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成功的销售方法
2863400000039

第39章 附赠:如何掌控你的一天24小时(2)

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每日时间的分配方案。你也许会说你每天的时间已经安排得满满的了。有多少?为维持生计用来工作的时间平均算起来有多少?不是7个小时么?睡眠时间有多少?也是7个小时吧,宽限一点,索性再加2个小时。那么,剩下的8个小时如何打发呢?我想倾听一下你的高见。

(第四章)烦恼的原因

如果一个人将他2/3的时间都看成是另外1/3时间的附属,而在这1/3的时间内,他也并非保持着高昂的热情,那他又怎能期待自己生活的充实而完整呢?不可能。

为了尽快而又确切地掌握时间的使用方法,我必须选择一则个人的实例来进行研究。我只能选择一则,它并不一定具有综合普遍的标准。因为没有一则事例具有综合性,就像没有哪个人综合了全人类的普遍标准一样。每个人都是独特存在的个体,互不相同。

然而,假如我们以伦敦的一名职员为例,他的工作日程是从上午10点到晚上6点,早晚各花50分钟用于路程,那么几乎可以说我找到了一个普遍的实例。有人为了生存而在工作上花费更长的时间,而有的人却远没有这个必要。

值得庆幸的是,在此我并不打算从生活的经济侧面来选择观察对象,从现在提及问题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周薪只有1英镑的小职员,还是卡尔顿大街上腰缠万贯的富商豪贾,都是一样的。我所引述的这位有代表性的伦敦市民,他在对生活的平常态度上表现出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使他2/3的精力和兴趣都被削除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他对自己的工作都没有很大的热情,充其量也就是不感到厌恶罢了。他磨磨蹭蹭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尽量地拖延;他兴奋而迫不及待地尽可能提前结束一天的日程。而在处理日常工作时也没有尽最大的努力。我知道我会因为诋毁这个城市的劳动者而被愤怒的读者所指控。不过,我并不打算改变我的看法,因为我相当地熟悉这个城市的状况。

尽管很多人都这样对待工作,但是,他还是坚持把早上10点至晚上6点的这段工作时间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天”,而这之前的10个小时与这之后的6个钟点不过是它的序曲与尾声。这种态度虽然是无意之中产生的,但还是会让他丧失对其余的16个小时的兴趣,即使是没有完全浪费,但也不会引起他的重视,只是把它们看成时间的余裕而已。

既然在这个人的意识中,只有“应该度过”和“应该处理”的这段时间和某一些事情是重要的,那么,这种通常的态度就既不合逻辑也不健康了。如果一个人将他2/3的时间都看成是另外1/3时间的附属,而在这1/3的时间内,他也并非保持着高昂的热情,那他又怎能期待自己生活得充实而又完整呢?不可能。

如果我所举的这个有代表性的人期望度过充实而又完整的一天,那么,他将必须在头脑中给自己一天之内再组合成一小天。这个一小天,就像一个大瓷器盒中的一个小瓷器盒一样,是从晚上6点钟到第二天早晨10点。这一天只有16个小时,而在这16个小时中,他要全部用来加强自己的身心健康,帮助培养自己身边的朋友。在这16个小时当中,他是自由的,他将不再是一个工薪族,也不需要为生计而发愁,就像那些有着私人收入的人一样。他必须抱着这种态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他一生中远比遗嘱执行人所授予他的财产数量多得多的成功都取决于这一点。

什么?你说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这16个小时将会降低那8小时工作的效率?我认为并非如此。相反,这样做会使那8小时的效率更高。这位伦敦朋友首先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人的大脑可以不断地进行繁重的活动,它并不像四肢那样会感到疲劳,大脑所需要的是不断变化的事物,而不是休息——睡眠则另当别论。

现在,让我们从早晨起床时就开始观察,这位典型代表如何安排那全部属于他自己的16个小时。我仅仅是指出他所做的事情和我认为他不该做的。而关于如何要像一个拓荒者在森林里开辟出一片新的土地一样,去开拓时间的建议,还是放到以后再说吧。

平心而论,在早晨9点10分离开家之前,他几乎没有浪费一点时间。在大多数时候,他9点钟起床,在9点7分到9点9分之间吃完早餐,然后离开家,锁门。但是,就在关门的刹那,他那永不疲倦的大脑却变得呆滞起来。他走向车站,脑中逐渐变得一片空白。到那儿之后,他需要等待列车的到来。每天早晨,在数百个地铁站,你都能看到许多人在站台边悠闲地踱着步子,而这个时候,铁路公司正在毫不脸红地掠取着他们比金钱重要得多的时间。就这样,每天不计其数的时间丢失了,仅仅因为这位代表对于时间向来置若罔闻,他从未想过要去阻止时间的流逝。

他每天都有一枚时间硬币——我们称它为英币,可供花费。他必须把它兑换成小面额的英币,拆开来使用,而在兑换的过程当中,他并不在意损失多少。假设,在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对他说:“我们将为你兑换这一英镑货币,不过你必须为此缴纳3.5便士作为手续费。”那么,他一定会进行抗议。然而,这与铁路公司每天在你上下班时掠取的5分钟其实是一样的。你也许会说我所谈论的都是些琐碎不堪的小事,是的,但是不久我会自己来证明这一点。

现在,就请你买份报纸,跳上列车吧。

(第五章)网球与不朽的精神

起初的时候,要将这3天中每个晚上的90分钟看作是这10080分钟中最重要的时刻。这段时间一定不能荒废,要把它看得像剧团的彩排和网球比赛一样重要。

你乘上了早晨的列车,在车里拿着报纸默不作声、泰然自若地阅读着。你知道自己至少有半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因此,你一点也不着急。当你的目光悠闲地在头版刊登的船舶和歌曲的广告上慢慢滑动时,俨然一副逍遥自在的神态,似乎时间已绰有余裕,又像一位来自远方星球的天外来客,在那里,一天不是24小时而是124个小时。我也非常喜欢阅读报纸,每天要读5份英文报和2份法文报,至于阅读周报的数量和频率,恐怕也只有报纸经销商知道了。我必须谈论这种关于我个人的喜好,以免在我反对在早晨乘车读报时,被指控为对报纸持有某种偏见。报纸被匆匆忙忙地印出,又被匆匆忙忙地阅读。在我的日程安排当中,根本没有看报纸这一项目。我只是利用短暂的闲暇时间来读报,但确实是认真地阅读。我甚为不满的是,竟然把三、四十分钟完整而珍贵的一大段时间用来读报(因为无论什么地方,都不如一个充满着沉默、深思和吸烟的人群的车厢更容易使人彻底地沉浸于自我)。我永远不能原谅把无价珍宝般的时间白白地浪费,就像一个穷奢极侈的东方财主在肆意挥霍他的金钱。你并不是时间的主宰。请千万不要忘记,你所拥有的时间并不比我多出一点。不要再在乘车的时间里读报了!为了便于更有意义的使用,我已经“存储”了45分钟。

现在,你已经来到了公司,并且一直要呆到6点,这段时间的安排就暂且不提了吧。我知道在中午你有一个小时,甚至,往往是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其中吃饭也用不上半个小时,但是,我愿意把这段时间完全留给你来支配,读报纸也不错。

当你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你看上去已无精打采,疲惫不堪,至少你给妻子带来的感觉是你气色不佳。因此,她认为你确实太累了。在你回家的路上,你刻意地在自己身上逐渐制造出疲劳的感觉,这种疲劳感就像沉沉的阴霾,黑压压一片笼罩着伦敦郊外的上空,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回到家后,你没有任何的食欲,大约需1小时,才能渐渐地恢复精神,感到需要吃点什么来填填肚子。于是你开始进餐,之后,你开始拼命地吸烟、会见亲朋、四处游逛、玩牌、胡乱地翻几页书,你感觉到你的暮年即将来临,你再散散步、摆弄两下钢琴……哎哟!已经11点15分了。然后,你足足花了40分钟来考虑是否该睡觉,当然,这期间你又品尝了一些上好的威士忌。最后,劳累了一天的你终于爬上了床。自公司出来以后的6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就如同一场梦境,神奇般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这是一则相当有代表性的事例,然而你会说:“随你怎么讲,但我确实很疲惫,我也必须要见我的朋友,我不可能一直都像一根紧绷的弦一样过日子。”言之有理,可是,假如你要安排自己和一位美貌的女子去剧院看戏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你会急急忙忙地冲向地铁,回家飞快地换上一套华丽的礼服,然后再冲上另一列火车赶回城里,整晚即使没有5个小时,也有4个小时,你的精神保持着高度的紧张。之后,你要送她回家,然后自己回家。你并没有花费45分钟时间想着“该睡觉了”,就立刻上了床。朋友和疲劳感都被你抛到了九霄云外,而今晚对你来说是多么的漫长,也或许你会认为它过于短暂。你是否记得当年你在朋友的劝说下,参加了业余剧团的合唱演出,整整3个月,每隔一个晚上,你就要在这上面花费2个小时。你不能否认,那时,当你在晚间热切地等待的时候,它唤起了你全部的精力,使你每一天都充满着无穷的活力。

我想要对你说的是,在傍晚6点钟,你要在自己的脸上看到事实,并承认自己并不累。因为你知道,你确实不累。然后开始安排晚间的日程,以免让晚餐中断你的生活。这样一来,你就可以获得至少3个小时的充裕时间。我并不是说你要在每晚的这3个小时中用尽你全部的脑力资源,我只是提醒你,在起初的时候,你可以每隔一个晚上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来改善你的脑力资源。那么,你还有其余的3个晚上可以用来会见朋友、打桥牌和网球、料理家务、吸几口烟、种植花木、散步、参加有奖问答。此外,你还拥有从周六下午2点到周一早晨10点之间44个小时的巨额财富。只要你坚持下去,继续努力地保持你新鲜的活力,很快你就想这样度过第四个,甚至第五个晚上。而且你很快就会改掉每晚11点15分时对自己喃喃自语的习惯:“现在已经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实际上,在推开卧室房门之前的40分钟就开始打算睡觉的人是无聊的人,也就是说,他根本不是在生活。但是要记住,在起初的时候,要将这3天中每个晚上的90分钟看做是这10080分钟中最重要的时刻。这段时间一定不能荒废,要把它看得像剧团的彩排和网球比赛一样重要。不要说:“对不起,老家伙,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我必须到网球俱乐部去。”你必须说:“但是,我必须学习。”我承认,要说出这句话确实很困难,与不朽的灵魂相比,人们往往对网球有着更大的兴趣。

(第六章)牢记人类的天性

习惯的改变可谓相当的困难。此外,任何一种习惯的改变,也包括向好的方面改变,都常常伴随着一些缺陷与不适。

正如上一章所言,在周六下午2点结束工作之后,到周一早晨上班之前的44个小时,的确是一个很宽裕的时间。而现在,我们要面临一个问题是,一周应该包括6天还是7天。许多年来——事实上,直到我快到40岁的时候,我自己的一周一直是包括7天的。然而,我也一直受到那些年长而睿智的人们的教诲:一周工作6天比7天能获得更高的效率与活力。

确实不假,我现在的确在7天之中有这么一天,从不去做已计划好的工作,也不去为应付突如其来的事情去做任何的准备,我十分了解每周一次的放松给精神上带来的宝贵价值。但是,如果要使我的人生再重新来过,我恐怕还会依然故我、一如既往地去做。只有那些长期以来每天都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的人才能体味到一个有规律的循环假日的可贵之处。此外,现在我逐渐上了年纪,可以说这是个年龄的问题。如果再见到那些精力旺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永不停歇地向前冲吧!

但是,在通常的情形下,我会告诉他们:每周都要井然有序地把你的平日的超额计划限定在6天以内完成。如果你自己希望扩展一下也可以,但是要权衡一下你的承受能力;不要把那份额外的时间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所属之物,而要把它当成一笔意外之财。这样,当你再继续开始这种6天的日程时,你就不会感到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也不会感觉到自己的进展速度在下滑了。

来看看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吧,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计算出从每天所浪费掉的时间中有可能积攒下来的那部分:每周6天中每天早晨的至少30分钟,加上每周3天晚上,每晚的1.5个小时,累计每周共有7.5个小时。

现在,我们可以对这个成果表示满意了。“什么?”你叫道,“你不是要教导我们如何生活么,而现在,你仅仅是在168个小时中抽出7.5个小时来大做文章!难道你能利用这7.5个小时来创造一个奇迹么?”是的,坦率地讲,假如要我去做,我一定能做到。也就是说,我要请你也来尝试一下这种经历,去创造一个理所当然而又合情合理的奇迹。我的意思是,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这7个半小时,那么,你将能有效而提前地完成你本周的日程计划,并且充满工作的热情,甚至连你所厌恶的职业,也能唤起你极大的兴趣。譬如,每天早晚只需花上10分钟来锻炼身体,那么,这一天当中,你一直都会感到身体健康、充满活力,长此以往,你的整个身体素质都会发生改变。而对于这种变化,你丝毫不会感到惊奇。然后,平均每天抽出1个小时来调整你的状态,你的整个精神活动都会彻底呈现出无限的生机,而这又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呢?

确实,我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来塑造自我,付出的时间越多,所获得的成果相应也就会越大。但是,我还是倾向于从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做起。

不动手则不知其难,它事实上绝不会是微不足道的努力。从漫长的时间中抽出仅仅7个小时,也是相当艰难的,因为我们必须做出某种程度的牺牲。人们确实是花费了这些时间,不管时间利用得是多么糟糕;人们也确实做了许多事情,尽管所做的事是那么的无聊。而要想做点其他的事情,就意味着一种习惯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