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亿万富翁口袋里的创业经
2863700000029

第29章 李东生:要像开国皇帝一样去创业(1)

因为改变不了过去,你只能去创造未来

过去的历史不管是辉煌还是黯淡,你都无法改变;因此你就只能依靠自己创造新的未来,以此来延续或弥补过去的那些无可更改。——李东生

作为一名创业者,你一定要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哪些东西是只能去创造的,否则在你面对一个新的需要做出决断时,就有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走上歧途。因为过去的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创业者就只能去创造新的未来。李东生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创业者。

创业之初的激情期过去之后,TCL在2001年又迎来了它的一次高峰。在这一年里,李东生率领TCL在彩电、手机、电脑等多个领域全面进军,成为所在行业中的佼佼者。但在2002年9月,TCL集团20周年庆典上,李东生仍然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清醒头脑:“我们TCL作为国内行业的先行者,在和国际跨国公司比较起来,其实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的,我们还只是追赶者而已。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付出,才有可能超越对手。而古往今来的历史实践也早已证明:时刻保持忧患意识,选择在企业经营状态基本健康时,采取主动有效措施,进行变革,才是代价最少,也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李东生清醒地看到了TCL自身的发展史,已经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实。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以前,企业凭借自己某些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但真正面对变局之时,作为创业者对企业是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来适应市场。只有向前走才是趋势。

李东生在创业的路上走到1993年时,TCL发展了彩色电视机的新项目。在技术、生产方面,TCL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只是它能将市场的优势和经营体制的优势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再融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起了TCL的彩电事业。随后,TCL逐步加强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使得TCL彩电在很短的时间内崛起。但这一切若放在今天的市场大环境之下,按照同样的方式复制出同样一个新项目,想要占有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企业所面临的对手与市场已发生了深层的变化。现在的企业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具备综合优势,必须懂得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这些还只是最表面的外部环境条件,造就了当时TCL的辉煌,更深层次方面,则来自于变幻莫测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中,早期的中小规模、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落后、营销能力不强的企业已经被市场逐步淘汰,当前TCL所面临的主要对手有三类:第一类是原来基础就很好,经营机制转换又比较早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如长虹、海尔、康佳、海信;第二类是近年来由新的经营机制发展起来的民营或混合型经济企业,如华为、创维、厦华、步步高、爱多、侨兴等;第三类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所设企业,如索尼、东芝、松下、贝尔、三星、LG、飞利浦等。与这些跨国企业和已经完成经营机制转换的国内大型企业相比,TCL在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综合实力、技术开发能力等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甚至在许多方面还处于明显的劣势;而在经营机制、营销战略、应变能力、经营成本等方面,和民营、混合型经济企业相比,TCL同样没有什么优势。

已经没有退路的TCL只能选择继续向前。为了谋取进一步的发展和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TCL集团将企业发展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场,着手准备实施其国际化战略,并立志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其实对于勇往直前的TCL来说,“国际化战略”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它的三种主要形式早就为李东生所熟知:第一种是以OEM的方式为国际市场提供产品,这一形式虽然获利有限,但对于起点较低的中国企业,一般却只能从这一块做起,TCL目前在这一块所占的比例最大;第二就是去占领国际目标市场,建立起与自身相应的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这样开始可能投入很大并且很难马上获得利润,但只要站稳了脚跟,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三种则是像具有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那样建立起全球性的营销网络。

但是,TCL这个刚刚迈进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始终还是面临着一些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挑战:中层管理干部的素质与企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无论是从心理准备还是从实际管理能力上看,都与一个世界级企业的标准相距甚远;TCL整体的经济实力也不够强,还缺乏经济上的足够支撑;和中国其他绝大多数企业一样,TCL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TCL在技术发展方面必须采取快速跟进、不断提高的模式。要建立一个世界级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起自身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因此,实施国际化战略,李东生有两个最大的隐忧:一是核心技术,二就是人才。而这些问题又不是能够轻易就解决得了的。

作为推动企业前进的重要因素,在李东生看来,不管是过去的历史,还是今后的未来,都要依靠它们才能成就企业的成功和辉煌。过去的历史已是无法改变,作为创业者,不管你有过多么辉煌的过去,都已成为昨日的光辉。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只有不懈向前,才能寻求到企业自身的出路,否则便只能被市场无情淘汰。因此可以说,在面对市场规律时,因为过去改变不了,所以你只能放眼未来,创造未来。

险中求胜的秘诀:只有比危机先行一步

一个在国际信息业执牛耳的企业(微软)尚且有这种危机意识,何况一个正在成长的企业?TCL更应不断地给自己敲响警钟,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危机忧患意识,只有比危机先行一步,才能胜算在握。——李东生

商场如战场,总是时刻充满着危机与变数。作为企业掌舵人不但要有掌管全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先见之明,能够提前预知风险的存在,只有如此,才能让企业尽可能减少损失,而不致在创业初期就搁浅或触礁沉没。TCL的掌舵人李东生就是这么一个具有先见之明的创业者。

2006年,李东生遭遇了他职业生涯中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在TCL完成对法国阿尔卡特手机和汤姆逊彩电两家国外企业并购两年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无论在资金、技术,还是人才的储备上,TCL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对欧洲社会的法律、文化、风俗以及市场的了解匮乏,更加可怕的是,就在这两年中,国际主流彩电厂商迅速完成了从CRT电视到平板电视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刚刚进入国际市场的TCL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危机最早是在2006年年初开始爆发的。当时的TCL不仅在并购后的国际业务方面亏损,一直高歌猛进的国内手机业务也进入衰退期,多年前的“优等生”TCL股份开始从2005年出现财报巨亏,并在一年后带上ST帽子。紧接着,又出现包括万明坚在内的众多企业高管离职,这对于李东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媒体和民众的强烈质疑声不绝于耳,有人已经开始预测:李东生能撑到什么时候?这与2004年他因国际并购而获得央视“年度经济人物”时的众星拱月情形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遭遇了如此沉重的打击,让李东生体会到人生之难和创业之艰,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TCL的国际化战略是不是走错了道路。但李东生坚持了下来,他没有辞职。2006年5月,他在TCL的内部论坛上发表了创业以来传播最广的一篇文章——《鹰的重生》。借用鹰在40岁时脱喙、断趾、拔羽以获重生的故事,号召TCL的全体员工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地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信任危机,共同来推动组织流程和企业文化的变革和创新,坚定推进国际化企业战略的决心。他在这组文章的结尾坚定地指出:“中国企业要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

虽然这一组文章并没能立刻平息社会各界对李东生的质疑,但是却为他在商界人士中赢得了相当多的支持和尊重。有人曾对此进行评论说,不管TCL的最终结局如何,李东生已经用他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企业家精神:锐意变革、坚韧不拔。而TCL的实践,也已经为中国企业今后的国际化道路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作为中国企业通往国际化道路上的“排头兵”,李东生饱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总结这一段经历,李东生不无感慨地表示:从长远战略上看,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因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的国际趋势,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壁垒终将会越来越少,中国的开放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如果只是守住中国市场,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经历过这次危机之后,在2007年年底,TCL终于以3.6亿元的赢利脱掉了ST的帽子。李东生对此感慨良深:“如果并购这件事情让我去重新做一遍的话,付出的代价肯定不会像当初那么大,但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就不要再去想了,因为你改变不了过去,你只能去创造未来。”

这位做实业出身的创业者,也许不如企业内部的那些文化人自由浪漫。但做实业扎扎实实,“抬头看天,低头赶路”的风格却被他很好地继承了下来。只有做好了实业,社会的经济基础才会更扎实。

事实上,李东生的创业实践更多地凝聚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制造业所普遍遭遇的困局:在摆脱改革开放初期一无所有的境地之后,以价格和渠道优势占领市场的中国制造行业,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进入过国际市场。至于何时能够取得核心竞争优势,走出量大、质次、价低的瓶颈,真正做到“大而强”,并成功跨越国际化门槛;同时可与三星、GE、飞利浦等国际巨头并驾齐驱,就更可望而不可即了。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没有人能够看到危机背后的未来,也没有战胜危机的信心。而经历过国际并购的经验教训之后,李东生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因而在向媒体谈到TCL过去的两个大的国际并购业务时,他承认,TCL公司和他本人确实都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遭受了重大挫折。从2005年到2006年,TCL连续两年出现巨额亏损,给他造成了巨大的经营压力,直到2007年公司的运营才开始逐渐扭转亏损。

而面对2008年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曾经经历过一次重大挫折的李东生开始了对危机的前瞻性思考。尽管这次危机对TCL当年下半年的海外市场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引发了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大幅下滑,但整体来看2008年的销量和赢利仍然均有增长。这不得不说是李东生之前的经验起到了一定的警醒作用。

虽然此次金融危机为TCL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由于危机本身是客观不可控制的,从企业内部来讲,TCL的竞争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李东生本人也对此早有预见,加之以前的经验教训,提前就做好了相关的应对准备,所以虽然这轮金融危机会造成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但对中国企业来说,尤其是像TCL这样的发展型企业来说,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也许他们还能在这轮经济局势的大洗牌中,提高产品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从而迅速占领国际大市场。

李东生深知2009年对中国的企业来讲又将会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同时也更是一次绝好的机会。所以在重大的经济变革之下,大浪淘沙中,TCL更注重的是在危机中如何把握住机会,迅速崛起,就如同他在演讲中所讲的“弯道超车”。在这轮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中,品牌、文化、实力等多重因素下的比拼将是竞争的焦点。而这些因素,TCL早都已经着手准备,只等待市场对他们考验时刻的到来。

李东生并不惧怕这次金融危机,是因为他能看清楚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大型经济体,这也就为中国企业冲向世界创造了大好的国内环境。所以中国的企业就应该在立足本土市场的基础之上,坚持技术创新的方向不动摇,强化对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为企业找到升级的支撑力量。对那些创业者来说,如何提高自身在危机面前的先知预测能力,就变得更加的重要而急切。李东生在经历过国际化并购的教训之后才学习到做好充足准备的重要性,但他用他惨痛的教训,告诫创业者:只有比危机先行一步,才能在危机到来时胜算在握。

要想做领跑者就要先做追跑人

以前在国内,我们是领跑者;到了国际市场,我们却成了追赶者。但这只是一个过程,我们最终仍然要做领跑者。——李东生

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如同是一场永不停止的马拉松赛跑。正如TCL集团老总李东生的自我评价——他说自己是赛跑中“一个永远不知道疲倦的追赶者”,从一个靠5000元借款创办的地方小企业发展至今天的销售额超200亿元的大集团,李东生率领TCL在彩电、手机、电脑领域异军突起、后来者居上。现今的这个追赶者已经把目光和跑道延伸到了世界这个大赛场,追赶者由此也就变成了一个领跑人。

如果说早年的TCL是个追赶者,那么自2002年开始,李东生可谓就是备受关注的行业领跑人了。在取得彩电业和手机业的双料冠军之后,他又完成了集团的股份化改造,更重要的是,李东生把并购之手伸向了德国的老字号——施耐德,从而通过资本运营的手段,彻底打开了通往欧盟的大门。

在李东生看来,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中国十三亿人口要过上小康水平的生活,就一定要靠一个强大的中国经济作为支撑,而强大的中国经济体系的基础就是要建立一批世界级的工厂和企业。因而在李东生的眼中,作为新一代企业家,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也是历史赋予这一群体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