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擦亮眼睛看世界
2851600000010

第10章 在平凡的生活中升华(3)

其实生活的真正主宰者是自己,我们要努力争取生活的主动权,从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开始,把每一天都过得多姿多彩!

顺其自然

王文华

我最喜欢的一个英文字,是“Be”。

“Be”,是怎样就怎样、该怎样就怎样、不扭曲、不勉强。“Be”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境界:一切的人、事,都处在最自然、最轻松、最不做作、最不费力的状态。

我认识“Be”,要追溯到1970年。那年我3岁,什么都不懂。那年5月,风光了10年的披头士乐队推出最后一张专辑:“Let It Be”。并肩作战的好友反目成仇了,他们唱:

“心碎过的人都同意,唯一的答案是Let It Be也许现在分手了,但有一天他们会重逢,唯一的答案是Let It Be”高中时第一次听到这段歌词,搞不懂“Let It Be”是什么意思,到处问学长,没人说得清。

这些年,感情和事业起起伏伏。当我最得意和最失意时,我会放这首歌。简单的钢琴前奏后,我听到保罗·麦卡特尼的歌声、约翰·列侬的合音、乔治·哈里森的吉他和林戈·斯塔尔的鼓。我一直不懂:就要解散的4个人,为什么还能唱出这么动人的歌声?唯一的答案是:Let It Be。顺其自然,不再强求。不需过度感伤,也不需过度疯狂。事情就是这样。

“Be”,是回到最原始、最简单、最自然、最正常的状态。这听起来简单,却很难做到。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当我们发挥潜力时,也扭曲了自己。社会鼓励竞争,所以不管我们本身对名利是否有兴趣,不管是否有追求名利的个性和条件,我们都一头栽进了名利的漩涡。10年,20年,我们成功了,却身心俱疲、人事全非。

终其一生,我们努力扮演定义狭窄的“成功者”,而不是随遇而安,当一个海阔天空的“自由人”。“成功者”若活得快乐,有什么不好?可惜的是,身旁充满了成功而不快乐的人,而且令周遭的人比他更痛苦。

我常不解,为什么“成功者”会不快乐?为什么奔驰车里的夫妻,常摆着臭脸、各看一边?为什么俊男美女,常找不到终身伴侣,甚至用自杀来了结?我没有答案。我猜测在变成“成功者”的过程中,他们做了很多不开心的事,过度扭曲自己,就像弹性疲乏的橡皮筋,最后变成一个直径很大、但失去功能的圆形。既不满足于大而无用的外观,又回不到小巧玲珑的本性。

从古到今,老祖宗不断宣扬“Be”: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顺天应时、顺水推舟,等等。上面任何4个字,都很难做到。从小受儒家教育、一心一意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我们,总是怀疑:“顺其自然”跟“随波逐流”有什么两样?“松”跟“垮”有什么不同?

如果把“Be”诠释成整天无所事事、吃喝玩乐,那真是太小看“Be”了。“Be”并不是说人可以自暴自弃,不再动手动脑。

“Be”是说人应该回到最自然的身心状态,随着每个人独特的个性、兴趣、品位、际遇,以最自然的节奏来生活。

“只做轻松愉快的事”,不仅适用于事业,也适用于爱情。我勉强地爱过,结果很痛苦。明明不适合,却说服自己和对方要克服万难,一切只是黎明前的黑暗。明明分手了,却一次又一次地复合,好像要证明人定胜天、真爱无敌。我没有披头士的潇洒,该分开就放手。我总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够努力,一切都可以改变,甚至是彼此的心。

如今,我“Be”。相信与其刻骨铭心,不如福至心灵。我没有变成不婚族,强迫自己相信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快乐。我好好过日子,认识新朋友。

我看自己,以及身旁“Be”的朋友。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名利与真爱,往往在我们最不期待的时间和地点发生。我们之间没有人有一夜成名的好运,但也因此避免了昙花一现的悲哀。

反过来说,生离死别,也开始毫无预警地从背后拍我们的肩。过去拍肩只是住院,现在一拍就是永别。对于这些无法预测的际遇,我们无从准备,只能顺势而为。

怎么“顺势而为”呢?就是接受自己的个性和环境,想清楚什么工作让自己快乐,认真地工作,同时过有质量的生活。

老年

季羡林

人确实是极为奇怪的动物,往往到了老年,还不承认自己老。我也并非例外。过了还历之年,有人喊自己“季老”,还觉得很刺耳,很不舒服。只是在到了耄耋之年,对这个称呼,才品出来了一点滋味,觉得有点舒服。我在任何方面都是后知后觉。天性如此,无可奈何。

我觉得,在人类前进的极长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代人都只是一条链子上的一个环。拿接力赛来作比,每一代人都是从前一代手中接过接力棒,跑完了一棒,再把棒递给后一代人。这就是人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这一棒的任务。做到这一步,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古代印度人有人生四阶段的说法,是颇有见地的。

这个道理其实是极为明白易懂的,但是却极少人解。古代有一些人,主要是皇帝老子,梦想长生不老,结果当然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古代和近代,甚至当代,有一些人,到了老年愁这愁那:一方面为子孙积财,甚至不择手段;一方面又为自己的身后着想,修造坟场,筹建祠堂。这是有钱人的事。没有钱的老年人心事更多,想为子孙积攒钱财,又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财积不成,又良心难安。等到大限来到之时,还是两手空空,抱着无限负疚的心情,去见阎罗大王。大概在望乡台上,还是老泪纵横哩。

最近翻看明人笔记,在一本名叫《霏雪录》的书里谈到了一段话,是抄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自警诗,原诗是:

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

须知年老尤家者,恐似二虫虚苦辛。

诗句明白易懂,道理浅显清楚。在中国历代着名的文人中,白居易活的年龄算是相当老的。他到了老年,有了这样的想法,通脱耐人寻味。这恐怕同他晚年的信仰有关。他信仰佛教,大概又受到了中国传统道教的影响。这一首诗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一些问题。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它的夜曲。”这是老年人应有的心态。而我们青年人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是我们所为。

培植善念

鲍尔吉·原野

过去,西藏有一位高僧叫潘公杰,每天打坐,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来辨识善念恶念。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取黑石子。

佛法中的善念是利益大众,恶念则不单指杀人越货。在脑中转瞬即逝的享乐之念以及贪慕、嫉妒、嗔恼等都可称之为恶念。而欺诈偷盗已是罪不可赦了。

以现今的角度阐述,善念即仁爱,而恶念不过是欲望。欲望是什么?“是我们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卢梭)。由于欲望的指引,人生克服种种困难走向满足。“因此,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我们必须爱自己,爱自己要胜过爱其他一切东西”(卢梭)。可见自私的本性已经深植人性之中,所谓欲望实为生存之道,不应有善恶之分。然而,爱自己须有一个限度,超过了此限,就可能变成恶,甚至罪。而人的欲望恰恰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为了共同的利益,爱自己还应该爱我们生存的环境,注意到别人也需要爱。不能推及他人与环境的爱,叫做冷酷,这就是恶的生成。

一个人把爱兼及他人与环境,包括植物、动物,佛法称此为“慈”。如果目睹苦寒之中的贫儿老妇,心里生出一点点同情心,则是另一种大善。这种情怀,即所谓“悲”。慈悲二字,听起来有些苍老,有人甚至会觉得它陈腐,实际上它穿越时代,是凝注苍生的大境界。今天流行的“关怀”,以及“温馨”,不过是它的现代版,内涵如一。

善念其实是小小的火苗,倘若不精心护佑,它在心中也就旋生旋灭了。并非说,只有造福万代才叫善。譬如有人建议削平喜马拉雅山,让印度洋的暖流涌人,使干旱的西北大地变成热带雨林。此善大则大矣,却要我们等待太久。古人有诗:“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虽然琐细,读后感觉心中暖暖的,大过印度洋的暖洋。

潘公杰大师在黑白石子上辨识善恶二念,到晚上检点。开始时黑石子多,他掴自己的耳光,甚至痛哭、自责:你在苦海里轮回,还不知悔过吗?30多年之后,他手下全变成白石子了,大师修成菩提道。

我们达不到高僧那种至纯之境。爱自己原本也没有错,我们是凡人。然而无论“利己心”走得多远,有善念相伴,你都会是一个好人。

人格的核心是自信

刘丹

小青蛙的故事

从前有两只小青蛙,溜到农民的房子里玩。它们站到一个坛子沿儿上跳舞时,不小心掉到里面。里面装的是黏糊糊的油,它们想跳出来,油太黏;想爬出来,壁太滑。几经尝试,没有结果,青蛙A边游边想,看来今天是没希望了,怎么也出不去·了。反正也没希望了,还游什么呢?这样想着,四肢越发划不动了。

而青蛙B呢?它想,今天真糟糕,怎么都出不去。可是,还是继续游游看吧,也许会找到办法。四肢虽然很累了,可它还是坚持游着。边游边想,只要还有力气,不管怎样,我都要游下去。就在它几乎划不动了的时候,后腿碰到了坚实的固体。原来,黄油在它的不停搅动下凝固了。后来,青蛙B踩在黄油上跳出了坛子,独自回家了。

人们为什么喜欢自信的人小青蛙的故事是我多年前看的,总不能忘怀。我喜欢青蛙B,因为在它身上散发着自信的魅力。很多时候,我遇到困难,失去信心,几乎绝望地要放弃,一想到它,我总能轻松地笑出来,并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如果你不坐以待毙,结果常常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生活中,人们大都喜欢自信的人。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了解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弱点,有或重或轻的自卑心理。在面临困难和险境时,自信的人常常是值得信赖并能给人以希望的。即使他们不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至少也总是带给你信心和希望。与自信的人在一起,困难只是生活中一次不同的体验而非大祸临头。

小青蛙的故事的另一个结尾小青蛙的故事有另一个结尾:两只青蛙还没有待到黄油变成固体,就累死在坛子里了。两个哲学家为此而争论。甲说:“看,自信有什么用,一样是死亡的结局。”乙说:“的确,它们都死了。但是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青蛙A是悲哀而绝望的,而青蛙B则是充实的,至少是不悲哀的,不绝望的,因为它没有时间去悲哀和绝望。”

每个人的结局难道不都是一样的吗?那么,人与人的不同,就在于过程的不同。

我最喜欢的结尾青蛙A疲惫地划动着四肢,青蛙B还在奋力地游。它想,虽然现在情况很糟糕,但我还要做些什么。它游到了A的旁边,发现A四肢的动作缓慢而机械,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它对A说:“我们两个排成队,我在前边,你在后边,动作一致。然后我们互换位置,这样就能节省很多体力。”A在它后边,按照它的方式游,果然轻松了许多。

B边游边继续说话,虽然有些费力,“我从来没有在油里游过,今天算是知道了其中的滋味,这倒是健美的一个好办法。如果每天在里面游一刻钟,我们就能成为最健美的青蛙。”说着说着,便唱起它最喜欢的“呱呱”歌。A虽然很累,但听到这熟悉的歌,不由得忘记了疲劳,一同唱起来了。

农妇循声发现了它们,轻轻地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送它们回家。

朝着太阳的方向,朝着大海的方向,我们心中有爱,自信满怀,这便是人生前行路上最棒的心态!

快乐的真谛

[美]诺宾·基尔福德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乐观,有人悲观。为何会这样?其实,外在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人的处世态度不同罢了。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我在一家卖甜甜圈的商店前面见到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妙:乐观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伤者看到的则是甜甜圈中间的小小空洞。”这个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乐的本质。事实上,人们眼睛见到的,往往并非事物的全貌,只看见自己想寻求的东西。乐观者和悲观者各自寻求的东西不同,因而对同样的事物,就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有一天,我站在一间珠宝店的柜台前,把一个装着几本书的包裹放在旁边。当一个衣着讲究、仪表堂堂的男子进来,开始在柜台前看珠宝时,我礼貌地将我的包裹移开,但这个人却愤怒地看着我,他说,他是个正直的人,绝对无意偷我的包裹。他觉得受到了侮辱,重重地将门关上,走出了珠宝店。我感到十分惊讶,这样一个无心的动作,竟会引起他如此的愤怒。

后来,我领悟到,这个人和我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事实上世界是一样的,有差别的是我和他对事物的看法相反而已。

几天后的一天早晨,我一醒来便心情不佳,想到这一天又要在单调的例行工作中度过时,便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枯燥、乏味。当我挤在密密麻麻的车阵中,缓慢地向市中心前进时,我满腔怨气地想:“为什么有那么多笨蛋也能拿到驾驶执照?他们开车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根本没有资格在高峰时间开车,这些人的驾驶执照都该被吊销。”后来,我和一辆大型卡车同时到达一个交叉路口,我心想:“这家伙开的是大车,他一定会直冲过去的。”但就在这时,卡车司机将头伸出车窗外,向我招招手给我一个开朗、愉快的微笑。当我将车子驶离交叉路口时,我的愤怒突然完全消失,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这位卡车司机的行为,使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依旧,所不同的只是我们的心境。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类似的小插曲,这些小插曲正是我们追求快乐的最佳方法。要活得快乐,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我想,这就是快乐的真谛吧!

错出一段美丽

黄文婷

原来并非所有的错误都会留下遗憾,有时候将错就错也能错出一段美丽。说起来,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一年,我在一所华侨中学读书。在一个很普通的黄昏,我刚锁上宿舍的大门,姐姐急匆匆地跑来,递给我一盒生日蛋糕。她说她本来想开生日晚会,但刚接到通知夜晚要召开紧急会议,没机会开了。我顺手将那盒蛋糕从窗口放入宿舍,刚好落在靠窗口的那张床上,那是刘西西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