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决定成败
2920600000044

第44章 谨慎型性格的成与败(2)

太子贤心中暗暗吃惊。对于婉儿的家世,他早就了然于心。而《广陵怨》中的不平之意,他也听得清清楚楚他由《广陵怨》想到了《广陵散》,想到被司马昭所处死的嵇康,上官婉儿不正是以此事而喻家世吗?如此小小年纪就敢如此行事,真是胆大包天!不过,李贤并没有发作,他猜到婉儿的矛头是指向母亲的,这倒使他产生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对于母亲的专横。他心中早就有所不满,哥哥的死亡之谜,更使他心中疑团不散。由此,他对上官婉儿竟颇有几分同情之心。

躲过这一劫的上官婉儿更成熟更老练了。诗作也大有长进,一次梦境带给她的启迪,使她写了一首决定她成功人生的诗。

又是一个秋夜,上官婉儿坐在案前,恍惚中,她好像来到了荒野,她骑着马走到一片水域前听到屈原的歌声,她当时一惊。醒来了。

婉儿为什么梦到屈原?也许在她的意识深处潜藏着对谗害屈原的坏女人——郑袖的憎恨,那武则天不就是当代的郑袖吗?也许在她的意识深处正把祖父上官仪与屈原相比,他们不都是诗人吗?无论如何,该把这梦境写下来,但又不能写得过于直率(那是要招至杀身之祸的),婉儿思忖了许久,最后以极为含蓄的笔调写下了《彩书怨》一诗。诗云: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帐久离居。

不知怎么,《彩书怨》竟传到了太子贤手中,他读后心有所动,便将上官婉儿唤去问道:“上官婉儿,我问你,你这《彩书怨》是写给谁的?”婉儿心头一惊,忙说:“是奴婢写给自己的。”太子贤追问:“你的心有了寄托吗?”上官婉儿此时定过神来,回答说:“奴婢是假托着湘夫人思念大舜皇帝呀。”太子贤笑了笑,说:“这当然不错:‘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这看来是指大舜。大舜南巡不返,死在苍梧之野。不过,诗中用字太尖刻了,非湘夫人的口气,你该是另有寄托吧?”

正在此时,武则天驾到,太子贤准备迎驾,只得让婉儿暂且回避。

武则天到了太子的书房,随手翻阅案头的《孝经》,竟从中翻出上官婉儿的《彩书怨》,读罢大怒:“这是谁人之作?”太子非常惶恐的回答:“禀奏母后,那是上官婉儿所写。”武后更加严厉了:“上官婉儿?她是谁?”“启禀母后。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14年前,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服刑之后,上官婉儿便与其母郑氏入宫为奴。”当武则天把上官婉儿唤至跟前,得知上官婉儿年仅14岁时,大吃一惊,她心潮难以平静。自己也是14岁进宫的。

14岁,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回忆的年纪啊!想到这里。武则天认真地打量面前这位少女;她身材轻盈,面容姣美,眼角眉梢间有一股倔强之气。武则天心中不免有点喜欢她了。她知道,《彩书怨》的内容很微妙,它不仅仅是写湘夫人思念大舜,首句“叶下洞庭初”不是很容易让人想起屈原吗?上官仪是初唐著名诗人,开创了“上官体”,婉儿是不是在怀念她的祖父呢?或者。其中还有更为复杂的寄托吧?

武则天决定亲自考一考上官婉儿,便说:“14岁就能写出这样的诗,委实不易。你能当我的面另外做一首吗?”

“请皇后陛下出题。”

武则天在室内环顾一番,看到剪踩花,便决定以此为题:“你就以《剪綵花》为题,做出一首五言律诗,要与《彩书怨》同韵。”

上官婉儿辅好纸,备好笔,凝思片刻,一挥而就: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到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武则天读罢,心中不免暗暗称奇。这首诗写得相当不错。首联两句,紧扣剪彩花着墨,花枝繁茂的叶片,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剪裁而出,鲜艳美丽的花枝也是借助了巧剪才得以舒展怒放的。开宗明义,点出主旨。颔联两句。承接上联对剪彩花的枝条和花蕊进行描绘;触摸一下彩花的枝条虽然可以乱真,但是你要接取它的花蕊,才知竟是假的。这两句从花儿着笔。便又处处言明它是彩花。颈联两句,从时序的更替来写彩花和真花的异同。彩花因是立春日剪裁而成,所以说是同真花一样,是“春至由来发”;然而,当秋风袭来、花木摇落之际,彩花的枝叶却依是茂密如初,未见羽落。尾联两句,以感叹、抒情为全诗作结:请问桃花和李树,在你们的同类之中杂了彩花。并且达了假可乱真的地步,你们做何感想与打算?这最后两旬,诗人突发奇想,同桃李直接对话问得巧妙,问得有趣,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谓妙笔,结得不俗。

武则天把《剪綵花》又读了一遍,心中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她反复诵念着最后两句:“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武则天厉声问道:“上官婉儿,你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是说假花可以乱真。”

“你是不是有意在含沙射影?”

“皇后陛下,古人云‘诗无达诂’,要看读诗者心态如何。陛下如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

“上官婉儿,我杀了你祖父,杀了你父亲,你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是否?”

“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

回答得好!不卑不亢,柔而有刚,上官婉儿的机警果断彻底征服了武则天。武则天不由得真正喜欢上了这位少女。

人们不禁为上官婉儿感到一种后怕,如果不是机警、精明的上官婉儿抓住了武则天的心态回答得体,那上官婉儿可能也要成刀下鬼,上官婉儿脱离虎口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是她那灵敏谨慎的性格所致。

精细谨慎的女中豪杰梁红玉

自古谨慎、精明、机智性格能成大事,能胜大任。梁红玉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谨慎精细、机智勇敢是她突出的个性特点,她有高度的爱国热情。以至于韩世忠的许多抗敌之策都是她的锦囊妙计。

梁红玉,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她个性精明谨慎、机智勇敢。时代不同,也能造就出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动荡不安的政局,国恨家仇共荣辱,使一些爱国志士成名。韩世忠就是其中一位,而他的妻子更是女中豪杰。当时的情况南宋软弱无能,一味妥协求和,大大降低了抗金的斗志,而梁红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直鼓励、支持丈夫抗金的,显示出精明谨慎的一面。敌强我弱,力量相差悬殊,她又帮助韩世忠屡献奇计,以少胜多。

梁红玉原为京口名妓,韩世忠为一校尉,英俊挺拔,年轻雄健。早闻梁红玉之名,一日军中无事,来一妓院听歌喝茶,见梁红玉果然貌美,与之交谈,观其言语不俗。自古英雄爱美女。更爱才女。遂结为夫妇。

一个人性格精细、谨慎的一面表现在事无巨细。梁红玉嫁给韩世忠后,就随韩世忠奔赴抗金前线。梁红玉爱国家,身先士卒抗击金兵,反抗外族的压迫,与士卒、百姓同甘共苦。为民族的进步发展,保卫南方经济免遭破坏,做出重大贡献。她协助韩世忠,屡经艰险,破敌立功。韩世忠英勇善战,机智果断,深深激发梁红玉的爱国决心,鼓舞她投身疆场,抗金杀敌的壮志。韩世忠战功卓著,极大地影响着梁红玉,而梁红玉深明大义。对抗金大局,毫不动摇。南宋朝廷的统治官苗傅率兵八千扈卫隆裕太后,武功大夫刘正彦护送皇太子等齐至杭州。苗、刘不顾强敌进犯,以“为民除害”为名,发动兵变。他们挟持太后垂帘。逼迫高宗禅位于8岁皇子,改元明受。抗金将领张浚、韩世忠、刘光世、杨沂中等分守要害,在前方阻险抗敌。得知苗、刘叛乱,集议于平江,决定由韩世忠率军平乱到达秀州。苗、刘闻讯韩世忠要来,令其屯兵江阴、许封为节度使,借以笼络。同时苗、刘扣留梁红玉及其子亮,当作人质,严密看守。苗傅召请梁红玉,以隆裕太后命封为安国夫人,令梁红玉说服韩世忠,废黜高宗,拥立皇太子,结成一党,支持苗、刘兵变。梁红玉深知苗、刘野心,趁大敌压境,制造内乱的严重危害。梁红玉临危不乱机智镇定,于紧急艰险之中,疾驱逃出城奔赴秀州,夜会韩世忠,告知内情,商定消灭苗、刘大计。韩世忠领兵攻人杭州,苗、刘出逃,宋高宗又恢复了帝位,任吕颐浩为宰相,张浚知枢密院事。韩世忠任江浙制置使。

是年十月,金军宗弼统军大举南侵。宋高宗召集诸将商议防御措施,韩世忠力主守江淮御敌。韩世忠赶赴前线,梁红玉随同前往,驻守镇江。金军在攻陷山东登州、莱州后,兵进长江沿岸,宋军沿江防线很快崩溃。金兵分道渡江。韩世忠自镇江退守江阴,待机破敌。金军全线进攻人江西、湖南。宗弼军追寻宋高宗,消灭南宋,连续攻下杭州、越州、明州、定海。宋高宗一路奔逃乘船人海,漂泊到温州避难。宗弼乘船,紧追不舍,后遇大风雨,被和州防御使张公裕率领的大船冲散。金军退回明州,放火烧城,大肆掳掠。第二年二月,宗弼率军北还。此时韩世忠部署军队于长江沿岸,前军驻青龙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待金军于北归必经处截击。梁红玉在金山高处,俯瞰战场。面对强敌,她无所畏惧,在战旗下亲执擂鼓,用力击打,其勇气豪气振奋战士英威,激励全军士气,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奋勇前进,痛击金兵。金军惨败,终不得渡江。此时宗弼妄图向韩世忠行贿,表示愿将全部掳掠物品尽归韩世忠,并献赠名马,被韩世忠严正拒绝。金军被堵截在黄天荡48天,惊恐万状。无计逃脱后金兵利用老鹳河故道,凿成一条连接江口的大渠,才得以逃往建康。在此前,精明机敏的梁红玉料到金兵可能会有这一招,于是提醒韩世忠,谨防老鹳河故道,可是由于韩世忠的疏忽,还是让金兵跑了,于是梁红玉上表请治韩世忠失察之责。于是,更留下了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历史佳话。梁红玉以超人的勇略,爱国家、爱士兵、爱百姓,抗击金兵,英勇战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后人有一首称赞她的诗:旧是平康女。新从定远侯。

戎妆如月孛,佩剑更娇柔。

眉锁江山恨,心分国大忧。

江中闻奏凯,赢得姓名流。

梁红玉究竟是什么性格?首先有正直的一面,不然,她不会选择韩世忠,更不可能和韩世忠一同站在抗金前线;其次有豪爽的一面,擂鼓战金山成为千古佳话;然而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谨慎和精细,韩世忠对她所出之策,几乎言听计从,谨慎性格是天生辅佐之才,决定了梁红玉帮助韩世忠疆场上扬名立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