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2935700000011

第11章 现代蔬菜种植技术(8)

③辣椒地不能重茬、迎茬,要与非茄科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可采用菜粮或菜豆轮作。保护地应建在地势较高,灌溉水充足、方便,易于排水的地方,北面最好邻近山坡或有高大建筑,南面无建筑物或树木遮阴。

榆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深耕土地,精细整地,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虞因地制宜采用地膜高垄,大垄双行栽培,滴灌、管灌等节水技术,棚膜最好采用聚氯乙烯无滴膜。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增强通风透光,可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同时也是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具体移栽时间应避免中后期有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定植时尽量减少对幼苗根部的损伤。

愚定植后应及时封行,初期可加扣小拱棚,适当控制灌水,以利于前期提高土温,促根壮秧,增强植株对病害的抵抗力。

舆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残枝落叶、病果。注意防止农事操作时的接触传播。合理灌溉,要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部伤口愈合和根系发育。

进入枝叶及果实生长旺盛期、促秧攻果、返秧、防衰4次肥水不可少。大棚等保护地合理放风、排除废气、降低温度、控制湿度,可减轻发病,防止落叶、落花、落果,花期灌水切忌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干旱严重时,应尽量在低温时浇灌。结合追肥及时中耕培土,防止倒伏,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全生育期喷施叶面肥2~4次,补充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注意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余扑海因、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清、克露、瑞毒霉锰锌等杀菌剂对绝大多数真菌性病害都具有一定效果,可以酌情使用。

(二)细菌性病害防治措施

细菌性青枯病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重病田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非寄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禁止茄科作物相互接茬种植。根据抗病性鉴定结果,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轻病品种。提倡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以培养壮苗,减少伤根。要合理灌溉,降低土壤湿度。酸性土壤可结合整地施基肥,每亩施熟石灰粉100千克,调节为微碱性。零星发病田要拔除病株,病穴灌2%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或20%石灰水消毒。

(2)药剂防治在显症始期适时喷淋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粉剂500倍液等,每7~8天喷1次,连喷3~4次。还可用上述药剂灌根,每穴灌药液250~500毫升,隔10~15天灌1次,连灌2~3次。

(三)病毒病害防治方法

防治辣椒病毒病害应因地制宜,采取以种植抗病、耐病品种,栽培防病和喷药防蚜等为主要环节的综合措施。

1.实行检疫番茄斑萎病毒已被列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辣椒是其重要寄主,应行检疫。

2.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各地已选出一批抗病、耐病的品种或一代杂种。当前的抗病品种主抗烟草花叶病毒,中抗或耐黄瓜花叶病毒。

3.种子处理种子先用清水浸种几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20~30分钟,清水淘洗干净后再催芽或直接播种。此法可减少污染种子的烟草花叶病毒。

4.栽培防病避免寄主作物连作、间作和套作,清除棚室内外病残体和杂草,防治棚室周围露地蔬菜和其他作物的蚜虫。适期播种,使苗期或结果期避开蚜虫迁移高峰期。净土育苗,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小水勤浇,避免缺肥缺水。幼苗期遇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增墒降温,并覆盖黑色遮阳网,以降低地温和防蚜。农事操作先健株后病株,以减少传毒。操作前和接触病株后用肥皂水洗手。

5.药剂防治现已有几种市售病毒抑制剂或钝化剂,可供使用。病毒A通过抑制核酸和脂蛋白的合成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发病初期,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天喷1次,共喷3次,有明显防效,可使病株恢复。也可喷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1%抗毒剂1号水剂200~300倍液。另外,在幼苗期和成株期还可分别喷施1~2次NS-83增抗剂200倍液,以增强辣椒的抗病性。

(四)生理性病害防治措施

1.防止沤根育苗床土温度控制在12℃以上。播种时一次浇足底水,低温下控制苗床湿度。增加光照,适量通风,加强炼苗。出现轻微沤根时,要提高床温,及时松土。

2.覆盖地膜用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并能减少土壤中钙质等养分的流失。

3.合理密植和间作大垄双行密植,可使植株相互遮阴,减少阳光下的果实暴露。与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间作,利用高秆作物遮阴,减轻日烧的危害,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4.适时合理灌水结果后及时均匀浇水防止高温危害,结果盛期以后,应小水勤灌。特别是黏性土壤,应防止浇水过多而造成的缺氧性干旱。

5.根外追肥在着果后喷洒1%过磷酸钙、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溶液等,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6.使用遮阳网可覆盖黑色遮阳网,减弱强光照射造成的危害。

7.其他措施在治理同时,及时防治其他病害,避免早期落叶。

四、辣椒常见虫害及防治技术

辣椒的虫害主要有白粉虱、棉铃虫、烟青虫、茶黄螨、蚜虫、小地老虎、蝼蛄、蛴螬、红蜘蛛等十几种。现列举几种常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

(一)烟青虫和棉铃虫

烟青虫是烟夜蛾的幼虫,它与棉铃虫在形态和习性上都很相似,两者均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广泛,食性很杂,多混合发生。烟青虫的寄主主要有辣椒、烟草、麻类、玉米、高粱等。棉铃虫是棉花的大害虫,近年来危害蔬菜也很严重。这两种虫以幼虫蛀食果实为主,也食害花、蕾、芽、叶和嫩茎。辣椒受害严重时,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

1.形态识别

(1)烟青虫成虫体

长13~17毫米,翅展25~28毫米,全体灰黄色或黄褐色,前翅有暗褐色波状横线纹4条,分别是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和亚外缘线,以后两线最明显,亚外缘线为宽带。

内、中横线间有一褐色环斑,中横线外方有一灰褐色肾状斑。前翅上各种斑、线轮廓均较清晰。后翅灰褐色,外缘有褐色宽带,其内侧中部有1条黑褐色横纹。卵直径约0.5毫米,高0.4~0.5毫米,半球形,稍扁,底部平。表面有网状花纹,卵孔明显。

老熟幼虫体长30~40毫米,圆筒形。头部黄褐色,体色变化较大,有淡绿、淡红、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绿色型和红褐色型两种。背部纵线色深,气门多褐色,体表布满短而钝的小刺,每体节有刚毛12根。幼虫全身蛀入果内,果表仅留有1个蛀孔(虫眼),果肉和胎座被取食,残留果皮,果内堆满虫粪和蜕皮。虫蛀果易腐烂和脱落。

蛹体长15~18毫米,黄绿色至黄褐色。腹部第5~7节,有7~8排半圆形刻点。腹部末端较圆,着生2个小突起,每个突起上有1根尖端略曲的长剌。

(2)棉铃虫棉铃虫成虫是黄褐色(雌)或灰绿色(雄)的蛾子,体长1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前翅基线不清晰。内横线双线,褐色,锯齿形。环形斑褐边,中央有1个褐点。肾形斑褐边,中央有1个深褐色的肾形斑点。中横线褐色,略呈波浪形。外横线双线,亚外缘线褐色,锯齿形,两线间为一褐色宽带。外缘各脉间有小黑点。后翅灰白色,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宽带中央有2个相连的白斑。

卵半球形,直径0.44毫米,高0.51毫米,表面有纵横隆纹,交织成长方格。初产时白色。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体长40~45毫米。体色多变,有淡红色、黄白色、淡绿色、墨绿色等多种类型,还有的体色为黄绿色、暗紫色与黄白色相间。头部黄绿色,生有不规则的网状纹。气门线白色或黄白色,体背面有10余条细纵线,各体节上有毛瘤12个,刚毛较长。

蛹体长17~20毫米,纺锤形,赤褐色,腹部第五节至第七节各节前缘密布环状刻点,末端有臀棘2个。棉铃虫与烟青虫的重要区别有:成虫体型稍大,雄蛾灰绿色,前翅斑纹较模糊,横纹较斜。

后翅宽带内侧无横纹,翅脉黑褐色。卵乳白色,半球形,稍高,卵孔不明显。幼虫体壁粗厚,体表小刺长而尖。蛹体气门大而突起。

3.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残株败叶,结合冬耕、冬灌及其他耕作措施,杀灭土层内越冬虫蛹或破坏其越冬生境。大面积椒田,可种植烟草诱集带,即每隔数行辣椒,种植1行烟草,诱使烟青虫在烟草上集中产卵,便于消灭。南方早熟辣椒地种植烟草诱集带,诱集越冬代成虫产卵的效果显著。菜地周围适当种植玉米,引诱棉铃虫产卵,并及时摘除毁掉。结合田间管理,可锄地灭蛹或培土闷蛹,人工摘除卵块,扑杀初孵幼虫,摘除受害果实等。

(2)诱杀成虫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杨树或柳树枝把、糖醋液、雌虫性诱剂等诱蛾。黑光灯可用20瓦或40瓦的,每2.67~3.3公顷(40~50亩)地设置1盏灯。杨树或柳树枝条先剪成66厘米(2尺)长,每5~10根捆成1把,基部一端绑1根木棍,插入椒田。树枝把应高出作物20厘米左右。通常每亩地插入10把,每4~5天换1次树枝把。早晨露水未干时,用塑料袋套住树枝把,收取成虫并杀死。缺乏杨、柳树枝时,也可用枫树、刺槐、紫穗槐、榆树、洋槐、臭椿的树枝代替。也可利用成虫的趋化性,在成虫数量开始上升时,用糖醋液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在当地危害世代的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期喷药,将幼虫消灭在蛀果之前。也有的地方根据虫情监测,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后3天施药。可供选用的普通杀虫剂有80%美曲膦酯(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4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52.25%农地乐(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3%莫比朗乳油1000~2000倍液等。有机磷药剂、菊酯类药剂宜与其他类型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对已产生抗药性的,可采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抗生素、细菌杀虫剂以及新品种药剂防治。施药日期与采收重叠,应先采收,后施药,以避免果实带药上市。农地乐是广谱性杀虫剂,瓜类(特别在大棚中)、莴苣苗期较敏感,请慎用。

昆虫生长调节剂可用5%卡死克(氟虫脲)乳油1000~2000倍液,5%抑太保(定虫隆)乳油1000~2000倍液,5%农梦特(氟苯脲)乳油1000~2000倍液以及其他药剂。

4.生物防治防治3龄前幼虫可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每亩用药200~300克。在冬春大棚棉铃虫产卵高峰后4~6天,可连续喷施2次。在产卵高峰期还可施用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20亿PIB/克)1000倍液。上述生物防治制剂需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喷药,不能在高温、强光条件下喷药。大面积辣椒产区,也可在成虫产卵始、盛期释放人工饲养的赤眼蜂。

(二)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又称温室粉虱、白粉虱等,属同翅目粉虱科。成虫和若虫吸食叶片和果实汁液,受害叶变黄、萎蔫而死亡。温室白粉虱还传播多种植物病毒。该虫食性极杂,危害653种植物。自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已成为北方地区蔬菜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烟粉虱传入我国较晚,但蔓延很快,有些地方已经取代了温室白粉虱,成为棚室蔬菜主要的害虫,危害棚室辣椒,使叶片黄化、皱缩,造成大量落花、落果。

1.形态识别温室白粉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如下。

(1)成虫体长1~1.2毫米,身体淡黄色至黄色,翅膀正反面覆盖一层白色蜡粉。触角丝状,6节,复眼哑铃状,口针细长。腹部第一节细缩成柄状,腹末尖削。前后翅各有1条翅脉,前翅脉有分叉。雌性休息时两翅合拢平铺于体背,腹部末端有1个三裂的产卵器。雄性休息时两翅合拢成屋脊状盖在腹背,腹末有一钳状生殖器。

当与其他粉虱混合发生时多分布于高位嫩叶。

(2)卵长0.2~0.25毫米,宽0.08~0.1毫米,长椭圆形,基部有短柄。初产时淡灰绿色,孵化前黑褐色,可见两红色眼点。

成虫在叶片上以吸食点为圆心,转动身体产卵,排列成半圆形或圆形,但在多毛叶片上卵散产。

(3)若虫椭圆球形,扁平,淡黄色或淡绿色,透明,蜕皮前身体隆起,透明度减弱。体表生长短不齐的丝状蜡质突起,周缘的蜡丝较长,尾端的2根蜡丝最长。末龄若虫体长0.72~0.76毫米,宽(厚)0.44~0.4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