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绝境求生存:如何在逆境中发现机会
2926600000027

第27章 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3)

萨缪尔一死,当然他的计划便也不得实现了。但是,有一件事发生,电影界中的同业者威廉·福克斯放出风声,声称自己也要利用这种方法制造有声电影。这件事刺激了华纳兄弟,于是,华纳兄弟决定把萨缪尔的遗志付诸实现。于是,《歌星之歌》及《爵士歌手》两部音乐片便问世了。

以上的事情就发生在休斯开拍《地狱天使》的几个月之前。休斯在中止那个不成功的试片会后,他禁不住心中的激动,向底特利希大发牢骚。

“所谓的完美主义,岂不就是超R吗?”

“R?”底特利希不明白休斯的意思。

“就是现实主义。”

底特利希很了解休斯的心情,但他同时听见休斯又大声叫道:

“我要重拍,用剩下的200万元,我的全部资产作为赌注,我一定要成功。”最后的孤注一掷终于使他们成功了。

摩根家庭的祖先于1600年前后从英国迁移到美洲。传至皮柏的祖父约瑟夫·摩根的时候,又卖掉了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到哈特福定居下来。

约瑟夫最初以经营一家小咖啡馆为生,同时还卖些旅行用的篮子。如此苦心经营了一些时日,逐渐赚了些钱,就出钱盖了很有气派的大旅馆,他还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但使他赚了大钱的,还是保险业。

1835年,约瑟夫投资参加了一家叫做“伊特那火灾”的小型保险公司。哈特福尽管是全美保险业的发祥地,而当时的保险公司仅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家。所谓投资也不要现金,只要你在股东名册上签名即可。投资者在期票上署名后就收取投保者交纳的手续费。只要没有火灾,这无本生意就稳赚不赔。出资者的信用就是一种资本。

然而不久,纽约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

投资者聚集在约瑟夫的旅馆里,一个个面色苍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少投资者显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他们惊慌失措,愿自动放弃他们的股份。约瑟夫统统买下了他们的股份,说:“为了付清保险费用,我把这旅馆卖了也在所不惜,不过有个条件,下一次签约时必须大幅度提高手续费。”

成功与否,全在此一举,一位朋友也想冒这个险,两人凑了10万元,派代理人到纽约处理赔偿事项。

从纽约回来的代理人带回了投保者的现款,这钱是新投保者付的比原来贵一倍的手续费。信用可靠的伊特那火灾保险已在纽约名声大振。

这次火灾后,约瑟夫·摩根净赚15万元。

人人都可以成功,要发大财,在关键时刻孤注一掷通常可化危机为时机,切记把握行情,善择良机。

6、“牺牲均等”:一美元年薪的总裁

企业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它会面临巨大危机,甚至濒临破产。这时候,如何力挽狂澜于既倒,渡过难关,转危为安,就是对当老板的人的严峻考验了!

亚科卡这位美国商界的奇才,一度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后被排挤出福特公司而转至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其时克莱斯勒已濒于破产边缘,用亚科卡自己的话说,他是登上了一条“下沉的船”。他受命于危难之时,大力整顿,励精图治,使该公司奇迹般地得到挽救和重建。亚科卡因此成为美国风流人物。

看看亚科卡是如何面对挑战的吧!

首先,面对危机,他并没有胆怯退缩。他说:“当情况变得严峻时,你除了深深吸一口气,继续干下去,尽你最大的努力外,别无其他选择。”他网罗人才,重建队伍,并努力争取政府贷款。但这仅仅是给了克莱斯勒为求生存而战斗的机会。要真正走出困境,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团结大家,共渡难关。

亚科卡从自己做起,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年薪降成一个美元。这其实就是一个象征,等于是零。他后来解释说:“我不是因为想做殉职者才领取一年一美元的薪金的。”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要公司的职工人人都这样想:“树立这种榜样的人是值得我跟从的。”亚科卡认为:如果大家一起共渡难关,就能忍受极大的痛苦。如果人人受苦均等,你就能移山。但是一旦你发现有人在混日子或不承担他应挑的那一份担子,那么整个局面就可能松散下来。

他把这叫作“牺牲均等”。正是由于亚科卡带头作出牺牲,从而也带动了公司上上下下都各尽所能地作出牺牲。亚科卡说:“这就是克莱斯勒渡过难关的奥秘。尽管我们万分需要贷款,但是拯救我们的不是贷款,而是人人有份地放弃了的几亿美元。”

中国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亚科卡提出“牺牲均等”,正是为了充分发挥“人和”的作用。这是一种深深打动人心的姿态,甚至公司外的人也受了感动。一位广告商为亚科卡制作了一些电视广告,他说:“你能够为一美元而工作,我也可以这样。”

正是靠这种“牺牲均等”精神(其实质是领导者首先作出牺牲),克莱斯勒闯过了难关。如同亚科卡所说:“它起了作用,它像魔术,它使你感到敬畏。”这种精神,就是充分发挥合作和民主的精神,就是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这正是当老板的人要着意培养的企业精神。

日本本田摩托车的名声响彻全球,但当初,本田公司曾陷入极大困境,连薪水都发不起,狼狈不堪。本田也是靠这种“牺牲均等”的精神,鼓舞了士气,渡过了难关。他用诚恳而哀求的嗓音对他的雇员们讲话:“我发誓拼命工作到底,为着各位的幸福!我发誓拼命工作到底,还因为我是社长赖此工厂为生!请大家支持。”说完,又饱含热泪深深鞠躬。雇员们报以热烈掌声。本田就这样,把自己、工厂与员工的命运紧紧拴在了一起。他不但这样说,也这样拼命实干,从而带动了众人,共同渡过了难关。

7、险中求生存,郑永周压大宝赢丰收

风险,是一生创业不可回避的东西,雄心勃勃的人不应怕担风险,不能因为风险而踌躇不决,畏缩不前。只有敢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敢做别人不敢想的事情,才能够有幸获得意外的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敢于冒险,应该是一个企业家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自60年代后期开始,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出现经济衰退,加上美国在越南的脱身政策、美国对韩国经济援助的终结,以及减少其在韩国驻军等原因,韩国的经济遇到了许多不利的因素。这使朴正熙政府长期以来确立的引进外资、出口为主,倚重轻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暴露出了其脆弱性。一个时期以来,韩国出口受挫,投资减少,国际收支恶化,一些投机企业趁机而起,使韩国经济陷入了危机。

韩国当局为了维持出口主导型经济,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抑制需求,减少货币发行量,抑制投资,同时还在1970年6月宣布调整经济基本方针,改变过去偏重轻工业,以出口为中心的经济结构,转而促进重化工业发展。

在此之前,郑周永就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经济方针将会发生转变的苗头。因此在政府宣布这一新的发展战略之前,他就已经开始着手探讨经营重工业和造船业的可行性了。

这一时期,郑周永总是随身带着一张500元的朝鲜旧纸币,逢人便掏出来炫耀一番,仿佛那是一件稀世文物。在那张旧纸币的背面,印着朝鲜15世纪李朝时代将军李舜臣友明的龟甲船。正是这种龟甲船曾帮助李舜臣将军击败了日本丰臣秀吉的侵略。因此,李将军成了民族英雄,而龟甲船也就成了朝鲜最有名的战舰。不知真相的人还以为郑周永真的是一位古纸币的收藏家呢。其实,郑周永这么做是有目的的,一来说明他已着手考虑进军造船业了,二来也表明他十分痛恨日本人,决心在经济领域向日本宣战。

1970年初,郑周永决定再冒一次险,突然宣布要建一座能造100万吨级油轮的大船厂,建造超大型油轮。

消息一经宣布,便引起了韩国企业界的震惊。一些人讥笑郑周永是“有勇无谋”,并将其举动视为笑柄,大加讽刺和挖苦。一些缺乏历史知识的人还说:“朝鲜人没有造轮船的光辉历史,郑周永不过是异想天开。况且,他造出来的船有谁买呢。”

有鉴于此,郑周永才拿着那张龟甲船纸币到处“招摇过市”,大做广告,并以此为据,理直气壮地宣称:

“朝鲜早在400多年前就具备了一流的造船能力!我相信会有人喜欢我们的‘龟甲船’的。”

其实,在此之前,郑周永对造船业已进行过深入的分析。他认为,自己的国家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勤劳的韩国人民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只要同某一外国先进的造船厂进行合作,聘请他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来韩国工作,使韩国人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再加上有自己雄厚的资金作后盾,用不了多久,韩国一定会成为造船大国,成为世界船舶市场上最有力的竞争者。

1970年3月,郑周永获得了韩国政府的低息贷款,并在“现代建设”之下成立了“造船事业部”。不久,郑周永就收到两张各为26万吨级油轮的订单。其实,订主倒不是看中郑周永的“龟甲船”的价值,而是因为郑周永的名气和他的信誉,认为一旦郑周永违约,不愁他不赔偿违约金。

造船,对于郑周永来说真的是一窍不通。因此,他的这项决策不能不说是一次冒险。然而,对于这一问题,郑周永却有自己的一套哲学。钱,他已经够多了,他此时认为比赚钱更具吸引力的是奋斗中的乐趣。他对一切都感兴趣,凡是他不懂的东西,他都认为那里有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这种探索新世界的好奇心更加强烈。了解他的人都认为这就是他的秉性,因此对他对新领域的“挑战力”和开拓精神钦佩不已。

因此,郑周永在设立“造船事业部”时,尽管看到困难重重,但是他对这一切都满不在乎,相反他对他所面临的挑战感激不已。在他看来,建船厂并不会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难,那么可怕。他认为:“造船,其实就是盖一座船!只要把引擎外面包上铁皮,和我们过去盖发电厂并没有什么不同!问题并不在于造船本身,而在于敢不敢想!”

更何况,多年的经营已经使郑周永清醒地认识到,事业的成功关键是要有一批诚实劳动的工人。他认为,他的同胞,全体朝鲜人,是世界上最能吃苦、最善良而又聪慧的人,诚实和勤劳是大韩民族的天性。因此,他对搞好造船业的信心更足了。

郑周永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马上干”的精神是世人皆知的。因此,一旦他拿定主意去干某事,一定会全力以赴,一刻也不耽误去做的。

1970年12月,郑周永率领一批技术人员访问了西欧。经过同挪威、联邦德国、英国等造船商的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洽谈,郑周永在1971年9月同英国的埃普勒道公司和克兰里格勒探公司签订了一份关于转让技术和负责包销的协议。经过郑周永的多方努力,该项协议打破了许多国际惯例,为他提供了许多优惠,并规定可以分期付清那笔17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为郑周永发展造船事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合作协议”签订以后,郑周永又碰到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即如何去筹措一笔建大船用的流动资金。在他看来,船坞建好以后就可以造船,然后用外销的办法来赚钱还款!这道理听起来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但是,钱又从那里借呢?当时政府拨给的那笔低息贷款远远不够,因此他就奔波于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希望能得到国际财团的支持。然而,数月下来,郑周永走了几十家国际金融机构,却没有借到一分钱。后来,他忽然想起自己的合作伙伴是英国人,应该找英国银行作为突破口才对。

于是,他找到了英国柏克莱银行主管海外业务的副总裁。这位银行家看过郑周永的投资计划后,问道:

“郑先生,你有能力做这样大手笔的事业吗?请问你是主修企业管理的,还是理工科的?”

只有小学毕业的郑周永被问得目瞪口呆。但是,作为商场老将,郑周永想起昨天访问牛津大学时的情形,灵机一动,巧妙地回答道:

“我昨天参观贵国著名的牛津大学毕业仪式时,校方看了我编制的造船事业计划以后,决定授予我企业管理博士学位。”

他的这一巧妙的回答,引起了一阵会心的大笑。柏克莱银行的副总裁被郑周永的率直和真诚所打动,最后终于同意向“现代集团”贷款了,并同时向郑周永介绍了一个大的客户——希腊大船东利巴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