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代:帝国余晖
2871700000008

第8章 “同治中兴”

咸丰皇帝的父亲道光皇帝曾下令让林则徐禁烟,而咸丰皇帝却吸鸦片,并且吸得很凶。他称鸦片为“益寿如意膏”,又称其为“紫霞膏”和“福寿膏”,从即位开始一直吸到死,整整吸了十一年。

同治皇帝载淳是咸丰皇帝的长子,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八任皇帝。咸丰六弟奕发动北京政变,捕杀肃顺,令端华和载垣自尽,斥革其他五人,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咸丰皇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

同治皇帝在位13年,前12年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最后一年亲政。

同治皇帝在位期间,慈禧任命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协理朝政;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领袖,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灭起义军的政策,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和回民起义军。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沦陷,太平天国灭亡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得以延缓,清王朝得到了暂时的稳定。于是,慈禧太后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加强政权,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一朝,清廷推行了许多新政。

(一)设立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全称为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一般称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不仅掌管清廷与各国间的外交事务,而且管理对外贸易、海关税务、边疆防务、海军建设、新式工矿业,以及建新式学校,兴修铁路、矿务等,实际上相当于清廷的内阁兼外交部。

总理衙门下设独立公所,计有英、法、俄、美和海防五股等机构。其中俄国股兼理俄、日两国外交事务,英国股兼理奥地利交涉事务,美国股兼理美、德、秘鲁、意大利、瑞典、挪威、比利时、丹麦、葡萄牙各国外交事务,法国股兼理法国、荷兰、西班牙、巴西各国外交事务。后来,又增设了海防股,掌管南北洋海防。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负责办理同西方有关的事务,兼办近代化事业,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标志。后来,又设立了驻外使领馆。

(二)出洋考察

清朝派员出国考察西洋,始于同治五年(1866年)。这年春天,总税务司赫德要回国结婚,向奕请6个月假,顺便建议清政府派人到西方去考察,奕同意了。当时官员听说要出国考察,都不敢去,而63岁的斌椿报名应征了。亲朋劝他说:“海上风狂浪险,还是别去了。”甚至有人说:“你要步苏武后尘吗?”不管别人说什么,斌椿决心亲自去试一试。

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二十一日,斌椿率三名同文馆的学生和负责照顾他的儿子广英一行离京从上海乘轮船出洋,经过一个月零八天的航程,到达法国马赛。他在欧洲考察了一百一十多天,访问了法、英、荷兰、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挪威、比利时等国,于九月十八日回到北京。斌椿回国后,撰写了《乘槎笔记》,记录了亲眼所见,如火车、轮船、电梯、印刷机、蒸汽机、摄影机、起重机、抽水机、显微镜、幻灯机、电报等,还记述了欧洲博览会、大英博物馆、国家议院、近代报社、高等学院、兵工厂、纺织厂以及法国的凡尔赛宫、凯旋门等,反映了西方近代的科技与文明,使国人眼界大开。

(三)培养洋务人才,开办外国语学校、实业学堂、近代军事学校

同治朝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最早的新式学校。清廷从京师八旗子弟中选出10名学生入馆学习,由英国传教士包尔腾担任教员。同文馆除聘请洋人教授外语外,还聘请徐树琳教授儒家经典。外国教师年薪1000两白银,汉文教员年薪100两白银。同文馆学生的膳食和文具由政府承担,每月另发10两白银作为津贴。奕还奏请在同文馆开设天文馆、算学馆,学习西方科学,制造科学仪器。当时,守旧的人说:“学西方技术是舍本求末,讲气节才是强国之本。”也有人说:“设立同文馆将使中国传统丧失,令中国官员士子向外人学习技艺,不仅是一大耻辱,而且将使中国变为夷狄。”不久,北京城里出现了一副对联:“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师。”于是,有人称奕为“鬼子六”。更有甚者,有人将当年春旱说成是天道示警,是奕倡行西学所致,纷纷上奏折要求同文馆停止招生。大学士、同治皇帝的师傅倭仁也上书反对西学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又说:“古往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他认为不必向外国学习,以中国之大,“必有精其术者”。奕递上驳斥倭仁的奏折,说倭仁只知空谈,不切时务,如果听他的话,中国将会日益落后。英、法皆为小国,却几次打败中国,所恃者正是科学技术。朝廷一味因循敷衍,才一败再败。说到这里,奕请倭仁保举“精其术者”,倭仁保举不出来,只好退让。由于两宫皇太后态度明朗,使攻击同文馆招生之风被压了下去。后来,上海、广州也开设了类似的学校,招收满、汉子弟入学,只开设外语课,请美国人做教师。

后来,同文馆聘请美国人丁韪良为总教习,开设化学、数学、天文、物理、国际法、外国史地、医学、生理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毕业年限改为8年,使同文馆具备了综合性高等学府的规模。该馆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培养了一大批精通西学的人才。

同治朝开设的新式学校还有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等。

(四)派留学生出国

容闳(1828-1912年),广东香山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入澳门马礼逊教会学堂读书,家长想让他毕业后做买办。后来,该校美籍教员布朗回国时,容闳随他去了美国,成为近代早期留学生之一。他在美国先读中学,后入耶鲁大学攻读4年,于咸丰四年(1854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回国。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担任直隶总督时,容闳当了他的幕僚和译员。容闳多次向曾国藩建议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回来报效祖国。同年,清政府批准了曾国藩等奏请选派留学生的章程,决定派遣一百二十名十二三岁的幼童去美国留学,学习期限为十五年,在上海成立留学出洋局管理此事,并以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经管留学生事务。留学生年龄一般在12—16岁,出国前在上海培训。

同治十一年(1872年),首批30名幼童奔赴美国留学,史称“幼童出洋”。

从同治十一年到光绪元年,每年出国一批,每批三十人,共四批一百二十人赴美国留学。

幼童到了美国,成为美国新闻界的轰动事件。美国总统接见了他们,美国人争夸中国留学生聪明能干,彬彬有礼,并说他们是中国的荣誉。

容闳主张把幼童分别安排在美国平民家庭中生活,美国教师、医生、绅士纷纷把中国幼童领到自己家中,对幼童关怀备至,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吃住条件,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这些留学生归国后,成为中国政界、军界、学界、工商界等方面的知名人物和科技骨干,为中国近代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大办“洋务运动”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在上海、南京、福州相继办起了近代军工厂,聘请洋人担任技术指导,这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它包括办新式军用工业,编练新式军队,加强国防建设等。奕强调学习“西学”,制造“西器”,其宗旨是“求强”与“求富”。

同治三年(1864年),清政府开办大型兵工厂,如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西安机器局等,共有二十多个。

江南制造总局是曾国藩与李鸿章共同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委托海关道员丁日昌买下设立在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工厂,将上海、苏州两个洋炮局搬到一起,成立了大型军事工业制造局。

同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提出在该厂制造轮船,在上海海关拨出两成关税作为造船经费。此后,工厂规模逐年扩大,增设了洋枪厂、洋炮厂、炮弹厂、火药厂、轮船厂、炼钢厂、子弹厂、水雷厂,并设有学校和翻译馆。同治七年,造船厂造出了第一艘轮船,取名“惠吉”。中法战争爆发前,该厂共造出15艘军舰。

金陵制造局是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在两江总督任上办的。他把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到南京雨花台,并加以扩充,更名为金陵制造局,主要制造大炮和弹药。到光绪初年,该厂已有三个机器厂,还有火药厂、火箭厂、水雷厂。

福州船政局是同治五年(1866年)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设的造船厂,聘洋人分别任监督和副监督。该厂由炼钢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工厂尚未建成时,左宗棠便被调往西北镇压回民起义去了。于是,该厂由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接办。同治八年(1869年),造出第一艘轮船,取名“万年青”。到同治末年,共造出15艘轮船。

这些军事工业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机器生产,对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民间传说,同治皇帝生活荒淫,虽有许多后妃,却常常带着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北京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不回宫。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同治皇帝病倒了。开始时浑身发烧,口渴,腰疼,小便不畅。太医摸不清是什么病,只当普通的感冒来治。一连几天高烧不退,又开始便秘,颈、背、腰等处出现紫红斑块。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11月,头部、面部都出现了紫色发亮的斑块,左颊的斑块抓破后渗出血水,面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外溢,很远能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慈禧太后怕同治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脸,会受到惊吓,便命太监将养心殿内所有的镜子都藏了起来,不便挪动的穿衣镜等则用红缎子蒙上。同治命人拿镜子,皇后阿鲁特氏等以病人不宜照镜子为由加以劝阻。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宫中对同治患梅毒之事多方掩饰,只说是出天花,还嘱咐太医按天花书写病历。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死于养心殿东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