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代:帝国余晖
2871700000010

第10章 渐趋末世(2)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大阿哥的父亲载漪支持义和团,认为义和团是义民。这年五月,载漪出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不久,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所杀,义和团又围攻东交民巷使馆。这年七月,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匈等八国联军进逼京师,慈禧太后同光绪等一行离京西逃,载漪、溥儁父子也随驾西行。临行前,慈禧命总管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水井内活活淹死。

慈禧逃到大同时,任命载漪为军机大臣。这年十二月,慈禧为了同八国联军议和,开始下令屠杀义和团。慈禧认为载漪是这次事变的罪魁祸首,便夺其爵位,遣戍新疆。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与各国签订条约,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史称这个条约为《辛丑条约》,共十二款,是条约中最为苛刻的。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撤军。在回京途中,慈禧认为载漪纵容义和团,获罪祖宗,其子溥儁不宜再做皇储,宣布废除“大阿哥”名号。溥儁归宗,仍为载漪儿子。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绪又被慈禧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一直到死,长达六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病逝。第二天,慈禧皇太后也病逝了。

(二)宣统皇帝

宣统皇帝溥仪是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宣统。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溥仪生于北京什刹海醇亲王府内,为醇亲王载沣的长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在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最后议定立3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大臣将此事告知光绪皇帝后,因为溥仪是他的亲侄子,又让自己的亲弟弟监国,光绪皇帝十分满意。

载沣有两位福晋,共有四子。嫡福晋姓苏完瓜尔佳氏,名幼兰,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之女、慈禧太后的养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与载沣完婚,生有两子——长子溥仪,次子溥杰。

慈禧皇太后于十月二十日降懿旨由溥仪继承皇位,醇亲王载沣入宫领旨。当天傍晚,载沣同军机大臣、内监回府,要将溥仪迎入宫中。这时,府里发生了一场大混乱。这边老福晋不等听完懿旨就昏过去了,王府太监、仆妇和丫头们灌姜汁的灌姜汁,传大夫的传大夫,忙成一团;那边又响起溥仪的哭叫声和大人们的哄劝声。摄政王手忙脚乱地跑出跑进,一会儿招呼随他一起来的军机大臣和内监,叫人给孩子穿衣服,忘了老福晋正昏迷不醒;一会儿被叫进去看老福晋,又忘了军机大臣还等着送未来的皇帝进宫。折腾了好大一阵子,老福晋苏醒过来,被扶到里面歇息去了。这里未来的皇帝还在“抗旨”,连哭带打地不让内监抱他。内监苦笑着看军机大臣怎么吩咐,军机大臣则束手无策地和摄政王商量办法,可摄政王只会点头,什么办法也没有。后来,多亏溥仪的乳母见溥仪哭得可怜,拿出奶头来喂他,他才止住了哭叫。军机大臣和载沣商量了一下,决定由乳母抱载沣一起去中南海,再交由内监抱溥仪去见慈禧皇太后。

溥仪从出生到3岁离开王府前,一直在祖母刘佳氏的抚育下。按醇王府的府例,头生孩子满月后要离开生身母亲,归祖母抚育,第二个孩子则由生身母亲抚育。因此,溥仪满月之后,就在祖母刘佳氏膝下抚育。祖母非常疼爱溥仪,每夜都要起来一两次看溥仪。她看溥仪时连鞋都不穿,怕木底鞋的响声惊动了溥仪,这样一直抚育到3岁。听说孙子入宫,再也见不到了,能不昏过去吗?慈禧太后让溥仪进宫的懿旨,改变了溥仪一生的命运。

溥仪进宫后,第二天光绪皇帝就死了。溥仪一会儿由太监抱着到光绪灵前磕头哭祭,一会儿又由宫女抱着到慈禧病榻前叩头祈福。溥仪面对光绪的遗体,也面对慈禧的病体,在陌生、寒冷与悲哀的气氛中受着折磨。第三天,慈禧皇太后也死了。光绪灵柩停在乾清宫,慈禧灵柩停在皇极殿。两人同时受祭,宫中一片悲戚。

十一月初九,溥仪登极大典在太和殿举行。溥仪被太监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太监把溥仪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宝座上时,早超过了他的忍耐限度。载沣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着溥仪,叫他不要乱动,他却挣扎着哭喊:“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大礼没完没了,溥仪的哭叫声也越来越响。载沣只好哄溥仪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礼结束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说‘要回家’是什么意思?”大家议论纷纷,垂头丧气,都认为这是大清王朝的不祥之兆。果然,不出三年,清朝便完了。后来,溥仪真的回了满族人的东北老家。当然,这都是巧合。

溥仪继位后,由光绪皇后隆裕和溥仪父亲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

为了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早在光绪二十年十月(1894年11月),孙中山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次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宣布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接着,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团结起来才有力量,为了推翻满清这一共同目标,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革命团体,取名为同盟会。

为了推翻清朝,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了消弭革命,清廷表示愿意分权于国人,推行君主立宪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7月,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于次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资产阶级以为参政有望,纷纷成立立宪团体,从事君主立宪活动,准备参预政治。但是,满洲亲贵对立宪并不热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立宪以九年为期。

溥仪继位后,摄政王载沣采取集权措施,积极推行由皇族独揽国家大权的政策,激化了满洲亲贵和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

宣统二年(1910年),国会请愿同志会在北京连续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从速召开国会,推行君主立宪。

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内阁官制,成立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的皇族内阁。立宪派分享政权的希望完全落空,于是抛弃了对清廷的幻想,开始同情革命了。

摄政王不肯向国人让权,却向帝国主义让权,竟将国民已经购买了股份的铁路修筑权让给了帝国主义。

1911年5月,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给帝国主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波澜壮阔,到这年9月时,四川保路风潮发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群众暴动接连发生。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会和川路股东会的负责人,并枪杀请愿群众数十名,造成流血惨案。

同盟会员龙鸣剑等和哥老会组织起保路同志军,拿起刀枪,转战各地,攻城夺地,进围成都,猛烈冲击了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成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趁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之机,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宣统三年(1911年)9月下旬,武昌革命党人决定于10月6日中秋节那天发动起义,后由于形势瞬息万变,起义推迟到八月十八日(10月9日)。不料,在预定起义的那天,共进社负责人孙武在汉口装配炸弹时不慎爆炸,湖广总督下令关闭城门,严密搜查,汉口和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一些起义领导人被捕或被杀,有的则藏匿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新军中革命士兵开始主动行动。10日晚7时,武昌城外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起义,各营纷纷响应,经一夜苦战,于11日清晨占领总督府,武昌全城光复,首义成功。接着,汉阳、汉口也先后被革命军占领。

11日,起义士兵聚集到湖北咨议局,在咨议局议长汤化龙等人的参与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由于起义领导人被捕或被杀,有的已经藏匿起来,未能亲身参加起义,缺乏政治经验的起义士兵不知如何掌握政权,便持枪逼迫清朝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

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后,发布文电号召全国各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奋斗。

武昌起义的胜利立即在全国引起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至11月底,全国已有14省宣告独立,脱离了清政府。

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从而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

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清廷极为震惊。10月27日,因清廷调动不了北洋军,只得起用北洋军阀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授予他平乱全权。11月1日,北洋军攻陷汉口。同日,摄政王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交出全部军政大权给袁世凯,让他出任内阁总理大臣。

黎元洪等人过低地估计了袁世凯的力量和自身的困难,企图利用袁世凯和清朝贵族之间的矛盾,把推翻清朝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各省代表于11月下旬议决承认武昌的湖北军政府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由黎元洪执行中央政务。接着,14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筹备成立中央临时政府。

11月27日,汉阳也被袁世凯攻陷。

12月1日,交战双方议定停战三天,此后双方又议定各派代表在一起讨论大局。

12月2日,江浙革命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14省代表随即自武汉转移到南京。

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伍廷芳表示只要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可以推举他为国家首脑。

正在这时,同盟会总理孙中山于12月25日从海外归来了。29日,17省代表会议以16票的绝对多数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正式宣告中华民国诞生。1月2日,通电改用阳历。3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确定临时政府组成人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又成立了南京临时参议院。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三种政治势力,宣布独立的各省军政府大多由立宪派和旧官僚操纵,南京临时政府和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手中无兵,对他们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孙中山的许多正确主张都遭到反对。

当时,袁世凯手中掌握着北洋军,举足轻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袁世凯感到大总统的位置难以到手,立即撤销议和代表,继续用兵。帝国主义列强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并准备武装干涉。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孙中山被迫退让。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是个有野心的人,为了当大总统,连懵带吓,逼隆裕太后在退位诏书上签了字。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以清廷的名义颁布了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这样,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朝灭亡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也随之结束了。

袁世凯如愿以偿,当上了大总统。年仅6岁的溥仪移居养心殿,整天只知道贪玩,不明白隆裕太后为什么整日以泪洗面,更不明白自己已经成了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