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成功,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神马集团原高管,现在虎落平阳,又成了一个无业游民。他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挣够20万元,还给李菲和她爸妈,然后和李菲好好过日子。他对这个家没有多少留恋,搬出来后觉得真轻松真自在。可是,他需要一个老婆,需要李菲,还是想和她过日子的。可是,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挣够20万呢?他不知道。如果找个单位上班,光靠工资收入,除去吃喝和日常开销,恐怕最少需要10年,而那时候他都40岁了,半辈子已经过去了。
贾成功觉得那20万元像一座山一样在他头顶上压着,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在卫生间里偶尔无意地照一下镜子,总是被自己的表情吓一跳;他的脸上写满了无助、无奈和绝望。他在屋里坐不住,一分钟都坐不住,一秒钟都坐不住,好像每一分每一秒都像一束束利箭,从房间的四面八方向他射过来。他只好骑着自行车出去满大街转悠。在大街上转悠是捡不到钱的,但心里却比坐在屋里踏实。他穿着破旧的羽绒服,不梳头,不刮胡子,看上去很像个农民工。
贾成功骑着自行车,不知不觉到了博雅学院。他站在南公寓楼下望403室的窗户,看见那儿晾着文胸和内裤。他骑着自行车,沿着大纬二路向北,不知不觉到了黄河边。黄河边比市区内更寒冷,他站在河岸边,使劲跺着脚,看一家专业救援队的人在浑浊的河水里坐着橡皮艇,打捞轻生者的遗体。他在河边大张着嘴,瞪着眼珠子一站就是半天。他骑着自行车,不知不觉到了神马集团。他屁股坐在车座上,一只脚支地,偷偷地往院子里看。院子里很安静,董事长的加长红旗正要开出来。
他使劲蹬了一下脚蹬子,匆匆走开了。走累了,他就去泉城广场,坐在木质排椅上休息,实在太累了就躺一会儿。这个地方离他租住的海右小区很近,骑自行车用不了10分钟。但他不回去睡,因为在出租屋里睡不着。该吃饭的时候,他就在路边小摊上随便吃点东西,把子肉、米饭什么的。他胃口不太好,一顿饭最多花3块钱。
贾成功喜欢在泉城广场上坐着。泉城广场是济南最大的广场,东西约780米,南北约230米,面积250多亩,简直可以用辽阔来形容;地下还有迷宫一样的购物中心、停车场。一年四季人都很多,有来玩的(比如写地书的、拉二胡的、抖空竹的等等),有各行业各部门的公共活动(比如法制宣传、税收宣传、环保宣传等),还有各种商业活动(比如房地产公司冠名的商业演出)。夏天的晚上人特别多,就像农村赶大集似的;冬天的晚上就冷清多了,10点左右就空空荡荡的了。贾成功一坐就到10点多,看着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少,他心里也越来越空。几乎每天晚上,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泉城广场的人。
在外面游荡一天,把自己的身体弄得很累很累,回去才能睡个好觉。
这天上午,贾成功骑着车子路过泉城广场时,有一群人吸引住了他的目光。十几个年轻人,在泉标附近叮叮咣咣地搭铁架子。铁架子很多很大,旁边停了四五辆大卡车,车斗子上喷着“搬家,在路上”几个白色大字。地上堆满了用白铁皮包边的黑色的箱子,箱子上喷着“追光灯”、“烟雾机”等,电线扯得到处都是。一看就是演出机构在搭舞台,行话叫“装台”。
“在路上”,看见这几个字,贾成功忽然想起了几年前戴娜在暑假里应邀办英语培训班的事,那家培训机构就是一家叫“在路上”的摇滚乐队兼搬家公司。难道是那些人?
贾成功推着自行车走过去,等走近了,一眼看见了一位老熟人:乐队的鼓手、搬家公司的副经理兼司机。小伙子的长头发仍像6年前那样,烫得像一簇簇的波浪,只是多出了几根刺眼的白头发。小伙子比6年前胖了些,正撅着屁股吃力地搬一个箱子。贾成功扎好自行车,咧着嘴笑着,悄悄走到小伙子身后,朝他背上“咣”地拍了一巴掌。小伙子一个趔趄差点趴下,嘴里骂着“哎哟我去”,放下箱子,扭过头来,打量着贾成功。
贾成功龇着牙,冲小伙子“嘿嘿嘿”地笑。小伙子显然不记得贾成功了,他皱了皱眉头,问:“你干什么?”贾成功眨巴了几下眼睛,挠了挠头,说:“我帮你搬箱子吧。”小伙子又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说:“你想搬就搬吧。又碰上一个热爱摇滚的人。”
贾成功搬箱子、扛铁架子,干得很卖力。他虽然很多年没干过重体力活了,但力气有的是。他出了一身汗,觉得很爽。
午饭吃的盒饭,里面有米饭、酱鸡蛋、把子肉、炒白菜、酸辣土豆丝,还算丰盛。贾成功甩开腮帮子,很快就吃完了。这顿饭他胃口很好。吃完午饭没休息,马上接着干。看贾成功吃完了午饭还没走,又搬起了箱子,那位小伙子拍着他的肩膀说:“看来你真是一个热爱摇滚的人。”贾成功咧嘴笑笑,不说话。
一直忙到天黑,舞台终于装好了,很漂亮。贾成功在舞台背景上看见“××之夜真情回馈”几个字。那位小伙子对贾成功说:“你在这儿忙一天了,吃完饭再走吧。”贾成功咧嘴笑笑,说:“好的。”一会儿,送外卖的骑着自行车来了,是加州牛肉面,还有酱鸡腿,都放在并在一起的两只箱子上。大家或蹲或坐吃起来。
吃完晚饭,贾成功还没走。舞台一侧有个简易帐篷,里面有几把折叠椅和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调节音响和灯光的设备,候场的歌手也坐在里面。这时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了。贾成功挤进帐篷,蹲在一个角落里,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几位歌手都是男的,穿得很花哨,外面都披着军大衣。他们抽着烟,说说笑笑的,还不时骂一句粗话。7点半,演出开始。没想到,几位歌手一上台,就和在台下的时候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主唱是一位高大结实的小伙子,看上去有三十五六岁,他弹着吉他边唱边舞,不时甩一下披肩的长头发。他的歌声激情澎湃,舞姿狂放热烈,状态很投入。贝斯手、键盘手和那位鼓手小伙子等几个人也一个比一个投入,简直能high翻天。台下的观众不时尖声地大呼小叫。贾成功这时坐在帐篷口,看看台上,看看台下。他隐隐约约看见台下有几位李菲家的邻居,包括那位智障女孩丹丹。他总觉得李菲和她爸妈也在人群中,可是又看不真切。
演出进行到9点半左右,剩下的时间由乐队和观众互动,谁想唱歌就到台上去。有五六个小伙子和小姑娘先后上台唱了歌,唱得还凑合。后来,那位鼓手小伙子跑进舞台一侧的帐篷口,对贾成功说:“哥们儿,你上去唱一个吧。”贾成功笑笑说:
“我不会唱。”小伙子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在这儿辛苦一天了,现在给你个机会——你都是会唱什么歌?”贾成功说:“我会唱的歌都比较老,像《故乡的云》、《大约在冬季》、《一无所有》等等,比较新的有《中华民谣》、《涛声依旧》。”小伙子说:“你就唱《一无所有》吧,我从小就爱听这歌。最好唱出咱们崔老师的味儿。”贾成功问:“崔老师是谁呀?”小伙子说:“崔健呀,这还用问吗?”贾成功说:“我不会唱呀。”
小伙子有些不耐烦了,说:“你在这儿忙活了一天,饭都跟着我们吃两顿了,就是不走,不就是想唱个歌吗?像你这么热爱摇滚的人我们见多了,德州有,淄博也有,但像你这么内敛、羞涩的还没见过。别娘娘们们的,快上台吧哥们儿。”说着就拉着贾成功的胳膊,像牵一头绵羊一样把他拉到舞台上。
贾成功站在舞台上,拿着话筒,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紧张得腿都打哆嗦,嗓子也有些发干。可是伴奏一响,他忽然觉得台下的人群变成了一堆土豆,乐队也突然消失了,辽阔的泉城广场上只有他一个人,他愿意怎么唱就怎么唱。唱起来以后,他把伴奏扔在一边,径直吼起来: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贾成功吼得没有一句不跑调的,可是效果却极好,每一句都像刀子一样能穿透人心。后来,他一屁股坐在舞台上,把羽绒服脱下,使劲扔到了台下。他麦克风拿得很近,好像要吃下去一样。他拼尽了力气吼也不觉得累。辽阔的泉城广场上回响着他沙哑、高亢、粗犷的吼叫声。乐队的几个人也都疯了:两位吉他手抱着吉他,时而弯下腰,时而蹲下,时而一蹦老高,看上去不把吉他的弦弹断誓不罢休;那位鼓手小伙子咬着牙,皱着眉,头上的青筋鼓胀着,两条胳膊使劲挥舞着。等贾成功唱完,台下沸腾了,掌声、尖叫声此起彼伏。贾成功看了看台下,这才意识到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他正要跑下台,有个女孩子抱着他的羽绒服,哭着跑上台来,紧紧搂住他在他脸上使劲亲了一口,把羽绒服给他披上……
这天夜里,贾成功睡了个好觉,从10点睡到了第二天早晨6点,梦都没做一个。醒来后,窗外还黑咕隆咚的,没有一丝天光。他打开床头灯,看了看小闹钟,6点刚过。他去卫生间撒了一大泡尿,又钻进被窝里,在黑暗中瞪着眼睛想心事。
他在济南大街上已转悠半个多月了,也没想起什么发大财的办法来。一个1米77的大老爷们儿,还能被20万块钱压倒吗?
钱是龟孙,花了再拼。他要从头再来,从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来。大不了再找个地方上班,慢慢地想办法。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想到这些,贾成功不再出去转悠了。他想找李菲谈谈,尽快搬回去住,和她好好过日子。李菲也许会指责他负气离开了她家,如果这样,他会真诚地承认错误,向她道歉。他要告诉李菲,他有信心把日子过好,成为小李庄一带最牛逼的成功人士,成为李家人的骄傲。
起床后,贾成功认真地洗刷了一番,把自己倒饬得很精神。
中午,他往李菲家里打电话。电话是李菲接的。他说他想回去住。没想到,李菲鼻子里“哼”了一声,说:“回来住?你以为我家是宾馆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回来干吗,在外面多逍遥自在呀,跟大明星似的,女孩儿又是抱又是亲的。哼,要饭的牵猴——玩心不退,也不怕丢人现眼!”
贾成功愣了愣说:“我有一些想法,想和你好好谈谈。”
李菲说:“你不是‘一无所有’吗,能有什么好想法?什么时候挣够了20万再说吧。我要吃饭了,没事就挂了吧。”
李菲挂了电话。贾成功的那些想法都闷死在心里了。
2001年春节前后,济南的气温较常年同期略高,天气很好,但贾成功却觉得十分寒冷。因为这个春节他是一个人过的,心里冷。这是他第一次一个人过年。和李菲结婚前,他每年都回老家过年。他的家人只知道他在神马集团当一个什么部长,李菲是公司职员,并不知道后来他们辞了职自己开公司的事,更不知道赔得很惨,他已被李菲扫地出门了。他打算无限期瞒下去。春节前的一天,他给父母打电话(他的老家桃城因要创建“电话县”,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了电话),说李菲很想和他一起回去过年,可是又怕家里冷(鲁西南农村不像胶东农村那样屋里烧炕,室内室外几乎一样冷),不习惯,就不回去了。虽然他不回家过年,母亲仍然很高兴,因为他毕竟有自己的小家了。
快过年了,贾成功每时每刻都盼着李菲给他打电话,上卫生间都带着手机。他们毕竟没有解除婚姻关系,还是两口子,万家团圆的时候应该在一起。可是李菲没给他打过电话。李菲很爱面子,似乎可以理解。他盼着岳父岳母给他打电话,可是岳父岳母也没给他打过电话。
农历腊月二十七日中午,贾成功厚着脸皮,往李菲家里打电话。电话是李菲的爸爸接的。贾成功说了句“爸,我是成功,我找李菲”。他以为李菲的爸爸会亲热地说:“成功,你怎么不回来住?抓紧过来吧,咱爷俩滋洇两杯。”没想到李菲的爸爸一声不吭,大声叫李菲:“菲菲,电话!”贾成功听见李菲大声问:“谁呀?”李菲的爸爸说:“贾成功。”李菲接过电话,语气凉得像刚打开的冰箱,还冒着寒气,她用济南话问:“是你呀,么事儿?”贾成功心里凉透了,想说的那些话都咽下去了,嗫嚅着说:“没事儿,快过年了……”李菲鼻子里很短促地笑了笑,说:“我还以为你挣够了20万,要还钱来。没么事儿就挂了哈。”不等贾成功说什么,李菲就挂了电话。
贾成功很生气,就把手机关了。
除夕夜,贾成功凑合着弄了几样菜,喝下去一瓶白酒,不到9点就上床睡了。别人都在看央视春晚,他没看,因为他没有电视机。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吵得他心烦意乱,一直睡不着。他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放鞭炮,难道就是为了听个响?后来,外面的鞭炮声忽然很密集,到处都是鞭炮声。贾成功开灯看了看表,农历2001年第一天到了。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他突然流泪了。
正月初一上午,贾成功打开手机,给父母拜年。电话是母亲接的。母亲问他是不是在李菲家,他说是的。母亲问李菲在干什么,他说她正在接电话。母亲问他的岳父岳母都好吧,他说他们都挺好。母亲说,她和奶奶都很想李菲,尤其是奶奶,每天都拿着李菲的照片看,她的眼睛有白内障,看不清,看不清还看,照片离眼睛有二个手指距离。母亲还说,这几天家里很暖和,他和李菲要是回去一趟就好了。他说过年的时候从家回济南的车不好坐,以后找机会带李菲回去。
光棍汉怕过年,被老婆扫地出门的人更怕过年。而亲情总是温暖的。此后的几天,贾成功每天都往家里打电话。如果老二、老三接到电话,还能聊几句,聊聊他们在北京打工的情况;如果是父母接电话,他就问来过哪家亲戚,走过哪家亲戚,再说几句关于天气的废话,电话就挂了。后来他就不再往家里打电话了。有时候他打开手机,等李菲或岳父岳母的电话,可是没人给他打电话(也没有短信,短信是2002年才开始普及的)。
这几天,大街上冷冷清清的,车很少,人也很少。平时车水马龙的城市仿佛一下子变成了一座空城。贾成功偶尔出去走走,总是一个人都看不见,心里都发慌,有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和恐惧感。遇见一条狗,他都觉得很亲切,“汪汪”地冲它叫,希望它朝自己摇摇尾巴。有人说,只有神仙和野兽不怕孤独,人类自从走出密林,最怕的是孤独,所以喜欢群居。贾成功希望春节假期赶快结束,希望大街上的人多起来。他觉得过年真没意思。
每天胡乱看看书,胡乱出去走走,弄点菜喝点酒,春节假期终于过去了。从正月初六开始,大街上的人和车越来越多。
正月初八,上班的第一天,大街上突然拥挤起来。贾成功有重返人间的感觉,心里踏实了。
贾成功想尽快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地上班挣工资。他觉得自己不是开公司的料,还得找个地方打工。农历正月十四那天上午,他骑着车子去国际会展中心“赶会”——人才交流大会,报纸上提前几天都登了。他想在这个大会上把自己“卖”出去,并尽量卖个好价钱。
路过一家大医院门口时,贾成功遇见了一个老熟人,白玉兰。白玉兰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戴了副墨镜,坤包也是黑的,披了件红色的披肩,脸色苍白,连嘴唇都没有血色。一开始,贾成功没认出她来,只是觉得有些眼熟,就盯着她看了几眼。没想到,她也盯着他使劲看,看了他一会儿,摘下了墨镜,叫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