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丧葬文化
2881400000009

第9章 丧葬文化的社会功能

丧葬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传统思想的一部分,是活在人们心中的制度与仪式。我国的丧葬礼俗是在社会物质、思想发展的前提下形成的。完整的丧葬仪式里囊括了儒、释、道、阴阳、风水等各种思想,是原始观念与各种后来出现的思想的融合。这些仪式逐渐沉淀,与传统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丧葬文化,并且发挥着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社会教化功能

在少数民族丧葬过程中,一些类似于祭司的神职人员和民间歌手都要对歌、唱歌,其歌唱内容既有对死者灵魂的安抚,也有对生者痛苦的劝慰,同时往往还有对死者一生的回顾和美好品德的赞扬与歌颂。在此过程中,受众都会受到感染和熏陶,对本民族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为人处世原则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这实际上相当于一场有声有色、绘影绘声的道德伦理教育。

(二)文化传承功能

丧事活动与节庆活动一样,很多民族都把它看做重要的事项,进行相应的必不可少的仪式,有不同的歌舞曲调和不同的歌舞内容,不同的活动目的和礼仪要求,不同的场合气氛和参与心态。节庆活动有固定的时间规定,而丧事活动往往具有不确定的来临时间。节庆活动中人们怀着高兴欢乐和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其中,而丧事活动中人们却怀着沉重和悲痛的心情来面对故人的离去。但是丧事活动和节庆活动都是少数民族村寨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村寨成员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来认真对待,往往都自觉、不自觉地或有形、无形地卷入其中,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所以,在这种重大场所进行的活动,对村寨成员的影响都是深刻而广泛的。

(三)历史教育功能

云南各民族的丧葬文化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便是对“祖源故地”的向往。人死后究竟魂归何处?所谓的“天堂”“地狱”或“来世”等似乎都飘渺无常,唯有循着本民族先民自远古以来迁徙至此的足迹,让亡灵尽快返回祖源故地去同自己的老祖宗亡灵团聚,才是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因此,许多民族的丧礼中都有巫师或祭司为亡灵“教路”或“指路”的仪式,表现得颇为肃穆庄严。西南民族丧葬祭仪中,存在一种富有深义,值得深思的仪式。在出殡的头晚,要有祭司吟诵本民族的古歌或神话诗,如侗族要吟诵《侗族祖先哪里来》或《祖源歌》,苗族要吟诵《苗族古歌》,阿昌族要唱《遮帕麻与遮米麻》。这些古歌或神话史的内容都是开天辟地的经过和本族祖先创业迁徙的经历,叫做“阿公阿祖的历史”“老辈人走过的路”。彝族吟诵的《送魂经》(《喀吉思》),傣族的《哀悼词》,哈尼族的《送魂经》,傈僳族的《挽歌》,拉祜族的《送魂哀调》也有一部分具有同样的内容。在丧葬仪式中吟诵“阿公阿祖历史”的功能,是把祖先的行为和业绩熔铸于生者的观念和心理之中,用生者对死者的尊崇和继承弥补死者形体的消亡。每次丧葬祭仪都在加强这样的行为准则: “我们要踏着祖先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去;我们要照着祖先留下的规矩,一样一样去做。”

(四)群体凝聚功能

丧葬和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特定的生存条件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形成并长期传承的诸多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通过衣、食、住、行、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的方面具体表现出来。它充分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情感意识和认同意识。民族风俗习惯与民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一样,能够彰显和表现出一个民族的鲜明特征,同时也是维系民族情感、民族意识、民族性格的重要纽带。从某种角度而言,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特质的代表和集中体现。

丧葬礼是集体性的活动,在少数民族群体和团体组织中更显突出。参加葬礼的人中,首先是有血缘关系的家属亲戚,其次是有地缘关系的乡邻,以及与死者及其亲人关系密切的好友、同事。丧礼仪式为这些不同集团的人提供了一次相聚的机会,对死者的共同哀悼和怀念,加强了人们的感情联系,从而起到沟通家庭、宗教和社会关系的作用,发挥出社会凝聚功能。

(五)人生教育功能

我国各民族在治丧期间,都有一系列礼仪和道德规范,违反了它,就会受到舆论谴责和贬斥。整个丧葬过程中的礼俗基本上都是以“孝敬”为核心的。以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而言,丧葬的直接目的和现实意义就是送死助生,即送走死者、帮助生者。送走死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和要求,虽然每个民族的丧葬习俗和丧葬礼仪不尽相同,但最终体现的重要意义仍是与死者的最后告别,帮助死者灵魂平安踏上走向阴间的路途,并能到达和融入幸福的彼岸世界。这个彼岸世界有的民族称为天堂,有的民族认为是生养其一生的故乡,帮助生者是现实生活的需求,一个家庭中有人去世,丧事的办理需要众多人手的帮忙。钱、财、物的花销也较为巨大,家属陷入悲伤之中不能自拔,这些都需要亲戚、邻居、朋友、寨民予以援助和帮忙。有些地区少数民族丧葬中普遍存在着丧赠的现象,其丧赠的目的意义主要是为“助生”。况且,人终有一死,这是每个人都不能违背的自然规律,今天对别人家庭的帮助,换来的也就是明天别人对自己家庭的帮助。所以抛开所有的丧葬礼仪、丧葬环节及其象征意义,丧葬的本质和功能指向无非就是送死助生罢了。

丧葬礼的人生教育功能也可以说是宣扬道德传统的课程,但从我国即将进入老年社会的现实来说,在提倡丧事从简的同时,正确宣扬孝亲敬老的传统道德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强调的是生前的孝敬,而不是死后的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