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三明市情概览
2930500000001

第1章 政区概貌(1)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和闽中结合部,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远在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在此栖息。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三明市被辟为福建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全市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全市户籍人口71386户、2742419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39.2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84.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43.4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422元;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121.68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44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37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29元。三明市曾连续多次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一政区建置

1.名称由来

三明名称的由来,有其特定的涵义。在广义上它泛指现今整个三明市辖区范围;就狭义而言,则是市区所在地之名。市治所古称三元,历来是沙县的一方属地;民国29年(1940)始置三元县建制;1956年7月,三元、明溪两县合并时,各取两县原名的首字,合为“三明”作为新建县名,并一直被沿用下来。

2.建置沿革

夏商时期属于扬州地,周代隶七闽地,战国时期属楚国地,秦汉时期属闽中郡及扬州会稽郡东冶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设立将乐县、绥安县(绥安县于东晋义熙元年即405年改为绥城县,至唐贞观三年即629年最终废置后未再恢复建制),隶属建安郡。东晋义熙元年(405),升沙戍堡为沙村县,是为沙县设县之始;后于唐武德四年(621)改称沙县,先后隶属建安郡、建州。唐开元十三年(725),将沙县西部原黄连峒地带之黄连镇升格为黄连县,后于天宝元年(742)改名为宁化县,隶属临汀郡;开元二十九年(741)在原尤溪山峒地带设置尤溪县,隶属福州。五代十国南唐中兴元年(958),将原绥城县地之永安场、归化场分别升格为建宁县、归化县(后归化县于宋元元年即1086年改名泰宁县),隶属建州。宋元符元年(1098),析宁化县地设置清流县,隶属汀州。明景泰三年(1452),析沙县新岭以南地、尤溪宝山以西地设置永安县,隶属延平府;成化七年(1470),析宁化、清流、将乐、沙县4县地设置归化县,隶属汀州府(后于民国22年4月‘即1933年4月’改名为明溪县);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和德化地设置大田县,隶属延平府。民国29年(1940年10月),析沙县、明溪、永安部分地设置三元县,隶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南平)。1950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永安设立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4月份改称为永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下辖永安、三元、明溪、清流、宁化、大田、宁洋、德化县,同年10月德化县划归晋江专区。1956年月26日,国务院下文撤销永安专区,将其所辖的三元、明溪县划归南平专区,永安、清流、宁化、宁洋县划归龙岩专区,大田县划归晋江专区,6月份正式实施。同年7月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4次会议通过决定,撤销宁洋县,将三元县与明溪县合并为三明县,归属南平专区。1958年4月,三明辟为福建省重工业基地后即成立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为党政合一领导机构,负责领导三明工业区的工业建设以及各项市政建设与管理工作,直属中共福建省委、省人委领导,并与南平地委、行署双重领导三明县。1959年2月,在三明县行政区域范围内成立了相当于地、市一级建制的三明人民公社,其行政领导机构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由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与三明县人委合并而成。三明市人民公社筹备委员会下辖城关、中村、莘口、岩前、雪峰、盖洋、夏阳、胡坊8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0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三明人民公社筹委会改组为省辖三明市人民委员会(1960年5月,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1次会议通过设立三明市)。1961年11月,永安、清流、宁化三县由龙岩专区划归三明市管辖。同年12月,恢复三明县建制,以雪峰、盖洋、夏阳、胡坊4个人民公社的行政区域作为三明县的行政区域。1963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明专员公署,将三明市由省辖市改为地辖市。同年5月,大田县由晋江专区划归三明专区。1964年4月,三明县复名为明溪县。1968年10月,成立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为党政合一的领导机构。1970年6月18日,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五县从南平专区划归三明专区管辖。同年12月,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978年3月,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三明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市,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建制,实行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新设立的三明市辖2区10县,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永安县改为永安市(县级市)。至2012年,三明市建置未变。

3.行政区划

1984年,三明市行政区划基本定型。至2012年,全市辖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9个县,永安1个市,梅列、三元2个区,下辖68个乡(含2个民族乡)、61个镇、13个街道办事处,共管理166个社区居委会、1735个村委会。

4.市域范围

三明市地理坐标为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8°39′;东与福州市的闽清、永泰毗连,界线长108.2公里;东南邻泉州市的德化、永春,界线长241.8公里;西南接龙岩市的漳平、连城、长汀,界线长408.33公里;北靠南平市的邵武、顺昌、延平,界线长428.58公里;西北与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南丰、黎川交界,界线长385.8公里。境域范围东起尤溪县洋中棋盘石,西至宁化县石壁站岭隘,南自大田县谢洋吉初寨山,北抵泰宁县龙湖游源焦家岭;东西长距230多公里,南北宽距180多公里。全境土地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

二人文历史

1.闽人之源

现三明是闽人的发源地。1988年,在清流县沙芜乡洞口村发现的“清流人”古人类化石被誉为“闽人之源”,与台湾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左镇人”同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1999年发现的三元区万寿岩遗址是华东地区第一个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18万年,填补福建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华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2.闽江正源

闽江的源头出于建宁县的台田溪。台田溪即为宁化县水茜溪的上游,发源于建宁严峰山南麓的均口镇均口村张家山自然村以北,流经台田村、土楼上、湖阳、跳鱼、九进坑等自然村,进入毗邻宁化的水茜溪,流域面积38平方千米,年径流量0.46亿立方米。1991~1992年,福建省闽江流域规划开发管理办公室(简称“闽江办”)组织闽江江源考察队,先后两次对闽江江源进行考察,经过分析比较,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认台田溪为闽江正源。闽江源流为台田溪---水茜溪---九龙溪---沙溪---西溪---闽江,源头至闽江入海口,全长562千米。为此,“闽江办”在源头处的峭壁镌刻“闽江源”三字摩崖石刻。

3.理学故里

理学亦称闽学。北宋熙宁九年(1076)杨时中进士,调官不赴,就学于程颢、程颐,杜门十年不仕,被东南学者推为“程学正宗”。宋政和二年(1112),罗从彦师从杨时,为“闽学奠基人”之一。李桐曾拜罗从彦为师。朱熹是李侗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