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2932700000006

第6章 建设篇(6)

2010年3月12日16时16分,经超前地质钻探事先得知前方有水的施工人员正在谨慎开挖时,突然,作业人员发现掌子面异常,领工员和安全员立即组织263名施工人员以及8台抢险车辆、三台装载机,和一切可以移动的机械设备,全部撤出洞外安全地带。人员、设备刚撤出,就从青云山隧道掌子面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在大山深处承载了千百年巨压的溶腔水,如脱缰的野马冲进隧道。肆虐的涌水冲出掌子面415米,很快上升至一米多高。继而,大水淹没了斜井交叉口的积水井,并迅速把左右线的4个工作面淹没成一片汪洋。撤至安全地段的人们惊出一身冷汗:好险!要不是提前制定预案和应急演练,要不是预先建立的科学管理保障体系迅速启动并发挥作用,后果不堪设想!

险情发生后,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的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副总经理兼向莆铁路指挥部指挥长袁全祥、常务副指挥长孙国臣,按照原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施工队伍投入抢险,经过日夜奋战,最终战胜了突如其来的水害。

像这样的化险为夷,在历时四年的向莆铁路建设历程中并非仅此一例。化险为夷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完善的管理保障体系。

在恶劣的地质条件下,如何确保隧道施工和参建大军的人身安全?这是向莆铁路公司领导者面临的高难度命题,也是必须解决好的命题。

围绕质量安全,向莆铁路公司构建了全员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清晰界定公司层面与公司各指挥部的职责;完善公司各岗位职责,明确责任;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建立参建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责任;构建施工作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组织施工单位抓好源头控制,监理单位抓好过程控制,建设单位抓好节点控制。特别是针对隧道安全风险的破解,公司领导的脑海里勾画出了一张风险管理保障体系的大网,这张大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越织越细、越织越密、越织越牢。

公司界定了各级管理机构在各种等级风险中的职责,对不同工点、不同区段施工单位的管理力量与隧道存在的客观风险进行排查对比,管理力量不能满足隧道施工安全的单位,将其确定为管理风险点。对在建的风险工点梳理排查,全线确定了20处极高风险工点。建立各级领导跟班作业制度和高风险看板管理制度,每天将高风险隧道掌子面及二衬步长信息及时传递到参建各方和公司领导层。每月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和指挥部对风险隧道进行分析,对下月风险源组织辨识、评估、盯控。分三个等级对风险工点实施每日盯控,其中高和极高风险隧道由公司明确盯控责任人和盯控方案。

以隧道工期节点、安全质量关键点为控制目标,公司开展专检、抽检与不定期检查,加强对隧道现场施工安全质量的日常检查。公司构建公正有效考评体系,通过企业信用评价、项目建设激励约束机制考核、风险抵押等控制手段,实现隧道安全管理的动态有效控制。公司总经理王建盛对重点控制隧道工期节点及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十分关注,要求隧道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每周对重点隧道关键线路工期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提交工期看板表,对工期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盯控;对图表上的线条和关键数据都要亲自审核把关,对关键问题从不放过,对西城、雪峰山、棋盘石、高盖山、青云山、金瓜山隧道等重难点工程,建立逐级盯控把关制度,坚持亲临一线,现场办公。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德基和工程部高级工程师李安平、总监办专家梁敬昆等专业人员对方案执行情况重点盯控,进行动态分析,现场指导,对目前及下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上的处理意见和预防措施。

对于隧道的风险管理,向莆铁路公司始终将其作为工作重点,从未懈怠。从设计之初到施工准备,再到施工中间阶段,严格把好洞门安全关、设计安全关、超前地质预报关、软弱围岩监控量测关、初期支护步长控制关,每道关口都有详细的对策措施。公司建立了棋盘石、青云山、高盖山等高度风险隧道每日风险管理制度,坚持每日风险情况汇报,特别是将重点隧道工程地质预报专项工作纳入公司直接管理内容;对青云山、棋盘石、高盖隧道等强富水因素纳入I级风险管理,对AAAA级风景区青云山地表水文委托中国地质大学与铁四院进行专项监测,指导设计与施工,保证了高风险隧道正常施工和人身安全,也确保了景区环境不受破坏。

戴云山隧道被公司列为“四最隧道”:在向莆铁路全线“结构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期最紧迫、组织难度最大”,也是全线唯一一座伴有瓦斯的隧道。由于施工扰动,随时都会造成采空区及周边围岩缝隙里聚集的瓦斯突然爆炸。

一场征服瓦斯的战斗迅即打响。自2008年10月开工以来,担任施工任务的中铁十四局向莆铁路指挥部在公司指导下,针对瓦斯隧道施工特点建立健全16项基本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工序实名制管理,配置3名专职安全员定期检查,实行领工员、安全员、质检员三员带班制,在施工现场跟班作业,分班盯控现场施工安全,并对应急预案定期演练。仅2010年就举行过十多次瓦斯燃烧应急演练。

项目部还下设超前预报、瓦斯监管、专业通风、电器设备等管理小组,加强对瓦斯危害的评估。整个长隧每50米便安装一个监控器,每掘进3至4米就进行一次流动式人工检测。同时,隧道的掘进、运输、照明等都选用防瓦斯设备。

除了瓦斯,戴云山隧道还伴有高地温。隧道斜井进入正洞后,左、右线分别有近3000米的高地温地段,开挖后的围岩,热得烫手,平均温度达到近三十五摄氏度,裂隙水流到热岩面上,形成很大雾气,加上机械、车辆尾气和爆破后的烟尘,隧道里就像桑拿加污浊的废气一样,人在里面待上一会儿,就全身湿透,喘不上气来,大大超过人的生理承受能力。

为有效解决高地温问题,项目部增加通风设备,加快排烟、降温的速度,使烟气在爆破后15至20分钟内基本排除;增设洒水车,实施有针对性的降温、降尘;增加作业人员倒班次数,延长休息时间。一系列的措施较好地缓解了高地温对施工人员身体的损害,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2012年3月9日上午10时,随着最后一排炮响过,全长近16公里的隧戴云山隧道顺利贯通,隧道里一片沸腾,欢呼胜利的声音穿过隧道,久久地回响在戴云山脉之中……

精品、部优、国优,座座隧道按百年大计精心筑造

2008年11月12日,向莆铁路站前工程施工、监理合同签字仪式在福州举行。南昌铁路局党委书记,时任路局副局长、向莆铁路公司总经理王秋荣在签字仪式上的话铿锵有力:要狠抓标准化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把向莆铁路建成“精品工程”,建成一流的山区高等级快速铁路!

这是当代铁路人的承诺和决心,更是向莆铁路建设的目标和责任。五年来,向莆铁路公司和全体参建单位牢记铁道部、福建省、江西省和南昌铁路局领导嘱托,座座隧道按百年大计精心筑造。中铁一局金瓜山项目部推广应用隧道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打造精品工程,就是向莆铁路各参建单位创优质、筑精品的缩影。

金瓜山隧道地处戴云山脉南段,山峰林立、沟谷深切、多悬崖峭壁,隧道全长14.097公里,中铁一局承建出口正洞6991米及线左7002米贯通平行导坑的施工任务。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总工期调整为43个月,减去施工准备、二次衬砌和评估,以及无砟轨道施工的时间,实际正洞施工只有短短35个月。

更为困难的是,在以往的长大隧道施工中,像这样单口长距离独头掘进、无轨运输、长距离独头通风的施工方法,在中铁一局施工历史上从未遇到过,尚未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困难对弱者来说是“拦路虎”,对强者来说则是励志石。项目经理、总工带领全体技术人员,认真查看设计图纸,核对每一个设计数据,尤其对石质围岩、地质构造、水文资料等关键参数反复现场查勘,根据第一手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光面爆破技术,每一茬炮钻的炮眼数从传统的50至60,增至96至98,这样的光爆面就像邮票上的齿眼,炮一响,需爆掉的砂石顺着“齿眼”下泻,避免了欠挖、多挖,确保了施工质量。担负施工重任的中铁一局抽选八十多名精兵强将,迅速组建隧道架子队,开展岗前安全生产和光面爆破技术知识培训。经过近两个月的实践与探索,通过上百次对光爆方案、炮眼布置、炮孔深度、装药量、分段起爆等数据的调整,金瓜山隧道光爆炮眼痕迹保存率达95%以上,达到了最佳效果。

精心组织与科学施工,使功效大增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时间,还减少了大量材料和机械设备投入,一举三得。经铁道部专家组认定,金瓜山隧道光面爆破被树为全线的“样板工程”。

榜样引路,群英奋起。奋战在各座隧道和施工工点上的人们,抓质量,眼里糅不下一粒沙子;创优质,标准上不打丝毫折扣:

--确保施工质量,一个个先进技术各显神通。全断面光面爆破技术,全过程防排水技术,衬砌表面零错台控制技术,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隧道铺底整体施工技术,混凝土湿喷技术,一个个先进技术辅以先进的施工设备,为隧道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确保防排水质量,他们“六亲不认、质量最亲”。向莆铁路公司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对不合格的产品一律清理出场;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施作防水板、中心管沟和处理二衬混凝土施工缝,严禁私自更改工艺,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或返工、不留隐患。

--确保混凝土质量,他们对小事不小视。为确保隧道二衬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强化拌和站标准化管理,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采用地质雷达和回弹仪,对全线隧道二衬混凝土质量和强度进行无损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二衬混凝土存在的衬砌背后空洞或回填不密实以及衬砌存在的裂纹等缺陷,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督促监理强化现场监控毫不手软。2011年,公司下发整改通知书167份,下发铁路建设项目安全质量问题考核处罚通知单133张。同时,推进“样板示范工程”评选,推出16个阶段样板工程,召开现场会议推广褒奖。

青山、绿水、秀景,绿色施工打造千里绿色长廊

汽车从福州出发,过闽江便进入了只有两车道的永泰省道,溯大樟溪而上,清澈的溪水在深深的峡谷中潺流,公路在溪右岸的半空中蜿蜒,青山滴翠,巉岩溪流……跃进眼帘的是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溪对岸不远处,向莆铁路跨溪穿山而过,犹如一道壮美的“彩虹”悬挂在青山绿水间。漫步向莆铁路沿线的各工点,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满目草绿水清,不时可闻鸟儿啁啾、可见白鹭飞翔。

向莆铁路穿越的武夷、戴云山脉,沿线植被茂密,珍稀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经过的武夷山、大金湖、玉华洞、青云山等七大名胜风景区,有的是世界文化与自然保护遗产地,有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的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国家森林公园等多项国家级品牌于一身。在这样的地域施工,生态保护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保护沿线每一片绿地,每一段江河,开工前各参建单位就举办了学习班,组织员工学习有关环境、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施工细则。参建单位开设施工便道时严格做到将原有植被移植;工程取土、弃渣场、临时用地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复垦、植被恢复或挡护等措施;不可降解的打包运往他处处理;生活污水和工程污水在沉淀过滤后往地表排放,决不允许排往闽江、乌龙江、抚河、大樟溪;生活取暖或用水以燃油、燃气供暖供水替代燃煤,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在青云山隧道施工工地,承担施工任务的中铁二十三局提出“保护生态,防污降噪,绿色施工,扛起企业社会责任大旗”的口号。建设者们针对该隧道位于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国家生态保护区,环保任务异常艰巨的实际,对施工过程中的隧道弃碴防护、污水处理、水资源和植被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相应的环保设施和技术力量,建立了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体系。

为确保生态良好,开工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知识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在周围进行绿化;驻地厕所均按设计图纸修建化粪池,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

施工现场运输便道易产生粉尘,影响环境。对这些地段,他们定时洒水除尘;在有粉尘发生的拌和站、碎石场等施工场地,加设防尘设备,在弃碴场设置挡墙。严禁在施工场地焚烧有毒、有害物资,避免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雪峰山隧道地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将乐,进口洞门毗邻“中国四大名洞”之一的玉华洞。担负隧道施工任务的中铁十八局,注重保护环境。雪峰山隧道土石方量大得惊人,如果把左右洞挖出的土石砌成两米高、一米宽的城墙,能把整个将乐县城围起来。运土过程,他们做到车车不超载、不偏载,严防渣土掉落,影响玉华洞周边环境。大量的施工废水都是经过滤、澄清后,才让它们欢快地回到大地怀抱……

穿越闽赣万重山,全线开通担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