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女皇:武则天
2857800000008

第8章 政变复唐

二张得势后,经常打击不顺从自己的大臣乃至王公贵戚,武则天为之贬逐多年最受重用的魏元忠、张说和杨元禧、杨元亨兄弟,长安元年(701年)又杀了私下议论武则天委政张易之兄弟的李显长子邵王重润(懿德太子)和他的妹妹永泰公主、妹夫武承嗣子魏王武延基。官员们则利用张氏兄弟贪赃枉法和引术士占相等案件,将他们绳之以法,可是武则天一再将他们赦免。诉诸法律解决不了问题,一场政变就不可避免了。

策划政变主要人物是宰相张柬之等五人,政变成功后他们都被封王,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政变为“五王政变”。另一名宰相姚崇,是重要的幕后人物。中央禁军中,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和左、右羽林卫将军杨元琰、李湛、薛思行等参与政变,五王中敬晖、桓彦范也有将军衔。政变集团还联络好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和武则天外家杨执一等人。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趁武则天卧病不起,张柬之等发动了政变,首先率羽林军五百余人顺利占据了宫城正北的玄武门,突入宫中,直奔武则天居住的迎仙宫,在廊下当即将张易之、张昌宗处死,而后又杀了他们的兄弟几个,他们的党羽流放外地的有房融等数十人。当时他们回答武则天,政变是张易之、张昌宗谋反,奉太子之令诛之。武则天看到李义府子李湛也参与政变,非常生气,李湛受到责备,愧无以对。政变的性质是反二张的,从根本上说,不是反武则天的,参与政变的许多人物,包括太子、太平公主、姚崇等,都和武则天有很好的关系,但是因为二张弄权,不得不铤而走险,以政变为自安计。但是既然政变已经成功,完全控制住局势,就顺便把武则天请下台。次日,他们以武则天的名义下《命皇太子监国制》。第三天,武则天被迫传位给太子李显,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恢复唐国号、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武周政权至此结束。

武则天搞酷吏政治,虽然一时维护了她的统治,但这件很不得人心的事在武则天君臣关系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表面上后来融洽起来的君臣关系下面埋伏着信任危机,因此武则天的晚年政治实际上是非常孤立的。内心的空虚寂寞使她不得不在政治上求助于二张,而这样做又使她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最后二张为她招来了政变。这位在半个世纪政治斗争中的长胜者,终于没有逃脱悲剧性的结局。政策在社会上必然的反馈使她自食恶果。

705年十一月,武则天死于洛阳宫城西南的上阳宫仙居殿,终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有人反对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乾陵,唐中宗没有理睬,亲自将灵柩护送回长安,隆重地为母亲举行了葬礼。复立庐陵王以后,武则天母子前嫌俱释,这一成功的决策安定了当时的政局,也为武则天身后赢得哀荣。

乾陵是我国唯一一座一对皇帝夫妻的合葬陵,陵前高耸着一块武则天纪念碑,这庄重的巨碑意味深长地一字未刻。有的人说是因为女皇帝的功绩盖世,无法以文字表达;有的人说是因为武则天功过是非,当时人难于结论。这座闻名于世的无字碑,千年来昂然挺立,它似乎象征着武则天对自己一生事业的信心,应该是有意留下空白,任凭世人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