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美洲现代作品
2889800000038

第38章 《红字》

〔美国〕纳撒尼尔·霍桑

《红字》的作者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年),1804年生于新英格兰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美国19世纪影响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他从小爱好文艺,大学毕业后因曾在海关任职,后受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而辞职。

1850年《红字》发表后,霍桑确立了自己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851年和1852年又分别出版了“两部罗曼史”,即《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和《福谷传奇》,1860年,又写了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玉石雕像》。1864年去世。

霍桑的作品几乎全部取材于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地区的历史,并清晰地体现了他的复杂思想和矛盾性格。

他擅长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和心理特征,想像丰富,善用象征手法,挖掘潜藏于事物深处的意义,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氛和神秘色彩,其文字较为晦涩,作品充满着阴郁的调子。在艺术上,霍桑的作品被称为 “心理罗曼史”。

霍桑的童年十分孤寂,在孤独中养成了郁郁不乐、沉默寡言的性格。成年后,霍桑娶得贤妻索菲娅,两人婚姻十分美满。在妻子的支持下,霍桑排除世故纷扰,致力于自己心爱的创作事业,不为杂事所羁绊。《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

霍桑在《红字》一书中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宗教情绪,并把女主人公海丝特遭受的宗教迫害归之于抽象的善恶观念。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该书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价值。

一个夏日的早晨,一群身着清教素装、面部表情严肃的人等在监狱门口。他们今天前来观看对犯通奸罪的女人海丝特的惩处。狱门打开,怀抱幼婴、胸佩红色A字的(英文通奸罪adultely的首写字母)海丝特走了出来,站在枷刑架的台上示众。

海丝特站在台上,突然,看到自己多年未曾谋面的丈夫混迹人群之中,但她并未指出他的身份。

礼拜堂建筑物的阳台上坐着当地显要。州长在这里主持对她的审讯。牧师丁梅斯代尔劝她说出同犯的名字,她拒绝了。牧师暗自惊叹她惊人的力量与宽大的胸怀。

海丝特再次被投入监狱。她丈夫齐灵渥斯以医生身份前来探望。齐灵渥斯认为丑陋年迈的自己与年轻貌美的海丝特的结合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因此不追究她通奸的过失。但他发誓要查出那个同犯,并要求海丝特继续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保密。

海丝特出狱后带着女儿在远离人群的一间茅屋住下,靠做针线活维持生计,尽管生活艰难,仍不忘救济他人。胸前的红字洞开了她新的视野,她觉得自己能透过人们表面的贞洁,看到那深处阴暗的真实。

州长听信谗言,考虑取消海丝特对女儿珠儿的教养权。海丝特爱这个充满野性的女儿胜于爱自己的生命。在牧师丁梅斯代尔的游说下,海丝特得以领回自己的女儿。

自海丝特示众受刑以来,丁梅斯代尔便郁郁寡欢,久病难好。齐灵渥斯便以医生身份陪住,但他看似无意的字字句句都构成了对丁梅斯代尔的精神折磨,因而丁梅斯代尔的病反而日益加重。

一个晚上,牧师跑到示众台上。海丝特恰巧带着孩子晚归途经此地。牧师便招呼她们一起站上耻辱的示众台。并说那天他缺乏勇气站上去,现在来补偿。这一幕被暗处的齐灵渥斯看得清清楚楚。

海丝特深知齐灵渥斯时时折磨着丁梅斯代尔。她找机会求他不要再缠住牧师不放。齐灵渥斯医生拒绝了,他要将自己的复仇进行到底,仇恨与邪气扭曲了他的面容。

海丝特为了宽解牧师饱受折磨的心,在树林里告诉了他自己与齐灵渥斯的真实关系。她说自己与牧师的关系具有神圣性,而齐灵渥斯侵犯了神圣的心灵宁静,是更大的罪犯。丁梅斯代尔牧师被海丝特说服,决定跟她带着孩子一起逃到见不到白人踪迹的地方自由自在地生活。临走之前,牧师必须在选举日做一次重要的布道,因此由海丝特操办船票。

选举日那天,海丝特在街上碰到她次日要乘坐的那只船的船长,船长无意中透露说齐灵渥斯也将乘坐此船。海丝特完全绝望了。

牧师的布道十分成功,但布道结束后,他却面无人色。他来到示众台前,携着海丝特与珠儿一起站了上去。他像个垂死者那样用庄严而可怕的声音当众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扯开自己胸前的圣箍,露出法衣佩戴着的红字来。牧师很快就死去了。

齐灵渥斯不久后也病逝了,他把财产留给了珠儿。海丝特带着珠儿离开这里。若干年后,珠儿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海丝特则独自一人返回波士顿。她仍胸佩红字,处处行善,此时耻辱的红字已逐渐成为能干与德行的标志。海丝特临死前嘱咐,她的墓碑上只刻一个“A”字。

《红字》素来享有“心灵罗曼史”的美誉,它既是霍桑最优秀的作品,也是那个时代美国人的骄傲。

《红字》一书的人物刻画颇有特色,采用了典型的类型化,即书中的人物不是作为特殊的个体来展现,而是作为具有独特心理状态的一类人而打动读者。

海丝特·白兰属于那类胸前佩戴红字、勇敢、能干而又充满活力的妇女的代表;丁梅斯代尔则是手按胸膛、良心有罪的那类人的生动体现;齐灵渥斯集魔鬼、中世纪炼丹术士和心怀恶意的科学家于一体。其中每个人物又与书名所示的“红字”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海丝特是“现形的红字”;丁梅斯代尔是“隐形的红字”,为赎罪、内省等宗教意识所纠缠;齐灵渥斯是真正的“红字制造者”,身体的畸形与心理的仇恨导致他成为堕落深渊的最恶者;珠儿则是鲜活的、洋溢着活力的“生命的红字”,她像海丝特胸前刺绣的鲜红的红字一样构成整幅晦暗画面的亮色。

被喻为“心灵的罗曼史”的《红字》当然有大量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事实上,书中的主要人物不仅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困境中,更生活在心理的困境中。作者用巧妙而饱蘸同情的笔触将他们心灵的扭动挣扎呈露纸上。同时,心理描写与字母“A”含义的逐渐转变互相映衬,字母“A”由清教徒眼中的“通奸罪”转变为“能干”(able)、“天使”(angel)、“崇拜”(admirable)等意,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齐梅斯代尔牧师心理痛楚的同情和对海丝特勇敢大度的赞赏。

小说的重要场景,即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珠儿的两次全体聚首都是通过一系列静景展示的,画面恒久、语言精炼、情感强烈,具有雕塑的力度与美感。

霍桑在《红字》和其他著作中那种渲染气氛,深挖心理,对人类道德、宗教等基本问题的深刻追问为众多后世作者所推崇,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威廉·福克纳、索尔·贝娄、托妮·莫里森等都汲取了他的某些写作方式。

《红字》无愧于世界上不朽巨著的称号。它自1850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我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就有多种译本问世,深受读者欢迎。它还被改编成戏剧、歌剧、电影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