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多次说过这句话:“我有很多事都愿意从试验的角度提出来,甚至荒唐的事我也试验过,但试一试并不吃亏。”比如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坚持长年写日记,似可以取消命题作文。”叶老说这话的时候只是一种设想,他当时没有条件进行实践,而魏书生就和他的学生们试验实践了。经过认真地试验,不断地总结完善,终于取得了成功,学生们坚持每天写日记,不写命题作文,写作兴趣很浓,写作水平提高得很快。试验成功了,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就坚持,坚持好多年,写日记不写命题作文,成了令人羡慕的魏书生语文教学的显着特色。
魏书生也曾经教过一个由50多名比较淘气的,学习比较差的男同学组成的班级。一次,他带领这个班的同学去为革命烈士扫墓,回来后就说让他们写篇作文。他们说:“我们没写过作文呀!”魏书生就问:“你们想不想写?”他们说:“我们没写过作文,不会写,但也想写。”“想写就写一篇《扫墓》。”他们确实基础差,不知道怎么写,于是魏书生就说:“我把老师写的读一遍,看谁听得仔细,然后记下来,谁记得多谁就是伟大胜利。”这些同学一想这也不是多难的,就同意了。接着魏书生又问他们是否决定今天就交,这些同学为数不少的从来不交作业的,所以就觉得很难。
魏书生就给他们讲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如果你放松了这一次,你的心里就产生了许多内疚感。”最后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同意当天交作文,并表示:写不完就不回去。写这样的一篇作文,本来是不难的,但对这些同学来说却相当难。他们写字比干最沉重的活还要难,有的同学推铅球全县第一,但是写起字来却相当难。但是这次任务他们还是终于完成了。魏书生高兴地对同学们说:
“今天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魏书生说:“你看,这堂课无论从教育理论还是别的角度看,好像老师没有教给学生什么。这叫什么教学?你读了文章,然后叫学生凭记忆印象写出你的文章,这成什么话?但是学生们学没学到东西呢?学生们回答说:确实学到了一点东西。”魏书生对同学们说:“以后我们大家一起商量,从实际出发,一点一滴地学知识,确定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在一次报告中,魏书生说:“上课最难最累的不是好学生而是差学生。前几天,我们学校搞了一次公开课,连续上了三节,有的老师就说太累了,连续坐了三节课。我说:连续坐了3节课就感到累,咱们还是成年人,有自制力,课还能听懂一部分。设身处地为学生,特别是差生想一想,他们一坐不是3节,而是7节,也不是偶尔坐一两天,而是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辛苦的重体力劳动!所以我们讲课时,就应该给进行重体力劳动的孩子们一点儿获取知识的乐趣。”
怎么办呢?他举自己的例子说:“我讲《故乡》一课时,就要求那些较差的学生重点解决这课的字词,如果有兴趣,记住这篇课文大致的情节后,有时间的话,就找一下这篇课文中一共有多少人物,再把理由说一说,这样就可以了。至于老师讲的更深的,从文学的角度,社会意义的角度,立意深刻性等几方面的内容,都可以不听。他们目的很明确,又符合他的实际,这样他们的大脑在课堂上就不是闲置着,而是开动起来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是渗透在魏书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的,是非常丰富的。如严格认真,一丝不苟;仔细观察分析,深入研究,精打细算,追求高效,尽力减少空耗;发扬民主,公平公正,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培养民主科学的人
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内容,同时,由于魏书生非常注重实践,几十年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坚持当班主任,教语文课,所以,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的。这样,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的又一大重大意义就在于,能够直接地培养学生民主科学的精神,能够培养民主科学的接班人。
教育是培养人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谓巨大,教师的人格品德、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而重大的。我们要培养品德高尚的、具有真才实学的、有创造精神的、热爱祖国的、勤劳勇敢的人、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然而,我们可曾想过,可曾提出过,我们还应该培养民主科学的人。
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在朝着不断扩大民主加强法治的方向迈进。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如果没有民主,如果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那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那么,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全民族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如果没有民主科学的氛围,单靠一些具体的方法措施,那也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所以,从我们国家今天的发展形势看,培养学生民主科学的精神是显得非常重要的。
魏书生实行了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一方面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人类教育史上的许多奇迹,另一方面,他也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具有民主科学精神的人。培养民主科学的人,也是魏书生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的重要宗旨。
魏书生经常告诫他的学生们,从小就要树立民主的观念,科学的观念。长大了要是真的当了官,当了个小头头、大头头,你千万不能少了民主,千万不能当“民王”,要真心实意地当人民群众的公仆;如果不能当官,而是一个老百姓,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的话,你也要时时刻刻有主人翁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人民,多做实实在在的事。他还常常和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咱们国家的种种弊端,最大的弊端是什么?通过讨论,师生们得出了这样共同的认识:
就是咱们这个国家民主的层次太低,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有些领导者缺少民主意识,想当“民王”,更体现在相当多的人民群众身上,民主的观念也是相当淡薄的。他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清官的身上,寄托在大救星的身上,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某个人的身上,就是不想如何最大限度地去发挥自己个人的最大潜能。
也正是鉴于这一点,魏书生非常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他反复地告诫学生:“什么是民主?就是要做自身命运的主人,千方百计地增强自己的适应力、生存能力、学习和工作能力,这样才像个主人。”他喜欢领学生爬千山,在千山上,有一座莲花山,在那儿的悬崖上有一块大石头,就在那块大石头上长出了一棵松树来,松树上挂一块牌子,写着“可怜松”三个字。魏书生对学生们说:“可怜松并不可怜,它把大自然这点事儿想通了,它是改造自己的模范。它不是埋怨大自然: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我怎么活呀?
这么硬的石头我怎么扎根呀?不扎根就不扎根吧,这么大的大自然就少你一棵松树吗?对你自己来说,损失的是100%,把自己也耽误了。但它想通了,扔到这儿就在这儿扎根吧。扔到这儿没有适宜的环境,就利用这点儿地方使劲扎根,也活下来了,于是现在生活得郁郁葱葱,无忧无虑。我们做人就要研究这个,扔到哪儿都能生活,不埋怨环境。”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他要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要学生当自己的主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关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意识、效率观念,魏书生是反复地、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讲:“要努力提高驾驶大脑这部汽车的能力。”
他说:
每个人有汽车是一回事,能不能、会不会开汽车是另一回事。
每个人有头脑是一回事,能不能、会不会用自己的头脑,驾驶自己的头脑是另一回事。
人在少年时期,学会科学、理智地驾驶自己的头脑,将能极大地发挥个人潜能,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培养驾驶大脑这部汽车的能力从何入手呢?他把建立计划、监督、反馈三个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法也运用于每个学生,要求全校学生都要学会给大脑这部汽车制定计划。每年、每月、每周、每天,驶向哪几个目的地,各有多少里程,平均时速达到多少,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要求计划要明确、具体、特别是近期计划、操作性必须强。计划系统也包括自我的作息时间表,各科学习计划,行为规范,做什么不做什么等对自我的具体要求。
他告诫学生们,自己订了计划,便该忠实于自己,不能觉得完成计划是为老师扛活,是为老师当长工。完不成计划首先是不忠实于自己,对不起自己。为监督检查自己及时完成计划,就要想出具体可行的监督检查自己的办法——即建立监督检查系统,甚至想出惩罚自己的措施。他说:“古往今来,有作为的人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及时检查自己的言行及学习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发现失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补救。”
关于建立反馈系统,他对学生们说:“自己制定的那些计划、规矩,要符合自己的实际。过高了达不到,失去了信心,干脆躺倒不干,还不如低一点的计划。过低了,毫不费力便完成,剩余大部分精力无处使用,以致去做无益、有害的事情显然更糟。过去,计划、规矩曾经是符合实际的,现在情况变了,环境变了,还非要坚持原来的做法,那就要碰壁,就失去朋友,失去机会,那就要根据现在的情况,及时修改过去的规矩,使之适合自己现在的情况和需要。”
他把这“三个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法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要求学生切实地去做,目的就是要学生不断提高科学管理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同时,学生在自觉地、科学地管理自己的过程中,也就不断牢固地树立了科学的意识、效率的意识。而这后一点,对学生的一生可真是太重要了。
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魏书生的做法非常多,也可以说,他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譬如,他经常给学生们讲,或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们懂得较多的科学道理,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他经常给学生们讲的一句话是:“人的大脑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人的大脑的潜力都充分发挥的话,每一个人大脑都能装相当于几亿册书的图书馆这样的知识量。大家都应坚信,自己能够掌握许多知识,能够变成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闻名的。譬如他教给学生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读一类文章的方法,读一册语文书的方法。如读一篇文章,他就教给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层次的方法,总结文章段落大意的方法,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方法等。除此之外,他还教给学生画:“语文知识树”的方法,快速阅读、快速背诵的方法;还教给学生们多种科学记忆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考试克服紧张的方法,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许多种方法。
什么是方法?方法也就是事物的规律,事物的规律也就是科学。魏书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所谓科学,就是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魏书生的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