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3
2787000000025

第25章 文选(8)

虏人沿边之兵不满十万,使召兵而来又必十万(若乘其不备则不及召兵),二十万之众,较其数则多,然其边徼阔远,势能分之使备我则寡。将战之日,大为虚声,务使之分,命一使于川蜀,曰“收复关陕”,建以旌旗而布以诏令,彼必聚兵而西,深沟高垒勿与之战;如是而两月,又命一使于荆襄,曰“洒扫陵寝”,建以旌旗而布以诏令,彼必召山东之兵而俱西,深沟高垒勿与之战,如是而两月,又命一使于淮西,曰“御营宿卫”,声言直趋京师,若为羽檄交驰、车马旁午状以俟天子亲驾者,彼必竭天下之兵而南,深沟高垒勿与之战,又令舟师战舰,旌旗精明,金鼓备具,遵海而行。四路备兵,势分备寡,内郡空虚,盗贼群起,吾之阴谋又行。援我者众,虽有良平不能为之谋矣。

然四路者非必以实攻也,以言耸之使不得去,以势劫之使不得休。何则?彼重之吾又重之,其信我者固也。然后以精兵锐卒,步骑三万,令李显忠将之,由楚州出沭阳,,鼓行而前,先以轻骑数百,择西北忠义之士,令王任、开赵、贾瑞等辈领之,前大军信宿而行,以张山东之盗贼,如是不十日而至兖郓之郊,山东诸郡以为王师自天而下,欲战则无兵,欲守则无援,开门迎降惟恐后耳。然后号召忠义,教以战守,传檄河北,谕以祸福,天下知王师恢复之意坚,虏人破灭之形著,城不攻而下,兵不战而服,有不待智者然后知者。此韩信之所以破赵而举燕也。彼沿边三路兵将,北归以自救耶?其势不得解而去也,抑为战与守耶?腹心已溃,人自解体,吾又将突出其背反攻之。当是之时,虏人狼顾其后,B2知为巢穴虑而已,遑恤他乎?故曰:“燕山者将使塞南门而守也。”今之论兵者,不知虚实之势,缓急之序,乃欲以力搏力,以首争首,寸攘尺地取以觊下,譬之驱群羊以当饿虎之冲,其败可立待也。惟详择毋忽。

【注释】

①本篇为《九议》的第六篇。②“南北”句:谓历史上向有南弱北强之说。③至精:极精明之人。④“强大”句:谓兵力强大者反而分散,兵弱者却能集中。⑤“备前”三句: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备:设防。寡:薄弱。⑥“寡者”二句:兵力所以薄弱,是因为处处防人;兵力所以雄厚。是因为让人处处防己。⑦“出其”二句: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谓攻其防守薄弱和意外之处。⑧“形之”二句:化用《孙子兵法·势篇》,意谓以己虚假之形调遣敌人。⑨轻:兵力弱。重:兵力强。⑩沭阳:江苏北部县名。“然其”二句:谓因其边界漫长,势必分兵把守而导致兵力薄弱。徼(jiào):边界。关陕:今陕西中部一带。荆襄:今湖北江陵、襄阳地区。陵寝:皇帝陵墓。淮西:今安徽合肥凤阳地区。御营宿卫:值宿警卫御营,意谓皇帝御驾亲征。“若为”二句:倘能传送紧急文件之车马纷繁飞驰,迎候天子。旁午,纷繁。良、平:张良、陈平,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以言”二句:谓虚张声势使敌人不能撤兵,又不得安宁休整。“彼重”二句:敌我加强兵力,敌必信我实攻无疑。李显忠:南宋著名将领,历任节度使、都统制。楚州:今江苏淮安、盱眙一带。王任、开赵、贾瑞:均为中原抗金将领,后归附南宋。贾瑞早年入耿京部,后与辛弃疾一同南渡。“前大军”句:谓早于大军两天出发。信宿:连宿两夜。“以张”句:谓声援山东起义者。兖:兖州,今山东兖州、泗水一带。郓(yùn):郓州,今山东汶上、东阿、阳谷一带。谕以祸福:晓谕利害。“此韩信”句:公元前205年韩信破赵,又采纳李左车之谋,作出伐燕之势。燕慑于汉军声势。举国降服。此借喻破山东即可定河北。“其势”句:谓无法解脱,不能撤兵北援。狼顾:狼惧被袭,时时反顾。“乃欲”二句:只想以力相搏,以首相争。硬打死拼。“寸攘”句:谓斤斤计较尺寸之地的得失,有不正当的希图。觊(jì):希图。毋忽:不可疏忽。

【品评】

本文重点论作战虚实之势。文章以为敌强我弱,当用虚张声势之法,以分散敌人兵力。从而争取胜利。先后佯攻关陕、荆襄,乃至作势将取道淮西而直趋京师,以调遣敌人,并诱使敌人“竭天下之兵而南”。同时又佯攻水路,使敌“四路备兵,势分备寡”。以上皆属虚攻,实则以精锐之师直取山东,此即用兵虚实之法。其七①

【原文】

正取之计已定,②然后谋所以富国强兵者:除戎器,练军实,③修军政,习骑射,造海舰,凡此所以强兵也。其要在于为之以阴,行之以渐,使敌人莫吾觉耳。④

至于富国之术,民无余力,官无遗利矣,国不可得而富也。兵待富而举,则终吾世而兵不得举矣。⑤虽然,某有富国之术,不在乎聚敛而在惜费,苟从其可惜者而惜之,则国不胜富矣。何以言之,自朝廷规恢远略以来,⑥今三年矣,其见于施设者,费不知其几也:⑦城和、城庐、城扬、城楚、筑堰、募兵,建康之寨,京口之寨,江阴之寨,⑧与夫泛使赂遗,⑨发运本钱,其他便宜造次,⑩恩泽赏给、不可得而纪者,合千有余万缗矣。一岁之币,三年而郊,又二千万矣。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其他得已而不已者为恢复计也,然而于恢复之功非有万分一也。非有恢复之万一而费之,则费为可惜矣。若规模既定,断以三岁而兴兵,未战之岁取是数费而聚之,当战之岁,岁币可绝也,郊祀可展也,如是而得三千万缗矣。今帑藏之储又仅二千万,合五千万缗而一战,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其次则宽民力:可以息民者息之,可以予民者予之。盖恢复大事也,能一战而胜乎,其亦旷日持久而后决也。旷日持久之费,缓急必取之民,凡民所以供吾缓急、财盖而不怨、怨甚而不变者,以其素抚养者厚也。古之人君,外倾其敌,内厚其民,其本末先后未有不如此者。不然,事方集而财已竭,财已竭而民不堪,虽有成功而不敢继也。

今世之所病者,深根固本则指为迂阔不急之论,从事一切则目为治办可用之才。国用既虚,民力又竭,求强其手足而元气先弱,是犹未病而进乌喙,及其既病也则无可进之乐,使扁鹊、仓公望之而去者是也。

【注释】

①本篇为《九议》的第七篇。②正取之计:指恢复中原的方针大计。③除戎器、练军实:整治兵器和一切军用物资。除:修治。④“其要”三句:重要的应暗中实施,循序行事,不让敌人觉察我们的军事意图。⑤“兵待”二句:如待国富再出兵,则吾辈今世出兵无望。⑥规恢远略:规划恢复中原之长远方略。⑦“其见于”二句:谓用于军事设施之费用极为巨大。⑧城:此谓修建城防。和、庐、扬、楚:分别指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庐州(今安徽合肥一带),扬州、楚州(今江苏淮安、盱眙一带)。堰:挡水之坝。寨:指水寨、水营。⑨赂遗:贿赂。⑩便宜造次:谓应付突发事件所化之费。千有馀万缗:言花费之多。缗(mín):以绳贯穿之钱币。三年而郊:指每隔三年用于郊祀之钱。“断以”句:决断三年后出兵。可展:可以延期。帑(tǎng)藏:国库。“以其”句:是因为朝廷向来待民宽厚。“外倾”二句:谓对外倾覆强敌,对内厚养其民。“事方集”三句:战事方准备就绪,军费依然枯竭,而百姓又尢以为补,虽成功有望,却难乎为继。“从事”句:谓做事不论巨细轻重,都被认为治国有用之才。乌喙(huì):一种中药,能通经活络,但有毒。扁鹊、仓公:分别为春秋和两汉时的名医。望之而去:谓无能为力而告退。

【品评】

本篇论富国强兵。文章以为强兵之术在于“除戎器,练军实,修军政,习骑射,造海舰”。富国之术有二:一曰“惜费”,即节省钱财,以应战备之需。二曰“宽民力”,即养民而使民有馀力。惟有“内厚其民”,方可“外倾其敌”,因为“旷日持久之费,缓急必取之民”。

其八①

【原文】

方今之论,以为将有事于中原,必先迁都建业。②某以为有不得已而必迁者,有既迁而又当迁者,又有不可得而迁者,及未可得而迁者,不可不知也。

不迁则不足以示天下之必战,中原之变也必缓,吾军之斗也必不力,③深居端处以待舆地之来,是谓却行而求前,④此不得已而必迁者也。

所谓战者将姑为是名耶,其亦果有志于天下也?姑为是名,虽迁都建业徒费无益;志于天下,虽迁建业犹以为近。⑤何则?人主破天下庸常之论,图天下难能之事,而又阴得其所以必胜之权,不躬犯艰难而决之,⑥天下有不信吾心而殆吾事者矣。向之城扬、城庐,⑦费累百万,其实甚无益也。腐缣败素,染而紫之,价必十倍。⑧异时有急,敕庐扬为车驾东西巡幸地,⑨以决三军胜负之数,则城庐城扬真恢复大计也。此既迁而又当迁者也。

天下无事,搢绅之论人人得以自尽⑩:“主上方以孝养治天下,北内晨昏之问不可得而远也”;“国用方虚,民力方困,千乘万骑,百司庶府,一动而百费出,迟留岁月无从而给也”。苟搢绅之论以是而相持,上之人必无说以却此,此不可得而迁者也。

两敌相持,见之以弱犹恐为强,示之以怯犹恐为勇,见强示勇敌必疑惧,敌既疑惧吾事必去。故先事而迁,是见之强而示之勇也。两敌相持,士未致死,天子顺动,亲御鞍马,隆名重势猝压其上,三军思奋,斗必十倍。国势惊乱,变必内起。此古英雄之君御将决胜之奇术。故先事而迁,是兵未战而术已尽也。吾未战而迁建业,万一虏因是而迁京师(逆亮是也),此事之不可知者也。凡吾所以未战而求胜者,以中原之变为之助也,虏迁京师,胁以兵力,中原之民必不敢变,中原不变则战之胜负未可知也。故先事而迁是趣虏人制中原之变也。此未可得而迁者也。

参四者而论之,则大计见矣。某以为宜明降约束,以禁传言迁都建业者,姑少待之。异时兵已临淮,则车驾即日上道,驻跸建业以张声势;兵已渡淮,则亲幸庐扬以决胜负。如是则搢绅之论不见持于无事之际,敌国之重不及虑于已战之后,最为得计。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