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谋略宝库1
2915400000020

第20章 乱世出英雄(7)

汉朝的开国功臣萧何是刘邦当泗水亭长时的相识,当时,亭长职务是负责处理乡里较小的诉讼案件,遇有大事,便向县里详细汇报,因此与县中官吏十分熟悉。萧何是沛县功曹,与刘邦同乡,又十分熟悉法律,刘邦对他就格外尊重和信服,因此,刘邦每有什么处理不当的事,萧何就从旁指点,也代为掩饰通融,两人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刘邦斩蛇起义以后,萧何一直跟随他,刘邦差不多对他言听计从,楚、汉相争乃至汉朝开国的大政方针,几乎都出于萧何之手,萧何可谓劳苦功高。当然,刘邦对萧何也不是毫无防备之心,但他能较好地处理,没有造成权大压主的态势。

楚、汉战争之始,汉王刘邦令丞相萧何留守关申,辅佐太子刘盈,治理郡县,征集军饷,自统大军东讨项羽。

公元前204年(汉高帝三年),楚、汉两军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一线对峙,战斗异常惨烈。但刘邦却接连派出数批使臣返回关中,专门慰问萧何。对此,萧何未加注意,而门客鲍生却找到萧何说:“现今,汉王领兵在外,风餐露宿,倍尝辛苦,反而几次派人前来慰问丞相,这是对丞相产生了疑心。为避免生出祸端,丞相不如在亲族中挑选出年青力壮的,让其押运粮食草,前往荥阳从军,这样一来,汉王就不会有疑心了。”

萧何听后,才猛然醒悟,于是按计而行,派了许多兄弟子侄,押着粮草,前往荥阳。刘邦听丞相运来了军饷,并派不少亲族子弟前来从军,心中大悦,传令亲自接见。当问到萧丞相近况时,萧家子弟齐道:“丞相托大王洪福,一切安好,但常念大王栉风沐雨,驰骋沙场,恨不得亲来相随,分担劳苦。现特遣臣等前来从军,愿大王录用。”刘邦非常高兴地说道:“丞相为国忘家,真是忠诚可嘉!”当即,召入部吏,令他将萧家子弟,量才录用。对萧何的疑虑,也因此而解。

为什么有这“三忌”呢?道理很简单,你犯了这“三大忌”,皇帝总不会把他家让给你,所以你就危险了。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家们在看清了这一点之后,就不那么勇往直前了,而是要先给自己留条后路。只是留后路的方式多种多样,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是激流勇退、功成身退,或是激流勇进以进为退,不一而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中国历史上,那些后路留得越好、越巧妙的政治家,往往官做得越大、越稳。这看似滑稽,其实大有深意。

桃李不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诗,其中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赞扬和期待之情。

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李广的不幸遭遇呢?李广是抗击匈奴的“飞将军”,但直至白首未得封侯,最后自杀而死,真如有人所说的是“李广与功勋无缘”吗?实在不是他的命运不好,而是因为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使然。不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为李广立传,这是千百个万户侯也无法比拟的。李广不言,后人怀之,又哪里是当时的那些权贵所能预料的呢?

司马迁为李广作传,融进了自己的酸甜苦辣和身世之慨,的确是一篇“无韵之《离骚》”。且看《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

李广将军是陇西成纪人。他的祖先李信,就是在秦朝时做将军、曾经抓获太子丹(燕国的君主)的那个人。李广的祖籍在槐里,后来迁移到了成纪。李广家世世代代传授学习射箭的技艺,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非常善于骑马射箭,杀敌时斩首和虏获很多,便做了汉朝的侍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做了汉朝的侍郎。二人都做了武骑常侍,按官职享俸禄八百石。

李广曾随从汉文帝出行,有过冲锋陷阵、攻敌以及与猛兽格斗的事迹。

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适当的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争夺天下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难道还在话下么?”

到汉景帝刚即位时,李广做陇西都尉,后又调做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做骁骑都尉,跟从太尉周亚夫进击吴楚军,李广夺取了敌军的军旗,立功扬名于昌邑城下。但因为梁王授给李广将军印,回到朝廷后,没有获得奖赏。后又调为上谷太守。

李广每天跟敌人交锋打仗,典属国公孙昆邪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可是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屡次与匈奴正面作战,时间长了,恐怕会失掉他。”于是皇上就调他为上郡太守。李广曾做过陇西、北地、雁门各郡的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闻名。

匈奴大规模侵入上郡,天子派一名受宠幸的宦官跟随李广到军中练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率领几十个骑兵放马奔驰,碰上了三个匈奴人,跟他们打了起来。三个匈奴人转身放箭,伤了这个宦官,把跟随他的骑兵也射杀得快完了。这个宦官跑到李广那里把事情告诉了他,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能手。”于是立即亲自率领百名骑兵前往追歼那三个人。三个人失掉了马步行,已走出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分开左、右两冀包抄,而李广自己射那三个人,杀死了其中的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中善于射雕的人。

李广把他捆好上马,忽然看见远处有数千名匈奴的骑兵。他们看见李广,认为是诱骗他们的骑兵,都很吃惊,急忙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名骑兵都非常害怕,想驰马逃跑。李广说:“我们离部队好几十里,现在就这样凭一百名骑兵往回逃,匈奴如果追射我们,就全完了。假如现在我们停下不动,匈奴必然以为我们是大部队派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袭击我们。”

于是李广命令众骑兵说,“前进!”众兵前进,在不到匈奴阵地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李广下令说:“全部下马,解下马鞍!”他的骑兵说:“匈奴人多而且很近,一旦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呢?”李广说:“这些匈奴人认为我们会逃跑,现在全部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用来坚定他们认为我们是诱骑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匈奴骑兵就没敢出击。

有一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跨上马跟十几个骑兵奔向前去,射杀了匈奴的白马将,而后回到他的骑兵中,解下马鞍,命令士兵全都放开战马,卧在地上。这时,正赶上黄昏,匈奴始终对他们感到奇怪不解,不敢出击。半夜的时候,匈奴也以为汉朝有伏兵在旁边,打算夜里攻取他们,因此都带兵离去了。天快亮了,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之中。大军因为不知李广他们的去向,所以没有跟从。

过了很久,汉景帝死了,武帝登位,皇帝左右的亲信认为李广是名将,应该重用,因此李广从上郡太守的职位调到朝廷做了未央宫卫尉,程不识也被任命为长乐官卫尉。程不识过去与李广同以边防太守的职衔率领军队驻守边防。到了进击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部队编制和行列阵势,到有好水草的地方就驻扎,部队驻扎后,人人自便,不用敲击刁斗巡查的方法来自卫。军中办公机构书写公文、登记册子等事很简化,虽然他也使哨兵在较远的地方警戒,但从没有遇到过祸患。程不识严格地管理部队的行军、驻营、列阵,敲击刁斗巡查,军中办公的官员治理文书一直到天亮,将士不能休息,然而也未曾遇到祸患。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单省事。但是如果敌人仓猝之间来侵犯,却是无法阻挡的。可是他的战士也安逸快乐,都乐意为他效命。我治军虽然制度烦琐多事,但是敌人也不能侵犯我。”

在那时,汉朝边境上李广和程不识都是名将,然而匈奴惧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多愿意跟随李广,以跟从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汉景帝的时候因多次直言规谏,做了太中大夫,为人正直,谨于法度。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埋伏在马邑旁边的谷中,李广被任命为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的统领。其时,单于发觉了汉朝的谋略,率军离去,汉朝的军队全都没有立功。

从那以后四年,李广从卫尉调为将军,由雁门出发攻打匈奴。匈奴的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活捉了李广。单于听说李广一向贤能,下命令说:“抓到李广必须活着送来。”匈奴的骑兵抓了李广,李广当时受伤很重,他们把李广放在两马中间,结了个网兜,让李广躺卧在里面。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斜眼看见旁边有一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起窜上那少年的马,推落了少年,取过他的弓,鞭马向南飞奔。跑了几十里,集合了其他散余的军队,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内。匈奴又派数百骑追捕李广,李广边逃边取出那少年的弓,射杀追兵,因此才得以逃脱。于是逃到汉朝,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处理,法官判处李广的军队损失众多,自己又被敌人活捉,论罪为斩头,李广出钱赎罪,免于死刑,降为平民。

李广在家里闲居了几年,隐居山野,常在蓝田南山中打猎。曾经夜里带着几个随骑出门,跟人在田野间一同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守亭的尉官喝醉了酒,大声喝斥,阻止李广。李广的随骑说:“这是从前的李将军!”亭尉说:“现在的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是从前的呢!”

就把李广扣留,宿在驿亭下。没过多久,匈奴侵入汉朝边境,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此后韩将军调到右北平,死在了那里,于是天子就召来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马上请霸陵亭尉跟他一同前往,到了军中就把亭尉杀了。

李广为人正直廉洁,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吃饭喝水都跟士兵在一起。李广一生中,做俸禄二千石的官有四年,但他家里却从来没有多余的财产,一直到死也不谈置办家产的事。

李广身材高大,有象猿一样灵活而长的臂膀,善于射箭是他的天赋。

即使是他的子孙或别的什么人向他学习射箭,也赶不上李广。李广口吃,说话少,跟人在一起闲呆着的时候,就在地上画出布阵的行列,从高处向宽窄的行列放箭,用射箭来赌酒。他把射箭当做游戏,一直到死。

李广率领军队如果到了缺粮断水的地方,发现了水,士兵不全都喝过,李广不接近水;士兵不全都吃过,李广一口不尝。他对士卒宽大、不严酷,士兵因而乐意被李广所用。李广射箭,见到敌情紧急,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放箭,放箭就让敌人随着弦声而倒下。因此,李广率兵多次受到敌人的围困和逼迫,他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扑伤。

过了不久,石建死了。于是皇帝下诏书令李广代替石建做郎中令。

元朔六年,李广又做了后将军,跟从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发攻击匈奴。

众将领大多因斩了敌人的首级,俘获敌人的人数达到了朝廷行赏的标准,凭着功劳得以封侯,然而李广的军队没有立功。此后三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跟他一同出发,分道进军。前进了大约有几百里路,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军中的士兵都很恐慌,李广于是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前往冲击敌人。李敢只带了几十个骑兵,一直穿过匈奴的阵地,从左右两侧冲了回来,告诉李广说:“匈奴容易对付!”军士们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的阵势,所有的人都面朝外。匈奴也不敢攻击,箭就象下雨般地射来。汉军的战士死亡大半,箭也将要射完了。李广于是命令士兵拉满弓但不要射,而李广亲自用大黄强弓射杀了匈奴的副将。一连射死好几人,匈奴就越来越懈怠了。这时,正赶上日落,双方的官吏、士卒都面无人色,李广却神色不变,跟平时一样,更用心地整顿军队。李广军中的人,从这以后更佩服他的英勇。

第二天,他们又奋力作战,这时博望侯的军队到了,匈奴的军队这才解围离去。汉军因为太疲乏,没有追击。这时,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罢兵返回。按汉朝的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在约定会合的日期之后才到达,应判死刑,他出钱赎罪,被降为平民;李广军队所立的军功与应得的惩罚相抵,所以没有受赏。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跟李广都在汉文帝时做官。汉景帝时,李蔡积累功劳做到二千石的官。汉武帝时又做了代国的国相。在元朔五年作为轻车将军,跟从大将军出击右贤王,有功,按国家行赏的标准,封为了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替公孙弘为丞相。李蔡的为人是下等里的中等,名声在李广之下太远了。而李广却得不到封邑,官位也只不过在九卿之列。

李广曾跟望云气以测凶吉的先生王朔私下交谈,李广说:“自从汉朝抗击匈奴以来,我李广没有一次不在其中,然而许多校尉以下的官员,才能赶不上中等人,可是因抗击匈奴立功而得到封侯的有几十人,而我李广不在人后,竟然没有因为积累下一点功劳而得到封邑,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我的相貌不应当封侯吗?还是本来命定的呢?”王朔说:“将军你自己想想,难道曾有什么遗憾的事吗?”李广回答:“我过去做陇西太守的时候,羌族人曾起兵反汉,我使他们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假装同意他们投降,而在同一天把他们都杀了,到今天为止,最大的遗憾只此一件事了。”王朔说:“没有比杀戮已经投降的人更大的灾祸了,这就是将军您为什么得不到封侯的原因啊!”

卫青像此后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规模地进军攻打匈奴。

李广屡次亲自请求随行参战。汉武帝以李广年事已高,没有答应。过了好久,才答应了这事,任命他为前锋。这一年正是元狩四年,李广跟随着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了关塞后,卫青捕到了一个俘虏,得知了匈奴首领单于的位置,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单于,却命令李广的军队合并到右将军的部队中去,从东边出击。东路稍微绕远,而卫青他们大部队的道路上,水草很少,势必不能屯兵宿营。李广请求说:“我本来是前将军,如今,大将军下令调我从东路出兵。且我从年轻束发时起就一直与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了一个与单于对战的机会,我愿意担当先锋,先与单于拼一死战。”

而大将卫青暗中受了皇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纪巳老,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战,怕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这时公孙敖刚刚失掉封侯,担任中将军跟从大将军出击匈奴,大将军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作战,以便建立功劳,恢复封爵,所以调开了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也知道这些内情,因此,坚决地向大将军拒绝这个命令。大将军不听,命令长史写了一道命令,直接送到李广的军部,并说,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去,照命令上所说的办。李广没向大将军卫青辞行就起程了,心里特别生气地来到军部,率领军队与右将军赵食其会师从东道出发。

军队没有向导,有时迷失了道路,在与大将军约会的日期之后到达。

大将军与匈奴交战,单于逃跑了,未能捉获他,只得回军。向南前进,横穿沙漠,遇到了前将军。李广见了大将军,就回到自己的军中。大将军派长史拿着酒饭馈赠李广,借机询问李广、赵食其迷失道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