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一日一谋
2914000000002

第2章 捭阖篇(2)

对于品行端正、思维缜密、目光远大、胸怀宽阔并且忠贞不贰的人可以委以重任。因为这类人能够居安思危、洞悉世事;对于大智若愚、大器晚成的人则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因为这类人往往能带来难以想象的长远利益,并且一定要擦亮眼睛,因为这类人才一不小心就会如流星般陨落;对于争强好胜、急功近利、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妄下断言的人要尽量压制或干脆不用;对于卖主求荣、唯利是图、品行恶劣的人要避而远之,抛弃不用。

刘备之所以能蜀中称帝,与魏、吴抗衡,就在于他能委任放权于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文王之所以能灭商而建周、君临天下,在于他能任用垂钓于溪边八旬高龄的姜尚;唐玄宗之所以出长安,走西川是因为他任用了不学无术、阿谀奉承、忘恩负义、心狠手辣、陷害忠良的李林甫、杨国忠之流。明神宗之所以山河日下,是因为他亲近玩弄权术、欺上瞒下的严嵩。

任用人才还要唯才是举、知人善用、扬长避短。因为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能扬长避短,天下便无不可用之人!

识人、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观其短,看其长,才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实现其价值;若先观其短,人的长处和优势就容易被掩盖和忽视。取长补短,合理用人这一方面唐太宗可谓楷模,唐太宗从与房玄龄、杜如晦的日常交谈、商议国是中了解到房玄龄善于提出一些精辟见解和具体方法来安邦定国,但不善于整理、决断。而杜如晦虽不善想事,却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周密分析、精于决断,于是唐太宗把二人搭配起来用,各展所长,组成最佳配置来辅佐自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房谋杜断”,即将“偏才”通过合理结构组成“全才”的用人方针。

用人时切勿任人唯亲、以貌取人。任人唯亲会使真正的人才心寒,以貌取人则最有可能把奇人异士拱手让给自己的劲敌。宋理宗时贾似道不学无术,却因为姐姐被选为贵妃而官至宰相,忽必烈南征,宋理宗要他上汉阳前线督战,他听说前面有一队蒙古兵,吓得直打哆嗦。后来,忽必烈攻城越来越猛,贾似道招架不住就瞒着朝廷,偷偷地派个亲信到蒙古营去求和,表示只要蒙古退兵,宋朝就愿意称臣,进贡银绢。此时正赶上忽必烈急着想回去争夺汗位,就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订下了秘密协定。但当忽必烈派使者到南宋来要求履行和约议定的条件时,贾似道怕骗局露馅,就赶快派人到真州把忽必烈的使臣郝经扣了起来。忽必烈因为争夺汗位无暇顾及南宋,贾似道才得以靠欺骗过日子,做了十几年的宰相。后来,忽必烈当上大汗,政权稳定后遂带兵歼灭了南宋。宋神宗将祖宗的基业丢失,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还在于他不但不能任人唯贤,反而任人唯亲。

三国时,西川刘璋的手下张松相貌丑陋、五短身材,因见刘璋软弱无能、大器难成,故萌生择主献川之心。他将西川地图藏于袖中拜见曹操,三日才得见,曹操见他相貌丑陋又言语莽撞,令人将其乱棒打出。而张松只好拜见刘备,刘备听说张松要来,遂派大将赵云出迎,待为上宾,于是张松献图劝说刘备取西川。刘备才得以夺西川、建大业。爱才如命的曹操则因以貌取人而错失良机,确实使人感到惋惜。

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知人善用,而且,还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给部下提供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机会;在公平、公开、公正的有效机制下,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敏锐、准确地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然后加以引导、培养,最后正确、合理地将他们放到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位置上。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决策者要用客观、发展、求实的眼光去分析人,既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又要有关键时候能提拔人才,发挥他们真才实学的魄力。识人如寻找登山的路,找到捷径就会很快到达山顶;用人如水和泥沙,能增强其力量,筑成摩天大厦。《论语》曰:“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识人是天底下最难做的事情,认清对方是否与自己有沟通的可能后,要按其性格、能力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加以利用,那么实现自己的目的就指日可待了。

【智解之三】

刚柔相济 阴阳调和

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刚是一个人的骨头,是人的精神内核;柔是一个人的皮肉,是一种处世方法。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自强,不能自强则不能成功;人也不能无柔,无柔则没有亲和力,没有亲和力则会陷入孤立。兵圣孙武吴宫教战,是以刚制柔;王昭君出塞,则是以柔克刚。刚与柔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管理中,要有刚性措施,也要有柔性措施,然而,刚柔也要有分寸:至刚,产生暴虐,便会折断;至柔,显得卑弱,便会糜软。猛张飞鞭人自被害,刘阿斗优柔寡断终亡国。所以,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要注意阴阳调和、刚柔相济、软硬兼施。

刚柔相济是有一定技巧的,要善于相时而动,知道何时该刚,何时该柔。如果不懂得变通,往往可能会适得其反。

1. 先柔后刚。“强龙不压地头蛇。”当对方不能为己所用,或当对方势力非常强大,而自己处于劣势时,要注意用言语拖延他,给自己挪出时间养精蓄锐。等时机成熟时再采取行动,换句话说就是用缓兵之计。三国时刘备胸怀大志,但他刚起事时没有实力与各路诸侯抗衡,于是便处处示弱,到处投奔,甚至一度终日种菜,忙于田圃之间。待时机一成熟,便紧紧把握,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权打败了曹操,进西川灭了刘璋,终成一番霸业。领导者到了一个新的领导岗位后,可以先以柔弱示人,不必轻举妄动,而是要先细心观察,待熟悉情况后再作安排。

2. 先刚后柔。有时由于某种原因自尊心、荣誉心受到自我压抑时,诱导、劝说、利诱、激励这些做法都不起作用时,则要用激将法,正话反说或故意恶语中伤,有意识地用反面有刺激性的语言“将”军,使对方潜藏在情感世界深层的自爱、自保、自尊等心理欲望冲动,超出理智的控制而形成巨大的憎恨、愤怒之情,并进而导致有指向的具体行动,会使自尊从自我压抑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张仪年轻时很穷,他学成以后想投靠同门的苏秦,苏秦这时正在赵国做官。张仪拜见苏秦,三天才得见,而且苏秦态度十分傲慢,对张仪说:“我推荐你十分容易,但你不值得我推荐。”张仪十分生气,去赵而赴秦,准备去秦国推销他的治国方略。所幸一路上遇到了一位好心人,不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而且还帮他打点,使他有机会见到秦王陈述自己的观点,受到重用。后来张仪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苏秦故意安排的,好心人其实就是苏秦。“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苏秦用激将法使张仪得以在秦国居卿位,成为著名的谋士。

3. 外柔内刚。在柔中需坚忍,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心理能量,是一种积蓄能量待机而发的战术。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能取大舍小者,为智,为勇。韩信就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他少年时胸怀大志,但却为衣食犯愁,还曾受胯下之辱。但他后来却在楚汉相争中,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韩信当时逞一时的匹夫之勇而杀了那个无赖,那也就没有后来威名赫赫的韩信了。

4. 外刚内柔。在事关正义、气节、荣辱时不可柔,正如文天祥宁死不屈。曾国藩也说,凡遇事或为公,应当强矫。而争名逐利,应当谦退。在外待人接物时应当强矫。居家时,应当谦退。刚即柔,柔即刚,此乃真境。有一位日本员工因工作失误而受到领导不留情面的严厉批评,这位职员心中是怒火中烧,但当他回家后发现妻子做了一桌子好菜,非常奇怪,就问妻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妻子说:“你的领导打电话来说你今天心情一定糟透了,让我准备些好菜好酒给你消消火。”这位员工一听怨气全无,自此以后更是全心全意为公司工作。这位领导既严格要求员工,又注意情感的沟通。所以深得员工的喜爱,员工也乐意为之效力。

阳刚,显示的是力度美,一种能移山倒海的气势。阴柔,体现的是柔和美,一种水滴石穿的韧劲。似乎只有刚,才能有坚实的世界。似乎只有柔,才有温馨的岁月。柔能克刚是一条辩证的法则,刚柔相济才是为人之道。阳刚、阴柔的平衡则使世界和谐、安定。正如鬼谷子所言:“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以柔克刚时多事繁,以刚决柔时少事急;事无定论,需考虑时、事、人三因,把握时候与火候。注意阴阳调和、恰当运用阴阳之术才会“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唯其如此,才能造就一种超乎寻常的“逆来顺受”的智慧和“忍辱负重”的能力,才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才不会为一时的悲喜所累,才会宠辱不惊,做一个通达之人。如此处世者,自会阴阳互补,阴阳相得,虚实相应,相辅相成,恩威并重,则人生自会进退自如。

【智解之四】

周密贵微 以小见大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鬼谷子讲“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洞察全局的人就如同站在山顶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下攀登者的一切行动的人,对登山者如何落脚、怎样攀登、行程路线都了如指掌;一个人想成大事,必须全方位地洞悉每一个角落,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要尽收眼底,要像过筛子一样去过滤事物,从中找到自己的切入口。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树立企业形象需要从小事做起,需要从点滴做起,这才是事业成功的开始和曙光。善于考虑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会认真对待工作,而且会将小事做细,并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日本企业界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不放过任何细节。”20世纪世界上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罗德,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多么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他认为,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部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也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为什么美国绝大部分企业家会知道一些十分精确的数字:全国平均每人每天吃几个汉堡包、几个鸡蛋?因为他们时刻都在密切地关注着消费者的动向,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市场拓展的精髓所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今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成大事”或者“乱大谋”的决定性因素。

市场的苛求程度往往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汰渍洗衣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几年前,宝洁公司推出汰渍洗衣粉时,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以惊人的速度向上飙升,可是没多久,这种势头就逐渐放缓了。宝洁公司于是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在一次小组座谈会上,有消费者抱怨汰渍洗衣粉的用量大。当追问是什么原因时,这位消费者说:“你看广告中在倒洗衣粉时,倒了那么长时间,所以说它洗得干净,其实是因为它用得多。算计起来更划不来。”于是品牌经理赶紧把广告找来,掐算了一下展示产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时间,一共3秒钟,而其他洗衣粉广告中仅为1.5秒。也就是在广告上这么细微的一点儿疏忽,就对汰渍洗衣粉的销售和品牌形象造成了伤害。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平时我们经常忽视的一些细节,就极有可能让成功从我们的指缝中溜走,从我们的眼眸中飘逝。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大公司招聘程序员,一高才生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拿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面试通知,他知道,只要进入面试环节就基本等于被录用,这是公司的惯例。而在接下来的面试中,他也表现得非常出色,讲起对未来工作的计划更是有条不紊,头头是道,考官也十分满意,并当场表态三天后来公司报到。听到自己当场被录用,此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遂抓起手中的稿纸向空中一撒,并兴奋地喊道“录取了,我被录取了”,并快速冲向门外,他要把好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家人。可是,当他还没来得及向家人报喜时,他的电话响了起来,是主考官打来的:“三天后,你不用来报到了。”这个结局恐怕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其实,他败就败在未注意细节上,不该把稿纸随手一扔。在主考官眼中的这个随手一扔,恰恰反映了求职者最基本的素养的低下,这种不拘小节的人在工作中轻则损害单位的形象,重则可能会给单位带来重大损失。这样的“人才”谁愿意要呢?

相反,如果注重细节,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日本东京一家贸易公司的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为客人买车票。德国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在经她买的车票中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每次他去大阪时,座位总在右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坐在左窗口。德国经理就询问小姐其中的缘故。小姐微笑答道:“车去大阪时,富士山在您的右边,返回东京时,山又在您的左边。我想,外国人都喜欢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所以我替您买了不同位置的车票。”就是这桩不起眼的小事,使这位德国经理十分感动,于是他把与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400万马克提高到了1200万马克。他认为:“在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这家公司的职员都能够想得这么周到,那么,跟他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其实,细节不细,它折射出的恰恰是企业的整体形象。如果企业不注重细节,不仅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市场,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菜根谭》上有句话说得好:“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说的是做人的道理,其实处世也是如此,无论商场、战场、工作、生活,细节的东西都是不可忽视的,细节透露的信息或许存在着巨大的价值,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当然,我们在注重细节的同时也要注意整体把握,透彻分析。就像下棋一样,不能走一步算一步的,要对棋局有个整体的把握。具备睿智的眼光和超凡的远见的人,一定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