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2811700000009

第9章 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1〕。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2〕。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3〕,夜深儿女灯前〔4〕。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5〕。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6〕,却遣筹边〔7〕。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8〕。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9〕。

【题解】

乾道八年(1172)春,辛弃疾自司农寺簿除知滁州(今安徽滁州)。到任之后,深感滁州屡遭兵火,井邑凋弊残破,采取了宽征薄赋等措施,很快使滁州面貌大变。在治理滁州取得成效的同时,作者并没有稍感轻松,仍然对自己不能为备战恢复事业贡献力量而伤怀。此年八月,滁州通判范昂任满归乡,在这首送别的词中,作者借机抒发的就是这种忧虑和苦衷。范昂的生平事迹没有记载,只据《滁州府志》,知他在乾道八年应当任满。然据作者《感皇恩·滁州寿范停》词“青春元不老,君知否”句,似乎范昂的年事已颇高。而范昂的寓居地,大概就在吴地附近,可惜没法具体考知。通判是宋代设立的辅助知州管理郡政的官员,由京官以上担任,宋人简称为“倅”(cuì)。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是它的结构安排十分严谨,逐层递进,逐层转折,由叙离情开始,转到惜年华,再转到送别的依恋,体现了友情的深厚;谈时局,从期待友人视草筹边说到自己功业不就的苦闷,而以醉后尚能拉响空弦、惊落孤雁作结,用重笔写出志在杀敌报国的理想,提明主旨,含蓄委婉,是送别词中的佳制。

【注释】

〔1〕老来情味减:老了少情趣。乾道八年作者三十三岁,虽还在壮年,但南归却已经十年了,因有渐老的感觉。怯流年:害怕年华消逝。〔2〕屈指中秋:指中秋就在近几日内。十分好月:最完整的圆月。〔3〕莼鲈江上:用晋张翰故事。《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张翰字季鹰,在洛阳思念家乡吴地的美味特产(莼,音chún,一种水生植物,叶可食),决定弃官归乡。后因雅称去官而归为思莼鲈。作者想象范昂经过吴江必能享受到家乡的莼鲈,可知范昂的家在平江府(江苏苏州)附近。〔4〕黄庭坚《寄叔父夷仲》诗:“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辛词此句也是悬想范昂归家与儿女深夜话旧的情景。〔5〕征衫便好去朝天:征衫,旅行的行装。这是说范昂可以不脱去征衫,赶到朝廷上见天子,谋求一新的官职,而朝廷也正需要贤才。玉殿:皇帝的殿庭,代指皇帝。〔6〕承明:承明庐。汉代的承明庐,在长安宫中的石渠阁外,是文学侍从之臣值班休憩之所。见《汉书·严助传》的注解。班固的《西都赋》也说:“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视草:看诏书草稿。《旧唐书·职官志》:“玄宗即位,张说、陆坚、张九龄、徐安贞、张洎等召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诏。’”袋子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诏从中出,虽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夜半承明:指半夜召见于承明庐。贾谊曾被汉文帝半夜召见询问,李商隐《贾生》诗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写的就是此事。这两句是想象范昂被信任重用,一种祝愿的话。〔7〕却遣筹边:再派去做边镇的守臣,筹画边防大事。作者念念不忘的是恢复失地,所以对筹边等事极为重视。这是希望范昂多为恢复大业做贡献。〔8〕长安故人:长安是汉唐的都城,这里代指南宋行在所临安。殢(tì)酒:困扰于酒。唐韩偓《有忆》诗:“愁肠殢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作者在出守滁州之前,曾在临安任职一年有馀。这两句是说,临安的旧友若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还像在临安那样,经常借酒浇愁。〔9〕空弦落雁的典故见《战国策·楚策》四:“更赢(léi)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君引弓,虚发而下鸟。’……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殒也。’”更赢不放箭所射下的雁,是曾受箭伤的孤雁,当它再听到弓弦响,心惊胆裂,闻声而落。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两句倒置,是说作者醉里还能张弓惊落空中的孤雁。目断,眼力望尽处。这两句是接着回答临安故人的询问,既表明作者的自信,也隐寓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