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庚子(二十三日),魏王曹操在洛阳病逝,享年67岁。曹操在死之前留下遗令说:“天下还没有安定,还不能遵从古制。葬礼完毕,便都脱去丧服。领兵驻守在外的将领,都不允许离开部队。有司各守其职务。装殓使用当前的服制,不要在棺中藏金银财宝。”在夏侯尚、司马懿等人护送下,曹操的灵柩被运抵邺城,二月丁卯(二十一日),埋葬在他亲自选定的邺城西面的山冈上,当时称为“高陵”(后世以其地处邺城西面,大多称它为“西陵”)。陵墓内除了曹操本人预先准备的四箱送终衣服,以及质朴无华的陶器外,并没有金玉之类的陪葬品。整个陵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一切布置都因陋就简,也未曾建造纪念性的建筑物,所有的后事都是严格遵从曹操生前的遗愿来操办的。曹操破除厚葬陋习的境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曹操是一个政治家,他是三国历史上不能不提及的政治人物,为北方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展现了自己杰出的军事谋略和军事素养。曹操还撰著了大量的兵法著作。现今保存最完整的著作是曹操的《<;孙子兵法>;注》。
除此之外,曹操还是一个文学家,曹操在建安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他的很多诗歌我们都耳熟能详,如《观沧海》《短歌行》《长歌行》等。
总之,英雄人物已经逝去,是非功过任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