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家庭实用医疗保健营养全书
2824500000028

第28章 生理条件与营养——合理安排莫超标(2)

本病可能是原有糖尿病的妇女怀孕,或原有糖耐量异常的妇女因妊娠而发展为糖尿病,或妊娠后新发生的合并症。妊娠妇女糖代谢有两个特点使孕妇易发生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患糖尿病后易发生低血糖及饥饿性酮症酸中毒。第一个特点是胎儿只能利用葡萄糖为能源,故尽量移用母血葡萄糖,加以孕妇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对糖的再吸收率下降,故尿糖增加。因而孕妇空腹血糖常较非孕妇女低0.86毫摩尔~1.15毫摩尔/升,继而发生脂肪分解加速易生酮症。第二个特点是妊娠期有几种抗胰岛素的因素,如胎盘分泌的绒毛生长激素(又名胎盘生乳素HPL)能引起口服糖耐量减低,胎盘胰岛素酶可使胰岛素降解,大量的黄体酮可使血葡萄糖/血胰岛素比值下降,孕末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可致血糖升高等。妊娠糖尿病可引起羊水过多,妊高症增多3~7倍;酮症酸中毒及感染增高,胎儿围产死亡率增高,畸胎增多,巨大儿可10倍于正常妊娠。新生儿可有呼吸困难综合征、低血钙、低血镁、高血磷及其他病变。为预防合并糖尿病,对肥胖妇女要正确减肥,有家族史者更需早作预防。婚前检查应检查血糖尿糖及口服葡萄糖50克后1小时的血糖值,必要时进行糖耐量试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宜用口服降糖药,而在饮食控制后仍有高血糖时需用胰岛素治疗。根据孕妇每周增重来协调其应摄入的热能,在7.5兆焦耳-8.4兆焦耳之间(1800千卡一2200千卡),蛋白质应达到每日100克。蛋白质、脂肪、糖类热比分别为17%,23%~25%,与58%一60%。每日最好进5~6餐以防止低血糖。

可改进糖耐量的食物是:

①高纤维素食物。

②血糖指数低的粮谷类。所谓血糖指数是用某食物后2小时内血糖升高面积与用和该食物含糖量相等的葡萄糖后2小时内血糖升高面积的百分比,此值低则食用后血糖水平低。如莜麦、燕麦、荞麦、玉米面、黄豆粉等食物血糖指数较低(80%左右),而粳米、糯米血糖指数高达98%左右。

③富含铬的食物。如牛肉、肝脏、蘑菇,此外吡哆醇和生物素有矫正妊娠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异常的作用。铬、铜、锌、锰缺乏可引致糖耐量异常。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有改善作用的营养素是肌醇、吡哆醇、维生素B1、维生素B12。

4、乳母营养:快快乐乐做妈妈

(1)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

婴儿食品中母乳为最佳食品,所含营养成分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与生长发育所需,并有其他动物奶或乳制品不能含有的免疫因子。有人统计,出生后18个月内人工喂养儿因病住院率显着高于母乳喂养儿,分别为22.0%与14.6%。住院病因最多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肠胃炎与其他感染,再次为其他疾病。一般以产后5~10日所泌乳称为初乳,产后11~20日泌乳为过渡乳,以后称为成熟乳,以初乳含营养成分及免疫物质最优。

①人乳中营养成分

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成熟乳,而脂肪、乳糖比成熟乳稍低,每百毫升中分别约有2.67克、2.08克及6.45克,成熟乳中三种营养素分别约为1.14克、4.54克与7.8克。因初生儿无消化脂肪的酶故初乳中脂肪少。人乳中蛋白质含量虽低于牛乳,但其主要含有乳清蛋白与乳白蛋白,且酪蛋白较少。而牛乳蛋白质则以酪蛋白为主,在胃酸作用下可凝成较大凝块不易消化吸收。人乳蛋白中的牛磺酸对智能发育有关,又有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可助婴儿消化,少生消化道紊乱症人乳脂肪中亚油酸多于牛乳,尤其我国妇女膳食中植物脂肪多,故乳汁中亚油酸多于欧美妇女乳汁中的含量,所以人乳喂养儿可避免牛奶喂养儿易发生的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人乳中乳糖多于牛乳,乳糖可形成脑苷酯,为脑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并可促进钙的吸收。人乳中铁含量虽低但比牛奶所含铁易于吸收,前者吸收率38%,后者只有19.5%。人乳中有一种与锌结合的配位体,有利于锌的吸收,而牛乳中则缺乏。人乳中又有一种较易吸收的水溶性维生素D硫酸盐,牛乳中维生素c与叶酸含量虽不低,但加热后损失较多,而人乳无须加热。人乳喂养儿血浆与红细胞中叶酸皆高于牛乳喂养儿。此外,人乳中维生素B12与蛋白质结合较易吸收。

②人乳中的抗感染因子

初乳中免疫物质最多,已证明至少有50种成分具有免疫特性,现列出较重要的8种分述如下。

i)乳铁蛋白:可与细菌竞争铁,从而抑制细菌的发展。产后7日内的初乳中可含有乳铁蛋白5..3毫克/毫升,1个月后下降到1.9毫克/毫升。

ii)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地对抗肠道与呼吸道病原体。

iii)纤维结合素:可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侵入胃肠道或呼吸道的病原体。

iv)低聚糖一共轭糖原:可干扰肺炎和流感病原体等及其毒素向表皮细胞黏附,以防止致敏及炎症。低聚糖在直肠中可促进乳酸杆菌生长导致乙酸的产生,乙酸可阻止大肠杆菌、志贺氏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的生长。

v)溶菌酶:可使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对溶菌酶敏感。溶菌酶在人乳中的含量为牛乳中的300倍。

vi)白细胞与淋巴细胞:哺乳期的前3-4个月人乳中有白细胞,可吞噬和杀伤病原体,并有T细胞能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如干扰素、转移抑制因子和单细胞化学趋化因子。

vii)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免疫物质:人乳中脂肪分解产生的单酸甘油酯可分解病毒,又可抵御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人乳蛋白消化过程中可产生一些具有免疫刺激性物质的肽。

viii)抗炎症因子人乳中的抗氧化物质如β胡萝卜素、α一生育酚、过氧化氢酶等,可降解或抑制能作为炎症中间体的过氧化物酶。人乳中还有一种表皮生长因子(EGF)能引起表皮增生而加强黏膜上皮抵抗炎性物质的作用。

(2)影响人乳成分的因素

人乳的成分有两个来源:由血液中的前体物质在乳房的腺组织内合成;通过细胞膜直接由血液进入乳汁。因此影响血液成分的因素也可影响乳汁成分。母亲的营养摄入可通过影响母体血液成分及体内储存而影响乳汁成分。除乳母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外,还有激素。母乳生成主要受催乳激素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岛素也有一定的作用。神经系统也起重要作用,婴儿吸吮及刺激乳头和乳晕部分时,神经冲动达下丘脑而入垂体后叶,促使分泌催乳激素,其经血入子宫,使其收缩又作用于乳房,使乳房血流加大,乳腺细胞收缩,乳汁被挤出完成泌乳反射。心理因素也可促进或激发乳汁的分泌,有时也可影响乳汁的分泌。

(3)乳母的营养要求

由于乳汁的成分来源于乳腺合成,或由母体代谢分解物质而来,故母体营养状况可直接影响乳汁的形成。为保证乳汁分泌的量和质,乳母的营养素摄入量要适当增加。

①能量

乳母的产乳效率约为80%,即摄入100千卡(418.4千焦耳)能量可分泌相当80千卡(334.7千焦耳)的乳汁。乳母每日分泌的乳汁约含能量570千卡(2384.9千焦耳),则需多摄入712千卡(2979.1千焦耳)。由于孕期储存了一些脂肪,可用于补充部分能量。但由于哺育婴儿的操劳,及乳母基础代谢率稍高,以及乳腺泌乳活动所需能量,我国建议乳母每日应多摄入能量800千卡(3347.3千焦耳)。

②蛋白质

乳母在分泌乳汁过程中,体内氮代谢加速,故需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全日乳中含蛋白质约12.8克,如以产乳效率80%计算,则需16克蛋白质。因膳食蛋白质的利用有一定的差异,有些食物蛋白质利用率较低,再加上30%的安全系数,则需20.8克。考虑到乳母个体的差异,我国规定每日给乳母增加2.5克的优质蛋白质。

③脂肪

脂类对婴儿脑发育有关,尤其类脂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重要。人乳中脂肪含量变比较大,婴儿吮乳活动可使乳中脂肪含量增加。哺乳后,乳中脂肪量为哺乳前的3倍。但膳食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的高低可影响乳中脂肪的含量。如乳母摄入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其乳中含量也增加。如果乳母膳食中75%能量由碳水化合物提供,乳汁中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则减少。我国建议乳母脂肪的供给量,应使其所提供的能量达到膳食总能量的20%~25%,并要考虑到必需脂肪酸的含量要适宜。

④矿物质

乳母需要充足的钙质为其本身及乳汁钙含量的需要,乳汁中钙的含量一般是较稳定的。如乳母食物中钙不足或不能有效吸收,乳母体内的钙将移出以稳定乳汁中的钙,但此时体内出现钙的负平衡,这种情况延续下去可发生骨质软化症。FAO/wHO建议乳母钙的供给量每天为1200毫克,我国建议的标准是每天1500毫克。

乳汁中铁的含量约为50微克/升,每日从乳汁中的分泌量为0.4毫克,而铁的吸收率为10%,则每天需多供给4毫克。我国建议的乳母供给量为每天28毫克。

乳汁中碘的含量约为4~9微克/升,高于母体血浆的浓度,这可能与婴儿的生理需要量有关。乳母碘的需要量为每日150微克。另外乳母锌、硒的需要量,我国建议每日分别供给20毫克和50微克。

⑤维生素

乳汁中维生素A的含量约61微克/分升,比较稳定。因此我国建议乳母维生素A的供给量每日应比妊娠期增加200微克,即每日1200微克。维生素B1和B2乳汁中含量分别为0.014毫克/分升和0.037毫克/分升,我国建议二者每日增加0.8毫克,即每日供给2.1毫克;FAO/wHO建议乳母每日供给维生素B(1下标)1.4毫克,维生素B(2下标)1.5毫克。乳母在正常膳食条件下,乳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约5.2毫克/分升,如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乳汁中维生素c则明显降低,我国规定乳母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100毫克。另外乳母也要注意摄入含维生素E、维生素B6、维生素B12、尼克酸、叶酸丰富的食物。乳母食用中的食物,每日可得到蛋白质120.8克,脂肪74克,碳水化合物421.5克,能量11.9兆焦耳(2840千卡);其他营养素除钙只有1200毫克,尚缺300毫克外,均能达要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比分别为17%、23%和60%。所缺的钙可用钙强化食品补充。

5、拒绝喝浓茶

饮茶好处很多,但妇女不宜喝浓茶,特别是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和更年期更是如此。

(1)月经期:月经期随经血失去大量铁,为补充铁,经期和经期后需吃富含铁的食品。茶叶中富含鞣酸,能妨碍肠黏膜对铁质的吸收与利用,因在肠道中鞣酸极易与食糜中的铁或补血药中的铁结合,发生沉淀,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有痛经史的妇女喝浓茶后会引起痛经症状,甚至加重。

(2)孕期:喝浓茶,不仅易患缺铁性贫血,茶叶中咖啡碱会加剧孕妇心跳。茶碱有利尿作用,使孕妇排尿增多,增加了肾脏的负担,诱发妊娠中毒症等,不利母体健康与胎儿发育。

(3)产期:临产前饮茶,因咖啡碱的兴奋作用致孕妇失眠,分娩时因睡眠不足而精疲力竭,阵缩无力,发生难产。

(4)哺乳期:茶里高浓度的鞣酸,被肠黏膜吸收入血后,会产生收敛和抑制乳腺分泌的作用,使乳汁分泌不足而影响哺乳。此外,哺乳期喝茶,茶内的咖啡因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婴儿易发生肠痉挛、肠激惹症状,会使婴儿忽然无缘无故地啼哭不止。

(5)更年期:女性45岁以后开始步入更年期。出现头晕、乏力、心动过速、易感情冲动、烦躁、出汗、睡眠不足或失眠,月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如过量饮茶会加重上述症状,引起功能性疾病,不利于顺利度过更年期。

二、婴儿营养:超级宝宝的基础

1、促进脑发育,给宝宝一个好起点

自出生到生后1周年为婴儿期。此期机体刚离开母体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经历着生理和解剖的巨大变化,生长发育的速度甚快,1周岁时的体重为出生时(约3千克)的2~3倍,身长为初生时(约50厘米)的1.5倍。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迅速发展,各系统功能从不成熟到初建和巩固,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此期婴儿的消化器官变化很大,6-7个月时乳牙开始萌出,先出两个下切齿(下门牙),周岁前再出两个上切齿(上门牙)和另两个下切齿,周岁左右共长出6~8个切齿。3个月前唾液分泌极少,4~5个月起唾液分泌增多,胃容积小,胃肠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肺泡数量少、肺容积含气量少,含血量多,适于病菌繁殖,容易发生小儿肺炎。婴儿期后半年是感情活动的敏感时期,婴儿期末幼儿期初,又是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期如果营养不良,脑就发育不好,小儿的智力将来就会降低。

(1)体格发育

小儿机体总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但发育速度不均衡,一般体格生长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在婴儿期,尤其是头6个月生长最快,可以说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加速期。

①体重: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0千克,6个月内平均每月增长0.6千克,至半岁时为初生体重的2倍。后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0.5千克,至1岁时增至9千克以上,超过出生体重的3倍。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平均每月增长0.25千克,至2岁时体重约12千克,为出生时的4倍。2岁以后的体重增长更慢,每年保持增长在2.3千克左右,形成规律性的增长。

⑦身长:婴儿出生时约50厘米,生后头半年内共增长约16厘米,后半年内共增长不足9厘米,全年增长约25厘米。1岁时身长平均增至75厘米。在幼儿期身长增长的速度减慢,1~2岁全年增加约10厘米,2-3岁平均增加约5厘米,在整个幼儿期共增长25厘米。因此,3岁时身长约为100厘米,为出生时身长的2倍。

③头围、胸围、卜臂围:新生儿头围平均为34厘米,1岁时增至46厘米,而第二年只增长2厘米,5岁时达50厘米。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厘米~2厘米,1岁时与头围基本相等,并开始超过头围,反映出胸廓和胸背肌肉的发育。上臂围在出生后第1年内由11厘米增至16厘米,随后维持到5岁左右。

可见,婴幼儿期体格变迁的速度很大,而营养是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每个细胞的增大和数目的增多,都需要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等作为细胞构成的基本成分。与成人相比,一切营养物质不仅要供给能量及细胞组织更新的需要,而且要供给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婴幼儿的营养需要不同于成人,按每千克体重计算,其营养需要比成人要多,且质量要好。婴儿期,尤其是出生后头6个月生长更快,这个时期营养需要量更大,要特别注意婴儿的合理喂养,预防营养不良。

(2)脑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