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289200000004

第4章 慈悲:予乐拔苦的博大爱心 (3)

“是佛陀为你穿针。”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阿那律感动得流下泪来。

“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佛陀教育弟子说。佛陀以身作则,给弟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弟子们知道了,十分感动,都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为大众服务。

弦外有音

悲悯和善良源于一颗圣洁的菩提心。为了让一切有情众生能够远离这种痛苦和痛苦所流下的障碍,佛自己首先要了解这种痛苦,从内心、从个人去体会这种痛苦,进而对他人生出不忍的怜悯心。

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我们这些平常人来说,要生起这种不忍怜悯的悲心,首先要让自己完全地去爱别人,且爱他人胜过爱自己,我们才有办法生起这样强烈的大悲心。有了这样的爱心,人与人将会相处得更加融洽、和谐,世界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言之善,贵于千金

智慧点金石

一言之善,贵于千金。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体现信仰的重要工具,是沟通人际关系的重要桥梁,人们都是通过语言来交流和联络情感、加深友谊的。因此,语言表达的善与恶则直接影响到了交流及人际交往。

善意的语言往往能使人看到别人的优点,消除他人的不是;善意的语言还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善意的语言还能平息怨恨、和睦邻里、团结众人。而一句善意的话语则能使别人获得引导,点燃他人的自信,给他人以无穷的力量。

故事苑:曲径通幽

盘珪禅师备受大家尊崇。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因为行窃被人抓住,众人纷纷要求将这个学生逐出师门,但是盘珪并没有那样做,他用自己的宽厚仁慈之心原谅了那个学生。

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学生竟然又因为偷窃而被抓住,众人认为他旧习难改,要求将他重罚,但盘珪禅师还是没有处罚他。其他学生不服,联合上书,表示如果再不处罚这个人,他们就集体离开。

盘珪看了他们的联合上书,然后把他的学生都叫到跟前说:“你们都能够明辨是非,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你们是我的学生,如果你们认为我教得不对,完全可以去别的地方,但是我不能不管那个行窃的学生,因为他还不能明辨是非,如果我不来教他,谁来教他呢?所以,不管怎样,即使你们都离开我了,我也不能让他离开,因为他需要我的教诲。”

那位偷窃者听了盘珪禅师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心灵因此而得到了净化,从此以后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了。

这便是善良的力量,哪怕只是一言之善!

弦外有音

古语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一句充满善意的话语往往会充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暖人心脾,还能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善言必然是发自内心的善意,一个话语间充满了善意的人必定是一个内心也充满了仁慈、善良的人。而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再通过善意的语言表达出来则最能打动人心。佛法是极其讲究善良的,劝人向善便是其中的一大教义,而且这种善不仅仅表现在言语上,还表现在对于恶的包容与改正上。

智慧是善行的辅佐

智慧点金石

有位法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以智慧处理自己的事,用慈悲对待别人。”一般人会觉得用智慧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好像比较容易做到,但是用慈悲来体察别人的心,就比较困难了。其实,智慧和慈悲可以互补的。在佛家看来,真正的妙法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要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有时候,普度众生也需要小小的手段。

故事苑:曲径通幽

众所周知,一休禅师是日本的著名禅师,他是聪明的化身,一休和尚娶妻就是一个以智慧来行善的典型故事。和尚怎么会娶妻呢?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有一天,一休禅师正在房内打坐,这时来了一位信徒向他哭诉自己因为治病而债台高筑。现在债主每天都逼上门来讨债,他整日提心吊胆,半夜才敢回家。这样的日子他真不想过了,真想一死了之。

一休禅师婉言相劝,问他除死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信徒摇摇头说没有,又说他除了一个年幼的女儿以外,什么都没有了,这下可让一休为难了。

信徒见状,又大哭起来说:“没法活了,没法活了,只可惜苦了我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

一休禅师听到这里,忙对他说:“哦!我有办法了,你不是还有一个女儿吗?你可以为她找个乘龙快婿,让女婿来帮你还债呀!”

信徒一听这话又愣住了,绝望地说:“师父!你有所不知!我女儿只是刚刚八岁的幼童,谁又会娶她呢?”

“那你就把女儿嫁给我吧!我替你还债。”一休禅师微笑着对他说。

信徒听后,大惊失色道:“这……这简直是在开玩笑!你是我的师父,怎么可能做我的女婿呢?何况我女儿还这么小!”

但是,一休禅师并不在意,只是挥挥手对他说:“没问题,我做你的女婿,一定能帮你还债,你就赶快回去准备此事吧!”

这位信徒素来十分相信一休禅师的智慧和能耐,回去后立刻将此事向邻居们宣布:某月某日一休禅师要到家里来做他的女婿。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一休娶妻的消息轰动了全城。到了迎亲那一天,看热闹的人把信徒门前挤得水泄不通。

一休见状立刻在门前摆上桌椅,拿出文房四宝,舞文弄墨起来。接着又拿出《狂云集》,签名售书。《狂云集》本来就是集诗、歌、书于一体的著作,再加上一休的签名,更是锦上添花。众人见了自然争相购买,以至于竟然忘了自己是来凑热闹的了。过了不大一会儿,就积了几大箩筐钱。

一休禅师问信徒:“这些钱够你还债了吗?”

信徒高兴得几乎要流眼泪,连连说:“够了!够了!多谢师父!多谢师父!师父,你真是神通广大,一下子就变出这么多钱!”他一边说,一边向一休叩头谢恩。

一休禅师赶忙将他拉起来说道:“问题解决了,我的任务也完成了,女婿我也不用做了,还是做你的师父吧!”说罢转身而去。

弦外有音

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善解者无忧无虑,不善解者日坐愁城。

人生一世,善良、慈悲固然重要,但是聪明、机智亦不可少,在世之人,应该把聪明的头脑用在善事上,这才是济世救人。

慈悲:将孝心放到无限大

智慧点金石

佛家讲慈悲,基础在孝道。

“孝养父母,尊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业三福的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可见“孝”在佛教中何其重要。孝心是做人的基础,孝心是学佛的起点,连父母都不关心的人,很难想象能给别人多少爱,能为社会付出什么。

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接引到这个世界上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此身,仅此恩德就难以回报,何况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关爱和教育更是恩重如山!

中国有首名为《劝孝歌》的古诗:“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语言虽然很直白,但是却蕴涵着很多深刻的道理。一个人,不论他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也不论他将来的地位有多大的变化,只要他的父母还健在,那么他就有尽孝道的义务,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故事苑:曲径通幽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息。时间一久,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波罗奈国中有一位长者,他的儿子十分孝顺,因此,对国内有这样一条法律实在不能认同,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导正它。

岁月不饶人,长者逐渐老了,儿子为了孝顺父亲,便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将父亲藏在里面,每天以上好的饮食供养父亲。他这份孝心感动了天神,天神现身前来协助。天神手中拿了一卷纸,来到波罗奈国王的面前,对国王说:“这张纸上有四个问题,如果七日内能够解答出来,我就拥护你和你的国家;如果答不出来,我就把你的头劈成七块!”说完,就立刻消失了。国王紧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议,然而,大家望着纸上的四个难题,绞尽脑汁却还是束手无策,期限在一天天逼近,国王急如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他将问题昭告天下,说解答出问题的人,能得到最大的奖励:“不论什么要求,国王都答应他。”

天神给国王出的难题是:“什么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什么是第一美味?”“什么最长寿?”

长者之子见到这四个问题,立即跑回家询问密室中的父亲,长者一一给出了圆满的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乐。”“诚实语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为长寿。”

长者之子向国王禀告这些解答,于是国王顺利通过了天神的考验,国王高兴极了,便问长者之子:“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还是别人教你的?”长者之子回答:“是我父亲教导的。”国王非常诧异:“你父亲?他不是已经很老了吗?他现在在哪里?”“请大王恕罪,我的父亲确实已经老了,而我违反国法,私自将他藏在家中的密室。”长者之子接着说:“大王,父母对我们的深恩,如天地一般:十月怀胎、辛苦地抚养长大,还要教育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纵使有人能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走一百年,并且无微不至地侍奉、供养,这样做,都还无法报答父母的深恩啊!大王,我别无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废除‘活埋年老父母’这条法律。”

当然,波罗奈王必须遵守诺言,于是答应长者之子一切的要求。而事实上,国王也深受感动,不仅废除了这条法律,还增加了另一条法律:“凡是不孝顺父母的人,将治以重罪。”

佛陀对比丘们说:“能够孝养、恭敬父母,即是孝养、恭敬一切佛及贤圣,这是非常殊胜可贵的。”佛陀接着说:“当时的长者之子就是我,由于当时能够去除不孝的陋习,更成就孝顺的法律,这份功德福报,也就是今日成佛的资粮!”比丘们听了都赞叹不已,纷纷发心效尤。

孝敬父母,这是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心存孝敬,才能找到心中的真佛。

一个年轻人,家里很穷,他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年轻人很信佛,总是很虔诚地对待佛。而对母亲的劳苦,很不以为然。母亲为了生活总是披星戴月地劳作。年轻人不屑劳活,一心追求着他心中的佛。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听人说远方山里的寺院里有一个老方丈知道佛的真谛,年轻人涉水攀山,千里迢迢来到了寺院找到了老方丈。老方丈告诉年轻人,肯为你光脚开门的人,就是你欲找的佛。

年轻人开始了漫漫征途,寻找那光脚肯为自己开门的佛。他路遇了很多的寨子,投宿了不少的村庄。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可就是没有肯为他光脚开门的人,许多时候年轻人被藐视为龌龊的乞丐撵出门。年轻人对佛的追求开始动摇了,失望了。他开始无比想念自己的家,想念自己不辞而别的母亲,几年不见,母亲不知怎样了,一天深夜年轻人回到了家,轻轻呼一声:“娘!”门便开了,母亲没有一声抱怨说道:“我的儿,你可回来了,为娘好想念你哟。”年轻人看到了他母亲是光着脚为他开的门。

弦外有音

不能事亲,焉能成佛?  古今中外,无论任何宗教都是提倡孝道的。父母养育子女,终其一生,心念都系在儿女身上,这种恩情是用尽一生的生命也无法报答的。

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无量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应将这感恩的心,推及一切众生,人人皆能如此,这个世界必定更祥和。明白这个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奉行孝道,时时处处关爱父母,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的同时,也让父母享受到一份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这就是佛家现世的一种慈悲,一种善行的最基本的体现。如果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还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待其他的老人也有这份善心和敬重,的确是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