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这时的真假公主只剩一个“文成公主”了,对讨亲一事感到十分头痛,心里也不很愿意把最疼爱的亲生女,从礼义之邦送到蛮夷之域去。但冷静一想,觉得吐蕃王是不可以轻视的,不应允的话,很可能惹出麻烦。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一个连环计,以激将法激吐蕃王执行自己的外交政策。
在接见吐蕃特使的时候,一口拒绝,表示:“公主不是平货出卖,何况只剩下这一个,难道要白白送给人家不成?”这一拒绝,确实出乎特使的意料之外,乃没精打采地退去,心里非常难过。
后来听到一点风声,说唐太宗本来答应把公主嫁给吐蕃王,因吐谷浑国王从中作梗便告吹了。
这点“风声”,不用说,是唐太宗的嘴吹出来的,吹入特使耳朵之后,马上就起变化。他本是乘兴而来,却扫兴而返,碰了钉子回去可怎样交待呢,岂不显出自己的低能?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加油添醋地把这话回报吐蕃王说:“本来唐王已答应了,且非常喜欢和我国结亲联谊,却碰上了那个吐谷浑国王,他真是个大混蛋,向他的岳丈啰嗦一番,挑拨离间,这件喜事便吹了。原来那混蛋娶的不是唐王的亲生女,而妒忌主上娶个真公……”
吐蕃王不听犹可,顿时瞪眼吹须,大叫“可怒也,你小子居然敢把我的喜事吹了!”立即大动兵马,向吐谷浑进攻,一番闪电扫荡战,把吐谷浑国王赶到边境的荒山躲起来,一时杀得性起,乘战胜余威,像风卷残云一样,再西破白兰羌,东破党项国,南征北讨,一口气消灭了很多部落,势力范围直逼唐朝边界。
有了这种声威,吐蕃王再派特使到唐朝来,向唐太宗再提联姻之事。这时唐太宗已很清楚局势的发展,吐蕃王果然“不辱君命”,联合朕意,暗帮了一个大忙,削平其他小国,再联了亲,就是自己人,可以减少唐朝的外交负担和危害。因此一口便答应了,允许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
吐蕃王得报大喜,认为现在已是唐太宗的准娇婿,很快就做唐朝姑爷了,乃作喜事准备,大力铺张了一番。
唐太宗答应了吐蕃王这门亲事之后,问题又来了。来讨亲的还有天竺国等四个国家的特使,一个文成公主又怎能“一马驾五鞍”呢?不过对吐蕃国只是口头上的秘密应许,还没有公开宣布,尚有回旋余地。
他想了很久,便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订下几个难题作为求见的标准,让所有的求亲特使当面解答,看谁能把这三个难题解答得最满意,就把文成公主嫁给谁的国王。
这时,各国特使都自恃聪明,准备应付。吐蕃的特使不是别人,乃是以机智出名、外交手腕最圆滑的宰相禄东赞。他这一次毅然要亲身到唐朝来讨亲,乃抱志在必胜的信心。
唐太宗的第一个难题是:一块小方翠玉,中有曲折的小孔,要各特使把一条很细的丝线穿过去。
结果,那四位特使弄来弄去都没有办法弄得通,个个面红耳赤地抹着大汗。轮到禄东赞,他不慌不忙地找来了一只蚂蚁,把一根线系在蚂蚁身上,放进孔里,用气一吹,蚂蚁向前爬,丝线就随着蚂蚁一齐穿过去了。
第二个难题是:拿一百根粗短大小相同的圆木,捆在一起,要各人指出哪一头是根本,哪一头是末梢。
那班特使眼见这些木头大小完全一样,总没办法指出哪儿是头,哪儿是尾。最后又是禄东赞的主意好,他把木头一起浸入水里,即指出浸在水里的是头,浮在水面的是末梢。说出的理由是:树头的纹理组织密,树梢的组织疏,浸在水里就密者沉,疏者浮,这样就可分辨其头尾。
轮到第三个难题了,唐太宗突然宣布停止,叫各人回家准备。
一天、两天过去了,特使们不敢外出,天天闷在家里等候,正不知唐太宗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第三天半夜里,忽然通知说唐太宗在便殿召见。于是一个个分别被带进宫去。但路线却有异于平时,走的尽是弯弯曲曲的小道。
参见过后,唐太宗只随便问候几句,便说:“没事了,大家从原路回去吧!”特使们个个满头大
汗,无可奈何地转道回府。可是难题到了,总找不到回头路,左旋右转的不是岔口就是绝壁,只是禄东赞一人,很顺利地跑回家去了,其余人等仍在殿上团团转。什么原因呢?因禄东赞为人十分机警,在进殿时每经过一个小角落,就用白粉在墙上暗里画了一个记号。
这是第三个难题,又被吐蕃特使解答了,唐太宗也认为禄东赞聪慧过人,于是公开宣布,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中原文化能传播于西藏,就从这时开始。
开门揖盗
汉元帅韩信自在荥阳及文武山两次会战中,均以“开门揖盗”之计击败项羽之后,便乘胜追击,百万雄师兵临彭城,要对项羽来一场歼灭战。
此次也采用“开门揖盗”计,选择好一个可以屯军百万的垓下为战场,先把军队埋伏在附近的岭前岗后,筑好揖盗工事,然后再派谋士李左车去项羽军营诈降,虚报军情,怂恿项羽出兵会战。
李左车原是赵国的文武君,素有名望,在韩信以背水阵破赵后,转投入韩信帐下为谋士。
他到了彭城,通过项伯的关系。谒见了项羽,凭他过去的声望及其三寸不烂之舌,很得项羽好感,留在左右也做个谋士。
当韩信的战争准备工作布置好了之后,便向项羽下战书,项羽是一个傲慢性急的人,最不会沉住气,便要出师应战。但他的部将季布和周兰却异口同谏,说韩信诡计多端,很可能会中奸计。现只可深沟高垒,坚守彭城,因韩信兵多粮少,利在速战,若相持日久,给养发生困难的时候,便会自动退兵。说得项羽沉吟不语。回宫见了妻子虞姬时,虞姬也劝他以逸待劳,勿轻举妄动。
次日,复召群臣计议,季布等部将如昨日一样的劝谏,李左车却说:“陛下如不亲自迎战,韩信定会知我心怯,决进彭城。倘彭城不能守,陛下将跑到什么地方去?如今之计,只有和他一战,如胜利了,韩信必走,如不胜,退守彭城亦未晚,何况韩军远来久疲,乘其疲而攻之,必操胜算。陛下舍此必胜机会,而听从群臣株守之下策,其误事孰甚?”
项羽听此言有理,点头同意,乃传令起兵,向沛郡进发。
军行十里,项王稍事休息,只见季布、周兰等文武大小重臣,俱跪下劝谏,请少待数日,再差人打听韩信消息,看缓急如何,然后进不迟。跟着,妻子虞姬亦托人带信来,劝项羽暂且回师。
项羽颇踌躇,正在进退两难时,李左车忽趋前启奏说:“适有臣家人路经沛郡,亲眼看见刘邦带了一支兵回成皋去了,韩信亦有回兵意思。这显然是兵员太多,粮食短少,已维持不住,恐大兵一临,难以对抗,兵法所谓兵多将累,他正犯此大忌。陛下若乘他三军无粮时冲击,则不战自乱了。”
项羽听了,又见前部人马已行五十里之外,难以挽回,乃决意前进,无复留恋。
到了沛郡,离城五十里安营派人打听敌军消息,回报刘邦根本没有回兵,韩信正加紧操练兵士。项羽听了,急召李左车,却无人应,左右来报,说李左车乃韩信派来的奸细,来探听虚实的,不禁咬牙切齿。但已到了两军对垒,势成骑虎了,只可准备应战。
此时项军扎营的沛郡东北,离垓下尚有几十里之远,韩信要引他入阵地,便设下一个连环揖盗计,请汉王刘邦打头阵,许败不许胜,务要引项羽深入重地。
刘邦和项羽,本是结义兄弟,不久前且曾立下文约,指鸿沟讲和,订下各分疆界,无相争夺的誓言。但由于刘邦为人反复,张良诡诈,不守诺言,再动干戈,此间阵前相对,分外眼红。答话未完,项羽一枪向刘邦刺去,大骂刘邦为反复小人!刘邦退后即掩出两名大将挡住,一场大战于是开始。项羽力大善战,汉将且战且退,半途又有两将接战,这样的连环交接,已把项羽引进了谷口。季布急止住项羽说:“穷寇勿追,提防中了诱兵计。”项羽马上勒缰,正在准备回军,前面又窜出了李左车,对项羽大声说:“前天得大王关照感激万分。今大王已深入重地,眼看就擒,如若投降,我负责引见汉王,免遭诛戮。”项羽大怒,骂曰:“前日误中匹夫奸计,正要把你碎尸万段,今仍巧语花言来戏弄我!”即又骑马追赶上李左车,李左车只是跑,追得快就跑得怏,追得慢也跑得慢,把项羽引进包围圈了。韩信已把项羽团团包围起来,项羽才惊慌,后悔莫及,还指望后面的援军来解围。但援军已被韩信在外围杀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了。
项羽被围在垓山之下,身边只有自己的嫡系军八千子弟,无粮可食,饥饿难当,也只可冒险突围。此地形势,是三面丛山,一面平原池沼,项羽便择平原方向突围,无奈韩军势大,沿途厮杀,冲到乌江边时只剩下二十八人了。一条河流汹涌的乌江正横在眼前,正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在彷徨无计之际,忽然岸边摇来了一只小船,项羽叫船夫把自己渡过江去,船夫说船太小,只能载客一人,其余人马也爱莫能助。项羽登时觉醒:我江东八千子弟,跟我去打江山,今日只落得我一个人回去,又哪有颜面见江东父老?何况这个船夫,必定是韩信安排在这里的,划到了江里把船掀翻,要在水上抓我。想到这里,便长叹一声:“天亡我也,非战之罪!”说完就顺手一剑自刎,一代英雄便身首异处,长眠于地下了。
希特勒野心称雄欧洲
第二次大战前,英、法两国为欧洲最强国家,法国在非洲拥有许多殖民地,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欧洲地上的非洲帝国,其野心是希望独霸欧、非两洲。英国殖民地散布全球,其政治目的却是永远保持均势。但在德国希特勒眼里,已看出英、法两国目标绝不一致,认为要翻身,必先拆散英、法联盟。要削弱法国,非拉拢英国不可。因此在他得到权势后,便一面高唱和平,却秘密重整军备。此时英国有意讨好德国,建议“平等军备”,法国却强烈反对。到塞尔区人民投票重返德国之后,希特勒乘机宣布不向法国作领土要求,即暗示不索回阿尔巴期和劳林两割地,引诱法国同意“平等军备”。此时英、法两国已开始貌合神离,希特勒再借口法国与苏联结盟,突然进军占领非军事地区莱茵河,使法国外交陷于彷徨境地,在得不到英国的军事支持下,只可诉请大而无当的“国联”不了了之。英、法矛盾日益加深,希特勒再支持西班牙佛朗哥发动军变,怂恿意大利墨索里尼进占非洲的阿比西尼亚,而他却又乘意军南进之机,把奥地利从意国手里夺过来,几年之间,从一个孤立国家进而成为轴心盟主,公然向全世界挑战。这样的制造矛盾、利用矛盾的希特勒手法,确是近代历史上最巧妙而又最成功的连环计。
坐取渔利
某科研所要建一座办公楼,他们很希望能把工程承包给具有国家二级企业称号的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因为这个工程公司的技术力量很雄厚,又有丰富的建筑经验,同时设备先进,管理严格。但是同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领导直接谈判了几次,工程造价总是降不下来,科研所的领导伤透了脑筋,仍然一筹莫展。怎样才能促使建筑公司主动降低承包价格呢?人们往往急中生智,情急中他们想出了一个工程公司自己主动降价的办法。
一天,他们找到一个要价很低的乡镇企业办的工程队,并将其请到科研所来进行谈判,同时又邀请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领导也来谈判,并有意让两个工程承包单位的领导坐在同一个谈判桌上来。当第二工程公司的领导得知乡镇企业的工程队要价很低,并且已快要成交时,非常着急,担心将要到手的生意被人抢走,就当场同乡镇企业工程队展开了价格战,气氛十分激烈。第二工程公司的要价被逼得一让再让,当其让到科研所的领导们认为比较满意的时候,便突然宣布工程承包给第二工程公司,这样使科研所的办公楼工程节省很大一笔开支。
在这个案例中,科研所的领导所使用的就是连环计。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把工程承包给乡镇企业工程队的意思,之所以把他拉进谈判中来,主要是让他挑起竞争,在竞争中使他们自相牵制,而科研所就可以从中得到降价的好处。
有竞争,才有平衡
一个规模不太大的研究所,最近调进了一位硕士研究生,这位研究生头脑清楚,思维敏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但由于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刚一来到研究所内就到处指手划脚,认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特别是对所里的领导更是不放在眼里,认为领导年纪大,水平低,业务能力差,大有取而代之的气势。领导觉得这个同志虽然有一定的缺点,但业务素质很好,应进行积极地引导。一天,领导在大会上讲:“我们欢迎并重用有能力的同志,但要拿出真本领让人看看,不服气的可以比试比试嘛。”这位研究生听了便下决心做出点成绩来,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其余的研究人员也不甘示弱,这样他们便暗中叫上了劲。领导又不断地创造大家互相竞争的条件或环境,使这种气氛越来越浓。这时,这位研究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引到了业务方面,同时竞争的各方都把领导当做裁判员,进而产生了对领导的依赖感。这样领导便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这位领导所使用的就是连环计,他所采用的是分而治之的手段。因为他所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同志,所以其目的不是“使其自累”。而是使其自激自励,在同志之间互相竞争中转移对自己的不满,增强自己的作用,这是连环计的活用。
相互告密,相互牵制
武则天为了在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前彻底消灭异己力量,除掉潜在威胁,便诏令天下:无论什么人,都可以直接到京城面见皇帝,告发大逆不道的贪官污吏。凡告发属实,则授给官职,即使告发不实,也不予追究。诏令一下,告密者蜂拥而至,其中有效忠皇帝的,有为了求得一官半职的,有为了借机报仇的……一时积案如山。武则天便选拔一些狡诈残忍之人来处理这些案件,这些视人命如草芥的家伙,凭着武则天的权势,把天下搞得血雨腥风,人人自危,武则天也借机扫荡了异己力量,十分顺利地当上了女皇。由于告密不实和酷吏肆虐,使得天下很不安宁。为了安抚民心,稳定政局,武则天又下令限制告密,并利用酷吏之间互相罗列罪名的办法,把他们一个一个地处理掉了。
武则天借酷吏之手,扫荡异己,接着又借用酷吏之头来缓和危机。这里连用两计,是两计扣用,这是连环计中的“机巧贵连”,同时武则天利用互相告密的办法来达到互相牵制、互相削弱的目的,又属“使敌自累”的计谋。另外,无论是借用酷吏之手,还是借用酷吏之头,又都属“借刀杀人”之计,所以,这一案例属连环计中两计扣用中套用“借刀杀人”之计。
【后记】
所谓连环计,也就是说让敌方自我牵制,失去行动自由,造成自累状态,而我方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动向,获取胜利。
这些因素中,“累敌”是重要环节,“累敌”之后,以求“攻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