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误我浮生,匆匆那年
2792100000002

第2章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2)

为了获得来自朋友或陌生人的一个赞,一句“你好幸福,好羡慕你”,为了营造一个别人眼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完美人生赢家,很多人都会在社交媒体上晒男朋友送的名牌包包,晒自己在星巴克喝咖啡,晒自己的土豪男朋友,晒自己在某个富丽堂皇的餐厅吃的西餐。

你不知道的是,名牌包包是朋友自己买的,她只是借来拍照而已,去星巴克是当跑腿给领导买咖啡,男朋友就是普普通通上班族,好不容易咬咬牙去精致餐厅吃一顿饭也只点最便宜的比萨,甚至还不知道如何使用刀叉。

一个在现实世界中默默无闻或是千疮百孔的人,也许在社交媒体中是人人艳羡的对象。

“每个女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一颗虚荣的种子。”

这话一点也不假。世界上大概也找不出一个不虚荣的女人。

我们都耻于承认自己虚荣,听到别人用虚荣评价自己时,必定据理力争,直到对方哑口无言俯首认输为止。这个叫虚荣的标签,被当作洪水猛兽,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但是虚荣也有高有低。

有些女人的虚荣在于一个爱马仕Birkin Bag,一件香奈儿小黑裙,一次韩国济州岛之旅,一次五星级酒店的住宿体验,一部iPhone6,或者一套房子与一辆车;而有些女人的虚荣却在于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挑战极限,在于事业的成功,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或是在于能为这个社会做出一点点有用的事。

Estelle现在是某跨国服装公司的品牌总监,业内最负盛名的品牌推手之一。她一手将毫无知名度的服装品牌打造成了世界上最流行的轻时尚品牌。

可在刚工作时,她仅仅是某广告公司的前台。身高虽然不及模特,但胜在身材比例好,小细腿又白又长,精致的日系妆容,堪称该公司史上最漂亮的前台。

有一次,公司同事跟某外国客户开会,她帮忙泡咖啡。当她端着咖啡进入会议室时,策划总监正站在投影机前方,用流利的英文跟客户讲述整个广告策略,台下的客户像是听一场音乐会般投入。

那一刻,Estelle心中燃起了无数的小宇宙。她觉得策划总监的工作真是太高大上了。这样落落大方,有条不紊地跟外国客户提案,才是她梦想中工作的样子。

她想要成为这样牛逼闪闪的人,站在众人面前获得大家认可鼓掌赞美的那种人。

这是她的虚荣。

她不再甘心只做公司前台,策划总监成了她心中所描绘的职业蓝图的最顶端。

做前台不到半年,她主动去以严厉闻名的某女总监办公室毛遂自荐想做策划,那时刚好总监下面的策划师辞职了。于是,Estelle迈进了策划的大门。

Estelle用十二年的时间从最初级的策划师升为策划总监,她服务过无数个全球客户,在一大帮老外面前侃侃而谈,骄傲地述说自己的策略与创意,在无数的行业盛会上获奖。

后来,她被现在就职的公司高薪挖走。

两年前,她为这个轻时尚品牌创想的一个深度挖掘女性消费者内在力量的概念,荣获某权威机构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站在领奖台上的Estelle举着奖杯,笑容灿烂地跟大家致谢。

她说,她最要感谢的是自己的虚荣。正是那别人耻于说出的虚荣,成就了今天耀眼全场的她。

亦舒写,虚荣会不会有报应?

要是你真够虚荣,并且愿意努力争取,你的“报应”是名利双收,万人敬仰。

那些能让你从内而外变得更好的虚荣,请不要羞于说出口。如果他人聊起,你可以大胆地说,我就是想这样,我就是要成为那样的人,而且你看,我在为此不断努力。

没有人不会为你鼓掌。

你能想到的所有都是理由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而子析姐,虽未见其人,总能先闻其高跟鞋“噔噔噔”之声。

作为客户总监,子析姐每天都身着剪裁得体的优雅套裙,脚踩十厘米的高跟鞋,妆容精致无懈可击,搭配一头波浪卷长发,风情十足。

似乎、优雅、知性、干练这些词就是专为她而生。

在子析姐手下工作两年,最喜欢那个在与客户的例行会议上,面对质疑,操着一口标准的伦敦腔英语,三两句就让英国客户信服的子析姐,迷人得不得了。落落大方,聪慧敏捷。即便已三十好几,没有男朋友,依然能将自己经营得有声有色,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像子析姐这样光鲜靓丽的百分百女人,我以为生活从来不舍得亏待她。

毕竟,谁会忍心看一个美人黯然神伤呢?

上个月,公司收到某奢侈品牌大中华区的比稿,为了打赢这场硬仗,大家天天开会到深夜,忙得焦头烂额。

比稿前一周,半夜十二点,公司人都已下班。我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经过子析姐办公室时,才发现她不太对劲,脸色红得特别不正常。摸她额头,烫得厉害。拿温度计给她量体温,结果,高烧三十九度。

任我百般劝说,子析姐坚持不肯去医院,“不是什么大事,回家休息睡一觉就会好。”子析姐无所谓地说道。

不知怎么,越是这样佯装坚强的子析姐,越觉得她内心落寞、无助,忍不住怜惜。

不理她的话,让出租车司机直接送我们到医院急诊。排队挂号、检查、缴费、输液,折腾了一宿,等送子析姐回家已是凌晨五点左右。

很奇怪,没有男朋友的子析姐,家里却有很多小孩子的照片。虽生疑惑,但人家私事,尤其是上司的私事,最好还是收起自己的好奇心。这点,我还是有自知之明。

第二天,这件偶然引起好奇心的小事,在心中掀起一团涟漪后,又恢复平静。比稿日益逼近,其他诸事早已抛之脑后。

拿下比稿的那个晚上,子析姐请大家集体去酒吧庆祝。

退去了平日办公室的拘束,又赢得了比稿,大家自然兴奋,high得无所顾忌,喝起酒来更是没有节制。暧昧的灯光下,空气中都弥漫着浓厚的酒精味道,真真把酒言欢,人生几何!

感冒刚刚好点的子析姐也喝了不少,有点醉了,意识却清醒得很,踉踉跄跄地去洗手间。担心她摔倒,就扶着她。在洗手间的走廊里,却分明听见子析姐低声的啜泣。

外面,音乐声、嬉笑声、嘈杂声混杂在一起,而这个安静的角落里,子析姐却开始絮絮叨叨地向我说起她心中封存已久的那段恋情。

我想,她一定是想起了什么,心中太难受了,才会急切地想要跟人倾诉。

刚入职场的子析姐,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与客户讨论时,非常大胆勇敢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震惊四座。导致子析姐留给她总监的印象是鲁莽。工作中,总监有时会故意为难她。

个性要强的子析姐,越是为难的事情,她越要漂亮地完成。于是,她非常拼命地学习,每天都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的那个。好几次,中午在茶水间看书都被她的总监撞见,总监开始对这个倔强的女孩有了好感。

在子析姐努力证明自己,不想被瞧不起的日子里,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办公室恋情发生了。

在和总监的甜蜜爱恋中,从未进厨房的子析姐每天早上都会变着花样为总监准备早餐,并与心爱的人一起享用,那是子析姐一天美好心情的开始。周末,子析姐和总监在电影院被同事看到,两个人的关系也随之公开。

公司曾明令禁止办公室恋情,为了爱情,子析姐很果断地辞职。

某位心理专家说,恋爱必经四个阶段:共存、反依赖、独立与共生。但大部分人都过不了第二或第三阶段。

子析姐和总监亦如此。

总监提出了分手,因为他手下刚毕业的稚嫩女大学生锲而不舍地追他,新鲜感完败熟悉感。

分手没多久,子析姐却发现自己已怀孕三个月。医生建议子析生下孩子,因为她身体过于虚弱,以后可能机会渺茫。

子析姐告诉总监自己有了他的孩子,但又重陷恋爱中的他根本不想要。

无奈之下,子析姐最后选择飞去美国生下孩子,做了单亲妈妈。

“事情过去还没几年,现在回想起来却像是上辈子发生的。”子析姐幽幽地说道,脸上有着明显哭过的泪痕。

哭着的子析姐,都是那么美。

但又有什么用呢?美丽留不住那个人,付出也留不住,甚至孩子都留不住。

不爱你了,只会想离开。

那时,你能想到的所有,都是理由。不爱你的理由,离开你的理由。

从来没有对称的喜欢或是爱

上周生日,爸妈的电话如闹铃般提醒了我,不然都记错了日期。下班前收到了朋友寄过来的红丝绒蛋糕,几个好朋友热情地为我唱生日歌。

那一刻,心里甜甜的,觉得好满足,即使这段时间过得又心塞又难过。

以前过生日总是怎么热闹怎么来,如今却只想和爸妈或者三两好友安静地庆祝。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年年变老,开始对生日有点躲避,希望那个日子不要来临,或者不要那么快地来到,提醒我,哦,你在迈向三十岁的途中又进了一步。

以前觉得十八岁是扇门,热烈欢喜地朝它奔去;后来二十二岁变成了一道坎,磕磕碰碰,再后来二十五岁成了一个可见的边缘,等着你跨过;然后三十岁又在那个山坡上翘首等着你。

表示年纪的那个数字一旦过了某个临界点,内心的惶恐与不安也成正比地增加。

刘瑜曾说她默默地焦虑着,自作多情地为每个人伤感。每个人的心里,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么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的,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作生活本身。

每年生日,我也会诚挚地有所期盼,虔诚地许下种种美好的愿望。在这春天短暂的城市,我的梦都会做得特别的长,长到一路直奔深秋,长到次年的又一次循环往复。然后,郁郁寡欢,心有所愧地接受那个事实,所有的期盼业已成空。

这些期盼像一场无疾而终的暗恋,最终空空如也。

我曾经特别喜欢一个老师,喜欢到想和他结婚为他生孩子的程度。全班同学都知道我喜欢他,喜欢得不可自拔。只有他不知道。

老师一点都不帅,长得也不高,但是有种温文儒雅的气质。后来,我才觉悟,稳重而儒雅如他,不知要经过多少岁月的积累和沉淀。这样的人像一本厚重的书,而我必然是永远也翻不完的。

他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我就痴迷上了他。尤其喜欢看他双手交叉做思考状,能清晰地看到他的手,骨节分明,白皙干净。他总是身穿黑色正装,一手拿着蜂蜜柚子茶,一手提着电脑步伐稳稳地走进教室,然后对大家温和地笑。

每次在他的课上,我都坐在离他最近的那个座位,不眨眼地看他。他讲的课晦涩难懂,一点都不吸引人,认真听课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人都在做自己的事,但我会特别认真,生怕错过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比如皱眉头。

他喜欢斜靠在讲台旁拿那瓶饮料做道具举例子,有时和我们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面对我们的肆无忌惮,他从不说什么,最多就是无奈地笑。

我爱死了他笑的样子,不管是温和的笑、无奈的笑,还是开怀的笑。我常常异想天开地奢望,他有一天能单独对我一个人这样笑。

那样我也就拥有了全世界,因为他就是我的全世界啊。

我总是在寻找一切接近他的机会。

选修课必然选修他的课,没课的日子偷偷跑去学妹的教室蹭他的课,每逢节日,班级给老师送礼物和花,我总是自告奋勇地揽下这些活。

记得第一年元旦前一天上课,我把礼物交到他手里时,心里怦怦怦跳个不停,之前想好的台词因为紧张而忘记,只知道傻笑。本来也许能在他心中留个好印象的机会,竟是没能把握住。

后来,我想跟他表白。

我去各地旅行,必定会寄一张明信片给他。落笔前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写上冯唐的那句“春风十里,不如你”。我想他肯定明了,但最后总是简单的一句祝老师一切都好。

明信片寄了好多张,一张都没有倾诉衷肠的情话。

大三结束后的那年暑假,我全心全意准备雅思,没有实习。后来,学院要求的实习证明,他说他自己的公司可以帮我们考研或是出国的同学开。

去他公司拿实习证明的那天中午,我朋友特意帮我化了个妆,那几乎是我大学中第一次化妆。我在他公司外的楼梯口等他,始终都忘不了他见到我时的表情,有点惊艳,不敢相信。他夸我,今天好漂亮。

我开心得想要晕倒,几乎脱口而出,老师,我好喜欢好喜欢你,喜欢得不可自拔。但他的员工叫他的声音把我从胡思乱想的状态中拉出来。

毕业时,每个同学都写了一张小卡片送给老师。我给他的那张卡片上,写下一句尼泊尔语,ma tumilai maya garchu,ma timilai man parauchu,那是我喜欢你的意思。

最后聚餐的那晚,他临走时把我们送给他的花又转送给了我。四年里,那么多节日,送了那么多次花给他,第一次收到他的花。

我明白,那束花是最好的回绝,回绝我这一路的默默喜欢。

大家在餐厅门口和其他老师话别,我在他旁边站着,想到毕业以后再也无法见到他,独自哭得泣不成声。厚脸皮地想跟他拥抱告别,他给了我一个长达一分钟的拥抱,拍拍我的后背安慰我。

那一刻,我希望时间就此停住。

那是我此生离他最近的时候,距离他的心几厘米,但永远都走不进去。

有些爱,终究是没有结果的。

那天接到一个电话,是曾经喜欢我的一个男生打过来的。那次一个半小时的电话,是时隔十年之后,我们说得最久的一次。

如果不是他说十年了,我还没想到真的就十年了,一年,两年,三年……十年,我只知道,时光终是难以回到从前。

他一直在诉说,低沉的嗓音里永远带不走那份无奈,从我认识他,我又转校,流转至今十年,这是我见过他最善谈的一次。

好多好多的话,是需要勇气才能说出来的,我知道,也懂得。其实,应该感谢他,让我明白自己过往的岁月中不是单调的黑白色,在黑白之间还藏匿着彩虹。

现在,回忆往事,回忆那两年的时光,还记得我们同桌的日子,还记得他在讲台上为我唱歌的样子,还记得他打乒乓球的样子,也只记得这些了,仅仅这些。

转校后,也没有联系过他,这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那样不温不火,关于他的种种,我完全不知道,也没听说过。

他的心意,我都了解,只是没有想到会那么深入,没有想到会那么长久,那天他说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唯有沉默。

我没有去留学,他为此想了三个晚上,他希望我去,真的希望,他明白那是我的梦想,懂得我心里最想追求的是什么。我说没事,已经想通了,结果他那句“我还不知道你吗,表面上非常坚强,其实内心柔弱得很”便把我弄得眼泪直掉,不知道我究竟是该高兴还是该心酸。

我在微博上说想念家乡的特产,他就买了邮寄给我;我曾提及要听他唱歌,他就真的把歌录好让同学发给我,但没有告诉我是他唱的。

其实,我听到那声音就知道是他。我的生日,他永远记得如此清楚;他嘱咐我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感冒,风大就别外出;他在每个不管是隆重或是平淡的节日里都会发短信祝福我,虽只有短短几个字;他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打扰我现在的生活,只要我过得幸福,过得开心就好;他一直记得曾经的我是那么爱笑……

于我而言,这是不能承受之好,不能自私地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