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说,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是采煤机从工作面中部开始开动,采煤机向上方运行割顶煤,随后挂悬臂梁;采煤机割顶煤到工作面上缺口处后,下降摇臂,翻转挡煤板,采煤机下行割底煤,随后推输送机打固定柱;当采煤机下行割底煤到工作面中部时,升起滚筒割顶煤到工作面下缺口处,随即挂悬臂梁;采煤机在工作面下缺口处后,再降低滚筒,翻转挡煤板,采煤机上行割工作面下半部分底煤到工作面中部;此时升起滚筒割顶煤进刀后停机;采煤机停机后,从工作面中部推输送机至工作面下缺口处,完成整体推移,随后支设工作面下半部分固定柱;当工作面达到最大放顶距后回柱放顶。
(2)炮采工作面回采工艺。以钻爆法落煤、人工装煤、金属摩擦支柱或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或Ⅱ型梁支护的工作面称为炮采工作面。工作面破煤是按照规定的炮眼布置方式用煤电钻打眼,后装入煤矿许用的安全炸药及煤矿许用的电雷管起爆,从而把煤从煤壁上崩落下来。工作面放炮结束或在安全距离以外时,装煤人员就可以进入装煤点攉煤了。人工装煤前必须首先检查放炮后的顶板及支架,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活石,控制顶板,然后才能开始攉煤。装煤中要随时注意煤帮、顶板,防止片帮、掉矸伤人。不能直接把大块煤矸装入刮板输送机,应人工破碎后再装入输送机。炮采工作面运煤实现了机械化,即依靠铺设在工作面的机道上的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将煤运入顺槽转载机后经胶带输送机运出工作面。如炮采工作面的基本支架是依靠单体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或Ⅱ型梁支护顶板的。工作面煤被采出后,必须对采空区后方的顶板进行处理;否则就不能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采空区处理方法根据煤层开采条件可分为三种,即全部垮落法、充填法、缓慢下沉法。
总之,炮采工作面回采工艺过程是由放炮员首先在工作面打眼、装药、放炮;放炮结束后,攉煤工开始进入工作面挂梁控制顶板并攉煤入工作面输送机;装运煤工作完成后,开始整体推移输送机至煤壁处,随后打工作面固定柱;当工作面达到最大控顶距时,回收采空区一侧1~2排固定柱,使顶板自然垮落。
(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工艺。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关键在于采用了放顶煤支架。这种支架后方有一个可以打开和关闭的放煤窗口。当工作面支架前移后,其上部顶煤会自然垮落,堆积在支架掩护梁下方。放顶煤时只需打开放煤窗口,顶煤会落入工作面后部刮板输送机溜槽中运出工作面。顶煤放完后,立即关闭放煤窗口,防止矸石窜入工作面。
(4)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是在工作面配备大功率的双滚筒采煤机、大功率的可弯曲刮板输送机、液压自移支架及转载机、可伸缩胶带输送机,实现工作面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及采空区处理的全部机械化。
总的说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由于采用了大功率双滚筒采煤机,可在工作面实现一次采全高;采煤机首先由工作面下顺槽处完成斜切进刀割入煤壁后,开始向上割煤,同时滚筒上的螺旋叶片和挡煤板配合将煤装入工作溜槽中运出;在采煤机割煤的同时,滞后一段距离拉架并推输送机,支架后方的顶板在拉架中自然垮落。
6.巷道的施工方法
巷道施工就是把岩石破碎下来,形成设计所要求的空间,并对掘出的空间进行支护的过程。巷道根据断面煤岩所占比例的不同可分为岩巷、煤巷和半煤岩巷。按巷道坡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平巷、斜巷和立井三大类。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各类巷道的不同特点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包括破岩、装岩、运输、支护等主要工序,同时还有掘进通风、修筑排水沟、敷设管道、铺设轨道等辅助工序。巷道施工方法有分次成巷和一次成巷,一次成巷又分平行作业、单行作业和交替作业。
7.以技术为基础的安全管理方法
煤矿井下的许多不安全因素都是由于煤矿开采方法引起的,这些开采方法,如果严格按照现代文明的要求,是不可行性,而这些开采方法是几十年来或者上百年所延续使用的,人们已经认可。正是因为这些技术方法,给现代煤矿开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事故频出,甚至造成了有些事故的不可控制性。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在未来,人们一定能采用新的技术来减少或者消灭这些由于技术问题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造成煤矿井下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瓦斯事故,要根本解决瓦斯灾害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瓦斯进行采前处理。
瓦斯作为一种能源,本来就有开采价值,在煤层开采前,首先对瓦斯进行开采,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又减小了瓦斯灾害的影响。
在煤层开采的同时,可对瓦斯进行根本性的处理,或者引导性的处理。
所谓瓦斯的根本性处理就是:研究瓦斯的化学物理特性,对瓦斯的亲和物进行研究,可采用三种方法来处理。
(1)改变空气的成分结构,也就是改变瓦斯爆炸的引发条件。
(2)使瓦斯与特定的物质结合并产生爆炸惰性或者改变其物质结构使其从空中降落。
(3)阻止瓦斯从煤体中的有效释放,减小瓦斯涌出浓度。
引导性处理就是研究通风设备,利用通风风流稀释,并使瓦斯均匀分布,用风流掺物法来控制瓦斯的流动与分布,并用具有调风功能的采煤机来减小瓦斯局部积聚的危险。也可采用新的技术进行火源的隔绝。
同时,还可以进行充填式开采方式。采用充填式开采后,消除了采空区,瓦斯的流动更易于控制,只要加强通风就能解决问题的大部分。比如采用局部封闭的开采方法,或者实现无人自动化开采技术,即使发生了事故也不会造成对人的伤害。
瓦斯爆炸的条件是空气构成、瓦斯浓度及火源,这就是说在瓦斯浓度与火源共同存在时,才有可能发生爆炸,可以用科学的手段对瓦斯浓度进行全面监测,比如将瓦斯浓度转化为可视化,在火源形成前对其进行科学处理。
8.人为的失误与事故原因
按系统安全的观点,人是构成系统的一种元素,当人作为一种系统元素发挥功能时,会发生失误。人的失误是指人在规定的条件下,未能完成或未能及时完成规定的功能,从而使系统中的人、机或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人的失误是人、机械、环境、技术和管理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导致事故的人的失误,是人失误的特例。
按照人的失误原因,人的失误可分为随机失误、系统失误、偶发失误三类。按人失误的性质可分为遗漏或遗忘、做错。按失误的主体,人的失误又可分为个人失误、组织失误两大类。组织失误归根到底也是一种人的失误。人是作为组织中的一员而存在的,任何个人造成的失误或对失误的防范都是在该组织综合管理下实现的,组织管理对个人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对复杂系统而言,组织失误是对其安全性最大的潜在威胁。典型的组织失误包括管理制度缺陷、不充分的培训、管理者的错误决策等。
拉姆齐提出的一个人的失误导致事故的顺序模型,是采用顺序流程跟踪的方法,在可能发生危险的条件下个人所进行的努力。首先,是对出现的危险状况的觉察和识别,如果出现的危险状况没有被觉察和识别,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必然增加。如果已被觉察和识别,下一步就是作出决策,根据个人的见解和具有的知识才能,判断是否避免危险的出现。个人对危险的出现不作避免的决策,往往是带有一定的冒险性的。如果个人作出要避免危险出现的决策,则下一步就取决于个人做这项工作的才能。实现这个顺序流程分析,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出现。但不能保证完全避免事故。因为在任何时候人出现失误都可以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预防人的失误,组织建立了许多措施,例如:标准、程序、安全设计等。由于失误或违规,措施失效,从而导致事故,这称为现行失效。而那些组织中已经存在的导致失误或违规的原因,导致防护措施不完善的不恰当管理决策,称为潜在失效。现行失效指出了事故的表面原因,潜在失效则指出了如何和为什么发生事故。拉姆齐借用医学观点,将组织比拟为机体,潜在失误恰如“病原”,没有潜在失效的组织是不存在的。系统越复杂,越不透明,各种潜在失效就越多。但是,正如病原没有机体其他条件的变化不会致病一样,潜在失效没有操作行为错误或技术失效作为触发器也不会直接引发事故。一个健康的组织并非能超脱于潜在失效,而是能不断致力于找出潜在失效并随时消除它,组织失误是诱发系统失效最根本的潜在原因。
人失误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由于任何人都会出现失误,所以,在掌握人的失误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人的失误,控制人的失误发展成事故。从预防事故角度,可以从三个阶段采取措施防止人因的失误:
(1)控制、减少可能引起人因失误的各种原因因素,防止出现人因失误。
(2)在一旦发生人因失误的场合,使失误不至于引起事故,即,使失误无害化。
(3)在人因失误引起了事故的情况下,限制事故的发展,减小事故损失。
由于人因失误的复杂性,对人因事故的防范与管理必须从技术和管理措施两方面着手,建立一个“纵深防御”系统。
纵深防御的含义是指多层重叠设置安全防护系统,从而构成多道防线,使得即使某一防线失效也能被其他防线弥补或纠正。一般地,技术措施比管理措施更有效,但技术手段必须与组织手段、文化手段相结合。从管理决策、组织、技术、事故分析、评审等过程和层面构建主动型人因失误的纵深防御系统。
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措施,是防止和消除人因的失误的必要手段。把人机工程学原理应用在所有新的设计和重要的人机界面的改造中,使煤矿的机械设备、工作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使人员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工作效率高。
技术措施并不能防止和消除组织所有的人因的失误,不能抑制所有“病原体”,因此,技术措施需要通过管理途径来支持补充,利用企业的文化氛围促使作业者在任何时候都能严格遵守规程和规定,否则,高质量的安全技术措施及规程都可能是无效的。
(1)倡导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的价值与生产价值的统一,安全价值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一致性。对煤矿而言,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用安全文化加强矿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矿工的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为矿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睦的家庭环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谐的行为环境。使得在这种安全文化氛围中的每一个矿工,其行为自觉地规范在这种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
(2)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体制。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是主体,是决定因素。因此,在各种管理活动中,应坚持人本原则,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实现从重点管物向重点管人的转变。组织矿工参加各种安全管理活动,鼓励矿工提出安全建议,尽量满足矿工的各种安全需要。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防止发生精神和身体疲劳。实行标准化作业,改善工作环境。
安全教育与培训是防止职工产生失误的重要手段。安全教育与培训可以提高煤矿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可以使广大职工掌握煤矿伤害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安全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技术操作水平,保护好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健康。
9.煤矿的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安全文化首先出现在核工业领域。1986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议总结报告》中总结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安全管理和人员安全素养方面的经验教训,并首次使用安全文化一词。而后,核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现代安全管理理念被推广到一般工业企业的安全管理,出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高潮。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企业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行为准则是人在企业安全文化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的内涵,既包容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制等精神领域,同时也包含安全技术、安全工程等物质领域。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更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安全文化是本质的、有效的事故预防机制,是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是对科学管理的补充与升华。企业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实现人的价值和生产价值的统一。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建立“安全至高无上”的观念,从每一个人做起,形成群体的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所伤害。安全文化的实质就是使每个人的安全行为由不自觉渐变到自觉,由“强制执行”到“自觉遵守”,进而发展到“主动接受、自我监督”,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质的变化。安全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用一种文化氛围去影响职工,改变落后的安全意识和不良的作业习惯,旨在形成安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职业行为规范、舆论、习惯和传统等。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的价值观念、态度、认识、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这些因素决定了对安全卫生管理的承诺和安全卫生管理的方式和水平。建立了积极的安全文化的企业会体现出:基于相互信任的沟通,对安全的重要性的共识和对预防措施效能的确信。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企业的危险警觉性应始终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不应随事故的发生而动荡。
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
煤矿要实现安全生产,不仅仅要靠科技、装备和管理,重要的在于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在于人的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行为意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为最主要任务,因而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