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知识博览2
2787500000022

第22章 动物世界(2)

雌蝉听到雄蝉的鸣声能飞越几十米远,前去相会。雄蝉完成繁殖任务后就悄然死去。卵随着树皮脱落或风吹雨淋,堕入泥土,幼虫发育钻入泥土深处,开始它的生活史。

蝗虫

蝗虫,以分布广、食量大而居于各类昆虫之首,是我国历史上曾危害成灾的害虫。

全世界大约有1万多种蝗虫,我国约有600多种。蝗虫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远距离迁飞的,叫飞蝗;另一类是短距离飞行的称为土蝗。

蝗虫是昆虫外部形态特征的典型代表。昆虫一般都有两对大而长的翅膀;头、胸、腹三部分明显地分开;胸部有前、中、后足三对,前、中足适于步行,后足特别发达,适于跳跃;头部有一对触角,上面有感觉器,头部下方是它的咀嚼式口器,蝗虫就是靠它坚强的口器大嚼大咬庄稼的。

水位涨落不定的滨湖河滩、盐碱荒地、内涝及河泛地区是飞蝗的主要发生地;杂草丛生、山丘坡岗或辽阔平坦的地方,则是土蝗的巢穴。

蝗虫具有群聚性。一群蝗虫有时多得无法计数,落地成片,飞起遮天。所以,当虫害严重时,不管是庄稼还是树小、杂草,全部被它们一扫而光。

现在,人们治理蝗虫的方法很多,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此外,利用飞机喷洒农药来进行大面积灭蝗,也有很好的效果。在人们开发的昆虫食品中,蝗虫也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之一。

喙头蜥

在新西兰北部的一些小岛上,生存着一种最原始的陆栖动物的爬行类,叫喙头蜥。喙头蜥形似蜥蜴,但嘴似鸟喙。它身长30至60厘米,头顶有一对退化的颅顶眼,很怕见光,所以白天在洞里休息,晚上才出来活动。喙头虫蜥一般到潮湿的洼地或水边觅食,蠕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

喙头蜥喜欢与海鸟同居。在新西兰柄息着成千上万只海燕,一到繁殖季节,它们便在岛上挖洞、育儿。喙头蜥便像走进自己家一样,住进海燕的洞中。海燕的粪便滋生出许多昆虫,这就是喙头蜥的美餐。喙头蜥也在洞内产卵生育,经过15个月的孵化,幼蜥才出壳。幼蜥长至20岁才成熟,寿命一般可达一百多年。

喙头蜥出现在两亿多年前,虽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但一代又一代的身体结构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所以它有“活化石”之称。

河蚌

在平静的水底,河蚌常常微张开两片贝壳,伸出白色的足。它的足很特别,形状像斧头,所以称为斧足,河蚌就是靠它在水底缓慢地运动。当受到惊扰时,河蚌立刻把足收回,两片贝壳像两扇门似的紧紧地关闭起来,保护它柔软的身体。

两片贝壳的背面由“韧带”连接,能使两片贝壳张开。河蚌身体的前端和后端,有柱状的闭肌,河蚌稍受惊扰,贝壳就紧紧关闭,这是由于闭壳肌收缩的结果。

掰开河蚌,我们会看到蚌在两壳之间,在内脏的外面有一层很薄很软的保护衣,这叫外套膜。贝壳的最里层,最美丽景富有光泽,闪烁着珍珠般的光彩,这叫“珍珠层”,它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构成的,珍珠也是由珍珠质构成的。

珍珠不仅是一种高级装饰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我国现在办有不少的珍珠养殖场,人工养殖贝类,培育珍珠。

乌贼

乌贼虽然是软体动物,但它能像鱼一样在海中快速游泳。这与它具有特殊身体构造有关。乌贼的身体像个橡皮袋子,内部器官包裹在袋里。身体的两侧边缘有肉鳍,用来游泳和保持身体平衡。头较短,两侧有发达的眼。头顶长口,口腔内有角质颚,能撕咬食物。奇特的是乌贼的足生在头顶,所以它属软体动物中的头足类。乌贼头顶的10条足中8条较短,内侧密生吸盘,称为腕;另外两条较长、活动自如,称为触腕,只有前端内侧有吸盘。腕和触腕是乌贼捕食和作战的武器,不仅弱小的生命难逃乌贼的魔掌,就是海中的大鲸鱼也难对付它。

乌贼头部的腹面有一个漏斗,它不仅是生殖、排泄、吐墨的出口,也是乌贼重要的运动器官。当乌贼身体紧缩时,体内的水分就能从漏斗急速喷出,乌贼借助水的反作用力迅速前进,犹如强弩离弦。由于漏斗平常总是指向前方的,所以乌贼运动一般是后退的。

乌贼体内有个墨囊,内部储藏着能分泌天然墨汁的墨腺。在遇敌害和危急时,墨囊收缩,射出墨汁,霎时,海水中“乌烟”滚滚,一片漆黑,乌贼趁机逃之夭夭。所以,人们又叫它墨鱼。

蟾蜍

蟾蜍又叫“癞蛤蟆”,身体黑褐色,浑身满是疙瘠。虽然相貌不佳,但它捕捉害虫的本领和它的近亲——青蛙相比是毫不逊色。据估计,一只大蟾蜍在夏季3个月时间可吃掉一万多只害虫。

蟾蜍后肢较短,不善跳跃,一般在傍晚和清晨出来捕食,夜间最为活跃,白天常栖息在沟边、草丛、屋后等阴暗潮湿的地方。

蟾蜍头部的耳后腺,能分泌出一种乳白色的液汁,可加工成蟾酥,有强心、利尿、解毒和消热的功用,是一味中药材。

牛蛙

牛蛙身体粗壮,比青蛙的个子大得多,体长20多厘米,体重达1000克,是举世闻名的优良食用蛙种。

牛蛙不但个子大,鸣声也非常响亮,可以传到1000米以外。特别是雄蛙发出的叫声很像公牛吼叫,因而得名。牛蛙的老家在美洲,祖先也是野生的,喜栖于池沼、水坑或水草繁茂的地方。它能吃蝗虫、甲虫、飞蛾、苍蝇和蚊子等有害昆虫,每年替人类从害虫口中夺回大量的粮食。

在不同的环境及光照下,牛蛙可随栖息的环境而改变体色。它善于跳跃,跳高能达1米以上,跳远可越过2米以上。

春夏之交,牛蛙开始抱对产卵。受精卵孵化的蝌蚪,经发育变态,长出四肢,鳃退化,用肺呼吸,开始过水陆两栖生活。冬季,牛蛙便掘土为穴或潜人泥中进行冬眠。夏季,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时,它也会潜伏在阴凉的地方不食不动,进行夏眠。

大鲵

大鲵,属于两栖动物的有尾目大鲵科。因为它能像鱼一样在水里生活,叫声又酷似婴儿在哭,所以人们称它“娃娃鱼”。

大鲵头部宽阔扁平,眼小口大,体肥粗壮,尾巴扁长。它的四肢短小,前肢有四指,后肢有五趾,游泳时紧贴身体两侧。大鲵靠弯动躯干和尾巴在水中前进。

大鲵喜欢生活在海拔200至1600米的山区溪流中,白天隐伏,夜晚出来觅食。它喜欢吃鱼、虾、蟹、蛇、鸟和蛙类。但是它的颚齿只有捕食能力,而没有咀嚼功能,因而捕到猎物时只能大口囫囵吞下,然后送到胃内慢慢消化。

大鲵通常夏季产卵,卵孵化期二至三周,雄性有守洞护卵的习性;冬季有冬眠行为。目前,湖南、陕西等地已建立了养殖场。大鲵现在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

扬子鳄有人叫它“鳄鱼”,其实它不是鱼,是爬行动物。

扬子鳄体长两米左右,长扁圆形,拖着一条强有力的尾巴,全身披着鳞甲。前肢五指,后肢四趾,适于爬行和游泳。扬子鳄生活在长江及其支流的湖泊、沟塘里。茂密的芦苇、竹林、小灌木丛是它喜欢活动和觅食的场所。水里的鱼、天上的鸟、地上的鼠它都吃,特别爱吞食田螺。

每年十月,扬子鳄就钻进地下洞穴中进行冬眠,第二年四至五月才出洞活动,六月开始繁殖,母鳄产的卵纯白色,形似鸭蛋。有趣的是母鳄产卵之后立即叼杂草盖在卵上,不离左右地守卫在巢旁,若发现偷卵的蛇和其他小动物靠近,就立即嗥叫,喝令入侵者后退,否则,将毫不客气地发动进攻。一旦幼鳄出世,小生命就会在穴内卵壳中呼喊,母鳄听到叫声,便马上扒开坑穴,把幼鳄一个个衔上来,细心地养育。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1973年联合国将它列为临危种类,我国政府将它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蛇是一种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它分有毒和无毒两类,毒蛇有毒腺和管状的毒牙,人和动物一旦被毒蛇咬伤,会有生命危险。蛇一般都喜欢在灌木丛、树林、草地、乱石堆、水边等地方栖息和觅食。它主要吃鸟类、鼠类及一些活的小动物。蛇的牙齿不能咀嚼食物,所以它吃东西都是囫囵吞下,然后再慢慢消化。蛇的下颌由两块彼此分开的骨头组成,用韧带连结,整个下颌能拉开,使嘴巴张得很大,因此,蛇能吞下比自己头部大好几倍的食物。

蛇的种类很多,大小也不一样。最大的蛇是生活在南美的蟒蛇,叫森蚺,它的身长可达10米以上,身体有小水桶那么粗。最小的蛇是身长不足30厘米的盲蛇。

我国蛇类共有160多种,其中有47种毒蛇。另外,生活于海水中的蛇都是毒蛇。

花松鼠

鼠类是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品种很多。花松鼠就是其中一种。它因可爱的形态和动作被人们所喜爱,许多童话都把它作为主角。

花松鼠分布于欧洲东北部和亚洲北部林区,向南分布到中国东北、华北、陕西和甘肃南部及四川北部山地。长约15厘米,尾长约10厘米,体重100克以上,背毛黄褐色,臂部毛橘黄或土黄色,因背上有5条黑色纵纹,俗称五逍眉花鼠。主要栖息于林区及林缘灌丛、低山丘陵和农区,多在树木和灌丛的边际挖洞,或利用天然石缝穴居。常在早晨和黄昏活动,善爬树,行动敏捷,以花、嫩叶为食,也吃少量昆虫,有贮存食物的习性。冬眠。花松鼠啃食部分树叶和树皮,对林业有轻度危害,它还危害农作物。它的皮毛由于有花纹,可制成衣帽。

鸭嘴兽

鸭嘴兽是目前世界上最原始的哺乳动物,身体披着密密的软毛,会哺乳,这是哺乳动物的特征。然而,它繁育后代的形式却是产卵,加上它的卵、尿、粪都由一个孔排出体外的身体结构,又与鸟类和爬行类相似。所以动物学家认为它是一类特化的动物。

鸭嘴兽形体肥扁,似兔子大小,长着一个扁扁的好似鸭嘴的角质喙;有耳孔、无外耳,在水中耳孔会自行关闭;后脚上有一中空的毒距,能分泌毒液,用以攻击对手。

鸭嘴兽栖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切河流、湖泊岸边。白天隐伏,夜晚出来觅食,一般吃昆虫、蚯蚓、蝌蚪等。它的洞穴有两个开口,一个在水里,另一个在岸边草丛中。

它的奇特之处是繁殖哺育后代的方式,雌兽受精后体内可发育成两个卵,卵排出后,母兽孵化约10天,小兽破壳而出。小兽光秃无毛,身长仅2.5厘米。它能本能地爬到母兽的腹部舔食乳汁。母兽没有乳房和乳头,腹部有一片乳区,像出汗一样分泌乳汁。母兽哺乳小兽4个月后,小兽就可独立游泳、觅食。

成年鸭嘴兽的牙齿特化为角质垫,但仍作为进食工具。

穿山甲

穿山甲尖头尖尾,身体呈流线形、四肢粗短,除腹部、面部及四肢内侧外,其余身体各部分都披挂着覆瓦状的角质鳞片,如同鲤鱼的鳞,所以,有些人也称它为“鲮鲤”。

别看穿山甲全身披挂鳞甲,威风凛凛,但它吃的食物却是蚂蚁等小昆虫。穿山甲在觅食时,用它强有力的前肢掘开蚁窝,再从它那笔管似的小嘴中伸出细长的舌头,把蚂蚁粘出来吞咽入腹。穿山甲的舌头可长达40厘米,唾液腺也很发达,为舌头提供很粘的粘液。穿山甲没有牙齿,但胃的消化功能很强,胃内表面有像“角质齿”的角质层,由发达的肌肉牵动,来磨碎进入胃中的食物。

穿山甲善于挖洞,遁地而居,白天蜷缩于洞内,入夜外出觅食。它独来独往,能爬行,会游泳,但胆子很小,稍受惊动,即挖洞藏身,如躲避不及,会将身体蜷缩成团,用坚硬的“铠甲”护身。

穿山甲是一种有益动物,能减少蚁害,肉可食,鳞甲可以做药材或装饰品,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大熊猫

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面部有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一副墨镜,加之行动笨拙、滑稽,非常惹人喜爱。它有着一个古老的家族,一百多万年前,它们就开始生活在地球上了,如今,它只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和陕西的个别深山里,数量极少,所以大熊猫十分珍贵,是我国的“国宝”,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食性单一,以吃箭竹为生。偶尔抓到一只竹鼠,它也会显出祖先食肉的本能,美餐一顿。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到了繁殖季节,才”夫妻同居”,随后又各奔东西。雌性熊猫怀孕约5个月,即可产仔,刚生下的幼仔非常小,体重仅有150克左右,熊猫妈妈常把它搂在怀里,爱不释手。小熊猫在妈妈眼前长到两岁,就开始独立生活。它们的寿命一般为20至30年。

东北虎

东北虎生活在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它体魄雄健,行动敏捷,肩高1米以上,身长二点八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可达350多公斤。东北虎毛色黑黄相间,鲜明美丽,犬齿大而弯曲,裂齿极发达。它的爪弯曲而锐利,不用时可缩回,使得它行动悄然无声,一旦接近目标,它便猛扑上前,用尖爪抓住对方,或用利齿咬断对方喉咙,然后慢慢地吃。

东北虎以野兽、狍子、鹿等动物为食,生性孤僻,昼伏夜出,繁殖期在夏季。雌虎孕期为3个月,产仔后性情更为凶猛、机警。

东北虎浑身是宝,虎皮极为名贵,虎骨也是极珍贵的中药材。但野生种类现已非常稀少,为国家禁猎对象,并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象是目前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它属于哺乳动物中的长鼻目。

象的长鼻是由延长的鼻和上唇愈合形成的,可以任意弯曲,其前端极为灵巧,可以抓物。象的上门齿特别发达,突出唇外,即通常所称的象牙,它全由齿质构成,终生不断生长。象的身体高大笨重,体毛稀少,四肢成柱状,趾又粗又短,末端有小蹄。象成群生活在草原和森林中,吃草、果实和树叶等。

世界上现存的象仅有两种,一种是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非洲象,其个体较大。野生公象一般肩高3米以上,体重2.5吨左右,额部凸出,耳朵大,雌、雄都有两个象牙,雄性象牙一般长2米以上,重40千克。另一种是分布在东南亚的亚洲象,我国仅西双版纳边境地区有少数个体,公象高约2.7米,额部下凹。仅雄性有象牙,长约1.5米,重约20至30千克。

象性情非常温和,在印度一些地区,人们常将象作为交通工具,或搬运木头,或做各种事情,亚洲象已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蝙蝠

地球上居住着1000多种蝙蝠,我们常见的是食虫蝙蝠。在热带地区,还有吃水果、鱼,甚至吮吸动物和人血的蝙蝠。

蝙蝠前肢的掌骨、指骨特别长,指骨末端到后肢及尾之间,都长着薄而柔软的翼膜。虽然是哺乳动物,但蝙蝠能利用它的这种结构像鸟一样在空中飞行。因为指的末端有爪,休息时它就用爪钩住树枝、屋檐、石缝等,倒挂而眠。

不论哪种蝙蝠,都是用耳朵来“看”的。如果把蝙蝠的眼睛蒙住,它仍能完全正常地飞行,但若把蝙蝠的双耳塞住,它飞行时就会到处碰壁。这主要是在它的口鼻部有独特的超声波装置,飞行时能连续不断地发出高频超声波,碰到障碍物或飞舞的昆虫就能反射回来变成回声,然后由耳朵所接收,根据回声,蝙蝠就能判定方向,辨别食物或障碍物,进行有效的回避或追捕。

鸵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