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水下泄之拦河土坝)耿庄桥系隆平与宁晋合辖地,河身冲刷甚深,沿河之井均建于河坡中间。右岸堤防高如土城,闻系民二十三年重修。人行其上,视河底如深谷。由邯郸起,河深无过于此。右岸之决口遗迹极多,由连仲庄至史家嘴约十余处。以后渐少,孟家桥上游约二公里处。右堤内地势极洼,有东南向之干渠一。至新丰头,渠口一段河堤,形似新建。询之乡人言系去年(民国二十四年)秋季掘堤以泄漳河泛滥之水入滏阳河,然渠开掘已久,年载不详。稍下游,左岸已有较大之渠口与河相通,至曹家台,系放滏河之水(亦称后河)。河抵史家嘴,冲刷愈深。右岸垂直壁立颓圮不堪,左岸无堤,情形稍佳。房屋夹河滨建,沿岸行,困难殊甚。桥高架岸间,渡之如临深涧。村入云数十年前,十字河下,河道不畅,水流较缓,冲刷不甚,与今殊毕。河身浅窄,两桥距现在之房屋,尚有二三公尺,大车可自由行驶。近来下游舒畅,宜泄极易,水行如箭。河底两岸均遭冲刷。桥之石墩,每十数年,即下沉半公尺许。故桥之中间现已下沉,行将颓圮。河之两岸,日见颓圮,渐逼近河滨房屋,车道已无,人行尚艰。向河之门,因不能出车已改建街里。河岸颓圮过甚者,每致墙倒屋颓,今其残迹仍在。言罢并指给破房之所以在以示信。河到十字河与澧河会,折而东,成一丁字,河面宽直,右岸仍被冲较甚。询之船户,知数十年来,冲深数尺,但较之十字河上游为轻。至于河身突然近来被冲刷之理由,深思不解,询之乡人亦无何答复。或云系下游经民六年洪水冲刷后流水较前舒畅,流速已增,遂形成今日之情况,尚属合理。
(对岸冲刷过甚处即滏阳河之右岸也)(二)闸之启闭惯例与现状滏阳河河身浅窄,流量极微。水深平常仅一二公尺,伏汛水至辄出漕泛滥,甚至决堤成灾。伏汛既过,河水锐减,灌溉复用水极多。故每届秋末,平乡郭家桥以下即干涸露底。通航之期,郭家桥以上约四五月,以下仅二三月而已,因灌溉关系与他河异,情形至为复杂。由邯郸而下,闸凡四。罗城头闸,柳林桥闸,与苏里桥闸均在邯郸境内。该闸均依旧例于每年十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前后关闭,以便阻水下泄,提高水位,引水入渠,灌溉沿河附近之田地。于翌年二月初五,初十,十五,依次开闸。边庄闸在任县边庄,据船户云,邯郸境内之闸尚依定时启闭,虽有上十晾五(闭十开五)之例,每多故意为难,行船不多,即开闸五日。且开闸每在薄暮,闭闸则在清晨,实开仅三日耳。设船数增多,常闭闸不开,若船户要求开闸,即以滏河不仅为行船,浇地亦同样重要对。若稍与微利,或有通融之余地,否则绝不放行。故因此而涉讼者不知凡几。其最无理者为开闸放水不放船,闸板仅闭一半,使水流无阻,上下游之水面等齐,而船不能通过。以上固系船户一面之辞,不能完全置信,然亦有几分事实。至今船户农民仍各自为谋自私自利,迄无完备统一之管理方法。其负责者对此事似亦不甚注意。固然筑闸灌田与河内行船本相抵触,当不易两全其美。然听可谋一最善之迁就办法,或由县府或由河务局专委一人,负责管理启闭等事宜,勿使责任旁委,滥于行事,庶几乎二者获得最大之利益,亦可免今后彼此之争执,俾奸民从中渔利也。邯郸境冯村桥与任县邢家湾均设有闸捐局,上水船在邢家湾起捐到冯村桥缴回,下水船则在冯村桥起捐到邢家湾缴回。装五万斤者约一元六角,装十万斤者约三元余,名之曰闸捐。按闸之设纯为灌溉而建,对于行船不但无益或有碍焉,反加捐于船,究此项公款作何公用,实使人莫解。
永年城附近地势极洼,有堤固护,地面多低于水面,故引水渠极多。纵横田间,颇有江南风景。进水闸系用砖石建成,有里外二墙,相距约二公尺。墙下有门,水由此入,开闸时将二墙中用土填满,翌年开闸再将土掘出(第十三图)。若水面稍低,渠内流量不足时,则于河内钉椿,拦木板置柳枝,阻水下流,提高水面而增加渠内流量(见第四图)。此种透水坝,船可自由驶过,无需启闭(第十一图)。
第十图永年沿村桥平乡境中引水渠两岸均有,渠多属于临近村庄,每年由该村出人负责开掘。本村有地者灌溉多免费,即出卖亦为数极微。他村灌溉,多须纳费。距渠口近者,每亩约十数枚,其最远者约为一角余。每年十月一日即放水,约在翌年之清明即关闭云。渠长约十数里。渠之名多因附近之桥而得名如马庄桥之渠因桥而名溥济。渠宽约一公尺,深知之。其用渠所灌之地并非瘠壤,实以农夫不施肥料之故,因此地洼如釜底,稍有大雨即行涨潦。故农夫多不施肥料而种植,只恐得不偿失,若一旦涨潦,则亏损愈甚。
任县境虽引水渠两岸均有,但河水渐涸,灌地殊艰。
抵永年时会目视数人互殴,其势汹汹,询之知系为渠水而争。由此可知一切均无惯例或定章,更无专人管理,均任意而行,唯己之利是图,曲周或亦如是。平乡,鸡泽,引水渠多由某村负责。放水时,灌地者不论用水多寡均按亩索款。故对河水随意滥用,好不俭惜。平,鸡二县,遥望左岸,一片汪洋,极似湖泽,均系开渠放入之河水,深有及半公尺者。迤下则河水渐缺,入任县河水仅二三公寸,于渠口多拦河筑土坝,以增水量。辛店下即河干见底。入隆平河渐有水,仅一二公寸。事晋史家嘴在十字河上游约半公里(即澧河入口处),河最深处亦不过三四寸。村中井水,味极苦涩,即牲畜亦不愿喝。故人之饮料均仰给于深仅数寸之河水。每隔十数公尺更拦河筑坝,阻水泄河涸。因水过浅,且不得畅流,其质极劣,含沙复多,并有异味。初饮时极不能下咽,然村人犹珍视节用。除饮料外,概用井水。与诸平乡等区相较,诚有饱死饿毙之叹。(见第七图)(四)航运概况。
河内行船为期仅三四月,上水船装货者极少,多空放至磁县,邯郸等地,载货运往下游。货物大多数为磁土窑所产之煤,彭城之磁盆水瓮等,及邯郸之麦粉,运销下游各地。故沿滏阳河之村镇,作饭多碎煤,而不用柴草。船最远仅抵平乡之油召与尹村。于伏汛大水时,可直达天津。上水船间有装径仅二三寸之柳木者,闻系作煤窑支柱之用。
因河面过窄,上下错船,异常不便。于永年境内,河弯曲极甚,水行又急。故船每抵陡弯之处,即大声呼唤,使对面行船者注意。其下水船于必要时,须将船尾铁锚扔下缓缓转弯,以免船头撞岸。故下水船虽顺水行舟,并不迅速。上水船均拉纤行走愈缓。河中来往之船,其一段者约载五六万斤,其两段相连者可装十万斤。船若掉头亦如铁路之机车,必须到有特别设备之车站,方可掉转方向。本河行船非上至邯郸磁县,下至油召尹村不能掉转。该处河岸特别掘宽,俾上下水之船一一掉转方向。其在中间卸载折回者,则船尾向前,船头向后,木柁即暂装于船头铁锚上,情形至为特殊。
(五)沿河桥梁之概述
邯郸境内苏曹,冯村,与苏里诸桥,建筑极为坚固,系石质券形(拱形),成一空,或三空(第九图)。余则多以木为梁,上砌石。桥墩桥翼多用石块堆筑而成(见第一图),建筑虽陋,对于通航泄水均无防碍。惟多数破桥,行将圮颓。石轴桥墩,被水冲蚀,一部业已倾斜,稍加修理,勉强支持,时有颓倒之虞。且桥上原有石栏,早已折损残缺,偶不留神,人畜大车均有坠河之可能。
第十一图永年刘宋寨西之干引水渠永年境石券桥为数最多,其最著者为府东桥。全桥一空,跨河而过,形极坚固,近代建筑亦不过如此。桥上路面受大车磨损,虽已坎坷凹凸,早需修补,但桥身尚完整无损。惜过时仓促未及丈量尺寸及阅读修桥之碑文记载,殊觉怅然。此外尚有沿村桥(第十图)府南桥,及砟子桥等,其形状与府东桥同,惟桥身较小。砟子桥在府东桥下游,为河迂回最甚处。河身渐次迁移,桥上游河身移向左方,下游移向右方。年久则水流与桥中心线成一斜角,以致桥下游之右桥基,被冲下沉,桥身裂开,左桥基下反淤为河岸。河面本窄,今复受石桥之限逾行狭窄,行船极为不便。倘不设法修治,俾河道重行故向,或勿再迁移,则此工程巨艰之石桥,必行颓圮,车船将无法通行矣。
曲周,平乡,鸡泽境内之桥,多系木梁,或砌砖或砌石,建造太低,故最高水线恒与桥平。且桥基相距极近,流水面积依邢家湾之桥计算,于最高位时仅25平方公尺。于汛期洪水突至,宜泄不畅,决口为灾必然之结果也。据船户云:桥梁最低处为边庄闸桥,郭家桥,徐家桥,及白家寨桥。河水稍涨,载船即不能穿过。必须将船载卸下,过桥后再行装上,其中以边庄闸桥为最低,水位稍高,空船亦不能穿过。故空船须将船中满装河水,使船身下沉。待过桥后,再将舱水掏出。桥梁之所以低建,并非因某种困难或因经济关系,纯为自私自利,故意低建待河水稍涨,货船开始行驶,因桥梁过低,货物必须卸装,方能穿过。装卸时村人待帮助之,以便从中获利。以上诸情均系船户口述,或有过其实之处,究竟确否颇难探询。无论如何,此数县之低桥,按航运与防洪而言,应即桥梁提高,桥空加宽,确为疏浚河道时相提并进之事而不可忽也。
第十二图滏阳河概图第十三图第十四图(六)河堤之消极养护方法沿河堤防,宽度不一,堤顶多半为大车道,其年久失修者,因受车轮辗压与风雨吹沙之故高度日减,久则宽堤变为土埝,高堤几与平地。养护本已无人,岂可再加以慢性之摧残?为防水灾计,一切堤防不能用为车道。通令禁止,恐无效果,最好在堤顶每隔数公尺筑以土墩,不但阻止大车任意偷行,复可用之易于护险。
(七)河滨植树与拉纤
内河行船,上水多拉纤,沿河均有纤道,若遇河滨有树,则极为不便。树稍矮者,纤漫树顶而过,致树顶枝秃叶脱,形似枯树。其较高不能滑过者,将纤绳由一人从树外绕过,于不得已时,即将绳中间暂行解开。故船户对水边植树,极力反对。某日在河边施测时,一船户询及挖河时对于河滨之树将如何处置,若不自动斫去者,应每树年捐两元。此固系笑谈,然亦可表示其内心之意志也。为固岸计应于河滨多植叶生灌木,效力既大而又不碍拉纤。为造林计可于岸上植树,万勿植之河边而碍拉纤也。
(八)结尾
概言之,邯郸境内,地势稍高,水量恒足,永享灌溉之利,而鲜泛滥之灾。抵永年,水势稍猛,为河身纡回最甚处。曲周,鸡泽,平乡地势稍低,引渠灌田,事半功倍然稍遇洪水,辄泛滥成灾。任县以下,河水渐缺。每届灌溉之时,水源即为上游截断。河涸露底。灌溉不但不能开渠引水,即用人畜之力,亦多以井水是赖。若偶遇洪水,辄亦出漕为灾,与上游诸县较,灾情不为稍减。就河身而言,任县境日渐淤垫,而隆平北部与宁晋则冲刷殊甚。
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于宁晋史家嘴
地势
磁县地势
磁县西部多山不宜耕种,东部沙漠横亘,交通困难,南北多平原,漳流界其南滏水贯其中,东南二部间有临碱之地。县城附近经滏水灌溉尚种膏壤,然西行不过十里即渐为高冈山地矣。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下,故境内诸水皆自西而东北流。
气候
磁县气候
磁县气候概带海洋性,惟西部山岭绵亘带大陆性,兹按温度雨量风向三项述之。
(一)温度磁县温度据十九年建设局记载,计夏日最高度为华氏表九十二度,冬日最低度为华氏表零下十度,酷暑严寒为日无几也(按此温度疑有错误)。
(二)雨量磁县近数年来,雨量不均,旱涝时呈,春冬二季多旱,夏秋二季多雨。
(三)风向磁县风向冬日多西北风,速力每小时三十五里,夏日多东南风,其速力三十里。然亦时有西北风可至四、五十里之速度,再大之风不常见也。
邯郸气候
邯郸星分昂,毕据华氏表测验,夏暑热度至一百零八度,而极严冬,寒度至四十二度而止,雨泽尚属稀少。自民六大水为灾后,旱象时呈,最近数年恒有阅七、八月迄无滴雨者,旱既太甚年,岁时有荒歉之虞云。
新河气候
新河地当温带,然地多沙,故夏则炎热,冬则严寒。每年七九冰解,八九渐暖,雁始至。每值春季,狂风大作,竟日不息,甚或遮蔽天日,对面不见人,居民辄燃灯操作,行人失迷,衣物飞佚者时有所闻,至立夏止,故俗有立夏风头死之谚。春雨缺乏,春疫尤易发生。夏季天气酷热,居人苦之,农民尤甚,且大雨时行,往往成灾。六月天生巧云,形象瞬变,颇有可观,俗以六月雨为车辙雨,谓仅一辙之隔,而阴晴异焉。秋季凉风至较为可人。九月寒气渐催。十月初旬树叶黄落。冬季朔风刺骨,感发栗烈,河水封冻,交通为之不便。室中温度常在零下十余度,农民或燃烧或燃薪匟洞以取暖,院中水缸之水经冬不溶,村外田地间有因冷而离裂者,其寒冷如此,四季气候概略如此。至于一日之间则以黎明为最寒,此其大较也。惟近年以来气候大变,夏不剧热,无事避暑。冬不过冷,壮丁薄棉即可度冬,说者谓地浆流动所致。然近年县境凿井造林进行颇利,沙地于以减少气候,因以调和亦不无关系也。近五六年来,夏历五月大旱,六月大水亦气候上之一大变迁也(以上均就阴历言)。按农家歌谚多可考,见本地气候及社会情形具详风土考兹不赘。
人口磁县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