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决定成败
2920600000016

第16章 耿直型性格的成与败(3)

在古代,天威是不可犯,但是魏征却偏要犯,这是由其耿介刚直的个性所决定。如果说关系到天下长治久安的大计可谏,那皇帝个人的起居生活应该属于私事了,但在魏征眼里,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社稷的安危,所以他的谏言涉及了许多的方面。

在使用人才上,魏征主张在不同的时期要对德才有所取舍。他对唐太宗说:“在天下未定之时,用人的标准是重视才能,不可过多地考虑他的品德操行;天下平定以后,则非德才兼备不可用。”在魏征的影响下,唐太宗“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有一次,他还主动地对魏征说:“选择任用官吏,是不能轻率马虎的。用一个君子,那么君子就会纷纷而来;用一个小人,那么小人也就会钻营投奔而来。”

尤其在个人享乐上,魏征紧紧跟踪唐太宗,经常犯颜直谏,不让他大兴土木。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打猎,车马都备好了,最后还是没敢去。魏征问他为什么没有去。唐太宗说:“我是想去,但又怕你责备我,就不去了。”看来这君臣关系有点倒个了。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决定修建洛阳宫,中牟县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劝阻,言辞激烈。唐太宗发怒,要治皇甫德参的罪,魏征连忙拿汉朝的贾谊为皇甫德参辩护,证明自古上书言辞不激烈就不能打动君主的心,唐太宗这才作罢。后来,河南、陕西一带大雨,泛滥成灾,偏在这时,唐太宗又要修建洛阳的正山宫,魏征听说了,赶忙上奏说:“隋朝所以很快灭亡,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隋炀帝大修亭台楼榭,百姓不堪劳役,才起义反对他。如今,现有的宫殿楼台已经足够居住的了,如果想到隋朝的灭亡,甚至还应该拆掉宫殿,如果舍不得拆掉,起码不该再修大的宫殿。如果不想到天下的艰难,不断地扩大宫殿建筑,追求华丽和享乐,增加百姓的劳役,那就会像隋朝一样自取灭亡。”唐太宗接受了魏征的建议,停修宫殿,把材料运到了水灾区。帮灾民建造了房屋。

对于唐太宗个人的品德修养,魏征也很关心。有一次,魏征直言不讳地对唐太宗说:“居人上者,其身正,有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魏征还引用荀子的话对唐太宗说:“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对唐太宗震动很大,他牢记在心,并用这句话告诫太子,让他永志不忘。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怎样才能做一个“明君”,而不要成为一个“昏君”,魏征就给他讲了隋朝虞世基的故事。隋朝的虞世基专门投隋炀帝之所好,专说顺话,不讲逆耳之言;专报喜,不报忧,结果隋朝灭亡。由此,魏征得出了一个著名的结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最著名的是魏征关于忠臣和良臣的辩论。有一次,唐太宗听信了其他人的谗言,批评魏征包庇自己的亲戚,经魏征辩论,唐太宗知道自己错了。魏征趁机说道:“我希望陛下让我做一个良臣,不要让我做一个忠臣。”

唐太宗听后很吃惊,就问:“难道良臣和忠臣有什么区别么?”魏征说:“区别很大。良臣身享美名,君主也得到好声誉。子孙相传,流传千古;忠臣得罪被杀,君主得到的是一个昏庸的恶名,国破家亡,忠臣得到的只是一个空名。”唐大宗听了以后,十分感动,他连声称赞魏征的话很对,并送给了他好绢五百匹。

当然,唐太宗是人不是神,对魏征的劝谏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愉快地接受的,有时是既恨又怕,甚至还想干脆杀掉他!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好的鹞鹰,自己非常喜欢,就把他驾在手臂上玩,远远地看到魏征来了,十分紧张,赶紧把鹞鹰捂在怀里,怕魏征看到或是听到。其实呢,魏征早就看到了,他为了不让唐太宗贪恋声色犬马,就故意没完没了地禀奏公事。估摸着鹞鹰差不多憋死了,他才离开。等魏征走了,唐太宗赶忙从怀中取出鹞鹰,拿起一看,早已闷死了,这使他觉得十分窝火又说不出来。

魏征年老病重,太宗遣医送药,使者相望于道路,来往不绝,并和太子一起去他家探望,把衡山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魏叔玉。魏征去世后,太宗命朝中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悼文刻于石上。太宗对他思念不已,他跟左右的大臣说了如下的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腾云镜矣!”这恐怕是历代大臣中所享受的最大的衰荣了!人言“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以这种观点来看。魏征自然不是“忠臣”,然而,他却是千古良臣!因为在他心目中有一个准则那就是上安君国,下报黎民,正直耿介的个性让他“大忠”而不是“小怨”。孟子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就是说忠国不是忠君,忠民不是忠人。魏征之忠,实是性格所致!若他没有耿直忠贞的性格,又谈何忠君忠国之道呢?

耿介刚直何香凝

何香凝虽为女性,但她的性格耿介刚直,容不得半点邪恶及奸猾狡诈。她把这种性格融入了一个时代,也铸就了一段历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廖仲恺对国共第一次合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妻何香凝也是中国现在史上一位耀眼的女性。

在当时国民党的阵营中,何香凝是与宋庆龄齐名的伟大女性,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妇女解放奋斗了一生。

“一树梅花伴水仙,北风强烈态依然。冰霜雪压心尤壮。战胜寒冬骨更坚。”道出何香凝的心曲,也是何香凝耿直性格的写照。何香凝以梅花自喻,表现了一个伟大女性坚强不屈、正直高节的品性。

何香凝虽然身在国民党阵营当中,但有着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她的性格特点就在正直上。也正是这种正直的性格把她推到与蒋介石格格不入的两条路上。她的这种正直与爱国紧密而不可分。对背叛孙中山遗志的蒋介石始终严若冰霜,敢于斗争。1926年,蒋介石制造反共的“中山舰事件”时,何香凝就曾当面斥蒋:“孙先生和仲恺的尸骨未寒,北伐也正在开始,大敌当前,你们便在革命队伍里闹分裂,何以对孙先生?何以对仲恺?”

试问在国民党阵营中有几个敢与蒋介石这样说话的,岂不是拿着脑袋送上门?而何香凝敢说也敢骂,她无所畏惧,这就是她的耿直性格,她的这种性格就连蒋介石也惧怕三分。

1927年11月。蒋介石和宋美龄准备在上海结婚。蒋介石考虑到何香凝在国民党阵营中资格老,有名望,想请她作证婚人,何香凝借此力劝蒋介石停止屠杀革命人民,放弃反共政策。蒋介石托辞辩解,何香凝见话不投机,一怒之下拂袖而去,拒绝为蒋介石证婚。把蒋介石弄得好不难堪。对国民党阵营的有些人来说这恐怕巴结还来不及呢,何况蒋介石主动邀请,而何香凝却不以为然,不买蒋介石的老账,作为一个女性,这是何等的珍贵。何香凝的耿直,由此可见一斑了。

何香凝耿介刚直,刚直得像一把利刃无所畏惧,她的这种勇气锐不可当,严词质问蒋介石,拒绝为蒋证婚也就罢了,她还敢于公开羞辱蒋介石,在国民党的阵营里,这更是前无先例,后无仿者。

“九·一八事变”后,蒋拒绝抗日,仍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策略,对侵略者不惜忍辱退让,对共产党却势在必剿。何香凝对蒋介石的所为愤怒至极,她把自己的一条裙子寄给蒋介石,并附上了一首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嗟呼!何香凝耿直的毫无遮拦,一吐胸中三十年之怒气,恐怕蒋介石见了这条女人裙子和这首诗并没有当年司马懿收到诸葛亮给他那套女人衣服时的心态那么坦然。她的这一做法弄得蒋哭不得怒不得。这就是何香凝的耿直,诸葛亮是个完全符合儒家规范的圣人,他对刘备忠心耿耿,而何香凝所忠于的是二个中国是天地间的道义。这样她势必要站在正义的一面,这无疑是一种正直的性格。

何香凝耿直正气洋溢,见不得邪恶,容不得奸狡,这使她锋芒外露,她对蒋介石如此,对国民党阵营中高层人物的太太、小姐们也毫不留情。

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先生北上。因而讨伐孙中山,囚禁了廖仲恺先生,在营救廖仲恺先生的紧要关头,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胡说何香凝盼望孙中山先生的北伐计划失败,廖仲恺就可以自由了。何香凝气得当场打了陈璧君一个耳光,怒斥道:“我再怎么自私,决不至于要牺牲中山先生来搭救仲恺。”

在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何香凝不仅将自己多年积存的书画悉数变价出售,并以售得之款为反日救伤工作费用,还动员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太太小姐们为抗战捐款。在一次募捐活动中,第一个认捐的是宋子文的太太,她在认捐簿上刚写完,何香凝看她纯属敷衍了事,捐的款数少得可怜,就上去指着她说:“抗日救亡,有钱出钱,你带了个什么头?你最有钱,却捐了这个数目,还会有什么人敢超过你呢?”当场窘得宋子文太太下不来台。这就是何香凝,不管对方是谁,没有情面,只有正义真理。

何香凝性格耿直,这种耿直虽然和国民党反动派格格不入,却使她能够毫无顾忌地挥洒个性、率性而行、勇敢无畏,使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何香凝是绘画高手,她一生爱画松、竹、梅。松之高洁,梅之傲然,竹之亮节,无不跃然纸上。这实则是她性格和品性的流露。她也爱描绘雄狮猛虎,其寓意为“睡狮猛醒,虎威重振”,既是解放祖国和人民的渴望,也是她自己战斗精神和威武气概的真实写照。

何香凝的耿直和母爱融为一体。她对子女的教育又和国家、民族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她为女儿起名梦醒,意味中华民族从千年沉睡中觉醒,她为儿子起名承志,意味继承革命之志。她的子女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秘密斗争。她的儿子廖承志因为从事革命活动多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她凭着国民党元老的威望想方设法加以营救。虽然国民党当局一再要她对子女“严加管教”。“不许参加政治活动”,但何香凝仍旧我行我素,也支持儿女们的行动。这无一不是耿介正直、勇敢无畏性格的外在流露。

在何香凝的性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有一股以天下为己任的大丈夫气概,当时多难的中国就需要这样的女性,以女装换征衣。与男儿一道共赴国难。这难道不是何香凝杰出的原因吗?问问天下,又有几位女性能如何香凝那样正直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