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主要产物,以麦为大宗,年产约十二万三千一百余石,每石以十八元计算,约值价二百二十一万五千八百余元。其次为谷、豆等,年产约一万八千余石,每石以十三元计算,约值价二十三万四千七百余元。合计共洋二百四十五万零五百余元。
(乙)副产物以枣为大宗,年产约六千五百石,每石以三元计算,约值洋一万九千五百余元。
(丙)农产收获季节,麦在六月初,谷、豆、枣等约在九十月间,即可收获完竣。
农具:均旧式,有犁、锄、耙、耧等。
肥料:人畜粪及棉籽饼。
农人:
(甲)农人生活费,每日约需洋一角五分。
(乙)雇农工资。平日与人佣工,每日工资洋二角,尚敷生活之用。
其他:
农忙时有雇短工者,每日工资洋二角上下。
工艺
以地方僻陋,经济困难,向无公立、私立工厂。
工人:平日与人佣工者,每日工资洋二角,尚敷生活之用。
手工业及家庭工艺:
家庭手工业仅有制造麻头纸、草纸及妇女所织之土布。
工艺产品:
床头纸、草纸,年约三千七百余刀,土布,年约六千余匹,运销山西及附近各县。
商业
输入:
里货入品,以棉织品为大宗,年约二千匹。其次为食糖,年约二千三百余斤洋货以煤油及棉织品为大宗。煤油年约七千余桶,棉织品年约八百余匹。
输出:
土产输出,以麦为大宗,每年约一万二千石。其次为大枣,每岁输出,年约六十五万石以上。
工艺品以土布为大宗,年约输出六千余匹。其次为麻石纸、草纸,年约输出一千七百余刀。
商人:
习商之人,大多数均初级小学或高级小学毕业。
商人收入,每人每年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固视个人之才力,亦必循序渐进,不能骤行增加。惟习商之初,须学徒三年,在学徒期内,不支工薪,仅年终由经理酌增若干。
商人团体:仅有一商务会,并无同业公会及其他团体。
隆平县
农业
农户:
(甲)自耕农一万五千八百三十一户,四十三万二千七百八十三亩。
(乙)半自耕农四千零一十一户,十万零九千六百三十九亩。
(丙)佃户一千二百六十六户,三万四千六百二十二亩。
佃户纳租:
(甲)纳租方法,由佃户送交。
(乙)纳租季节,分夏、秋二季。
农产:
(甲)主产物:
小麦二十万市石,每石九元;小米四万四千市石,每石十二元;高粱四万二千市石,每石七元;大豆四万市石,每石八元;棉十五万市担,每担十四元;秋麻八千四百市担,每担八元;白菜十二万五千三百二十市担,每担五元。
(乙)副产物:
麦秸十万八千八百市担,每担五元;谷草二十二万市担,每担一元四角;秫秸四百二十万束,每百束二元;豆萁十六万市担,每担六元;棉柴三十四万市担,每担五元;麻秸二万四千市担,每担四元。
(丙)小麦在芒种收获,谷、高粱、豆类在白露收获,麻在立秋收获,棉在霜降收获。
农具:耧、犁、耠、锄、耙、水车、辘轳、镰,皆为旧式。
肥料:麻糁、花生粕、人粪、厩肥、堆肥。
农人:
(甲)农人生活费,每人年需四十元。
(乙)雇农工资,每人年约四十元至五十元。
工艺
工厂:无。
手工业及家庭工艺:织土布业、纺绳业、织手巾业。
工艺产品:土布一万五千匹,麻绳五万斤,手巾三千条。
商业
输入:
(甲)国货种类、名称及每年总额
高阳布三千匹,碱一百担,糖一万担,棉纱二百包,高粱十五万市石,菽一万五千市石,纸烟五百箱。
(乙)洋货种类、名称及每年总额
洋布匹四千匹,棉纱八百包,石油一万八千桶,纸烟一百三十箱。
输出:
(甲)土产种类及每年总额
小麦七万市石,棉十三万市担。
(乙)工艺品无。
商人:
(甲)商人之知识:粗通文字。
(乙)商人之收入:每人每年所得最多者一百元至二百元,次者四五十元(丙)商业学徒者:共约百人。
(丁)商人团体:县商会一处。
《畿辅安澜志》所载滏阳河流域民生状况
桥渡
滏阳桥一名偃月桥,在磁州南一里,跨滏阳河上,甃石,长十丈,泰和四年建,元至正中重修。
《元王恽秋涧集·磁山石桥计略》:滏水西来,距城四十里,而近又五里,东合于漳。方夏秋霖,潦水循崖而下,漳水汹怒则激流而上,汇于观鱼亭下者三丈有奇。吞长堤、灭雨涘、岁刓时复波荡水潏,我惟识党公和尚戚之,乃代木以石,易脆以坚,临终以命。其徒善仙俾鸠工,垂四十年仅克有成,广容两轨,袤以十丈,旁凿二空以泄水怒。盖经始于世宗龙飞辽东之初,而断手于圣上凤集鼓山之年。
利济桥在州西五里通武安县。
东石桥在州城东,明万历中建。
艮方桥在州东北,长二丈,顺治十五年建。
《张溍艮方桥记略》:磁为后魏临水地,太行诸山峙其背,滏水出鸳鹫、神麇两山,麓下潺潺西折而南,又折而东,盖环城三面焉。城百雉崔巍池,广十丈,深二丈。长堤周属,高广各丈有奇,其水则西引滏河,自五爪渠注之。城东隅池岸去滏河三百武许,地势洼薄,土入决堤泄水,遂不可塞。久之冲啮近堤六、七丈皆圮,巡宪杨公莪蒿来治邺都,乃建桥,水口上亘二丈,阔丈有二尺,高二丈,公名春芳,北直兴济人,是役也捐金襄之者州牧张公,端午辽东人。
纸坊桥亦名利济桥,在磁州西纸坊村,跨广盛泉上,甃石,长十八丈,康熙三十六年建。
永固桥在州北二十里高庾镇,康熙三十八年知州蒋擢建。
琉璃桥在州东北二十里下琉璃村。
东城桥在州北东城营。
以上俱石桥,跨滏阳河上。
永济桥在州城北门外,明万历十三知县张梦麟建。
广济桥在永济桥北,康熙三十八年知州蒋擢建。
以上二桥皆石桥,跨五爪渠上。
梁王桥在州北二十里铺,甃石,跨北大渠上,明正德中建。
濯缨桥在州北三十五里,跨牤牛河上,康熙三十八年知州蒋擢重建,甃石,长五丈,广一丈五尺。
张庄桥在邯郸县南张家庄,甃石,跨滏阳河上,明建。又北为罗城头桥,又北为柳林桥,又北为南苏桥,又北苏桥,又北为冯村桥,又东北为贾葛口桥,又东北为唐家屯桥,皆木桥,惟北苏为石桥,俱跨滏阳河上。
学步桥在邯郸县北关外,甃石,桥跨沁河上,明万历中县王曰善建。
市桥在邯郸县西门外,相传战国时赵王建,下有铁牛、铁柱,今废。
渚河渡在邯郸县南五里。
安慧桥在永年县东南十里南阎村。
广济桥在郡县南五里,明嘉靖二十三年建。
闸子桥在郡城东南隅。
安济桥亦名马头桥,在郡城东五里。
以上皆石桥,跨滏阳河上。
滏阳桥在曲周县西南十二里滏阳集,桥南即漳河支流入滏处也。又城南三里为南新桥,东北三里为济川桥(顺治中知县李时茂重建,雍正九年知县张若严重修)。北五里为七岔路桥,又北十里为马疃桥,皆木桥,跨滏阳河上。
旧城桥在鸡泽县东南十里旧城村,又北为邢家桥,又北为东于口桥,皆跨滏阳河上。
堤西桥在平乡县东南镇西堤所起之处,又北六里为郭家桥,又北三里为徐家桥,又北五里为夏庄桥,又北四里为马庄桥,又北五里为田庄桥,又东北五里为游召桥,又东北六里为尹村桥,又北五里为窦庄桥,即窦二疃桥,又西北五里为重疃桥,皆木桥,跨滏阳河上。
小石桥一名落漠口桥,在平乡县西七里,甃石,跨落漠河上,乾隆十二年重修。
普济桥在任县东南三十里辛店村,长六丈五尺,又北五里为南新庄桥,又北二里为北定桥,又北六里为天口桥,又北四里为甄庄桥,又北八里为邢家湾桥,又北二里为边家桥,皆石柱木梁,跨滏阳河上。多建自前明惟天口边家,雍正间修,余皆乾隆间重修。莲子坑桥在隆平县东南,又北八里为白家寨桥,又北十里为马拦桥,又北五里为任村桥,又北七里为牛家桥,又为九里为苏家桥,又北四里为千户桥,又北二里为狮子圪塔桥,又北六里为枣陀桥,又北四里为马台桥,皆木桥,跨滏阳河上,皆明建,惟苏家桥康熙五十九年建。
耿家庄桥即普济桥,在宁晋县东南三十里耿家庄,甃石,长八丈,广一丈八尺,高三丈,乾隆五年建。又北四里为孟家庄桥,即小河口桥。又北五里为小河桥,甃石,长二丈,广一丈八尺,乾隆二十二年重修。又北三里为铺头村桥,甃石,长四丈,广二丈,高一丈八尺,乾隆九年重修。又北五里为洨口桥,又北六里为营上桥。
新挑河石桥一名永济桥,在宁晋县东二十五里东汪村,洨河尾新挑河之首,甃石,长三丈五尺,广一丈六尺,高一丈二尺,乾隆十一年建。
(谨案)《一统志》:冀州清河县北三十里有滏阳桥,接束鹿县界,今滏为滹沱所夺,自入冀州境,已不得专以滏名,故不载。
祠庙
黑龙洞龙神祠在磁州西四十里神麋山,山半有明月闪闪,内有龙神像,盖祠滏水之神。
(谨案)《太平御览》引《水经注》:滏水发源石鼓山南崖下,水上有祠能兴云雨,盖逸文也。今鼓山有庙名晋祠,所祠非水神。
分水龙王庙在磁州西十二里槐树村,明万历十五年州牧孙健建。西闸分五爪渠,磁人立庙以配祀滏河神,后增祀州牧刘安仁、愿颐季为珩、赵缵、蒋擢岁以二月致祭。
水神祠在永年县西南十里阎村惠民闸上,明嘉靖九年广平府知府高汝行建。
(谨案)《名胜志》:永年县有滏口祠,佛图澄传曰:石虎时,自正月至六月不雨,澄诣祠稽首暴露即有二龙降雨。祠下考澄隆龙之处,据《太平御览》所引《水经注·佛图澄别传》当在鼓山。鼓山一名滏口山,即滏水发源处,永年县不应有滏口祠。《畿辅通志》亦谓滏口在府城南,岂后人讹滏口于此,故为立祠欤。
河神祠在曲周县东三里,以祀滏阳河神也。
风景
游滏水鼓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