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徐志摩文集3
2785900000049

第49章 “迎上前去”(2)

是的,我从今起要迎上前去!生命第一个消息是活动,第二个消息是搏斗,第三个消息是决定;思想也是的,活动的下文就是搏斗。搏斗就包含一个搏斗的对象,许是人,许是问题,许是现象,许是思想本体。一个武士最大的期望是寻着一个相当的敌手,思想家也是的,他也要一个可以较量他充分的力量的对象,“攻击是我的本性,”一个哲学家说,“要与你的对手相当——这是一个正直的决斗的第一个条件。你心存鄙夷的时候你不能搏斗。你占上风,你认定对手无能的时候你不应当搏斗。我的战略可以约成四个原则:——第一,我专打正占胜利的对象——在必要时我暂缓我的攻击,等他胜利了再开手;第二,我专打没有人打的对象,我这边不会有助手,我单独的站定一边——在这搏斗中我难为的只是我自己;第三,我永远不来对人的攻击——在必要时我只拿一个人格当显微镜用,借它来显出某种普遍的,但却隐遁不易踪迹的恶性;第四,我攻击某事物的动机,不包含私人嫌隙的关系,在我攻击是一个善意的,而且在某种情况下,感恩的凭证。”

这位哲学家的战略,我现在僭引作我自己的战略,我盼望我将来不至于在搏斗的沉酣中忽略了预定的规律,万一疏忽时我恳求你们随时提醒。我现在戴我的手套去!

徐志摩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在英国剑桥大学贵族文化的教育下,形成了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他所希望的政治,是英国式的,是希腊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他所向往的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对于无产阶级政权,他是连影子都要怕的。

1922年,徐志摩回到中国,这已是“五四”运动的低潮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现实,使他那理想主义碰了壁。尽管如此,他那热情和幻想并未因此消褪。本文正是他从心里“呕出来的几口苦水”。(徐志摩《再剖》)是他“烦闷的呼声”,他在写“自己”,解剖自己的思想,倾吐自己的情怀,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也更为鲜明和深入,浪漫主义的因素也更为加强。感情是狂烈的倾泻,而不是慢慢的渗出。他写作本文时,正是他思想陷入极度的矛盾和苦闷,他反复剖析自己该时期思想情绪突然变化的状况和原因。一方面,他看到了客观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他认定自己主观精神出了毛病。他想利用这“反省的锋刃”,劈去纠着他心身的累赘,解卸身上的负担,求得自我“解放的希望”(《再剖》),想摆脱精神上的痛苦,不甘心理想主义的泯灭,从失望中找寻希望。

郁达夫曾把徐志摩一类的散文家写作的散文的共同特征,归结为“带有自叙传的色彩”。(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本文深入解剖、省察自己的思想灵魂,真切显现坦露自己的性格、思想、信仰,并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发出战斗的宣言:决计迎上前去,“决心做人,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当我们阅读这篇散文时,能感到有一股强烈的情感在奔突,它像一团火在燃烧,也使别人燃烧,这篇文情并茂的散文,不仅阐明了作者的战斗思想,而且宣泄了作家悲郁愤激求索理想的灼热之情。正如文章开写到“这回我不撒谎,不打隐谜,不唱反调,不来烘托,我要说几句至少我自己信得过的话,我要痛快的招认我自己的虚实”。读到此处,我们似乎也听到了作者心灵的撞击声,而且被它那潮水般汹涌澎湃的气势和情绪所裹挟,所惑召,感受到一种奋发上进的精神力量。

鲜明、深入地剖析社会,剖析自我是这篇散文的特色。作者先是介绍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真的理想主义者要经得起挫折,经得起打击,要从失望中找寻新的希望。在这里用“生病”来比喻理想主义者的受挫,作者认为生病的时候不是“高声嚷痛”,而是“摆脱苦痛”。接着分析客观社会现实,分析生命的现状:“在生命里到处碰头失望”,而生命的重担却“一天重似一天”生命的十字架如此的沉重,但思想的十字架却比生命的十字架还要沉重,因为能思想,当作者看到“国内思想界萎瘪现象”更觉愤懑和羞恶。作者要时代的真思想的精神,要向这时代挑战,作者预料到这会引起有些人的笑骂,但唯其他们的苟且偷生,象食蚁兽一样的生活更激起作者的入世热情。作者用了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时代、社会的丑恶和腐朽揭示出来“是纸糊的老虎,摇头的傀偏,蜘蛛网幕等的偶像。”是“一大群食蚁兽”。作者对自己的解剖也毫不留情,“我不来谈学问,我不配。我书本的知识是真的十二分的有限。”“科学我是不懂,我不曾受过正式的训练,最简单的物理化学,都说不明白”,“我人事的经验与知识也是同样的有限。”所以作者如实写道“我只是个极平常的人。”作者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不足后,又弘扬起自己身上宝贵的品质来,那就是对理想的追求。“在这打谎的世上寻出一些不磨灭的真”“不能让绝望的重量压住我的呼吸,不能让悲观的慢性病侵蚀我的精神,更不能让厌世的恶质染黑我的血液。”接着又以哲学家尼采的话语作证。作家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宣扬自己的人生观和理想主义,怀着充沛的情感,用诗句抒写到“我不辞痛苦,因为我要认识你,上帝;我甘心,甘心在火焰里存身,到最后那时辰见我的真,见我的真,我定了主意,上帝,再不迟疑。”这种鲜明、深入的剖析,这种斩钉截铁,宣誓般的诗句,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作者的理想和追求,充分理解了作者之所以要迎上前去的原因和目的,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生的意志的执着的表现,无需词藻的华丽,只要真实,流畅、朴素的语言就足以体现意志和情感的神韵和内核。在本文的下半篇,作者紧扣“做人”这个中心题旨,表明他对人生的态度,并详细阐明自己在人生中搏斗的战略原则。作家用诗句写道:

“我不想成仙,蓬莱不是我的份;我只要这地面,情愿安分的做人。”

多么恳切的语言,这几句诗,无论从行文的气度来讲,或是从行文的情致来讲,都仿佛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决心做人,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的战士的形象站在我们面前,令人肃然起敬。作者再次解剖自己“先前我对这人生只是不调和不承认的态度,因此我与这现世界并没有什么相互的关系”,“但这来我决心做人的宣言却就把我放进了一个有关系、负责任的地位,我再不能张着眼睛做梦,从今起得把现实当现实看。”这些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个性,作者思想发展的历程,作者由理想的天国落到了现实的世间,由浪漫地站在人生边上开始踏上了人生的战场,那么“人生到底是什么?”作者坦白地说“我来是来了,可还是一肚子的不明白”,的确,人生是什么?这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永恒的谜,许多人孜孜以求,“上穷碧落下黄泉”可最终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正唯其神秘难解,又吸引着人,一代一代地探求。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可能都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保持“自己思想的忠实”,作者坚信这一点,于是坚决地喊出“我从今起要迎上前去,”去“活动”,去“搏斗”,去“决定”,去“寻着一个相当的敌手。”尽管思想有失浅薄,目标有失空泛,但这种果敢积极的态度震撼人心,让人为之振奋,为之击节赞赏。宣言完了,作者最后形象地写道“我现在戴我的手套去。”俨然一个整装的斗士跃马纵聘沙场。

全文以“迎上前去”为中心,以感情的激荡、宣泄为线索,剖析社会,省察自身,感情何等真率、坦诚,态度何等坚决果敢,这里没有虚情,矫情;没有遮盖,掩饰。如一曲战斗的号角,主旋律就是:“决心做人,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

这是一篇抒情言志的散文,但读来毫不枯燥。作者把情、理很好地结合起来,采用一种与朋友交心的方式,把自己一颗热腾腾的心捧出来放在你的面前,以情动人,以诚感人。说理不是板着面孔,枯燥无味,而是采用形象化的手法具现作者的理想,具现作者的人生态度。写理想主义者的碰壁采用生病的类比,读来生动明了。用“一大群食蚁兽”画出社会上一些人惧事保身的嘴脸,突现出作者的斗士的形象,对比鲜明。从而把说理和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语言流畅,简洁,准确,生动。诸如“这回我不撒谎,不打隐谜,不唱反调,不来烘托,我要说几句至少我自己信得过的话,我要痛快的招认我自己的虚实,我愿意把我的花押画在这张供状的末尾”这里吸收了口语、方言、文言种种形式的白话文,很有表现力。徐志摩本质上是个诗人,他带着诗人的情绪的狂放,闯入散文的园地,如文中两段诗句的运用,既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又使文章无形中漫溢着一缕诗情,带上了一种诗意,染上了诗的色彩。再如“我要一把抓住这时代的脑袋,问它要一点真思想的精神给我看看——不是借来的税来的冒来的描来的东西,不是纸糊的老虎,摇头的傀儡,蜘蛛网幕等的偶像,我要的是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激荡出来的真纯的思想。”这一段对社会现状的剖析,极其生动形象,那么富有诗意,毫不概念,毫不枯燥,具有诗的精神,诗的意蕴,诗的质地,读者仿佛可以触摸到作者跳跃的思维,会情不自禁地跟随作者的联想去想像。笔锋轻巧活泼,联想生动富丽,情感热烈奔放,充分体现出徐志摩的创作个性。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短句和排比句,读来铿锵有力,节奏急促,既有助于表达作者跳动、喷发、倾泻的激情,又使文章具备了抒情散文所特有的意境。不失为一篇难得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