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良献策 入关灭秦
刘邦军顺利行至南阳郡宛城,刘邦急于入关,见宛城坚固,一时难以攻取,便打算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认为不妥,劝道:“主公不想进攻宛城,想来是急于入关。但前途还有多股秦军,险阻甚多;而宛城人口众多,物资丰足,若宛城军从背后攻击,我军将进退两难,更不用说灭秦了。所谓欲速则不达,请主公三思。”刘邦似有所悟,急令各军连夜疾行,天未亮,已将宛城包围,准备攻城。城内南阳太守本以为刘邦大军远去,不想去而复返,连连叫苦,便要拔剑自刎。幸得舍人陈恢劝止,说愿替太守请降。
陈恢至刘邦军营,劝说刘邦道:“我听说楚怀王事先有约,谁先打进咸阳,谁就做关中王。将军为什么一定要攻占宛城呢?宛城是个大城,治下还有数座县城,宛城的官吏、兵士和百姓都认为投降必死,所以宁愿拼死守城。将军若是一定要攻打宛城,必然也会伤亡很大,那时攻城不下,旷日持久,不但不能抢先入关,而且背后还会受到宛城守军的牵制。我为将军打算,不如接受宛城投降,使宛城守军、官吏仍任原职,留守宛城,而把宛城的士兵编入您的军队,同去西征。这样,其他各县见到宛城的士兵编入您的队伍,也会开城迎接将军。将军就可以兵不血刃,直取咸阳了。”
在旁的张良忙向刘邦点头,又给刘邦使眼色。刘邦会意,便对陈恢说:“依先生之言,这事就交给你办了。”
陈恢立刻告辞回城。时间不长,果然城门大开,宛城太守亲自出城,迎接刘邦。这样,刘邦就不费吹灰之力地占领了宛城,解除了西进的后顾之忧。刘邦兵威大振,南阳郡的其他城池见太守已降,也纷纷起而效仿,望风而降。刘邦军继续向关中前进。
正值刘邦军顺利进军时,秦朝内部发生了一场政变:赵高逼死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子婴则捕杀赵高。刘邦看到秦朝政局动荡,又犯了急于入关的毛病。大军行至峣关,峣关地形险要,是武关以西靠近咸阳的最后一关。刘邦见秦军负隅顽抗,一怒之下,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攻城。张良连忙劝止,说:“秦朝内部虽然发生了政变,但是子婴即位以后,诛杀了赵高,名正言顺,再加上防守秦都咸阳的军力还很强,不可以操之过急。”刘邦意识到自己的冒进,赶紧请教进攻之法。于是张良献了一个智取的计策,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听说峣关守将商奉的父亲是个屠夫。这种市侩小人,只要用点财币就可以打动他的心了。您可以一面派先遣部队,在四周山上增设大量军队的旗号,虚张声势,作为疑兵。另一方面则遣能言之人,带上金银财宝引诱他投降。”刘邦照张良的计策,立即下令数千将士,登上峣关附近的高地,遍插旗帜,以惑秦军心。又派郦食其前往诱降。果然,在金银珠宝面前,商奉欣然投降,并表示愿与刘邦联合攻秦。刘邦大喜,张良却神色凝重起来。他冷静地分析道:“商奉见财眼开,竟不与手下商量就一口答应,但他是刚调任的新守将,他的部下未必都会服从投降。万一士卒不从,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如趁秦兵松懈不备一举消灭他们。”刘邦连连点头,率兵向峣关突然发起攻击,结果秦军大败。就这样,通往秦都咸阳的最后一个关口也被攻陷了。
前所未有的胜利不曾冲散张良的理智,他劝刘邦不要进攻咸阳。因为咸阳毕竟是秦朝的都城,还有众多守卫王宫的兵士。若强攻势必会破坏宫殿楼阁,也会殃及城中百姓。不如派使臣劝降秦王子婴。刘邦表示认同,当即下令驻军灞上,并命萧何起草招降文告。秦王子婴见义军兵临城下,大势已去,只好乘素车白马,持玉玺符节,开城出降。至此,雄霸四方、威震海内的大秦帝国灭亡了。
刘邦进军关中的进程能够如此顺利,除了秦军主力都在疲于应对项羽军队以外,重要的是在进军途中,刘邦诚恳地接受了张良等人的建议,才能够过关斩将,并迫使秦王子婴投降。在反秦战争中,张良很好地扮演了一个得力的谋士角色,也开始在战略上为刘邦谋划下一步的行动路线。
(二)安抚关中 鸿门奇谋
刘邦大军进入咸阳,看到那豪华的宫殿、美貌的宫女和大量的珍宝异物,许多人忘乎所以,以为可以尽享天下了。刘邦见到豪华的宫殿,美貌的女嫔,也不禁为之倾倒,想留在宫中,安享富贵。面对从未有过的浮华景象,幸而还有三个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个是樊哙,他冒死进谏,斥责刘邦“要做富家翁”,但刘邦不予理睬;另一个是萧何,进入咸阳以后,不顾金银珠宝,眼中只有丞相府的文书档案,这些资料后来成为汉初治国的重要依据;还有一个就是张良。他见樊哙苦谏无用,便问沛公:“主公起兵时,人不过一百,地不过一城;今日队伍几万,又占领了秦都咸阳,主公以为自己是靠什么取得这些胜利的呢?”
“主要靠萧何、曹参等人的运筹、谋划。”
“不对。”
“靠樊哙、周勃等将领的出色战绩。”
“不对。”
“靠沛县子弟的英勇顽强。”
“不对。”
“靠友军的配合、百姓的支援。”
“不对。”
刘邦无语,张良则大声说:“暴秦!”
刘邦惊愕地说,“我与暴秦不共戴天,怎么会依靠它取得胜利呢?”
张良正色道:“如果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政治清明,爱惜百姓,主公还会造反吗?如果秦二世不是在后宫醉生梦死,而是幡然悔悟,励精图治,清除奸佞,富国强兵,主公还能顺利来到关中吗?”
刘邦不语。
张良趁热打铁,进而解释到:“今诸侯遍地,都想着入关,若主公贪图享乐,则危在旦夕。古人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愿主公接纳樊哙之言,离开咸阳,还军霸上。”
张良语气平和,但软中有硬,一语中的,尤其是话中对古今成败的揭示以及“无道秦”“助桀为虐”等苛刻字眼,隐隐地刺疼了刘邦近乎沉醉的心。这种紧打慢唱的手法,果然奏效。刘邦愉快地接受了这卓有远见的规劝,立即下令:封府库,闭宫室,还军灞上。
在此期间,张良还建议刘邦召集父老豪杰,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通告四方:“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安诸如故。凡吾所以来,非有所侵暴,勿恐。”另外,还派人与秦吏一起巡行各地,晓谕此意。这一系列措施博得了秦民的一致拥戴,争先恐后用牛羊酒食慰劳军士。刘邦见状,又命令军士不要接受,传出话去:“军中粮食充足,不要劳民破费了。”秦地百姓听罢此言,越发高兴,唯恐刘邦不为秦地之王。
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采取的安民措施,不仅争取到秦故地人民的支持,更为他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为根据地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显示出张良杰出的治国才能和政治谋略。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诸侯军队抵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刘邦命令守军紧闭关门,阻止诸侯军队进关。项羽得知刘邦已攻下咸阳,十分恼怒,正赶上刘邦部下曹无伤密告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项羽立即命令英布督军强攻。同年十二月,项羽大军攻破函谷关,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涧东北),要与刘邦决一死战。
按当时的实力对比,刘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与项羽一战的。幸而项羽的小叔父项伯前来刘邦军中私见张良。原来这项伯当年因逃罪躲在下邳城,曾受到张良搭救。二人志趣相投,结为至交。项伯担心楚汉一战张良必为楚军所杀,乃深夜潜入刘邦军中把消息告诉了张良。张良苦于无计可施,见项伯前来,计上心头,说:“我奉了韩王成之命,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危在旦夕,我却悄悄地逃走,实为不义。待我禀明沛公,再行定夺。”随即面见沛公,将原委和盘托出。沛公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张良问:“主公是不是派军队把守着函谷关?”
刘邦应承说:“是。”
张良道:“事情就坏在这里。刚才楚左尹项伯说项羽明日就来攻营,特来劝我躲避。以主公看,咱们能敌得住项羽吗?”
刘邦沉思良久,低声道:“恐怕不能。”
张良进而分析道:“当务之急是打消项羽对主公的疑虑,使他放弃进攻主公的计划。请您去告诉项伯,说您不敢背叛项王。明日亲自向项羽赔礼谢罪。”
刘邦问:“项伯和你,谁的年龄大?”
张良说:“项伯长我几岁。”
于是,刘邦对张良说:“你替我把项伯请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再三邀请项伯入帐见刘邦。项伯进帐后,刘邦亲自为项伯斟酒,并结了儿女亲家。当项伯酒酣耳热之时,刘邦委屈地说:“我人关以后,封府库,秋毫不敢取,专待项将军到来。之所以派军士把守函谷关,是因为暴秦新亡,为了防备山林盗贼窜入,并无阻挡项将军之意。听闻项将军义气大度,是贤明之人。烦请将军转达我的心意,明日我就亲自前往项将军营中赔礼谢罪。”项伯见刘邦情真意切,信以为真,便答应下来。
项伯连夜驰回鸿门,把刘邦的话都转告给了项羽,并说:“沛公入关以后,财货不敢取,宫女不敢近,还将府库封锁,专等将军入关,商讨处置,连降王子婴也不敢擅自发落。今沛公灭秦有功,而将军却要讨伐,是为不仁啊。况且他答应明日亲自前来赔礼谢罪,足见其诚恳。”
经项伯一番疏通,使原本已经剑拔弩张的局势终于稍稍缓解。
且说第二日,刘邦只带张良、樊哙、夏侯婴等及百余兵士来到楚营。一见项羽,刘邦立即施礼道:“臣与将军合力攻秦,将军战河北,我战河南,虽兵分两路,但都为暴秦。臣幸得先入关破秦,得以在此见到将军。如今小人进献谗言,致使将军与我结怨,还望将军明察。”
项羽见刘邦只带百余人前来赴宴,又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不禁放松了警惕,说:“这都是沛公身边的左司马曹无伤进了谗言,才使我错怪了将军。”说罢,命人上酒款待。
席间,项羽谋臣范增几次示意项羽杀掉沛公,项羽却只顾畅饮,并不理睬。范增便托词离席,到帐外找到项羽的堂弟项庄,授意他借舞剑助兴,伺机杀掉刘邦。张良看出其意,急用眼光示意项伯。项伯拔剑与项庄对舞,时时用身体保护刘邦。张良见情势不妙,赶紧出帐找到将军樊哙,命其速去护驾。樊哙乃持剑拥盾,直入军帐,面对项羽,怒目而视,头发上指。项羽一惊,忙问:“此是何人?”
张良答道:“沛公随从卫士樊哙。”
项羽随口称赞道:“好一个壮士!赐他一碗好酒。”
樊哙接酒一饮而尽,再劝再饮,并借机陈述沛公的劳苦和忠义,指责项羽心胸狭窄道:“当初楚怀王约定:先入关者王。现在沛公首先攻破秦关,不但没有称王,还退兵灞上,不动一丝一毫,日夜等待项将军到来。这种大功不但不赏,反而听信小人挑拨,谋害有功之人。我真为将军担心啊,担心您是不是走亡秦的老路。”
樊哙的慷慨之词,铿锵有力,数落得项羽无言以对。
刘邦见项羽有点醉了,就借如厕,走出军帐。张良也伺机跟出,并劝沛公赶快回到灞上。刘邦虽感有失礼数,但因张良坚持,便匆匆离开楚营。只留张良向项羽辞谢。
张良估计刘邦已经回到灞上军营,便进入军帐去见项羽,说:“沛公不胜酒力,怕酒醉失礼,不能当面辞行,特让我待他答谢,并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玉斗一对,献给亚父。”项羽无奈,只好收下白璧,不了了之。范增气得把玉斗摔到地上,拔剑击得粉碎,愤怒地说:“竖子(对项羽的轻蔑称谓)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之人,必为沛公。”而刘邦回到灞上,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卖主的曹无伤。
在这次生死攸关的斗争中,张良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鸿门宴”也因此而成为我国从古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经典智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