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什么,送多少,何时送,怎么送,都大有学问。送得恰到好处是人情,送得不当是尴尬。不管是无意中送的人情,还是有意送的人情,都有一个让对方如何感受,如何认识的问题。而送人情最重要的不在于你送的情分是否轻,而在于对方感受是否重。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常世人最重视的人情则是雪中送炭,口渴喂水。
别小看这“一炭之热”、“滴水之恩”,这样的人情可得倾林相送,涌泉相报。
我们在社会上,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的急有的缓,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有某种爱好的人遇到兴趣相同的人则兴奋不已,以为人生一大快乐。两个人脾气相投,就能交上朋友。所以要落人情,便应洞察此中三昧。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过一回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兵乱使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
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见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
人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某位小姐如此说:“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定出现。例如:我有急事要用车或上班快迟到时需要用车,只要我打个电话他一定到,可以说每求必应。事情一过去,我们又各忙各的。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总是忘不了给他寄一张贺卡,发短信给他拜个年。”
对身处困境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以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因而形成友情。比如,一个农民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借钱,都遭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渡过难关,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发达了,依然不忘这一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照。
以下几点,在送人情时,可供大家借鉴:
1.不可过分给予。因为饮足井水者,往往离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让他总是有点渴,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一旦对你失去依赖心,或许就不再对你毕恭毕敬了。
2.如果你是位领导,你手下有一些属员,他们都希望能通过你得到一些好处,你应该怎样赐与他们人情呢?一是要经常地赐给他们一点好处,但不可一下子全部满足他们的欲望,否则,对你倾囊施与的恩惠,他们便不以为贵了。
3.不要对别人的恩情过重,这会使人感到自卑乃至厌倦你,因为他一方面感到自己无法偿还这份人情,二来觉得自己无能。
4.不妨对别人施以小恩小惠,不要让对方以为你在故意讨好他们。这样一来,你施与的“人情”也就不值钱了。
5.对方不需要时,不要“自作多情”,因为这时你送人情会让对方感到多余,对方可能不领你的情。
6.送人情不能临时抱佛脚。对方知道你有较重要较麻烦的事要托到他,你遇事抱佛脚而施与人情也是不值钱的,至多能把你所托之事办下来,下次有事再托过,还要重新送上情分,就像人情买卖一样,一把一利索。倘若对方办不了此事,或者你送的人情太小气,抵不住对方所要付出的代价,对方也不会轻易领你这份情。甚至干脆回绝你这份情,让你讨个没趣或尴尬。
7.人情像银行里的存款,需时时“储蓄”
你送朋友一个人情,朋友便欠了你一个人情,他是定要回报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做人情就像你在银行里存款,存的越多,存的越久,红利便越多。
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排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多年后还报。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诸位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甚至会让各位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的福分。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但后世之事却给了他作为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
究竟怎样去结得人情,并无一定之规。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前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士。
就是在平和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缕可信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就是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他看到有人遇到难处时,他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积善。
也许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的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做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是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也许这样的人没有给人帮助倒是其次,可怕的是他不仅可能堕落成一个无情的人,而且还会沦落为一个可怜的人。因为他的心除了只能容下一个可怜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无需关注和关心,其实,他也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时也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与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
8.朋友是一种资源,不可透支
作为朋友,作为一个做事有“心计”的人,与朋友交往就要像消防队员一样,救急不救穷,要求朋友“救穷”,是在透支朋友的资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没有马高凳短的时候”,人活在世上,总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所以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要有点“心计”。
一则是要明白,需要别人帮忙是难免的,但谁又能帮别人一辈子,谁又能一辈子都靠别人帮忙过活呢?所以,一个有“心计”的人不会事事都求朋友帮忙,养成依赖的习惯。
要知道事物的发展在于内因,外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只能影响事物发展的过程,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事物本身。
打个比方,朋友就像是消防队员,在你遇到紧急情况时才求助他们,自己能办到的还是靠自己。朋友不是你的影子,随时随地跟着你;朋友不是你的老师,发现你有错误就能及时指出,有问必答;朋友不是你的父母,可以无私地包容你的一切;朋友能做的,是在你有困难,而他们能帮得上忙时,伸手拉你一把。
请记住,朋友是一种资源,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用。朋友是消防队员,救急不救穷,这有两重意思,一是指如何利用朋友资源,指的是何时应该请求朋友的帮助;二是指应如何帮助朋友,有求必应说的是天神,而非朋友。
做事有“心计”的人应当明白,朋友是一笔资源,可以使用却不宜透支。朋友之间交往最现实最常见的就是金钱问题。这里有一则真实的故事:
张强是一个私营印刷厂的老板,有钱,人也特别好。李文和张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同学,是好朋友。但过了十三年后,两人的情况却相差悬殊,李文在一个县城中学当教师。当然这并未妨碍张、李二人继续是朋友。
一个两袖清风的教师和一个腰缠万贯的老板如何相处呢?
李文的妻子是个下岗女工,儿子力力今年八岁,正上小学,花费颇大,只靠李文一个月5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活,日子有些艰难。李文不因此而向张强开口借钱,一是因为这是一笔小钱,在张强的眼里算不得钱,不值得向张强开口;二是这不是一次能解决的问题,这月借了,下个月怎么办,以后又怎么办?难道不断地借下去吗?而且,李文的经济情况也不是一时就会转好的,如果借了钱何时才能还呢?可不幸的是,力力出了车祸,手术的费用得4万元左右。这时候,李文没有选择,只好向张强借钱了,一个人能有几个一下拿得出4万块钱而又不对他自己的生活不产生影响的朋友呢?
这是从李文的角度来讲的。
从张强的角度来看,假如李文零零星星地从张强那里借了些钱,当做生活费用掉了。当然,这笔钱对张强来说算不了什么,他不会在乎,可朋友关系却从此不再平衡。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李文难以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张强,难免会产生不服、嫉妒、自卑的心理,想当年你我差不多,甚至你还不如我,凭什么你现在就可以大把大把地捞钱,我却只能靠跟你借钱来维持生活。本来应该有的感激之情也荡然无存,反而心怀恶意。
零星借来的钱被李文一家用掉了。本来没有这笔钱也可以过得去,少吃几次肉几次鱼也就罢了。张强的钱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影响,但一旦借了些钱,李文近期又难以偿还,这对李文是一个心理上的负担,主要是对李文的自尊心有影响,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李文在张强面前慢慢就会失掉自尊,开始自卑,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的,张强借钱是好心帮助他,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如果李文因儿子的意外而向张强借钱,这笔钱对李文的意义非常重大,自然会因此对张强心存感激,救急不救穷,不只限于金钱方面,而是指帮朋友时,应该是给朋友一根拐杖,让他自己站立起来,而不是一直扶着他。小时候,小孩学走路,父母不是一直用手牵着他们,而是在他们要摔倒时,赶紧上来扶一把,做朋友也应如此。
即使你们是很好的朋友,你也不可事事都向朋友求助,把朋友资源都零零星星琐琐碎碎地透支了。做人做到这个份上应是很失败的,它会损伤或粉碎你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谊。
9.铁石心肠也怕“情”
做人要有“心计”,就是要擅于把握人的心理,懂得以情动人,情乃是世界上谁也过不了的一关,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我说世人难过情字关,包括铁石心肠也不例外。
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但杀了大量的共产党员,而且还秘密拘捕了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有一天,蒋介石接到门卫官的报告,说从他家乡来了一位亲戚想要见他,蒋介石一听家乡来人了,连忙叫门卫官请他进来。
门外进来一人,蒋介石仔细一看,正是自己的表弟,说起这个表弟,年龄只比蒋介石小两岁,是蒋介石小时候最要好的一个亲戚。
只见蒋介石的表弟走了过来,行了一礼,说:“表哥目前可谓是春风得意,只怕连我这个表弟你也认不得了吧!”
蒋介石一听此言,知道这位表弟必有什么事要责备于他。仔细问清缘由后,果然不出所料,原来蒋介石在大肆拘捕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时,把这位表弟的一位好友也抓了进去。
蒋介石一听是这件事,不由暗暗为难,这时的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于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表弟放人的要求。
蒋介石的表弟一见这种情况,就知道今天若来硬的,肯定不会达到放人的目的。于是,他用悲伤的语气对蒋介石说:“看来表哥确实变了一个人,姑奶当时对我说的话我还不信,现在看来是不会错了。”
接着,他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那时表兄弟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感情是多么的深厚,那动情的言语不由得令蒋介石也为之暗暗感到悲伤。
说完这些话,蒋介石的表弟一抹眼泪,起身就要告辞,这时,蒋介石一挥手,说:
“好吧,表弟,就看在你我幼时的感情的份上,我答应你放人!”
就这样,一番亲情感动了杀人如麻、心如铁石的蒋介石,可见亲情是人世间所有人都会引起重视的一种感情,那种“七情六欲皆无”的境界看来是极少的人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