方面使他感激,另一方面约束他,使他不至于反叛。”姚兴于是将慕容超召来谈话,慕容超知道姚兴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所以见到姚兴便装出一副笨样子。姚兴果真被他的假象迷惑了,谈了一会便让他走了,并对姚绍说:“今谚有‘妍皮不裹媸骨’的说法,真是胡说八道。慕容超虽说相貌不凡,其实是个草包而已,这种人不值得重视。”从此不再提防慕容超的行动了。后来,慕容超联络残余力量,积极活动,终于完成了复国大业。

羊蒙虎皮

这个故事说明:有虚名而无实际的人,是经不起检验的。

此典出自《法言》:“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狼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一只羊披着一张老虎皮。它看见草便高兴,看到豺狼便颤抖起来,这是因为它却忘记了自己还披着一张虎皮呢。

阳桥与鲂

“阳桥与鲂”用以告诉人们,趋炎附势、逢迎讨好的人,往往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也不是正派的人。万不能把重任托付他们;治理国家。必须依靠作风正派并有真才实学的人!

此典出自《说苑·政理》。

宓子贱被任命为单父宰,顺路去拜访阳昼,他说:“我将赴任,你有何指教呢?”

阳昼说:“我年轻无知,不懂治理百姓的办法。只能略谈一点钓鱼的经验,算是我送你的礼物吧。”

子贱问:“您有哪些钓鱼经验呢?”

阳昼说:“当你刚刚安好鱼饵,放尽钓丝的时候,鱼儿马上一拥而上,吞食上钩的鱼叫阳桥,这种鱼肉薄而味寡。还有一种鱼绕着钓饵游来游去,想吃又不敢吃,这种鱼名叫鲂,这才是肉肥味美的鱼哩!”

子贱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连连说:“好!”

于是,子贱启程上路。还没到单父,一班豪绅显贵已经纷纷赶来夹道欢迎。宓子贱大声催促车夫:“快点走!快点走!阳昼所说的那种阳桥鱼来了。”

到了单父,他邀请那些德高望重、贤明干练的人,一起治理单父。

一顾千金

“一顾千金”用以说明,人们需要权威,尊重权威,同时也应该努力学习使自己逐步成为内行。

此典出自《刘子·因显》:“昔有卖良马于市者,已三旦矣,而市人不顾。乃谓伯乐曰:‘吾卖良马而市人莫赏,愿子一顾,请献半马之价。’于是伯乐造市,来而睇之,去而目送之。一朝之价,遂至千金。”

这段话意思是说:

有个人在集市上卖马,等了三天都没有一个买马的人前来光顾。

于是这个人去求见伯乐,对伯乐说:“我卖的本来是一匹好马,但是人们都不识货。请你去看看,我愿意把马价的一半送给您。”

伯乐来到集市一看,果然是匹好马。他走上前去爱抚地左看右看,临走时还恋恋不舍地频频回顾。于是,一天之内马价涨到了千金。

一夔已足

“一夔已足”用以形容学有专长的人才。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察传》: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凡是听到传闻一定要深入考察,听到关于人的议论,一定要验证它是否有道理。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舜时的乐官夔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孔子回答道:“从前,舜想利用音乐教化天下人,就让重黎物色人才。重黎在民间发现了夔,就把他推荐给舜,舜让夔当乐官。于是夔正定六律,和谐五声,用以调和八方的风气,于是天下人完全归服。重黎还想多找几个像夔这样的人才,舜说‘音乐是天地之气的精华,政事得失的关节,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使音乐和谐,以安天下。像夔这样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因此所说的‘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呀。”

一匹锦

“一匹锦”比喻美好的文才。

此典出自《南史·江淹传》。

江淹,字文通,南朝梁国的文学家,曾经历宋、齐、梁三个朝代。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因能写文章而远近闻名,可是到了晚年,他的才气逐渐减退,思路也有些迟钝了。据说,江淹任宣城太守免官归来时,停泊在禅灵寺的江边水渚中,夜里梦见一个自称是张景阳的人,对他说:“我曾经把一匹锦寄放在你这里,现在你应当还给我了。”江淹把手伸进怀里,摸出几尺锦还给他。这个人气愤地说:“怎么都给割取完了!”梦中的张景阳其实就是晋人张协,曾任河间内史,少有俊才。张景阳回头看见丘迟(南朝梁文学家),便对他说:“剩这几尺没有什么用,就送给您吧。”从此以后,江淹的文章开始退步了。

一身二任

“一身二任”指一人能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可用来说明某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此典出自《汉书·王吉传》:“皇帝仁圣,至今思慕未怠,于宫馆囿池弋猎之乐未有所幸,大王宜夙夜念此,以承圣意。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恩爱行义纤介有不具者,于以上闻,非飨国之福也。臣吉愚戆,愿大王察之。”

汉代,有一个人叫王吉,字子阳。他在青年时期学习刻苦,知识丰富,当上了昌邑中尉。而昌邑王刘贺却喜好狩猎,驰驱国内,放荡不羁,无休无止。

于是,王吉上书劝谏,说道:“昭帝仁义贤德,武帝去世不久,他至今思念不已,从来不到宫馆园林中游玩,也不以狩猎为趣。大王您应当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体会皇上的意图。在诸侯骨肉之亲中,谁都没有比您更亲的了。您是武帝的孙子,是当今皇上的臣子,在您一个人的身上担负着两个方面的责任,如果在恩爱仁义方面出现细微的差错,被皇上知道了,对国家都是没有好处的。我王吉又呆又愚,或许说的不完全正确,希望大王您详察。”正如王吉所料,在汉昭帝死后,大将军霍光等人迎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然而他品行不端,荒淫、放荡,不久便被废掉了,王吉也受到了牵连。

一柱擎天

“一柱擎天”的原意是一根柱子托住天,后来人们用它比喻一个人担负重任、支撑大局。也常用它来形容某人的重要作用。

此典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地的聚集之气,变成阴阳,阴阳的会合之气,成为四季。四季的消散之气,成为万物。阳气聚集,它的热气生成火,火的精气,变成太阳。阴气积聚,它的寒气生成水,水的精气,变成月亮。日月的过甚之气,生成星辰。天容纳日月星辰,地容纳水潦尘埃。

从前共工(古代一个部落首领)和颛顼(古代一个部落首领,黄帝之孙)争夺天下的帝位,共工发怒碰倒了西北方的不周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结果撑天的柱子被撞断,系地的绳子也被拉断。天因为失去了支撑,便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天上的日月星辰都移向西北方向。东方大地倾陷下去,所以水流尘土都归向东方。

圯上老人

“圯上老人”比喻熟悉兵法、善于识别人才的长者。

此典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汉高祖的大臣张良在青少年时代有一段传奇般的经历:有一次,张良在下邳圯桥上游荡,一个身穿粗布衣服的老翁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甩到桥下,并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把鞋拾上来!”张良很生气,真想狠揍老翁几下,可是看在他是个老人的份上,还是强忍怒气,把他的鞋拾了上来。老翁说:“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把鞋拾上来,干脆把好事做到底,于是跪着给他穿上。老翁穿上鞋后,笑着离去。张良非常吃惊,一直目送着他。老翁走了一里多路,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有出息。五天后黎明时分,与我在此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怪异,连忙跪下说:“遵命。”五天后黎明,张良到桥上时,老翁已经先到了,老翁生气地说:“与长辈相约,你却晚来,这是怎么回事?”说罢就走,对张良说:“再过五天后再早点来。”五天后鸡鸣时刻,张良又去了,可是老翁又先到了。老翁再次生气地说:“你为什么又来晚了?”说罢就走,对张良说:“五天后要早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等了一会儿,老翁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就应该这样。”他拿出一部书给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辅佐帝王完成大业,后十年必将兴旺发达。十三年后,你可以在济北见到我,我就是城山下黄石。”老翁说完就走,也没有留下其他的话,以后再没有露过面。天明后,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

》。

倚马之才

“倚马之才”用以称颂文思敏捷。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大将军桓温上书,请求亲自率兵北征鲜卑。袁宏为桓温记室参军,随军出征,因为过失被免去官职。行军途中需要一种紧急的文书,桓温便叫袁宏倚在马前起草文稿。袁宏不停地在写,一会儿工夫就写满了七张纸,文章斐然可观。

玉笋

“玉笋”用以比喻才士众多,如笋林立。

此典出自《新唐书·李宗闵传》:“俄复为中书舍人,典贡举,所取多知名士,若唐冲、薛库、袁都等,世谓之‘玉笋’。”

唐代人李宗闵,字损之,曾中进士,调任华州参军事,后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唐穆宗(李恒)即位后,李宗闵任中书舍人。

李宗闵曾因事被贬为剑州刺史。不久,又官复原位,任中书舍人,主持贡举考试之事,他所寻取的门生都是当时知名之士,如唐冲、薛庠、袁都等人。人们认为这些人的才能超群,于是称之为“玉笋”。

袁宏泊渚

“袁宏泊渚”形容才华横溢,诗文俊逸;也用来形容受到别人赏识。

此典出自《晋书·袁宏传》。

晋代袁宏,字彦伯,是侍中袁猷的孙子。父亲袁勖,曾任临汝令。袁宏才华横溢,擅长写一手极美的文章。年少时父亲早亡,家境贫寒,靠给别人运租米生活。当时,谢尚(西晋人,历任镇西将军、豫州刺史、尚书、仆射等职,善音乐,才学广博)镇守牛渚。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皓月当空,谢尚与他的随从们穿上平民服装,游江赏景。这时,袁宏正在船中吟咏诗文,声音响亮,辞藻出众。于是,谢尚把船停住,听了很久,并派人前去问候。被派去的人回来说:“是临汝令袁勖的公子在吟诗。”袁宏所吟诵的诗篇就是他自己创作的咏史诗。谢尚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致,把袁宏请到船上来,与他纵情谈论起来,通宵不寐。从这以后,袁宏便声名大振。

岳飞论马

“岳飞论马”用以比喻在选用人材上,与识别良马和劣马是一样的,不要只看表象,而要看实际,要看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真才实学。

此典出自《宋史岳飞传》。

岳飞入朝参见宋高宗(赵构),高宗随口问道:“你近来得到好马了吗?”

岳飞说:“我有两匹马,每天能吃几斗草料,喝十斗泉水,但是草料不精细,泉水不洁净,它们就不吃。披上护甲奔驰的时候,开始时跑得很慢,等到跑到百里时才开始越发精神越发快速。这时,从中午到晚上还可以跑二百里。解下马鞍和护甲,它们既不喘息,也不流汗,好像没事一样。

“这种马,可以吃很多草料,但不是随便什么都吃,有很大力气,但不轻易表现出来。这是可以跑远路的马。

不幸的是,它们都相继死掉了。”

“现在我所骑的马,每天(吃料饮水)不超几升,喂它可以不用选择草料,不用选择水质。但当你揽起缰绳还没坐稳的时候,它便一跃而起飞快地奔跑起来。等它刚跑出百里,就流汗气喘没有一点力气了,就像快要死了一样。”

“这种马,吃得少容易饱,喜欢表现而又没有力气。这是愚钝无能的马。”

宋高宗称赞岳飞讲得好,他说:“你今天这番议论太深刻了。”

谪仙

“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人们往往用它称赞才行高迈、人品清超拔俗的人,意思是说人才非凡,非人间所有。

此典出自《新唐书·李白传》:“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见,故白亦至长安。往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