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虚拟财富
2924100000038

第38章 艺术的力量(1)

一、魅力汇聚的力量

许文龙不像个企业家,因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大于赚钱;许文龙也不像个董事长,因为他花在钓鱼的时间比花在公司的时间多。但他的确是个经营高手。许文龙的奇美企业集团在台湾有“北台塑,南奇美”声誉。除了拥有全世界最大产能的ABS塑胶原料生产工厂之外,他几乎是台湾前一百名超级大富豪榜中最具艺术细胞的一位:拉小提琴,画素描,画油画,一周五次的垂钓都是他的例行活动。他说:“三十精力在事业,七十活在艺术里。”

高手意不在输赢,在境界。

“赚钱是手段,生活幸福才是目的。”这句话,每个“奇美”员工都能琅琅上口。许文龙与员工不断追求的是生活品质而不是赚钱。但恰恰是这种反映在许文龙身上的魅力汇聚的力量,使他财源滚滚,富甲天下。

1953年,许文龙以10万元新台币建立“奇美塑胶公司”,许氏经营活动由此开始涉足塑胶业,为其以后建立塑胶原料工业集团奠定了基础。当初厂房只有20多平方米,主要生产塑胶玩具。

从建立塑胶公司的决策来看,许文龙的眼光是独具的,深远的。

当时,台南市已有一二十家塑胶工厂,同业竞争相当激烈,一般人都认为塑胶的黄金时代已经消逝,即将成为“夕阳工业”,但许文龙独排众议,认为只要不抱残守缺,不断寻求突破,塑胶这一行业比起其他行业还年轻,还大有可为。

从“奇美”往后发展的轨迹看来,证明许文龙的眼光是正确的,工业就是工业,不突破、不创新、不升级,就算“朝阳工业”,仍将归于寂灭,能不断突破、创新和升级,哪怕“夕阳工业”,同样可以绽放灿烂的光芒。

经营企业,原就带有不可预期的风险,当奇美塑胶厂迁往乐街扩大生产后营运并不顺利,由于市场恶性竞争,利润极为微薄,许文龙几乎是咬紧牙根在苦撑。当时生产力中心规定,若要中心驻厂辅导,必须缴纳辅导费两万元,处境困窘的许文龙不时请他辅导,却连这两万元也缴不起。另据台南市一些认识许文龙的商界前辈说,当最艰苦时,许文龙处境几乎可用“摇摇欲坠”形容,甚至还有人替他倒数计时,认为他倒下的日子已在眼前。

然而,许文龙凭着信心、毅力和勇气,并没有被逆境击倒,反而愈挫愈勇。

经过这次教训,许文龙更急于寻求技术更高、竞争更少的新型塑胶制品。这时,、生产力中心刚好举办一项“不碎玻璃讲习会”,这种“玻璃”还是第一次介绍到台湾,具有成本低、重量轻、不易破碎的特色,对传统玻璃的替代性极大,许文龙心中暗喜,仿佛在漫漫长夜中,忽然瞥见一线阳光。

说干就干,许文龙一方面搜集资料,一方面聘请糖业试验所的一位许先生,尝试依照书上配方制造这种“不碎玻璃”,经过相当时间的摸索,奇美“不碎玻璃”处女作总算问世。许文龙内心点燃希望,一口气就接下一大批日光灯罩订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赶上交货,满以为从此一帆风顺,孰料货出门后,买方将他的心血结晶套在日光灯上,却发现这批灯罩根本“罩不住”,依然可以清晰瞧见里头的灯管。

1979年,他在一篇题为《信心、定力、谈经营》的演讲里,曾回忆这段往事:奇美实业公司成立之初,资金是二百万元,如果我们盖了一栋漂亮的办公室,买了一部进口轿车,资本金就将用去了大半,但我们却骑着脚踏车上班,而把资本用于兴建重要工厂,其余的办公室都是竹搭成的,然后再把省下来有限的资金,去替我们的经销商负担一半房租,以分期偿还的方式,借钱给我们的工业者充实加工设备,以开拓大市场,因为我们认为它比任何一件事都重要;反之,如果当时,我们将资源分配不当的话,就无法拓展市场,不在销售上投资,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果。

后来用新技术研制的“奇美压克力玻璃”上市了,可是在一年半后,南北突然出现两大敌手,一是台北的新雅,一是台南的金龙记,经过一番斗智,许文龙终于买下新雅,并击溃金龙记,奠定奇美的千秋大业。

谈到奇美击溃金龙记的经过,关键不止一端,但许文龙收集情报的迅速、正确,无疑应居首功。“当时,金龙记每天出产的压克力板从尺寸到颜色,都一清二楚,甚至连工厂内几个锅炉、几张玻璃、每天出货多少、买家是谁,我都了如指掌。”许文龙得意地说。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金龙记只知和奇美掀起战火,却不懂得紧守商业秘密,将自己的底牌暴露在对手眼前,焉能不败。

许文龙靠压克力玻璃积累了一定实力后,又以其远见卓识,选定ABS作为其建立霸业的看家产品。因为.ABS的主原料SM用途广泛,无论家电、电信或资讯电子等民生工业产品的外壳,或是汽车零件都离不开它,在世界各国奋力发展经济以提升生活品质的趋势下,ABS像钢铁一样,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必需品。这就是当初许文龙的预见,是奇美集团后来终于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厂家的原始诱因。

自从兴建第一座ABS厂后,为了达到规模经济以掌握竞争优势,许文龙就不断兴建新厂和扩大生产老厂的能力。奇美集团一开始就雄心勃勃,是“想将来做将军的大兵”。他们努力的目标是:“做全球产量最大的厂,就是最有竞争力的厂。”因为产量大,建厂成本、设备折旧可以更低,上游原料进货量大,成本也可比竞争同行更低,一旦成本降低,则产品价格便具有竞争力。

能够占领市场。

目前,奇美集团ABS生产能力是年产50万吨,相当于全日本十家生产厂家的总生产能力,等于全美国三家石化厂的实际生产能力,也和整个欧洲的总产量相同。但欧、美、日因为设备陈旧,加上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相对过高,无论扩建或新建都有困难,根本无法扩充生产能力,因此使奇美集团一枝独秀。近年由于受到全球塑胶原料市场供过于求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双重打击,美国、日本ABS生产能力都是下降趋势,而奇美却有两位、数的高速增幅,将岛内外同行远远甩在后面,成为全世界ABS产品的霸主。如今,许文龙以奇美集团企业压克力产能的台湾第一、ABS产能国际第一,蜚声于海内外。

了解许文龙的人,都知道他的经营闲暇,最爱垂钓、游泳阅读、聆听音乐……兴趣十分广泛;以阅读,尤其喜欢企业管理和历史方面的书籍。从他历次演讲中,不难发现他喜欢举史实作。

例子,并从现代眼光加以诠释。

其实,许文龙不仅自己重视生活情趣,也对部属做同样的要求。他曾这样告诫部属们:“今天,我不要求各位从一大早到三更半夜地为公司拼命,因为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上的享受,既然要享受,就必得在工作之余,还有足够的时间。”

何以许文龙领导如此庞大的企业集团,却仍有闲暇享受生活情趣?

原因在于,奇美集团与其他企业不同,早从1971年起,即逐步实施“股东所有权与公司经营权分离”的政策,将各公司委任专家经营,充分发挥经营潜能,而将成果回馈给股东。奇美实业公司总经理张源漳讲其十余年来,奇美的股东几乎从未踏入公司一步(当然,奇美集团自实施“员工分红持股制度”后,每一员工都持有公司股票,这些员工当然每天都得到公司上班),真正做到经营与所有权分离的境界,身为董事长的许文龙,只要做些重要决策,其他自有总经理以下代为执行,不劳费心。这种做法与他的处世哲学不谋而合,进一步体现了他身上所固有的魅力的汇聚。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企业集团的灵魂人物,往往也是社会知名之士,甚至比所属集团的名气还要响亮,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许文龙却是相当陌生的人物,就算有点印象,认为也极有限。

原因在于,许文龙固然爱惜羽毛,却不好名,任何可以出名的机会,在他看来,都是“沽名钓誉”,避之唯恐不及;凭奇美的本钱,会有许多化工界的同业会要请他当理事长,但他听说后,千拜托万拜托,只求把名气让给有心人,万一拜托不成,干脆出岛,来个“落荒而逃”。

名与利,是大多数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很少人能看破这两关的,特别是那些手头上比较富裕的,更是求名若渴,财富以亿计的许文龙却处之坦然。

对于新闻媒体的采访,许文龙总是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刊登他的照片,顶多以素描代替;一是尽可能把报道重点放在曾为奇美”出过力的“奇美人”身上。许文龙说得好:“我喜欢逍遥自在,如果大家认得我,行动就拘束多了。”

在社会上普遍以商业利益挂帅的同时,许文龙却以不同的理念把公司经营得更好。奇美集团总经理何照阳指出,奇美公司把追求利润当作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最后的希望是提升大家的幸福,但也因此而获得更多人才的收效,使“奇美”得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许文龙甚至说,他把奇美文化基金会进行艺术品收藏的工作,看得比经营工业还重要,因为文化气质的培养更有助于社会大众幸福。事实上,奇美集团近几年来做了不少厚待员工、回馈社会的工作。对员工和员工亲属,除了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条件之外,还定期举办各种定期活动出国旅游,像每月月底定期举办音乐会,提高文化素养就是例子。

许文龙相信,透过文化的薰陶,不只有助于工作,更有助于生活快乐。因此,即使每个月的月底不一定是假日,“奇美”还是一定会举办音乐会。而对于客户的回馈则是另一种作法。每年年底,奇美集团会根据客户的业务数量订出回馈金额,公司副总经理廖锦祥每年都要出国到外国客户那里发“红包”,据说这是秉持公司“有利润就回馈给员工、眷属、客户、社会,大家分享利润的原则。”

奇美公司成立的奇美文化基金会每年以超过2亿台币的经费为奇美艺术馆收集文物,艺术馆并将收集到的文物开放给民众参观。该基金会自1977年成立以来,到1994年所投入的金额已近十亿元。许文龙本身除将每月薪水悉数捐出外,并将每年自己名下的股息收入的20%投入。

该基金会所成立的艺术资料馆,有计划地收藏欧洲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的名画、雕塑品及名琴,其中不乏名家作品;基金会最近又增设兵器馆。收集各国古代的兵器及盔甲,其动机除展现历史变迁外,所为的就是一个“美”字。

由于收藏品快速激增,目前所使用由办公大楼五、六楼改装成的艺术资料馆已不敷使用,因此“奇美”决定从1994年下半年起,在仁德厂内兴建一幢真正的博物馆。据说许文龙曾表示:“也许几十年后奇美公司已不存在,但奇美文化基金会所做的事,将是永恒的。”

二、点石成金

一个人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想法正确。但这并不意味着想法正确就能成功。有了正确的想法,还要有行动,在行动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时机,成功与否取决于时机,正确的想法——行动——时机,这三者的统一便是“点石成金”的致胜因素。

现代集团是目前韩国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它是由第一号财阀郑周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起来的。

在创办“现代土建社”之初,郑周永就是从当时美军政厅统治当局实行一些以拨款支持实业界的政策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产生了创办现代土建社”的想法。虽然,在当时他的这一举措遭到了周围人的一致反对,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在“现代汽车工业社”的招牌旁边挂出了“现代土建社”的招牌。招牌挂出后,郑周永以他企业家敏锐的目光发现:路子选对了,建筑业正面临巨大机会。

由于美国当局十分重视韩国在其全球战略中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打算在那里长期保持军事存在,许多营房、机场、仓库等军事设施需要修建,这就使韩国的建筑业一时出现了极为繁荣的局面。

郑周永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他亲戚郑仁永在美军中当翻译的有利条件,在挂出招牌的当年,便争取到了1530万元的建筑项目。

一年下来,郑周永信心倍增,他深深体会到,世上没有学不会的东西,搞建筑业和汽车修配业有着共同的东西,这就是企业的信誉。只要建立并保持了企业的良好信誉,企业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此之后的1948、1949年,他在建筑业上已牢牢地扎稳了根基,成功地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发展领域。

信誉至上的原则,可以说是郑周永始终信守的行为艺术,也是郑周永赢得顾客的一着妙棋。在长期经营企业的生涯中,郑周永深知从事建筑业这一行信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信誉重要性的认识,可上溯到郑周永向三昌精米店老板吴允根借贷,举办汽车修配厂这件事上。原来,吴老板开办三昌精米店多年,手头有点积蓄,时常借款给人家,但是他借款有个条件那就是借款人必须出示抵押物方可,为这种精明做法从无失误他曾不止一次在人前夸耀过,但郑周永向他借款没任何物件抵押,吴老板却破例把钱借给他,郑周永由此体会出了“信誉”二字的可贵,在以后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总是把这样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信用就是财产,有信用就有一切。”这字字珠玑的结论就是从这次借款中体验到的。

在以后,郑周永一直把保持企业良好信誉作为经营企业的僖:条,有时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某项工程,郑周永不惜赔进老本,战后为韩国政府修复高灵桥就是这样。1953年2月,郑周永鳟企业在高灵桥修复工程施工中,由于“现代”的技术装备落后,建筑材料价格暴涨,极其困难的施工条件,劳务管理不当等许参不利因素,使郑周永未能在合同所规定的期限内完工,而是推趱了2个月。工程造价结算下来,“现代”出现了1000多万元的般大赤字,“现代”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

但是,郑周永付出的代价并未白费,当局对“现代”宁肯背负巨大赤字也要使高灵桥修复工程保质保量完成的诚实做法给以极高评价,表示对他完全信任,并授予它承担政府的一些特权。

郑周永锐利的观察力与敏捷的反应,使他能在当局改变立国政策之前或之后短时间调整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实行一些必要的应变措施,使现代企业继续保持正常发展。1962年,朴正熙开始推行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时规定,韩国的水泥产量要由开始时年产量为72万吨,增加到计划完成时的172万吨。“现代建设”顺应了政府的这一要求,建立了丹丽水泥厂。于1973年,朴正熙政府发表向重工业发展之计划,在70年代已建立稳固重工业基础的现代企业集团,为了配合政府发展重化工措施,而于1972年,一面着手建立现代造船(现代重工业),蔚山造船厂,一面建造26万吨级的大货运船。这种100万吨级规模的造船厂对郑周永而言,是一生中最大的冒险,但造船厂终于在27个月内完工了,船一完成就接到了43亿美元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