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知识博览1
2787400000010

第10章 神秘的生物世界(1)

史前动物

三叶虫

在史前时期,海洋出现了大量生物,而三叶虫曾一度称霸海洋。

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到2亿多年前的古老节肢动物,在当时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是古生代一霸。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绝灭。

三叶虫体形扁宽,背面正中突起,两侧较扁平。背上有两条纵沟,把身体纵分为三叶,因此得名。它们的形态多种多样,大小不一,最长的75厘米,最小的不到1厘米。身体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表面光滑,头上戴着半圆形的盔甲,盔甲的两侧各有一个复眼。口生在头部腹面中央,身体的每一部分由不定的体节构成,每一体节上都长着一对附肢,头部的第一节附肢变成了长长的触角,有感觉功能。三叶虫只与海水动物共生,证明它生活在海水中,以摄取水中的大小动物及低等植物为生。三叶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古生代地层中。全世界现已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约四千多种,我国是发现三叶虫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

甲胄鱼

甲胄鱼生活在距今4亿多年到5亿年间的古生代时期。它们中的大多数身体的前端都包着坚硬的骨质甲胄,形似鱼类,但没有成对的鳍,活动能力很差。同时也没有上下颌,限制了它的主动捕食能力,食物范围很窄,因而没有发展前途。甲胄鱼是个复杂的类群,包括头甲鱼类、缺甲鱼类、杯甲鱼类和鳍甲鱼类等,体型大小不一,小的几厘米,大的几十厘米。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多数种类在海底过着爬行生活,靠吮吸方式在海底觅食。有的种类如杯甲鱼类,有厚厚的鳞片,但缺少鳍,只有倒歪尾。较进步的鳍甲鱼类,游泳能力强,能在水层表面取食。大多数甲胄鱼生活在淡水中,它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鹦鹉螺

在亚热带、热带几百米深的海底,生活着一种古老的原始动物——鹦鹉螺。它可以自由调节身体中气室里的气体分布,来控制身体的沉浮,再依靠漏斗喷水在碧波中畅游,很像一艘活的潜水艇。

鹦鹉螺是一类古老的软体动物,至今已经历了35亿年的沧桑世变,现仅剩下4种,所以有“活化石”之称。鹦鹉螺有个美丽又坚硬的外壳,壳外有灰、红相间的波浪状条纹,壳内是闪光的银白色珍珠层,算得上是一件艺术品。鹦鹉螺柔软的身体藏在壳里,呈左右对称状。从壳中心到壳口,有一道道隔膜将壳分成30多个像房间一样的气室。肉体只居住在靠壳口的最外面一间,其余各室都空着。气室之间有管道相通,用以调节室内气体分布,控制身体沉浮。鹦鹉螺是现存最古老的头足类。在它的口周围和头的两侧,长有90只触手,其中有两只合在一起变得很肥厚,肉体缩进壳后,就用它盖住壳口以保护自己。捕食时触手全部展开,休息时触手都缩回壳里,只留一二个进行警戒。它还有一个会喷水的漏斗,是由两片肌肉合成的。

始祖鸟

鸟类是怎样演化来的?这是科学上的一个谜。因为鸟类的骨胳脆弱,又是在天空飞的,形成化石的机会很少,所以关于鸟类起源的化石资料也不多。世界上只发现五例原始鸟类的化石。

这五例原始鸟类化石都是在德国的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的,距现在已有一亿五千万年了,这些化石被证明为始祖鸟。化石上有清晰的羽毛印痕,而且分为初级和次级飞羽,还有尾羽。它的前肢特化成飞行的翅膀,后足有四个趾,三前一后,锁骨愈合成叉骨,耻骨向后伸长。这些特征都与现代鸟类相似。经研究证明,它是爬行类向鸟类过渡的中间阶段的代表,所以被称为“始祖鸟”。据测定,始祖鸟最小飞行速度是每秒76米,它可以鼓翼飞行,但不能持久。

始祖鸟是怎样从地栖生活转变为飞翔生活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原始鸟类在树上攀登,逐渐过渡到短距离滑翔,进一步变为飞翔。另一种认为,原始鸟类是双足奔跑动物,靠前肢抓捕小型动物为食,前肢在助跑过程中发展成翅膀。始祖鸟虽然仅仅发现在化石里,但它为鸟类的起源提供了证据,被认作鸟类的祖先。

猛犸象

猛犸象是绝灭象中最著名的一种,体型与亚洲象差不多,但后腿短,整个体态向后倾。早在一两万年前,它们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美大陆北部。古生物学家曾在西伯利亚的永久性冻土层里及阿拉斯加半岛发掘出20多具完整的猛犸象尸体,它们保存完好,血管里充满血液,胃里还有青草和树枝等。猛犸象生活在冰川边缘地带,为适应这一特殊环境,它们的体型变小,皮层增厚,整个身体都披上浓密的长毛,所以又叫披毛猛犸象。它们的肩部及背部的长毛达50厘米,皮下脂肪厚达76厘米,用以防御严寒。在高而圆的头顶上长着一个瘤,里面贮存着脂肪,头下弯着一条长长的鼻子。它们的门齿特别长,并向内强烈弯曲,最长的可达5米。猛犸象的臀部下塌,尾巴上长着一丛长毛,只有四个脚趾。关于猛犸的绝灭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团。

恐龙

恐龙本是地球上的“巨无霸”,曾经“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上的一个谜。

传说中的龙是一种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可是在生物进化的历史中没有这样的龙,它只是人们想象的东西。恐龙不是龙,最早于1841年由英国科学家欧文提出。据化石资料考证,它是生活在距今七千万年到两亿多年的中生代动物。那时,以恐龙为代表的四足爬行动物占据了整个地球。恐龙躯体庞大,长可达30米,长长的脖子上长着小小的头,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怪物。身体的后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恐龙可分蜥龙类和鸟龙类两大类。蜥龙类爱吃肉食,以后肢着地,前肢不发达,如著名的霸王龙、跃龙。它们的腿长,奔跑速度快,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强大的肉食动物。它们有锋利的牙齿,非但捕食其他各种动物,就连同类的素食恐龙也不放过。鸟龙类是食草、四足着地的恐龙。它们生活在沼泽地区,体重可达百吨,头比蜥龙类还要小,如雷龙、梁龙、溪龙。它们中的许多种类都披有坚硬盔甲或长有锋利的尖角,还有一些种类则依靠飞速奔跑来逃避敌人。美国科拉多台地区曾发现过一种雷龙类骨胳化石,它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恐龙化石,长24米,重80吨,高达15—18米,光脖子就有12米长。我国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恐龙,是在四川省合川县采到的合川马门溪龙,全长22米,高35米,重40-50吨。

哺乳动物

猩猩

在动物世界中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猩猩是类人猿的一种,体貌与其亲缘动物大猩猩和黑猩猩相似。猩猩全身覆盖着淡红色的浓密粗毛,手臂与腿的长度很不相称。其大小是在于黑猩猩与大猩猩之间的。猩猩的性情较为孤僻,不喜欢过群居生活。

猩猩是唯一一种完全生活在树上的大型猿类。它们常常一天到晚都呆在树上——玩耍、觅食,睡觉等,很少下地,即使下地也只是作短暂的停留。猩猩利用钩状的手脚抓握树枝,缓慢而稳重地从这根树枝移到另一根树枝。当它们在树上前进时,其速度每小时不超过350米。茂密的树叶使得它们在热带雨林中前进很不方便。

猩猩的警惕性很高,常常将巢筑在高大的树上,而且每天晚上都要重新筑巢,从不用旧巢,因此没有固定的“家”。猩猩在筑巢之前,会选择枝条柔韧,适于弯曲的大树,并准备好树枝、树叶和有藤植物等材料。它们在树杈上先筑一个窝底,然后在巢底上方两米左右的高处建造架空的平台,并用树枝树叶遮盖起来,好像我们盖屋顶一样,以防备倾盆大雨。这样,一个结实而温暖的巢就筑好了。

猩猩的食物很多,仅植物就约有300种。它们贪食好吃,特别喜欢吃果子,有时碰上一棵果实味美的果树,几只猩猩会撑开肚皮把树上的果子一餐而尽。如果碰上它们最喜欢吃的果子,不管外壳有多么坚硬,也会花很长时间用牙齿把果子咬开,吃到里面的果仁。

狒狒

狒狒是非洲热带草原最著名的猿猴类。它们有巨大的头,用于储存食物的颊囊,长长的像狗一样的嘴部,细而弯曲的尾巴和粗壮的四肢。成年雄性狒狒的身体是雌性的两倍,肩部覆盖着长长的毛,远远望去像渔翁的蓑衣。狒狒主要生活在地面上,靠四肢行走。最典型的是生活在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和岩石地区的狒狒——阿拉伯狒狒、萨瓦纳狒狒、几内亚狒狒。

狒狒喜欢群体生活,一群往往有几十只到上百只,其中包含若干个“家庭”。每群都由一只身体最强壮、个头最高大、毛色最漂亮的雄狒狒担任首领。这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群体,规矩很多,首领地位至高无上,它只要低吼一声,其他狒狒立刻俯首听命。若谁敢不按规定行礼,就要遭到严厉的惩罚。不过这个首领也肩负着保护整个群体安全的重任,每次出行,首领都要在队前领路。狒狒会使用工具。狒狒在吃完食物后,会拿石块或玉米芯等东西像人类用纸那样来擦自己的嘴巴和鼻子。狒狒还会看管羊群。非洲西南部曾有一个农民,利用狒狒看管羊群,它们不仅会阻止单个羊的走失,而且还会抱起小羊羔,小心翼翼地送到“羊妈妈”的身边去吃奶,从来不会放错地方。狒狒的食物丰富多样,它们不但吃植物,如草,根茎、果实,还吃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如昆虫、软体动物、鱼类、小兽、小鸟等,但植物是它们最主要的食物。狒狒猎取小动物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从矮树林中突然蹿出的一刹那间捉住猎物。有时狒狒也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一些狒狒将猎物赶向本群体的另外一些狒狒,以便合伙逮住它们。环尾狐猴处于进化中的较低等级,智力不及猴类。它们的嗅觉灵敏,长相和狐狸相似,面部尖尖的,上面有和熊猫一样的花斑,鼻部湿润,它们的身体似猴,后肢较长,毛色为白色和灰色。环尾狐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长着一条高高翘起的尾巴,上面还有非常醒目的黑白相间的环状花纹。

环尾狐猴

环尾狐猴常常是结群聚居,每群可多达20只,它们通常躲藏在石隙洞穴间。其成员包括几只担任领导中心的雌性——负责维持族群的领域,以及它们未成年的子女和几只雄性个体。雌性环尾狐猴会终身留在原来的群体中,而雄性则游走于许多群之间。

环尾狐猴在地面上行走时,把尾巴举得像旗帜一样高。它们利用高举着的尾巴。互相联络。雄环尾狐猴也利用它们的尾巴互相威胁。争斗的雄环尾狐猴用其上肢臭腺分泌的臭液弄污自己的尾巴,然后把尾巴举到背部上方炫耀般地挥舞,以一种挑衅的方式向前方飘送臭气。它们的尾巴还可当做“仓库”,储存营养品。当食物缺少时,环尾狐猴就靠消耗尾巴里储存的营养来度日。

环尾狐猴全身有3处臭腺,其臭液有很多作用。雄性环尾狐猴不但用臭液作为路标和领地的记号,还用做攻击对手的武器。当遇上敌人时,这种臭液既能用来自卫,又能用来进攻。

赤狐

赤狐被广泛视为动物诡诈的象征,也是相当数量的民间传说中的主角。赤狐具有长的针毛和柔软纤细的下层绒毛,通常体毛呈浓艳的红褐色,尾巴蓬松,尾梢呈白色,耳和腿为黑色,耳朵很尖,长相与犬相似。它们的肛部两侧各生有一腺囊,能施放奇特臭味。如果猎人在设置陷阱时一旦被赤狐发现,它们就会悄悄地跟踪猎人,并在每一个陷阱处留下一股臭味,这股味道是一种特殊的警报。当同伴经过此地时,闻到这股臭味,就知道附近设有可怕的陷阱,从而避免了同伴被害事故的发生。面对强大敌人的追击时,一般的动物会没命地逃跑,而赤狐却会一边逃命,一边观察四周环境,一边想办法脱身。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季,赤狐一旦发现附近有结薄冰的小河,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沿河道疾跑,然后突然一个急转弯。让追赶者掉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

北极狐

北极狐遍布北极,常栖于近海冻原和山区。耳短而圆,嘴短,毛色分为“白色”型或“蓝色”型。白色型个体毛色在夏季为浅灰褐色,冬季为白色;蓝色型个体毛色在夏季为浅灰色,冬季为蓝灰色。北极狐过穴居生活,全天活动。

北极狐的适应性非常强,并且可以毫不费力地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北极狐通常以小型的啮齿类动物或者以在巢穴中找到的其他动物的蛋为食;它们也吃鱼类和那些被海水冲上岸来的动物尸体。而在冬天,当食物缺乏时,北极狐便会尾随在北极熊的身后,吃它们留下的剩肉。有时北极狐会彼此抢食,甚至也会发生同类相残的事情。

北极狐的繁殖能力很强,但是它们能根据食物的多少决定生几个孩子。食物少时,雌北极狐一次只生4只左右的幼狐;食物较多时,可以生8—15只;若食物丰富,如旅鼠数量多时,一次可以生22只。

棕熊

棕熊是高大强壮的哺乳动物。它们的眼睛和耳朵都很小,视力和听力非常微弱,但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因此它们主要靠嗅觉来觅食。棕熊居住在比较寒冷的地方,身体上覆盖着厚厚的毛,可以抵御风寒。棕熊有冬眠的习惯,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开春这段时间,它们都在洞穴里睡大觉,偶尔阳光灿烂时,它们也会出洞伸伸懒腰。

熊妈妈照顾新生的小熊真可谓无微不至。为了方便舔舐,熊妈妈会把小熊放在手掌中,还常让它们依偎在自己的乳房旁边。在小熊们睡觉的时候,熊妈妈会用一只脚挡住,让它们靠在自己的胸部,这样,小熊便可以舒服地躺在自己厚密的毛皮里。小熊经常在熊妈妈睡觉的时候吃奶,熊妈妈照样不厌其烦地醒来照顾它们。有时熊妈妈还会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背上或体侧,使它们更容易吸到奶。奇妙的是,看上去非常笨重的熊妈妈从来都不会压到自己的宝宝。

每年的冬天棕熊都会隐居起来,开始冬眠。为了度过漫长的冬眠期,它们从夏末到秋天结束一直都在聚集脂肪,这样它们就可以利用储存的能量在整个冬季完全不进食。冬眠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间,它们也会常常醒来。棕熊的警戒性很高,冬眠时若被打扰,它们一般不会回到原来的巢穴,而另找一个离第一个巢穴很远的地方继续冬眠。如果被打扰的次数太频繁,它们会干脆一走了之。

棕熊是现存的大型肉食动物之一。它们是一种会跑、会爬、会游泳、会挖洞的全能型动物。它们还可以跳,但沉重的身体阻碍了这一能力的发展。虽然它们常常用后脚站立,但走路时仍然是用四肢着地。

北极熊

北极熊头部较小,耳小而圆,颈细长,足宽大,肢掌多毛,除保暖外,还有助于冰上行走。北极熊全身覆盖着厚厚的雪白的毛,同北极的冰雪融为一体,是它们很好的伪装。北极熊生活在冰冻荒凉的北极地区,行动迅速,活动范围很大,常见于离陆地和浮冰几十千米以外的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