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现代养殖实用技术
2935800000015

第15章 水产类的养殖(2)

三斑海马

§§§第二节淡水养殖技术

一、淡水鱼的养殖

(一)淡水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鱼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鱼类在性成熟的前期,生长速度快,在其性成熟后生长速度会逐渐减慢。在从鱼苗到成年鱼的生长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的绝对生长速度(日增重)则会逐渐增大,相对的生长速度(日增重占体重的百分率,亦称为日增长率或日增重率)则会逐渐下降。主要养殖鱼类鱼苗的相对生长速度通常是下塘前3~10天最大,日增长率为15%~25%,其日增重率为30%~57%,在此以后,其相对生长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而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一般在孵化后到第3~4年绝对生长速度最大;2岁的鲤鱼、鲫鱼、鳊鱼和鲂鱼绝对生长速度最大。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

(1)性别

多数雄性鱼比雌性鱼的性成熟早,并且雄性鱼的生长高峰会提前结束。因而,雄性鱼体格比雌性鱼小。

(2)饵料

当饲养密度和水质一定时,在使用数量适宜和质量良好的饵料的情况下,鱼类的生长速度快;使用数量少和质量差的饵料,鱼类的生长速度慢。应当注意的是,投入饵料过多时,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当水体富营养化后,其结果会造成水体浮游生物的过分生长,导致水体缺氧而使鱼类死亡。

(3)密度

在水质和饵料一定的条件下,如果鱼类的养殖密度越大,那么其生长的速度则会越缓慢。这主要是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鱼类对饵料和溶解氧等资源的竞争越来越剧烈,鱼类因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以及其他适宜的环境条件而会被限制生长。

(二)淡水养鱼鱼苗的选择

各种鱼类都需有其特定的生长条件和生活环境,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鱼类都适合网箱养殖。所以要从生长快,肉味美,苗种容易解决,饵料来源广泛,适应性强,且能够在密集状态下作集约式养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适宜的养殖方式。

1、生长快、周期短

淡水鱼类能在当地水域中顺利生长,并且其生长发育的速度极快,养殖的周期也短。一般经过一个养殖周期饲养后产品即可上市,无需作跨年度的续养。

2、肉味美、价格高

淡水鱼类作为养殖对象,其肉味必须鲜美,这样才能有更高的价格,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3、苗种来源广

淡水鱼类的苗种不仅要容易解决,而且来源也要广,在寻找鱼苗时,不需要花费高额代价和较长时间用于种苗的采购和运输。所选养殖种苗最好能通过自行繁殖解决。

4、饵料来源容易解决

作为淡水鱼类的养殖对象,其种类的食性必须要广,饵料来源也要容易解决,如果网养的对象能适应配合饵料养殖则为最佳,这样才能降低饲养成本。

5、环境适应性强

养殖对象如果能适应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通常要耐低氧,而且对水质的要求也不严,能在常温条件下自然越冬则最好。

罗非鱼苗

6、抗病能力强

作为淡水鱼类的养殖对象,所养的鱼类应该能对各种细菌、寄生虫的感染率低,不仅生长要快,成活率也要高。

(三)鱼苗的放养

在养殖水域以及鱼苗都

准备好后,就可以进行放养了。其方法是先将鱼苗放在盛器内,等到鱼苗活动正常后,泼洒蛋黄水(煮熟的鸭蛋或鸡蛋蛋黄,用2层纱布裹住,在盛器内漂洗),让其饱食(肉眼可以看见鱼苗消化道中显出一浅黄色线条),10~20分钟以后,就可以在上风处放苗。放苗时,将盛器倾斜放入池水,缓慢倒出,用手拨散鱼苗。

养殖的数量一般根据出池规格的大小而定。如果培育3.3厘米左右的夏花,每667平方米的水面养殖15万尾;如果1次培育7厘米以上鱼种,每667平方米养殖8万~10万尾;如果需要在短时间内将10厘米以上鱼种一次养成,那么每667平方米的水面就要以养殖5万~7万尾为宜。如果采取三段培育,一般先按每667平方米水面20万~30万尾的量养殖水花鱼苗,培育10~15天,待鱼苗长达2厘米左右时分出;然后再按每667平方米3万~5万尾的养殖量,养10~15天,达到夏花规格再分出,进行鱼种培育。如果池塘条件好,饵、肥料数量多且质量优,混养的日期早,培育的技术水平高,那么养殖的密度就可以偏大一些。

二、淡水河蟹的养殖

(一)湖泊围栏养蟹技术

湖泊围栏养蟹其实是在湖泊围栏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围栏的材料划分,则可以分为围网养蟹、围箔养蟹和网箔结合养蟹等形式;从喂养角度来分,可分为粗养、精养、半精养等形式。以下五个方面是其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1、围栏场地的选择

围栏养蟹是一种利用湖泊优越的生态环境,从而使河蟹能够顺利生长成商品规格的养殖形式,因而选择围栏场地尤为重要。一般认为,围栏场地(围栏区)应具备如下条件:水质清新,水流通畅,其中无工业废水污染,以及溶氧含量较高;水草丰富,其覆盖率不低于20%,且底栖动物密度较大;水深适宜,常年水深1~1、5米,水位落差较小,若水位落差较大时,则应优先考虑预备水位升起时使用的网片;入水口少,借以防止洪水季节泛湖,干旱年份至少保持1米水位,并且往来船只不能太多。

2、围栏设施的建设

(1)面积与形状

围栏养蟹的面积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应该根据湖泊的情况、投资的能力、饲料以及管理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若进行人工投喂养蟹,面积以10~30亩为宜;如若面积过大,就不容易管理,还会投入较多资金。围栏养蟹区的形状多样,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一般来说,在不靠湖岸的情况下,圆形较节约材料。

(2)网围的工艺

一般选用3聚乙烯网线编织的网衣,网目2~2.5厘米;如果网目过大,蟹种易逃逸。围栏时,可采用单层围网,也可采用双层围网。严格地讲,双层围网能增加养蟹的保险系数。在围网的下纲内侧铺设1.5米宽的敷网,然后将敷网的脚装上石笼,石笼装石子6~7千克,网片采用竹桩或木桩打入泥中固定。实践证明,木桩的效果优于竹桩,桩间距为2~5米。

(3)箔网的工艺

一般采用宽0.8~1.2厘米的竹片(可灵活掌握其高度),其用聚乙烯绳(或棕绳)作横筋编织而成。安装时每隔2~5米设置1根竹桩或木桩,将编织好的箔固定在桩上,要注意的是,箔与箔之间的接头处一定要用绳或铁丝结牢,不能留有空隙。并在箔的上端装置40厘米宽的钙塑板或玻璃钢片,以防蟹逃逸,箔下方插泥中15厘米或插至泥下硬底为止。

3、苗种放养

蟹苗最好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幼蟹作为养殖对象。其规格一般为90~120只/千克,放养密度为400~500只/亩。1月将蟹苗放于暂养池,暂养至5月中旬,水草占整个池塘面积的2/3左右时可以将之放到大塘养殖,放养前切记要用3%~4%食盐水浸洗3~5分钟。6月中旬每亩放体长5~7厘米的鳜鱼种20~30尾。如果每亩套养30尾以上,则必须补充鱼饲料。

(1)清除野杂鱼

因为是在湖泊中进行围栏,所以要综合考虑到湖泊的特点。湖泊的水域围栏区内藏匿的凶猛性鱼类,不仅会残食软壳蟹,还会骚扰河蟹栖息,与蟹争食。实践证明,在没有除野的围栏区,河蟹的群体增重倍数、回捕率和单产都会低于除野围栏区。一般主要野杂鱼是乌鳢、鳜鱼等凶猛种类,这些鱼类在围栏区内会影响河蟹的生长、栖息、蜕壳和摄食。在围栏区内用生石灰清湖除野的效果会比较好,如果水域面积较大,可以选择使用网具捕起野杂鱼。从理论上讲,网具捕除野杂鱼对养蟹更为有利,因为药物除野易毒死区域内河蟹喜食的底栖动物。

(2)蟹种的选择

一般而言,养殖河蟹,应该选择那些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无损无伤、无附着物、规格整齐、活动敏捷的蟹种放养。生产实践证明,长江蟹种养殖效果最好:一是每年1~2月的长江幼蟹规格整齐;二是其蟹种质量纯正,是标准的中华绒螯蟹,其个体肥大,生长快;辽河蟹种生长速度慢,商品规格偏小。

在蟹种的选购上,应尽可能购买长江蟹种,从而确保围栏养蟹时的经济效益。

(3)放养蟹种的时间

蟹种放养的时间最好在春节前后完成,因而在有些水浅的围栏区,投放过早会因越冬而损失。一般是在春节前放养,个别在春节后的3月投放。另外,在蟹种规格偏小、网目偏大的情况下,应考虑将蟹种在小范围的围栏等处暂养一段时间后,再放入围栏区里面。

(4)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应根据区内的水生生物密度和管理水平而确定。湖泊水域自然条件较好,天然饵料比较丰富,因而亩产商品蟹在30千克以下,河蟹的群体增重可以达到5倍以上。因此可以参照这个系数,根据计划将产量的指标、饵料和饲养管理水平达到其标准,确定蟹种的亩放养量。一般河蟹单养亩产量要求达到20~30千克,亩放养量可控制在3~6千克。若要求亩产达到30千克以上,应适当增加蟹种放养量。鱼蟹混养,一般每亩放蟹种为1~2千克。蟹种的放养量要适宜,如果过小则不能充分利用水域资源,若过大的话就会影响出池规格,两者都影响养蟹的经济效益。

4、饲养管理

(1)饲养与投喂

河蟹属于杂食性品种,它们喜食水生植物和商品饲料,但是更喜食动物性饵料。另外,从河蟹营养学角度考虑,应投喂一部分动物性饵料,尤其是在生长期的8~9月更应如此。

(2)日常管理

防逃设施。可将防逃墙建高到50~60厘米,埋入土内的深度最好达到10~20厘米,材料可用水泥板、钙塑板、石棉瓦等。

进排水口用较密的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封好套牢,以防养殖对象逃逸和敌害随水进入。

水质调控。池水的初期其水质会偏肥,而后期则偏瘦。因此需要定期向池中加注新水,5天注水1次,10~15天换水1次,高温季节每次注水20~30厘米,3~5天换水1次。pH控制在7.5~8.5,每半个月至1个月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石灰石1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1次。每20~30天施用1次微生态制剂,借以改良水体环境,为了保证其使用的效果,可以在生石灰等外用药物使用10天以后再施用。

河蟹蜕壳期管理。在河蟹蜕壳时要严禁换水,以免它们因为水压的差异或因脱水造成死亡;蜕壳期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受惊;蜕壳期适当增加饲料投喂量,防止互相残杀。

5、捕捞

由于围栏区内的环境比较优越,因此河蟹生长得快,其性腺成熟的也快,因此生殖洄游也较早,这样,适时起捕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各地围栏的实践来看,从9月20日左右时开捕为好,同时还要考虑气候、水温及河蟹的生长情况等因素,适当提前或延后捕捞,但一般将开捕的时间定为9月或9月以前,最迟不能超过9月底。

捕蟹的主要工具有地笼、蟹簖和刺网等,以地笼效果最好,一般回捕率在60%以上。作业时,最好结合水流、水位、风向、水温、水草分布等因素灵活实施。

(二)稻田养蟹的主要技术

1、河蟹种苗放养

(1)田块选择

在选择水源时,最好能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强的田块。水稻种植要求:选用米质优良、叶片开张角度小、茎秆坚硬、耐肥力强、抗倒伏、抗病害的品种。

(2)清田消毒

在放养种苗以前,必须要对稻田进行消毒,其主要目的是杀灭田内的黄鳝、螯虾、青蛙、蝌蚪、蛙卵、蚂蟥等敌害生物。具体方法与池塘清塘消毒大致相同,先将蟹沟和蟹溜的水放干,曝晒数日,再放水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75千克/亩加水溶化,不待其冷却就要将其洒遍全田。生石灰的效用除了能杀灭敌害生物以外,还可以中和水田的酸性土壤,因为一般稻田由于腐殖质的作用而呈偏酸性。

(3)稻田养蟹的几种形式

稻田养蟹目前有多种形式:第一种以培育蟹种为主,投放的蟹苗或仔蟹在经过4~7个月的生长后,可达到40~200只/千克规格的蟹种,其一般的亩产为20~30千克;第二种是以养殖商品蟹为主,投放早繁苗的仔蟹,当年养成商品蟹;第三种是投放蟹种,经5~9个月的养殖,当年达到75~125克左右的规格;第四种是暂养育肥,从7月份开始,就要陆续放养其规格为50~100克/只的黄蟹,以此进行精养催肥,至年底出售大规格商品蟹,一般亩产为30~50千克。

(4)蟹苗放养

放养前15天,清除淤泥和杂物,用生石灰加茶麸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克和茶麸50克,先将生石灰泼洒进去,然后第二天再将经过了24小时浸泡的茶麸泼洒进去。

2、日常养殖管理

(1)饵料投喂

前期投黄豆、玉米、小麦等,中期加投些小鱼、鱼粉等,9月份气温高,投喂量要逐渐减少,10月份时其生长期会快速递增,因此要将其的投喂量加大。11月份以后投喂量减少。全年投喂量一般上半年占30%,下半年占70%左右。