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289100000014

第14章 谦卑如泥土,高贵似星辰 (2)

风越来越大了,线越放越长了,风筝也越飞越高了。等它飞过山顶的时候,心里就有些飘飘然了:“啊!当我躺在屋里桌子上的时候,怎么也不知道我原来也是一个飞翔的天才!”

风筝随着风在不停地上升、上升,一直飞到了白云之上。当它俯视地面的时候,地上的房屋、树木、河流,甚至大山都显得那么渺小,就连平时高飞的雄鹰,现在也在它的脚下。它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仿佛自己的身体也在膨胀,变得高大起来。

“喂!”它毫不客气地对在它脚下盘旋的雄鹰说,“抬起头来看看我!过去人们总是赞扬你飞得高,现在怎么样?我比你飞得还要高!”

雄鹰抬头看看它,并没有与它争辩,只是意味深长地瞅了瞅它身下那根长长的线,微微一笑。

这样一来,风筝更沉不住气了,涨红了脸说:“你这是什么意思?好像我离了线就不能飞似的!其实,我还可以飞得更高些,都怪这根可恶的线!”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风筝拼命挣扎,只听得“嘭”的一声,拴在它身上的线断了。风筝很得意,心里想:这下可好了!我可以自由飞翔了,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果然,在断线的瞬间,它迅猛地向上冲了好大一截。

谁知它很快便失去了重心,在风中身不由己地向下翻滚,最后一头栽进了臭水沟。

风筝离开了线便会跌跤,人脱离了行为的底线也会遭遇挫折。作出一点点成绩便飘飘然是人的通病。成绩使人们的心无限膨胀、无限上升,以致不能再认清自己的实力,丧失理智地去攀登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峰。最后,不仅得不到成功,还会搞得疲惫不堪、伤痕累累。

青年时期的李白刚出川时,结交了一位盲人和尚名叫海通。两人相谈甚欢,关系密切。当时的李白,一腔豪气,想要在仕途上一显身手。而海通老练识人,看出狂放不羁的李白终究是一介文人,无从政之才,不宜做官。海通规劝李白:“似李兄这等人才,不一定非要入朝,听别人使唤,自己写诗作赋,会更有发展。”恃才傲物的李白对海通的这番话不以为然,当然听不进去。然而李白入朝没过多久,果然不幸被海通言中,发配夜郎国时,重返蜀中,再次与海通相聚时,方才感慨万千。

没眼睛的海通成了历史的丰碑,而李白却有眼无珠,落了一个悲惨的结局。

弦外有音

《圣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谦卑是一种无言却厚重的力量,它比骄傲更有力。一个人如果想在纷繁复杂的世间立足,有时谦恭比骄傲更有用处。

虚怀若谷,心自丰盈

智慧点金石

人生需要真知,这是庄子告诉我们的一条朴素的道理。在漫漫人生长途中,一个人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呢?那就是必须每时每刻都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只有虚怀若谷,一个人的内心才能不断吸纳知识,日积月累,心自丰盈,如果总是骄傲自满,就不会有所成就。

故事苑:曲径通幽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知识渊博,非常有才华,所写的诗一直广为流传,但他为人很低调,一直非常谦虚。

江西有一个名士,他常常说自己学识渊博,天下没有人胜得过他。后来,他听说杨万里很有名,非常不服气,决定给他写一封信,说要亲自到杨万里的家乡——吉水来拜见他。杨万里早就听说这个人一贯骄傲得不得了,就给他回了一封信,说:“我很欢迎您的到来,冒昧地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听说你们家乡的配盐幽菽非常有名,很想亲口尝一尝滋味,请您来时顺便捎带一点。”

那个名士拆信一看,不禁一下子愣住了,什么是配盐幽菽呀?自己从未听说过。他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是什么东西,他又不愿意去问别人,只好自己在街上到处乱找,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后来,他实在想不出是什么东西,只好空着手来到吉水。他见到杨万里后,寒暄了两句就问:“您信中提到的配盐幽菽是不是卖的地方比较偏僻,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实在抱歉!”

杨万里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你们那里家家户户都有啊!”说着,他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韵略》,翻开其中的一页。名士接过来一看,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豉,配盐幽菽也”一行字。

他这才明白,原来所谓配盐幽菽,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豆豉是用黄豆或黑豆泡透、煮熟后再发酵的食品,然后再放上盐,这道家常小菜的别名就叫配盐幽菽。

名士看了非常惭愧,他这才明白自己平日读书太少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了。

一个人如果开始骄傲了,那么他就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就不会继续学习,最终只能和肤浅挂钩了,那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求知呢?一个故事这么说: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道:“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了!”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是的,学习、求知就需要那种想呼吸新鲜空气的欲望。心中充满求知的欲望,就会如饥似渴,就能克服各种困难,风雨不能阻拦,困难不能吓倒,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获得人生的成功呢?

弦外有音

一个人必须时刻保持虚怀若谷的状态,才能不断进步,最终获得人生的成功。

无我:谦卑的极致

智慧点金石

《庄子·内篇·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与老子所讲的“无为”是一个意思。庄子还曾多次提到“至人”,“至者,到也”。人要是做人做到了头,能够把握自己的生命,即称之为“至人”。怎样才能达到“至人”的境界呢?“无我”即忘记自我。道家讲:“能够‘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能做到‘至人无己’。”

故事苑:曲径通幽

当世上发现了铁的时候,大树们就忧虑着未来的命运………它们质问上苍:“既生树何生斧,是谁发明了这种恶魔的凶器?”上苍回答:“如果不是树提供了斧柄,光是这块铁怎能伤害得了你们?”噩运形成的缘起,往往是因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往往也是自己。

无我之境,乃至境;忘己之人,乃至人。

有一天,深山里来了两个陌生人。年长的仰头看看山,问路旁的一块石头:“石头,这就是世上最高的山吗?”“大概是的。”石头懒懒地答道。年长的没再说什么,就开始往上爬。年轻的对石头笑了笑,问:“等我回来,你想要我给你带什么?”石头一愣,看着年轻人,说:“如果你真的到了山顶,就把那一时刻你最不想要的东西给我,就行了。”

年轻人很奇怪,但也没多问,就跟着年长的人往上爬。斗转星移,不知过了多久,年轻人孤独地走下山来。

石头连忙问:“你们到山顶了吗?”

“是的。”

“另一个人呢?”

“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石头一惊,问:“为什么?”

“唉,对于一个登山者来说,一生就大的愿望就是登上世上最高的山峰,但当他的愿望真的实现了,同时,也就没有了人生的目标,这就好比一匹好马的腿断了,活着与死,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他……”

“他从山崖上跳下去了。”

“那你呢?”

“我本来也要一起跳下去的,但我猛然想起答应过你,把我在山顶上最不想要的东西给你,看来,那就是我的生命。”“那你就来陪我吧!”

年轻人在路旁搭了个茅草屋,住了下来。人在山旁,日子过得虽然逍遥自在,却如白开水般没有味道。年轻人总爱默默地看着山,在纸上胡乱画着。久而久之,纸上的线条渐渐清晰了,轮廓也明朗了,后来,年轻人成了一名画家,绘画界还宣称他是一颗耀眼的新星。接着,年轻人又开始了写作,不久,他就因他的文章回归自然的清秀隽永一举成名。

许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年轻人已经成了老人,当他对着石头回想往事的时候,他觉得画画、写作其实没有什么两样。最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更高的山并不在人的身旁,而在人的心里,忘我才能超越。

正如庄子所说:“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一个人,如果依照自己生理和心理意识,自己建立一个观念“而师之”,认为这个才是最高明的,然后根据自己这个高明的观念解释一切。那么,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个老师,所以就会谁也看不起谁,因为我有我的高明之处,而且不传给你。按自己的心态来判断一切、观感一切,认为自己就是大师,愚者都是如此!只有倒空了自己,才会发现虚无。

弦外有音

《易经》六十四卦中,没有一卦全好,也无一卦全坏,只有一卦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彰化大佛,中间架空,便显示出佛家空灵、谦抑和慈悲的真意,中空才能包容、接纳,犹如钟鼓,中空以待,方有厚重回响。真正谦虚到了极点,便是佛教的中心课题“无我”,方能真正体现大慈大悲的精义。

“满招损,谦受益”是圣古先贤留给后人的一句可以千年护身的箴言。谦恭有礼、虚怀若谷,好比打开心灵之门,迎来更广阔、更完美的人生境界。虚怀若谷,不仅是佛学的禅义,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心太满,什么东西都装进不去;心不满,才能有足够的充实空间。放空自我,以平凡之态示人,才是真正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