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北大心理课
2825500000018

第18章 给未来一个承诺(1)

历史就像是一位顽强奋斗而永远年轻的勇士,催逝了往者,孕育了新军。安于享受之人如过往云烟飘然而逝,唯有敢于竞争者,才是浩瀚星河中永不陨落的灿烂星辰。北大人善于拼搏,时刻保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这才是强者的风范。

人生就是一场拼搏

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儿来的拼搏?

——季羡林(北京大学终身教授,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有人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句话虽然语言朴实,却形象生动。人正是因为有了压力,才更加有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才更加清晰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差距。

压力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的人生常态,你不能回避,也不能逃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心态只能是麻痹自己,自欺欺人。无论你承认与否,压力就在我们面前。在压力面前,我们无法躲闪,无处藏身,只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潜能去应对挑战。

实际上,人有无限潜力,力量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然而,潜力就像一堆待烧的木柴,需要火种去引燃,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能找到火种,只能碌碌无为。激发潜力,就像挤压浸过水的海绵,在我们用力挤的时候,所感到的必然是艰辛和苦楚,但付出总有回报,水一点一滴地汇集,能汇成小溪,奔赴大海;人在重重压力下千百次磨炼,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一代文化先驱胡适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又是北大知名的教授,性格随和。和气、宽容、体谅是胡适的做人习惯,然而,他也有着叛逆和执着的一面。

胡适幼年时离开家乡去上海求学,曾就读于张焕纶先生的梅溪学堂,学堂开设的课程只有国文、算学、英文3种。胡适的旧学很有根底,而算学、英文则未曾学习过。

课程的障碍尚属其次,最大障碍是上海这个商埠竟以一种生硬的态度来接纳他这个年幼的“乡下人”。首先就是上海话。梅溪学堂的教员、学生都是一口上海话,而胡适的话与上海话相去甚远。因为不懂上海话,又不曾“开笔”做文章,所以暂时编在第五班,班上读的国文只是蒙学读本。这让胡适觉得受到了屈辱。他的反叛性格十分强烈,每遇压力便开始反弹,所以他开始寻找机会。胡适后来清晰地记得,入梅溪学堂的“第四十二天”,“我的机会来了”。

这一天,老师讲课时将一个典故的出处说错了。胡适等讲完之后,跟老师说典故是出自《易经》而非《左传》。老师问清他已读过古代经典著作时,当即将他领到二班,他一天之中连升了3班。有了这种突然的转折,再加上胡适此时已基本能听懂上海话,他感到信心十足。挫折与压力对胡适来说反而是飞跃的前兆。

二班的学习一开始是令他有些心虚的。第一节课是作文,教员出的论题是《原日本之所由强》。经义题为:“古之为关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御暴。”胡适并不懂如何做经义,而日本,他尚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处于这样的情境,他几乎不知该如何下台。多亏他的二哥,他二哥是当时胡家思想最新的人物。二哥给他拿了《日本明治维新史》等一篮子书,胡适几天内就将它们读完,勉强写出一篇文章了事。没想到,这件事为胡适新开了另一片天地。他接触到了反映近代思想的书,他的思想也开始出现转折。胡适确实不甘人后,不久就学会做“经文”,几个月之后,他便成了头班的学生。

人的潜能就好像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反弹得越高。被编进最低班,给了胡适第一次压力,让他奋起直追;教员给出有难度的作文题,给了胡适第二次压力,让他勤学苦练,最终成了佼佼者。于胡适而言,未知的知识和老师要求做的那些内容都是一种压力。然而就是在这些压力的推动下,胡适才逐一克服了难题,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这种压力是一种天然的助推力。

面对压力的态度很重要,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感到工作与生活没有压力的人,往往目标感欠缺,动力羸弱,通常表现为松松垮垮,毫无生活激情。遇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都懒得撞一下,无所事事地打发着人生,白白地蹉跎了岁月。这样,生命的意义将大打折扣,人生将缺乏许多神采。敢于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压力,全力拼搏,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质感,迎接挑战的信心才会更足。

【北大心理课笔记】

许多人之所害怕压力,多是胆怯作祟,逃避困难,自甘平庸。能知难而进,压力方可成为促使我们前进的重要动力。

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茅盾(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

拿破仑说:“‘不可能’这个词,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生活原本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人生是一条很长的路,在这条路上会有无限的可能性,结果是过程的递进,过程才充满整个人生。

时常将“这事根本不可能”“想都别想”这些话挂在嘴边的人,一遇到棘手的事情就把它们当成最好的遁词,实际上是画地为牢,自己将机会的大门关闭。正如茅盾先生所说,失败的人将自己的过失归罪于命运以此获得安慰,没有勇气的人将自身的怯懦抛给命运回避嘲讽,实际上,他们都没有认识到人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而将这些可能性变成现实需要的是坚强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

俞敏洪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俞敏洪的创业、创富故事,已被演绎为一种难能可贵、不可复制的传奇。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莘莘学子,人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只要不放弃努力。

俞敏洪是班里唯一来自农村的学生,讲普通话常被同学讽刺成讲日语,从A班调到最差的C班。在北大时,别人津津乐道的校园爱情与他也完全无关。在大学经历一场大病之后,俞敏洪放弃了通常意义上“要比别人强”的“上进心”,而是开始寻找真正让自己一想起来就激动的未来。

俞敏洪曾经说过:“唯一不可预测的是人,因为他会不停地成长,因此,即便现在的你出身不够好,学历不够高,人长得不怎样,也请不要否定自己,人生永远有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发生,只要不放弃努力。”

人生是360度的,通向哪里的可能性都在无限延伸。生活本身就是由好事与坏事不断交替而组成的,遇到挫折时请不要颓废,遇到痛苦时请坚持奋斗,有志向的人不会将自己的人生限定在一个范围之内,更不会将自己囚禁在过去失败的圆圈里。

生活有无限的可能性,只因为我们自己不尝试才衍生出那么多的不可能,这些不可能叠加在一起就成了重重困难,最终这些困难让我们和成功无缘。

稻盛和夫先生在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时也说,“我觉得人生真是有无限的可能性”。

稻盛先生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之中,父母亲只有小学的文化程度,稻盛先生不仅在上学期间只读过三流的学校,毕业后求职也是屡屡受挫,甚至还萌生过加入黑社会的念头。在种种的烦恼之后,他修正了自己的想法,如他所说:“一味地怨天尤人,不会让自己的人生时来运转。确实,到现在为止,我一直运气不好,做什么都不顺利。但相信上苍一定会一视同仁,23岁以前,我遭遇许多不幸,但在以后的人生中,上苍也许会赐予我幸运。所以我要积极开朗,要努力奋斗。”凭借着这样的信念,稻盛先生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稻盛先生在总结自己迈向卓越的经验时,言简意赅地说:“只要满怀希望,持续不断地努力,人生之路一定光明。”当你烦闷时,当你对前途感到困惑时,你只需竭尽全力把你眼前的工作做好,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做了,你前进的道路一定会展现在你眼前。

让思维更加开拓,勇于抓住每一次机会努力尝试,不要忘记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即使一直身处逆境,也总会迎来生活的转机。我们改变不了所处的环境,但是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我们改变不了失败的事实,却可以改变面对它的态度;我们控制不了他人,却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却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不能避免困难,却可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我们或许曾经失去过很多机会,却仍可以抓住以后的机会,让人生无限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人生是个未知数,原本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只因我们的错误认知把生活的世界缩小,从而也缩小了我们获得成功、幸福与自由的渠道。人生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只是我们不尝试或者尝试次数不够多。

【北大心理课笔记】

泰戈尔说,“仅仅站在那儿望着大海,你根本无法横渡它”,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敢做多大的梦,敢给自己开拓多大的范围,才能得到多大的成就。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