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289000000004

第4章 拈花微笑之间,心悟禅的真谛 (3)

石恐惊奇地问道:“怎么捉?”

西堂禅师用手在空中抓了一下,说:“就这么捉。”

石恐摇了摇头,说:“你不会捉,不是你那么捉的。”

西堂不服气地反问道:“那师兄你说该怎么捉?”

石恐一把拽住西堂的鼻子,痛得西堂大叫:“师兄放手,这个虚空会痛的。疼死人了,鼻子快拽掉了!”

石恐松开师弟,笑着说:“必须这么捉虚空才行。”

西堂摸着红肿的鼻子,笑呵呵地对师兄说:“多谢师兄指点!”

你体会到了吗?看来,西堂真的捉住虚空了。看似一个荒谬的悖论,却是一个活生生的、可感知的事实。我们唯一能抓住的实有就是空无啊!

弦外有音

悟是一把开启天门的钥匙,将你带出头脑的需要,因为头脑是推理的,通过推理你无法走出头脑,通过推理,你会向前,向前,但是你只是在绕圆圈,但那最明白的禅意永远在那里。

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这个实相本原,找到了这个东西才能认识自己生命的本源。

但参来悟去,最大的实相却是有产生于无,实有就是虚空的另一种表现。看来唐僧实在没给弼马温起错名字啊——悟来悟去原来就是那个空嘛!

一文钱填满心房

智慧点金石

什么是三千大千世界呢?一千个太阳系这样的世界,叫做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一个中千世界,再把一千个中千世界加起来,叫做一个大千世界。

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虚空中,有三千个大千世界。实际上不止三千大千世界,而是不可知、不可数、不可量的。

三千大千世界,无穷无尽,不可想象,有无数奥妙神奇的事物,其实,我们的内心更是一个极其神秘的世界。心灵的空间有无限大,穷尽一生之力,我们也不能探出个究竟。

故事苑:曲径通幽

我们的心空既然像个小宇宙,是不是只能永远空虚呢?不,我们心灵的空间仅仅像是小小一间心房,一根火柴,一支蜡烛,足以让亮光充满心空。

有位禅师为了测试他的三个弟子哪一个最聪明,就给了他们三人每人十文银子,让他们想办法用十文银子买来能装满一个巨大房间的东西。第一位弟子反复思考了很久之后,心想:“什么才是市场上体积最大、价格最低的东西呢?”最后他跑到市场上,买了很多棉花。但棉花买回来以后,只将这间房间装了一半多一点。

第二位弟子与第一位弟子的思路非常相近,他也在反复寻找市面上体积最大、价钱最便宜的货物。最终他挑选了最便宜的稻草,但十文银子的稻草也只能将房间填满三分之二。

轮到最后一位弟子了,前两位弟子和禅师都等着看弟子他的答案。只见他手上什么东西也没有拿就回来了。前两位师兄弟感到非常奇怪,禅师却在暗暗点头。这位弟子请禅师和另外两位弟子走进房间,然后将窗户和房门紧紧地关上。整个房间顿时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了。

这个时候,这个弟子从怀里取出他花一文钱买来的一支蜡烛。他用火柴点燃了蜡烛,顿时,漆黑的房间里亮起昏黄的烛光。这片烛光虽然微弱,但是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照到了。第三位弟子成功地仅用一文钱装满了整个房间。

禅就是我们内心的火柴和蜡烛,当我们用智慧点燃这盏禅灯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会被光明和温暖充满。心灯是无形的智慧,是活泼的响应能力,是能克服烦恼、使人自在的积极心志,我们需要这样的温暖和光明。

弦外有音

人最忌讳的就是失去光明的心智,渐渐被黑暗的罪恶所包围;最可怕的是步上贪婪、暴力和痴迷之路。这使人失去理性和情性,最后心灵完全黑暗。欲壑难填,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知足常乐,才是得平安,收获幸福果实的道路。

不要被佛的精深博大所吓倒,你所拥有的禅意禅感,足够你欢喜快乐,赶快擦亮你心中的火柴吧。让自己发光,胜过埋怨一切黑暗。

只手之声,聆听心灵深处的密音

智慧点金石

在日本极有影响力的白隐禅师,曾设计过一则公案,就是“只手之声”,让学禅的人参一只手有什么声音。后来“只手之声”成为日本禅法重要的公案,他们最爱参的问题是:“两掌相拍有声,如何是只手之声?”或者参:“只手无声,且听这无声的妙音。”

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谜,人最不了解、最不明白的,恰恰是人本身。最看重智慧,竭力追求智慧的古希腊人,却树立了那块赫然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石碑。在生存和死亡相伴的旅途中,人的本质是一个独行者——没有人可以代替别人生活。

做了一辈子的事业、研究与学问,劳累、流汗,筋疲力尽,到头来还是学不会真正关爱自己的心灵,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一点办法都没有,这又是为什么?这又何苦?我们聆听到了那奇妙的只手之声了吗?

我们活着毕竟要关照好自己,生命是我们从造化接受的恩赐,我们有愿望也有责任去善待这项恩赐。珍视我们的心灵,醒悟自觉,尝试着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们就会听到“只手之声”,解除一切奴役我们心灵的枷锁,使我们自由的心灵飞翔在宇宙深处。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只手能发出什么声音呢?在一般人可能是大迷惑,但参禅之人却能听见只手之声。只手之声就如佛陀拈花微笑的奥妙,是无声之声的美妙境界。

默雷禅师有个叫东阳的小徒弟。

这位小徒弟看到他的师兄们,每天早晚都分别到大师的房中请求参禅开示,师父给他们公案,用来拴住心猿意马,于是他也请求师父指点。

“等等吧,你的年纪太小了。”但东阳坚持要参禅,大师也就同意了。

到了晚上参禅的时候,东阳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在师父的旁边坐下。

“你可以听到两只手掌相击的声音,”默雷微微含笑地说道,“现在,你去听一只手的声音。”

东阳鞠了一躬,返回寝室后,专心致志地用心参究这个公案。

一阵轻妙的音乐从窗口飘入。“啊,有了,”他叫道,“我会了!”

第二天早晨,当他的老师要他举示只手之声时,他便演奏了艺妓的那种音乐。

“不是,不是,”默雷说道,“那并不是只手之声。只手之声你根本就没有听到。”

东阳心想,那种音乐也许会打岔。因此,他就把住处搬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这里万籁俱寂,什么也听不见。“什么是只手之声呢?”思量之间,他忽然听到了滴水的声音。“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只手之声了。”东阳在心里说道。

于是他再度来到师父的面前,模拟了滴水之声。

“那是滴水之声,不是只手之声。再参!”

东阳继续打坐,谛听只手之声,毫无所得。

他听到风的鸣声,也被否定了;他又听到猫头鹰的叫声,但也被驳回了。

只手之声也不是蝉鸣声、叶落声……

东阳往默雷那里一连跑了十多次,每次各以一种不同的声音提出应对,但都未获认可。到底什么是只手之声呢?他想了近一年的工夫,始终找不出答案。

最后,东阳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他后来谈自己的体会说:“我再也不东想西想了,因此,我终于达到了无声之声的境地。”

东阳已经“听”到只手之声了。

参明白了这个只手之声会如何呢?我们亲自架设起了沟通心灵奥秘的桥梁,心灵用完整解脱的状态对自我致欢迎辞。心灵的解脱就是开悟,无法比拟的豁然开朗状态。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

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熏我!”

于是,便把峨山赶出去,峨山不服,再三入室,三次都被打出来。峨山心想:我是被印可的人,难道白隐禅师看不出我有实悟?或许是在考验我吧!便再去叩禅师的门说道:“前几次都因我的无知,而触犯了禅师,愿垂慈诲,我一定虚心纳受。”

白隐禅师道:“你虽担一肚皮禅,到生死岸头,总无着力,如果要痛快平生,须听我‘只手之声’(参一只手所发出的声音)!”

自此,峨山便在白隐禅师座下随侍四年,三十岁那年终于开悟。

即便是峨山慈棹禅师,要达到心灵的豁然开朗也要四年时间,何况我们呢?当然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昌盛,人人耳聪目明,我们未必要花漫长的四年,可一点工夫不花就想捞到人生终极的解脱快乐,恐怕也是怪诞之谈。

弦外有音

一旦尽力去聆听那“只手之声”,你就踏上了心灵的解脱之旅。通向心灵奥秘的桥梁架起来后,眼睛会说:“你超越我看见的东西。”

心灵说:“视觉、听觉的彼岸布满奥秘——你是来自彼岸的使者,就好像夜阑降临,地球的面前显露的星斗,万古长空如今一朝显露。”

正所谓“外在声色如梦似幻,内在心灵湛然寂静”,外部环境复杂嚣噪,内部心灵又是深埋于思想之下。与其被外界的烦扰弄得心神不定,何不明白自己的心灵,倾听无比奇妙的“只手之声”,一劳永逸地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