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在我国曾经分布广泛,北从黑龙江,南到我国台湾、海南岛,西至甘肃,都有它们的踪迹。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14个省有分布;50年代,甘肃、陕西、江苏还有记录;最后一?个标本是1964年在甘肃康县采到的。
鉴于野生朱鹮相继在前苏联、朝鲜、日本失踪,国际上就把重新找到朱鹮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内地。1978年秋天到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派出调查组,经历3年艰辛,行程5万多千米,考察了11个省,终于在秦岭南坡的陕西省洋县重新找到了正在繁殖的朱鹮及其巢,并命名为“秦岭1号”朱鹮群体在海拔1356米的金家河山谷和距金家河2千米的姚家沟,发现了两个朱鹮巢。金家河仅有1对成鸟,产下4枚卵,但是孵化没有成功;姚家沟的巢中却有3只幼鸟。这说明朱鹮在野外并没有灭绝,这个稀有物种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随后建立了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建立了两个观察点,常年守护观察,并加强对朱鹮栖息地的保护管理,不准在朱鹮取食的水田中施化肥、农药,冬季仍保留一定面积的水田,以利朱鹮觅食;在周围山上植树,恢复植被,改善环境,为朱鹮解决食物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繁殖季节,十年来在营巢地共投食5000多千克,基本上保证了食物量并对幼鸟加以保护。
总之,通过人们多方面的努力,使这一繁殖群体扩大到多只;更可喜的是经过北京动物园的努力,已能人工孵出小朱鹮并饲养成活。
人类处理好和环境及其他动物的关系,就会使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延缓甚至避免其他动物的灭绝;否则,灭顶之灾将迟早会危及人类。
“亚洲”鸵鸟
在我国的内蒙古、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广阔草原、草滩和低湿涯地生活着一种大型鸟类一大鸨。它身高背宽,体长可达1米,体重可达15千克。短而直的脖子上拖着一颗小脑袋,生有一张尖而扁的嘴。身体背面的羽毛浅棕色,布满大的黑色横斑。头、颈、前胸深灰色,喉部近白色,有向外侧突出的羽毛,腿脚粗壮,脚有三个趾。雄鸟下颏的两侧还生有细长而突出的白色羽簇,状如胡须,所以被当地牧民称为羊须鸨。雌鸟体形较小,体长不足50厘米,体重不到4千克,喉侧也无胡须状物,常被称为石鸨。
传说大鸨的得名有两种。一种是它们的雌性外貌相似,都没有漂亮的羽衣,古人以为全是雌鸟,是百鸟之妻,故以“鸨”为名;另一种传说认为它们总是七十只一大群,以“七”、“十”加“鸟”而为“鸨”大鸨的食物很杂,主要吃植物的嫩叶、嫩芽、嫩草、种子以及昆虫、蚱蠓、蛙等动物性食物,特别是象鼻虫、油菜金花虫、蝗虫等农田害虫,有时也在农田中取食散落在地的谷粒等。
大鸨是候鸟,冬天在我国华北、华中的广大开阔地集成十几只、几十只的大群过冬,在鄱阳湖、北京的官厅水库、密云水库都可见到。每年的4月初回到东北、内蒙古等地的草原和沼泽草甸地带繁殖。求偶时,雄性喉部胀得很大,来回拍打翻起的翅膀和尾巴,向雌性表达自己的感情。求偶期,雄鸨间常发生冲突,格斗时展开双翅,全身羽毛竖起,发出轻微的叫声,大有一决雌雄之势。
善斗的鸡
褐马鸡是一种世界珍禽,是我国的特产鸟类,只产在我国山西、河北、北京等地的北部。现在只有几千只,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褐马鸡全身披着浓褐色的羽毛,拖着一个大尾巴,尾巴中央的两对尾羽特别长,先向上翘,然后再披散下垂,状似马尾,称褐马鸡。褐马鸡漂亮的红脸蛋上长有一对机警的圆眼睛;在头的两侧长着一对突出头顶的白色耳簇羽,看上去就像一对立在头上的犄角,所以人们也叫它角鸡。
淡红色的嘴短而强健,上面弯成弓形,坚实的腿脚珊瑚红色,脚趾粗壮,爪钝圆,这对在土中刨食是最合适的了。
褐马鸡生活在一二千米的山上,山上有成片的云杉、油松、橡树,树下则有成片的荆棘灌木。它们就在树下觅食,主要吃些植物的幼根、幼芽、种子、果实等。它们的翅膀较短,不善飞翔,常常从山下往山上走,边走边吃,到了山顶,再滑翔下山,周而复始,低头觅食。
在变幻莫测的森林里竞争与危险、歌声与哀鸣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动物都以自己存在的价值来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安中度过的。
天空中,树梢上一些凶猛的鸟类在贪婪地盯着它们,有了父母精心的照顾及生活在恐怖中本能的机敏,使它们千百次地化险为夷。据史书记载,褐马鸡勇敢善斗,非死不毕。《本草纲目》中提到:“褐鸡”猛气,其斗期于必死。今人以褐鸡为冠,像此也。从汉武帝起就有褐冠之制。即为了激发将士们的斗志,令武将们将褐马鸡尾羽插上头盔,以鼓励他们英勇杀敌,效命疆场。
这种制度经历了晋、隋、宋等朝代。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优裕、安逸的生活环境,使褐马鸡勇敢善斗的习性发生了变化,褐马鸡与天敌殊死相斗,虽死不毕的场面很难见到了。通过人们实施的保护措施,使它们能够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山林中生长的大量沙棘等结满果实的树林、杂草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冬天可以不愁吃了。
如今的褐马鸡再也不是人类猎取战利品的美味佳肴了,巳受到各种保护,被人们视为珍宝,并开展了人工饲养等研究工作,期望褐马鸡能发展壮大成一个大家族。
除褐马鸡外,我国还有两种特产马鸡。一种叫藏马鸡,也称白马鸡,全身大都白色,翅端灰褐色,尾羽由紫铜色逐渐变为暗绿和深绿色;生活在海拔3000~4000米的山区。另外一种叫蓝马鸡,体羽以光亮的蓝色为主,尾羽也较长,羽支披散下垂,非常漂亮;生活在宁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海拔2100~3700米的云杉林、橡树林中,林下灌木丛生。
凤凰的由来
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最美的鸟便是凤凰。但是,凤凰到底是什么样子,谁都没有见过。在纷繁复杂的鸟类世界中生活着几种和凤凰某些地方相似的鸟儿,大概就是凤凰的原型吧!
就“形”、“花纹图案”、“光”、“色”配合得极为巧妙,无比华丽,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者当属孔雀。但是和人们心目中的凤凰相比,艳丽的色彩似乎有些欠缺。画中的凤凰以鲜红和金黄色为主调。
见过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之后,你就会受到一些启发,古人想象中的凤凰正是借用了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美色。把孔雀、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最美的部分组合起来,就成了一种极美的百鸟之王的化身一凤凰。
我国云南及其邻近国家的热带、亚热带较开阔的阔叶林和稀树草原上,生活着美丽的绿孔雀。它身穿蓝绿色长衣,闪着明亮的光辉,下背紫铜色,头顶有簇状直立的冠羽,尾上覆羽延长成巨大的尾屏,均匀分布着五彩的圆形斑纹。当它展开尾屏时,确实美不胜收。若是在野外拖着长长的尾巴飞过树梢,那艳丽的翠绿、紫蓝、古铜等色彩,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辉,也是一种极美的享受。当孔雀在陆上款款踱步的时候,轩昂的气宇,真好像一位英俊潇洒的王子。
红腹锦鸡雄鸟头顶上有金黄色的丝状冠羽,一直覆盖到后颈上,脸、喉、前颈红色;在后颈部位以橙棕色披肩,上背浓绿色,下背、腰部金黄色,各羽散离如发状,又—称金鸡;翅上大飞羽黑褐色,小飞羽栗色,具黑斑;下体鲜艳的朱红色,所以叫它红腹锦鸡;尾羽很长,中央一对尾羽很长,黑褐色,布满桂黄色点斑。
白腹锦鸡雄鸟头顶披以金绿色的短羽,枕冠狭长,紫红色;后颈披有白色带有蓝黑色羽缘的披肩;上背、两肩呈翠绿色;下背和腰呈棕色,向后转为朱红色;尾上覆羽白儿缀以蓝黑色斑,末端细长,为橙红色;中央一对尾。
长犄角的鸡
头上长犄角的鸟确实少见,我国有五种这样的鸟,称它们为角雉。它们都属于珍贵稀有的鸟类。角雉只有雄性才长犄角,角生长在头部耳后上方,长约15厘米。皮肤内实质是肉质棒状体,平时看不见,只有在繁殖季节,神经触动勃起时才竖起来,并微微颤抖。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的,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省,目前巳成为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黄腹角雉羽色艳丽,头顶冠羽前黑后红,冠下隐藏着一对长长的翠蓝色肉质角。喉下有一肉裙,肉裙中间橙黄色,旁边有两列灰黄块斑,具蓝色的边缘。平时肉裙较小,到了发情季节就膨胀扩大,而且颜色变得特别鲜艳。
求偶时,雄角雉先唱歌,在得到雌角雉回音并互相对答之后,雄角雉就开始它的一套求偶舞,先是向前慢跑几步,接着两翅半张下垂,尾羽展开如伞;然后昂首挺胸,竖起头上的角,展开胸前的肉裙,边抖动边鸣唱。这套表演可能要重复多次,直到对方满意为止。
它的身上羽毛大部分栗红色,上面点缀着许多黄色镶黄边的小圆斑;身体的下部为皮黄色,所以叫黄腹角雉。
灰腹角雉雄鸟头黑,颈红,脸裸出部呈金黄色,上体布满白色、栗色眼状斑,腹部灰色。仅分布在我国西藏南部达旺一带,数量极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红腹角雉雄鸟头黑色,眼周裸出部蓝色,体羽大多栗红色,布满灰色眼状斑,下体灰斑大而明显。分布在西藏、云南、四川、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地,数量较多。
黑头角雉雄鸟头黑,颈红,脸裸出部辉黑,通体大部黑色而具杂斑,并满布白色眼状斑。产于西藏南部,数量极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红胸角雉雄鸟冠羽两侧有一黑纹,通体大都绯红,杂以白色眼斑。产于我国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数量极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角雉都生活在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阔叶林的林下灌林中。它们胆怯、机警,稍受威胁即钴人密林中隐藏起来。一般独栖在高大乔木的横枝上过夜。善于奔走,只能短距离飞翔。
信使之鸟
原鸽是人们所说的野鸽子,长得和家鸽相似。头、颈、胸部羽毛为黑色,在颈、胸部有绿、紫色光泽;背腰羽毛灰色,肩和翅覆羽灰黑色相间,形成两道明^显的黑色横斑;尾灰色,先端黑褐色。
原鸽生活在新疆、内蒙古、河北北部等地,栖息于山岩峭壁上。结群生活,在地面觅食,常小步疾驰。一般沿直线飞行,距地面不高。它们主要吃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人类饲养鸽子至少也有5000年的历史了,是由原鸽驯化而成的家鸽。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和培育,变种百出,形态多样;尤其是人们从通信、竞翔、观赏和食用等不同的用途出发,通过长时间的不断饲养选育、训练和食用的实践,育成了现在的信鸽、观赏鸽和肉用鸽三大类家鸽。
在人类社会没有邮路通信的时候,就利用了鸽子传送信息。在战争年代,鸽子又被作为特殊身份的情报员,来往于枪林弹雨之中。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利用它们执行特殊任务。
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包围了巴黎,中断了内外联系。一天夜里,巴黎城里升起许多气球,这些气球带着许多信鸽分别降到土尔和其他城市。这些城市负起了联络的任务,把文件、电报拍成精巧的照片,印在很薄的纸上,让鸽子带回巴黎。在两个多月里,这些信鸽共传送了数百封信件,为巴黎守军的胜利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到了20世纪,尽管无线电
通讯巳经很发达,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鸽通讯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次,盟军的一支部队在緬甸遭到日本优势军队的包围,电台被毁,电话线全部被切断,与指挥部失去了一切联系。指挥部把雌信鸽“浅雨点”空降到被围困的部队里,然后让它带着联络文书,在9小时内飞行了512千米,把情报带回指挥部。于是,部队里应外合,转败为胜。战后,这只雌鸽被授予“緬甸皇后”的光荣称号。
像这样的事例很多,我国在边防对敌斗争中也利用信鸽,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在运送血样去化验、取急用药品等特殊任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一次,某边防连队发生病号,医生诊断后需要去团部取药。由于山高路远,如果派人去取,来回要两天时间,这将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军鸽员使用了军鸽取药,四只军鸽同时出发,仅用了30分钟的时间就取回了药,使病号转危为安。
在现代战争中,也少不了军鸽。在核爆炸几分钟后,让信鸽穿越大面积放射性污染区而不受伤害,完成紧急通信任务。在特殊情况下,如在敌后潜伏侦察,不允许使用现代化通讯设备;或在有线电通讯被窃听或被破坏、无线通讯被干扰等紧急情况下,军鸽通讯仍是必不可少的。
鸽子的近亲
在内蒙古、西藏、四川、青海等地的荒漠地区生活着一种毛腿沙鸡。它们体羽沙灰色,头和颈基部两侧具红色斑块。背部杂以黑色横斑,胸部为棕灰色,下胸贯以一道棕白色横带,并杂有数条黑色细斑,腹部为淡沙棕色,中央具黑色斑块。翅和尾细长而尖,成鞭状。腿短小,脚趾密被短羽,所以叫毛腿沙鸡。
毛腿沙鸡是荒漠地区典型鸟类,常结群生活,足底有肉垫,适于在沙地上奔驰,飞行低而迅速。
与沙鸡不同的斑鸠也是鸽子的近亲。在野外,不熟悉它的人常误以为是鸽子。它们居住在树上,也到地面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