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杰出青少年一生的行动计划
288800000088

第88章 拨动内心的琴弦—品味百味人生 (3)

并且你不但不须应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葛德(即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即阿尔卑斯)与五老峰,雪西里(即西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即莱蒙湖,也叫日内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即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即指南针)……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特别的母亲,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她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他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孩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日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再用来洗衣服,然后再用这盆脏水来喂猪。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他们喝什么?”“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喂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后来妈妈问她刚才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孩立刻回答:“不能喝,因为不干净。”“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么?”“不喝。”

不过那晚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太渴、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那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抵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下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都有一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将来临,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与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一道道缝隙,农民们面临的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母女俩回京了。女孩已经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烂,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故事感人至深。青少年朋友,只有亲自到乡里、山区体验真切的生活,才会更快地长大、成熟,更全面地理解人生、社会。

看一回日出日落

辉煌的天灯,光芒四射的太阳,你是大自然的明眸。

——德莱顿

在众多自然界的美景中,最常见的大抵要数日出日落,我们每天为了生活忙碌着,放了假就往深山大海里跑,却恰恰忽略了那个给我们光和热的太阳。其实,最美的风景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在都市中的青少年,看一回日出日落也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夕阳无限好”,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记录了日出日落的壮美与精彩。

现代诗人徐志摩曾在文章中这样描绘日出:

我们在泰山顶上看日出。对航过海的人来说,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比地好奇,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

……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我躯体无限地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地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经久未见而将见的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叠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

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地向着我们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莅临……

再看东方——海浪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跃出了地平线,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地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昔彻了四方八隅……听呀,这昔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面对日出日落,我们多少都会感悟到什么。

中国著名的围棋棋手聂卫平,1969年曾插队北大荒。后来,聂卫平回忆说,我一到黑龙江,就有一种“天高地阔”的强烈感受。无垠的荒原,无遮无盖的蓝天,和瑰丽的日出日落景象,给我强烈的震动。当我重新坐在棋盘上的时候,感到棋盘更广阔了。

教育学者李水山在文中写道:

人们看着升起的太阳,心潮澎湃、热血涌动。这是新的生命、新的能量、新的起点、新的创举,日出为人类带来了阳光、甘露、力量、信念和希望。奔腾的太阳托起了人类的生命和灵魂,呼唤着生灵的涌动、奋争和延伸。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空,洒满了劳作一天的大地,抚慰着辛劳的万物生灵。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千年落下帷幕。人们看着落下的夕阳,静下心来思考、回忆和展望,还有一丝惋惜,更是思绪万千,因为时间太宝贵且一去不复返。夕阳留给人类最大的馈赠和宝藏则是反思、珍惜、净化和升华。

所以,在某个闲暇的早晨、黄昏,我们出发吧,去感受日出日落的壮观与静美,去感受大自然的伟大。

据天文学家估计,从现在算起的50亿年后,太阳将进入一个氦核聚变的阶段,那时地球上将热得无法忍受(所以趁现在太阳老人还算客气,多打几次招呼没关系,50亿年以后,再想看日出日落就没那么容易了),连海水都会被烤干。

1只要你居住的城市附近有一座几百米左右的小山,那么你可以邀约几个挚友一起上山,有车的开车、没车的徒步。在湖边、海边也可。

2日出、日落之前20分钟,到了半山腰,就可以安心地等着太阳莅临了。

3随着天边光线和色泽的微妙变化,太阳的多彩变幻,你的心境也会随着豁然开朗。可以用相机将美景永远定格。

4要选择在晴朗而有少许云的天气观日出日落,以达到云日生辉、彩霞掩映的效果。

独守寂寞

古来圣贤皆寂寞。

——李白

青少年朋友,你害怕寂寞吧?其实,走向成功的路上,寂寞不可或缺。

古语云:“居不幽者思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即智高者需要静静地同自己的心灵悄悄地对话,要忍受得住孤独和寂寞。他们保持着灵魂独舞的状态,自由洒脱地进行着科学、艺术的创造劳动。

一位西文哲学家说:“世界上最强的人,也就是最孤独的人。只有最伟大的人,才能在孤独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

耐得住寂寞,用韧劲攻关夺隘。在独处中,有时最能调动人的才思。

寂寞是辉煌的前奏,杰出的人士都有耐得住孤寂的秉性。可以说,人不独处,就不会有冷静而缜密的思考,不能忍受孤独、寂寞的人是绝对干不成大事的。人只有能忍受离群索居、坐冷板凳的环境,怀着虔诚之心攻读、思考,才能取得真经,深入探索科学的奥秘。

寂寞、孤独,能造就大师。这是因为,摆脱虚浮、繁杂的困扰后,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就能自由地翱翔。许多杰出人士,沉潜书斋,甘于淡泊,耐得住清苦和寂寞。有的超凡脱俗,蜗居书斋,杜门避嚣,潜心治学,终有所成。

看一看下面这些杰出人士是如何在时光的流逝中,抗拒着寂寞与孤独的——漫长的不只是岁月,也是他们坚守自我的历程。

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0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用了36年。

摩尔根写《古代社会》用了40年。

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用了37年。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5年。

左思写《三都赋》用了10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

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

有人说,孤独,就是将生命中最后的力量留给自己。在孤独中寻求自我的价值,实现自我的价值。

其实,寂寞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在感到寂寞时轻轻地合上门和窗,隔去外面喧闹的世界,默默地坐在书架前,用粗糙的手掌爱抚地拂去书本上的灰尘,翻着书页嗅觉立刻又触到了久违的纸墨清香。

梁实秋先生写了一篇关于寂寞的小文章: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尘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我们可以在想像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当代作家雷选会谈到“寂寞”时说:

“寂寞是一节无人相伴的行程,是一方没有星光的夜空,是一段没有歌声的时光。

它使空虚的人孤苦,使浅薄的人浮躁,使睿智的人深沉。

思想丰富的人,可以凭借寂寞的幽旷,与历史对话,携灵魂遨游,接灵感入怀。

人无论是高尚的龌龊的优秀的猥琐的睿智的愚钝的,身处寂寞的境遇,不等于便陷入寂寞的窘迫。环境似云,有聚的热烈,有散的寡落;心境似水,有静的轻柔,有动的汹涌。人无非生活在这两片天地里,以不断变幻的角色,把各个不同的命运去演示。

许多人都怕寂寞。无论对于谁,寂寞与否,取决于心境的有无所依。

一个人时,百无聊赖,情无所寄,便会寂寞。这说明了他生活的贫乏。

一个人时,心驰神往,思物念友,眷妻想子,感情一片亮色,便不会觉得寂寞。因为,他有一个温馨的自设之境。

一个人时,文思泉涌,佳构待书,笔走龙蛇,也绝不会觉得寂寞。因为,他沉浸在创作的欢愉之中。

高雅的人,独处静隅,或赏文或聆曲,则又是一番清逸的享受。等而下之者,一卷在手,读些演绎故事,借以消遣,也不至于为寂寞而烦恼。

人生在世,路靠自己走。在命运的行程中,无疑每个人都是独行者。”

所以,假如我们不能独守寂寞、忍受孤独,就难以触及到生活的要求和期待,难以登上人生的峰巅。

漫游一回世界

旅行是人生的缩影。因为在旅行时脱离了日常的事物而陷入纯粹的静观,对于以平生自明的、已知的事理为前提的人,才保持了新鲜的感觉。旅行能体味人生。

——三木清

青少年朋友,你曾做过漫游一回世界的美梦吗?

漫游不仅可以让你走遍千山万水,走过丰厚无尽的风景,更可以让你充实心灵、疗养心灵,从而实现个人睿智地成长。

一位作家曾说过:“出走,也可以是一种存在的静止方式。”漫游,可分为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漫游,是另一个梦想的实现。

带上爱人去漫游吧,让爱扎上翅膀,激情欢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